提到臊子麵,我想全國應該都有這樣一種叫法,當然做法可能會有很大不同,陝西比較有名的臊子麵,由於家喻戶曉,基本上就成了臊子麵的代表。
但在四川川南一帶,臊子麵又各有特色。一般而言,在飯店裡賣的臊子麵,都是幹臊子,不像家裡的水臊子那樣複雜。這個面,一面是面,一面是面,另一面是面。麵條一定要用瀘州當地的水葉面,我這裡主要指的是瀘州老城區和周邊鄉鎮,古藺敘永離我們較遠,習俗也許不同,也許他們推崇自己的豆湯麵,這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腥味主要有兩種,家裡有老人過生日,前一晚,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這腥味,就用這腥味,其樂融融,福壽綿長。
二是過年的時候,瀘州的一些地方習慣早上吃湯圓,中午吃葉子面,這樣臊子麵再派上用場。也有人說,紅白喜事或鄉間栽秧苗、打穀子,都是吃麵條的。
您很容易發現,這些情況,大多是一家人或一家人最喜慶的日子,而且充滿了溫暖的溫暖。
之後有的人家自己也炒了一鍋水臊子,但比炒麵的工序要麻煩些,炒麵要有肉,除水臊子外,除了豬甲肉外,還有豆腐乾、酸菜、菜芽、芡粉、泡椒、泡豇豆、幹筍、大頭菜等各種配料,熬製了一鍋粘糊熱面,很誘人。
有些人說水臊子是因為以前物質不豐富,為了讓臊子看起來多,肉質不夠,配上其它的輔料。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些輔料對老人和小孩都很有營養。
將菜葉面煮熟,淋幹水分,舀上一勺水,將整個菜葉面蓋住,再將整個菜葉面拌勻,吃起來感覺爽滑可口,餘香四溢。
因為可將葉片表面煮硬,防止過老後以後坨影響口感,因為水臊子本身感覺比較滑,硬一點的表面跟它中和後,可有一種陰陽調和軟硬相宜的層次。
再者,除了吃到夾子肉的美味,還有各種各樣的調料在你的口腔裡不斷爭奇鬥豔,豆腐乾的豆香,泡椒泡豇豆的鹹香辣味,酸菜和芽菜的鮮味,大頭菜各具特色的清香,熱氣騰騰的露露,簡直讓人興奮不已,但芡粉又恰到好處地將其與麵條相配,那種感覺簡直讓人流連忘返。
但有些人用了幹筍煙,那種煙燻味,沽酒者個人比較排斥,覺得破壞了臊子麵的整體味道,所以我就不做這種搭配。
像瀘州這樣的臊子麵店鳳毛麟角,原因很簡單,做起來太麻煩,而且夏天吃起來不太合適,比較適合寒冬吃,暖和半天。
儘管有點麻煩,但我還是喜歡它。道理也很簡單,它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吃不好吃的配料,而是曾經是瀘州百姓通過美食溝通親情的橋梁。
沒過那個年代,即使是瀘州人也感覺不到,這並不奇怪,但吃這道面,就會讓我想起許多難忘的回憶,尤其是想念自己的公(爺爺),婆(奶奶),外公,外婆。她們來的時候,一碗平常的臊子麵,大家庭總會團圓,我總覺得中國人的年頭有兩個,家裡老人來的時候,過生日算一個,還有全國春節算一個,後來老人都走了,各自的小家過,雖然沒有過去的熱鬧,這也是很正常的時候,有人總說,老人家不會散,老人家不在了,自己家也該有個家。
感覺自己雖然不富裕,但父母在身邊,這是最幸福的事,在中國沽酒者個人看來,有什麼比得上一家人齊整的生活呢?而對於美好的人生的追求,就像這碗臊子麵,只要你願意去做,味道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