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媽祖信仰的基本特徵
在源遠流長的媽祖信仰發展過程中,媽祖祭典沿襲古制,凸顯民俗,不斷豐富,日臻完善,形成了現在相對固定的程式和內容,並充分展示了鮮明的特徵: (一)媽祖祭典是民間民俗活動與古代宮廷祭禮的結合物,是中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臺灣擬推出「媽祖空中繞境」誦經航班 道士登機帶旅客祈福
航空圈訊中國臺灣地區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擬合作推出 「媽祖空中繞境」 誦經航班,除了媽祖神像上機外,道士也登機,帶旅客一起祈福。 綜合ettoday新聞雲等臺灣媒體報導,媽祖繞境是臺灣最重要的宗教盛事,每年總是吸引上百萬人跟隨,在臺灣進行近10天的徒步繞境行程,但2020年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辦。
-
臺灣今年難現「三月瘋媽祖」盛況
> (抗擊新冠肺炎)臺灣今年難現「三月瘋媽祖」盛況 中新社臺北3月10日電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多個媽祖宮廟先後取消或延期舉辦出巡繞境活動,臺灣地區歷史悠久的「三月瘋媽祖」民俗盛況今年難現
-
三千餘人臺灣信眾赴泉進香兩岸媽祖文化再合體
,進行兩岸媽祖文化交流,臺灣信眾最傳統的宗教民俗表演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當日下午3時許,媽祖進香巡境開始,首支巡境的陣隊來自臺灣桃園的大甲宮,統一的服裝,虔誠的跪拜,大甲宮信眾的許燕斌告訴記者,泉州是媽祖信仰的重要發祥地,這次他們一行50餘人首次來到天后宮進香。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日本本土也崇拜媽祖,發展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朝拜制度。臺灣同胞家家戶戶信仰媽祖,稱為「開如媽」,海峽兩岸共同信奉媽祖的俗例一樣。這樣,媽祖又是中外交流和溝通海峽兩岸,密切同胞往來的和平女神。 史載與軍事有聯繫的媽祖崇拜事例不少。拜元天曆二年(1329)因漕官不祭而致漕船盡沒之後,元帝更下詔委官於沿海十八郡天妃宮祭祀謝罪,並將媽祖誕定為國祭。
-
在臺灣,廟宇隨處可見
影響最大的還是媽祖,臺灣有「三月瘋媽祖」的說法,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日,各地舉辦媽祖進香活動,九天九夜徒步300-400公裡,幾十萬香客參與,萬人空巷迎神,曾在途中發生踩踏、搶轎、打架鬥毆等現象。最大媽祖盛事有白沙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桃園龍德宮徒步進香等。 狂熱的媽祖進香儀式。
-
西媒關注臺灣媽祖繞境進香活動:有大批虔誠信眾 得到新技術支持
參考消息網4月20日報導西媒稱,今年的臺灣媽祖繞境進香活動已經結束,逾百萬信眾參加。人們希望媽祖能夠保佑自己,給自己帶來好運。據埃菲社4月17日報導,臺灣民間規模最盛大、動員力最強的宗教盛事媽祖繞境進香活動4月17日落下帷幕。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媽祖石雕像的文化與傳承
專家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由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變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的民間信仰(千裡眼順風耳)。伴隨著影響力的擴展,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後來逐步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臺灣臺中五家宮廟組團同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 林群華 攝 圖為1988年分靈至臺灣埔裡恆吉宮的媽祖「回娘家」。 林群華 攝 中新網湄洲島5月3日電 (林群華 朱麗花)3日下午,來自臺灣臺中大雅永興宮、埔裡恆吉宮、鬥六新興宮、神岡順濟宮、大雅寶興宮五家宮廟一行380人,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這已是五家宮廟連續第三年共同組團來湄洲媽祖祖廟進香。
-
三月瘋媽祖-2016白沙屯媽祖進香
臺灣風霜百年看,媽祖文化見證心!數百年來,『媽祖』,一直是臺灣宗教文化中的璀璨焦點。
-
萬人簇擁 臺灣苗慄白沙屯媽祖起駕進香(圖)
萬人簇擁 臺灣苗慄白沙屯媽祖起駕進香(圖) 苗慄通霄白沙屯媽祖3月21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苗慄通霄白沙屯媽祖今天凌晨起駕,展開11天10夜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行程,儘管低溫寒冷,逾萬名信徒不減熱情簇擁相隨。
-
媽祖遶境也要「順時中」?
