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每天早上6:30~7:30,在杭州湧金門廣場的空地上,準有那麼百十來位阿婆、大伯在操練。他們可不是晨練散戶,十幾年來,從四五個人發展壯大到今天的200多人,是有組織的。
發起做操健身的是嶽王路社區的吳根如,也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家,但你看他,精神抖擻,走路如風。吳根如說,這全得益於天天做一套「跨四季抗老操」。
那些從好奇跟著練到天天像上班一樣準時來做操的大伯大媽們也說,做這個操,長時間堅持下來,感冒不上門了,腰疼腿疼的小毛病也都好了。
「這個抗老操這麼神奇啊?保健效果這麼好?」記者起了幾個大早,帶著問題去瞧瞧,也教你學兩招。
早上6點多,領隊吳根如已經帶著大家開始做準備運動了。老人們自發地站成了一個方陣,聽著口令,抬手、下腰、踢腿,神採奕奕。雖然動作不整齊,但仔細看,每個人的姿勢都很標準。吳根如說,熱身不要求「一、二、三、四」整齊劃一,只要把動作做到位就可以了,這些老人家的踢腿、下腰,可能有的年輕人也不一定能做到位呢!
一整套操做下來,花了整整半個小時。前排的幾位阿姨額頭上都開始冒汗了。吳根如介紹,這幾位是最近才過來跟著學的,老學員都自動把靠前的位置讓出來,讓她們看動作看得更仔細,學得更精確。
「這套操看上去動作不快,但一套做下來還是很花力氣的。」休息間隙,走到一旁喝水的方馨蘭老人跟記者說。方老太太今年快70歲了,身體很好,這套操,她已經堅持了近10年。老人家還帶了很多小姐妹過來學。
現在這個隊伍中,除了嶽王路社區的居民,整個湖濱街道、包括上城區其他街道都有人來。還有人是聽說消息後每天從拱墅區、西湖區趕來參加。
「我就是從蔣村過來的!」「我住在沈塘橋。」「我家在陶瓷品市場旁邊。」……聽聽,粉絲這麼多。吳根如也趕緊表態:「為了能讓大家都趕上早操,我特地開了兩個班。」
上個月,吳根如家裡裝修,他住到了濱江。一開始他跟大家商量,每天的早操他就不趕過來了。但大家都搖頭:「沒有老吳帶著可不行!」老吳只得每天起得更早往江這邊趕,他笑稱,這也是幸福的煩惱。
這套操這麼受歡迎,大家長時間鍛鍊下來也確實感到身體好了,記者不免好奇老吳是根據什麼創練出來的。可聽記者這麼一問,老吳立馬擺手了,他不是創始人,只是傳授操法的領隊。
老吳說,真正的老師是80歲的金水林,住在上城區葵陽社區。記者聯繫上了金老先生,他說,這套操是他翻閱了很多古代醫書後琢磨出來的,又用好幾年時間逐漸改進。
-抗老操的口令和動作要點,大家不妨學學看
1.頭頸運動
要點:上身、腰部不動。抬頭望天,頸部後仰至最大限度,吸氣,還原。低頭看地,儘量使下頜接近胸部,呼氣,還原。重複動作數次至十數次。
「這個動作主要是增強頸項部肌肉的力量和舒縮的協調性,提高和改善頸部肌肉勞損、落枕、頸椎關節突出和頸椎間盤突出等。多做幾次,可以預防頭昏眼花。」
▲頭頸運動
2.手臂運動
要點:兩下肢前後分開呈弓步站立,兩上肢屈肘,前臂靠在胸前,再使身體重心移向前,同時把前臂向斜上方弧形伸出,兩臂交替。重複數次至十數次。
「這個動作有個很好聽的名字——插雲。它不斷抬高手臂,對肩部的靈活很有好處,也可以避免手臂關節的粘連。」
▲手臂運動
3.腰部運動
要點:雙手高舉,好像捧著一個酒缸,扭動腰部,帶動上身,直至手部,水平方向地左右搖晃,動作就像喝紅酒前的搖一搖杯子。
「這個動作要左右交替,數次至數十次。作用就是使關節筋絡伸展、舒松,有助於緩解某些筋肉痙攣。」
▲腰部運動
4.腹部運動
要點:雙手輕輕護住腹部,腰部扭動,雙手在腹部做圓周運動,輕揉腹部,直至微熱。這也是個全身傳動的動作,幅度不用太大,適中即可。
「不少人都很喜歡這節操,因為一邊做一邊還可以悠然自得與身旁的人聊天。如此做法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對消化系統十分有利。」
▲腹部運動
5.腳部運動
要點:雙手叉腰,雙腳併攏,兩腳交替上前,輕點地面,保持節奏感。這個動作可以使踝關節得到充分活動。
「這節操相對來說比較輕鬆,不過馬步必須要正。」
▲腳部運動
鄔雯雯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