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稱呼很多,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見了出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個經常見到的名稱。
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
二,法師。通達佛法並且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法師的。精通經藏的叫經師,精通律藏的叫律師,通達經、律、論三藏的稱三藏法師,比如玄奘法師,就可以稱為三藏法師。但現在的人只要見到出家人,就稱法師,這個就算是尊稱吧。
三,阿闍梨。這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他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就叫做阿闍梨,這個不一定教過我。和尚是一定直接教過我的。
四,大師。梵文的意思是大導師,大師範。成佛才能稱大師,不成佛不能稱大師。釋迦牟尼佛被稱為「三界之大師」。精通經律論三藏的,只能稱為三藏法師,還不能稱大師。但在我們中國,一般都是追贈死去的祖師大德為大師,例如天台智者大師、淨土宗蕅益大師、蓮池大師、印光大師、慧能大師等等。活著的人是不敢自稱大師的,現在人經常稱某某人為大師,其實是不合適的。
五,方丈。原是指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如《維摩詰經》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後來用方丈來代表寺院的最高領導者,稱為方丈或者方丈和尚。
六,住持。住持的意思是安住之、維持之 。原意是代佛弘法、續佛慧命之人。後來將主管寺院的僧人稱為住持,成為一個出家人的職位稱呼,也稱寺主、院主。
一個住持只能管理一個寺院,而方丈則可以管理多個寺院。一個寺院無論大小,都會有一個住持,但方丈,必須是上規模的寺院群才會有。方丈必須有一定的影響力,經省佛協批准備案才行,住持則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