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2021-01-10 國學雜談

佛教中稱呼很多,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見了出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個經常見到的名稱。

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

二,法師。通達佛法並且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法師的。精通經藏的叫經師,精通律藏的叫律師,通達經、律、論三藏的稱三藏法師,比如玄奘法師,就可以稱為三藏法師。但現在的人只要見到出家人,就稱法師,這個就算是尊稱吧。

三,阿闍梨。這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他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就叫做阿闍梨,這個不一定教過我。和尚是一定直接教過我的。

四,大師。梵文的意思是大導師,大師範。成佛才能稱大師,不成佛不能稱大師。釋迦牟尼佛被稱為「三界之大師」。精通經律論三藏的,只能稱為三藏法師,還不能稱大師。但在我們中國,一般都是追贈死去的祖師大德為大師,例如天台智者大師、淨土宗蕅益大師、蓮池大師、印光大師、慧能大師等等。活著的人是不敢自稱大師的,現在人經常稱某某人為大師,其實是不合適的。

五,方丈。原是指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如《維摩詰經》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後來用方丈來代表寺院的最高領導者,稱為方丈或者方丈和尚。

六,住持。住持的意思是安住之、維持之 。原意是代佛弘法、續佛慧命之人。後來將主管寺院的僧人稱為住持,成為一個出家人的職位稱呼,也稱寺主、院主。

一個住持只能管理一個寺院,而方丈則可以管理多個寺院。一個寺院無論大小,都會有一個住持,但方丈,必須是上規模的寺院群才會有。方丈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力,經省佛協批准備案才行,住持則不需要。