(圖/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大甲媽11日晚上終於要起駕遶境了,白沙屯媽祖也將跟進遶境,信眾無不引頸企盼。令人不解的是,遶境盛況人數難以控制,臺灣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硬是訂出不符常情的指引,開放千人的規模,難道媽祖也得「順時中」? 大甲媽9天8夜遶境是臺灣陣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宗教活動,曾被Discovery頻道選為與天主教徒梵諦岡聖誕彌撒、回教徒麥加朝聖,共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這些神像陪著他們走過最艱苦的歲月,成為了族群和村落的守護神,後來隨著臺灣開墾的腳步,神祇和信仰便在全島各個角落落地生根了。臺灣是個民間信仰非常興盛的地方,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拜拜」,即為拜神之意。凡事都可去廟裡一拜以求平安。臺灣的便利店是出了名的多,但廟宇卻比便利店還多。
-
濱海地帶,居民多以魚、鹽為業,媽祖的影響又是如何
天津為濱海地帶,居民多以魚、鹽為業;且得當遼瀋之西,燕京之東,為北方諸省出海咽喉,來往船艘又多借運輸貨品為生者,則其一歲生活悉託諸海矣。——徐肇瓊《天津皇會考》媽祖信俗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中國民間信俗之一,大致來說,流傳範圍大抵限於沿海地區及附近的港口城市。媽祖信俗的起源,源於古代航海技術的原始性以及對海洋氣象預料的困難,所謂"天下之險,莫於海"。
-
臺中大甲媽祖罕見臺北繞境 以光影科技展示媽祖文化
中新社臺北2月16日電 (記者 孔任遠 陳小願)16日,臺灣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媽祖在臺北市進行繞境祈福,其間將以「媽祖光影科技互動展覽」展示媽祖文化。 資料圖:臺中市大甲鎮瀾宮起駕,能吸引數萬名來自臺灣各地的信眾虔誠參拜。
-
新北市舉辦祈福漫畫展 百位知名漫畫家交流新篇
華夏經緯網7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即日起至10月18日推出「遇見神佛9號—祈福漫畫特展『古往今來篇』」,邀請101位臺日漫畫家,以各自視野與角度,用漫畫的直觀表現手法與豐富色彩,重新詮釋神佛菩薩的樣貌,希望帶給參觀者寧靜與不一樣的感動。大型《ReReRe千手觀音》立體模型,相當吸睛。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媽祖是在中國民間影響力相當大的一位女神,是中國第一女海神。媽祖除了是船旅漁業傳統的保護神,還有許多其它象徵和功能,是沿海廣大地區民眾和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紐帶。而且,媽祖隨著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民間神明。今天,堃哥就聊聊這位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卻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媽祖。
-
千人共聚祈福媽祖 炸寒單響徹港東魚碼頭
魯網青島5月3日訊 (實習記者 楊慧) 5月2日晚,由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主辦的青島市首屆媽祖文化節書畫展暨媽祖祈福文藝晚會在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港東社區舉行。近千人相聚為媽祖祈福 當晚的活動邀請了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曾經出訪過的東南亞國家及臺灣地區的友好宮廟,福建湄洲媽祖祖廟等負責人,以及相關文化、旅遊、經貿等人士,還有島城各界近千人參加,來自青島本地的演藝團體和臺灣的原住民演藝團體共同為數千人呈現了精彩的文藝節目。
-
反思丨我是民間信仰式的基督徒嗎?
中國人有宗教信仰嗎?這是個很有趣,又充滿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認為中國人普遍對宗教冷淡,因而沒有信仰。但有人提出反駁意見指出,你看各大廟宇煙霧繚繞,信眾甚多,豈可說中國人沒信仰呢?其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中國人普遍對真正的宗教缺乏了解是事實,但崇拜各種民間神靈也是客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