相關焦點

  • 住持和方丈有什麼區別?
    大家去寺院,或者看電視劇,經常聽到「住持」、「方丈」、「長老」這幾個稱呼,但這幾個稱呼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分別,估計能搞清楚的不多。於是,反正都是尊稱,大家就只好稀裡糊塗的隨意而稱之了。雖然無傷大雅,但畢竟有些不妥,今天末學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稱呼的意義和分別,希望幫大家多了解一些佛教常識。
  • 天台妙得主 盛世續宗風 果通法師榮膺千年古剎石家莊天台寺方丈
    出席慶典法會的諸山長老嘉賓有:天台泰鬥圓山長老,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照元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漢傳南傳佛教工作辦公室主任、雲臺禪寺方丈清遠法師,北京妙峰山古石草精舍住持弘道法師,能仁寺方丈曙正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青州廣福講寺方丈本悟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州天寧寺方丈廓塵法師,江西省佛協副會長、贛州市佛協副會長
  • 「方丈」的本意是什麼?「住持」與「方丈」區別在哪裡?
    「方丈」的本意是什麼?說起「方丈」一詞,一般都會想到指的是一寺的住持,然而「方丈」一詞最初並非指人,而是指寺院的一種建築。「方丈」原為道教固有的稱謂,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借用這一俗稱。在道教中,方丈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亦可稱「住持」。
  • 明生大和尚在靈巖山寺住持升座典禮致辭,為天寧禪寺住持授掛珠!
    2018年6月12日,宏度法師榮膺靈巖山寺住持升座典禮圓滿舉行。海眾雲集,群賢畢至,共襄盛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師出席典禮並代表諸山長老致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向靈巖山寺新任住持贈賀禮。
  • 妙淨法師榮膺澳大利亞護國報恩寺方丈之升座慶典
    千佛護持和尚升座 大轉法輪南國闢淨土,澳洲傳衣缽;法脈得傳承,佛子擔重任。、中國廈門太平巖寺方丈世澄法師Master Shicheng, Vice President of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Xiamen, China; Abbot of Taipingyan Temple, Xiamen, China20、菲律賓達沃龍華寺住持能振法師Master Neng Zheng, Abbot of LongHua Temple
  • 告別武鬥,怎樣才能當上寺院住持
    導語:近日,湖北荊州鐵女寺惟慧法師求助媒體稱,為爭住持之位,被人毆打受傷入院。事實上,寺院住持的選任自古以來都有規則,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寺院的住持? 東晉以前,寺院住持的選任主要由僧眾推舉,東晉後則改為官府委派或皇帝敕任,自唐宋開始沿襲至元代早中期,住持選任則為僧眾推薦再由官府委任 住持又稱方丈、大和尚等,主宰寺院行政、經濟、宗教生活等一切事物。
  • 佛教高僧為什麼叫「大和尚」,「和尚」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可見,「和尚」的主要工作之一,乃是教授佛法。「和尚」又稱為和上、和闍、和社等,意義是一樣的。「和尚」的本意,是指年高德劭的僧人,例如在日本就將鑑真大師尊為「唐大和尚」(鑑真歷經千辛萬苦,前後六次東渡日本弘法,在日本禪門地位甚高)。「和尚」有時候也指寺廟中的方丈、住持。由於在現代「和尚」一詞已經被濫用,弱化了其本有的意義,因此通常以一個「大」字來區別普通僧眾和高僧大德。
  • 你知道「和尚」是對什麼人的稱呼嗎?
    在平常人的觀念中,出家人就是和尚,和尚就是出家人,只要見到出家的僧人,就稱作和尚,甚至只要看到光頭,就以為是和尚,並且一般人認為只有出家男性才叫和尚,女性不能稱作和尚,其實這都是因為對佛教常識不了解而造成的誤解。
  • 遼寧大石橋彌陀寺舉行落成開光暨昌隆法師升座方丈慶典法會
    遼寧大石橋彌陀寺昌隆法師升座彌陀寺方丈遼寧省丹東市鳳凰山朝陽寺方丈圓霖法師為昌隆法師送如意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鍾靈寺方丈昌慧法師為昌隆法師掛珠遼寧省佛教協會會長照元長老為昌隆法師送座昌隆法師宣說升座法語
  • 妙江法師:有沒有辦法與離世的親人溝通?
    【妙江法師】你和他溝通不了。但他們都等你超度,等你做好事,你做個好事,他那就有光明,你拜佛念佛給他回向,他那就有光明,這就叫溝通。你還想真正和他說話呢?活著的時候不說話,你現在說什麼話呢?現在只有你做一切的好事,他那兒會閃出光明,他看見光明,就會得超生。你在這兒(人間)淨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他那是一片黑暗,不是打雷就是下雨,有時你再給他做兩件壞事,他那就如隕石一樣往下砸了!
  • 臺灣中臺禪寺住持見燈法師一行參訪中國佛教協會
    年11月15日,臺灣中臺禪寺住持見燈法師一行到中國佛教協會參訪,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的親切會見。15日上午10點許,中臺禪寺住持見燈法師、男眾部執行長兼發言人見允法師、男眾部法務副住持見滌法師、男眾部法務監院見劍法師、女眾部執行長兼發言人見肯法師、女眾部副住持專任文教中心主任見遍法師,總知客見灝法師,文教中心編輯見士法師、護法總會總會長李祖原,護法總會總會長夫人鄭安一行抵達中佛協所在地北京廣濟寺,中佛協副秘書長張琳,中佛協副秘書長、廣濟寺方丈演覺法師,國際部副主任李賀敏在山門前熱情接待了見燈法師一行
  • 智勇法師在能行長老示寂追思法會上的悼詞
    1947年春,禮廣州六榕寺覺澄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爾後到廣東南華寺,為剛升座的本煥大和尚做侍者;1949年春,在南華堂上虛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文革中,長老躲在湖北神農架,白天給磚瓦窯廠做苦工,夜間禪修背誦經咒。
  • 得戒和尚星雲大師接心釋疑 新戒心開意解
    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們接心(周雲/攝)「佛光祖庭大覺寺2016第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7月6日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接心,以佛門「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三壇大戒的用語,形容其出家受戒的情況,告訴大家在無理面前能服從
  • 唐密在我國幾近失傳,將日本和尚冊立為真言宗八祖
    唐代長安城有108坊(街區),南城的新昌坊有一座古剎名青龍寺,是前朝隋文帝敕建的靈感寺易名而來的,由三朝帝師慧果大師住持。慧果大師何許人也?是陳凱歌電影《妖貓傳》中那個長睫毛帥帥的日本小和尚的老師啊!年輕的日本僧侶空海法師,和白居易一起參與完妖貓故事後,回到日本就開創了真言宗,成為真言宗的開山鼻祖。
  • 印順大和尚:佛學博士如何修成「現代方丈」?
    印順大和尚(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南海佛教) 印順大和尚與本煥長老(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南海佛教) [原標題]第三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系列報導之六:弘法送光明慈光耀大千——記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印順法師
  • 傳義法師榮膺南京毗盧寺方丈晉院升座法會出席來賓
    佛教在線2月22日訊  2月22日,南京毗盧寺梵音嘹亮,鐘鼓齊鳴,傳義法師榮膺毗盧寺方丈晉院升座暨萬佛樓開光慶典法會在此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及諸山大德到席祝賀,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法師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做了祝賀講話、回顧了南京毗盧寺在近代對中國佛教的重要貢獻,上海玉佛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覺醒法師,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朱淮寧分別做了祝賀講話,是日有千餘信眾隨喜參加
  • 妙江法師:如何從親人去世的痛苦中走出?
    【妙江大和尚】首先要肯定這個事,因為你對佛法不太了解,父親去世了抱頭痛哭,這是人之常情,可能用佛法去理解有點差異,用世間法理解還是很好的。 作為一個孝子,出於一種孝心,是感恩心報恩心,感恩父親對你慈悲的呵護,這是正常的。大家都說是好的,這樣是可以懺悔,不可以糾結。 再為你父親做下超度,做些好事回向給他,這完全都能彌補,不要糾結。為啥念佛要回向?
  • 成觀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冊.附義貫PDF版下載)
    撰注   【成觀法師簡介】臺北市人,1947年生,是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五十三世傳法灌頂阿闍梨;賢首宗(華嚴宗)兼慈恩宗(唯識宗)第四十二世法脈傳人;禪宗(曹洞宗)傳承;臺灣大毗盧寺的住持。 佛在經中說,末法將盡、法將滅時,《楞嚴經》最先滅;因為《楞嚴經》是眾魔的剋星,破魔的大法寶,若有本經住世,則正法得住持世間,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恃,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經若滅,魔力即無有能制者,魔事猖獗,眾生修行即罕能不墮魔藪者。因此,為佛弟子,應善護正法,勿謗此經,共同宣揚此法門,則自他於菩提道深種善根因緣,速修無上。茲為序。
  • 高僧故事:千歲和尚寶掌老禪師的傳奇人生
    佛教史籍記載千歲和尚事跡(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千歲寶掌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寶掌法師是中印度婆羅門貴族的兒子,出生時間相當於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七月七日。因此,世人都尊稱他千歲和尚。後來,寶掌法師又前往五臺山,朝禮文殊菩薩。這時候魏蜀吳三國鼎立,戰事不斷。寶掌法師到了古義豐郡,就是現在的黃梅縣,看見這裡山連著山、嶺疊著嶺,還有雙峰並立,高峻巍峨,不禁高歌讚嘆,認為這裡曾有古佛住過,於是搭起草庵住了下來,一直停留了一百十幾年,卻很少被他人知道。在此期間,寶掌法師聽說佛圖澄大師隱居終南山,於是背著衣缽、拄著竹杖前去詢問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