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2021-01-16 野釣人老高

黃河的魚資源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用「無魚可捕」形容。但本文並非探究成因,而是挖一挖埋藏在魚深處的秘密。

1、黃河鯉魚是黃河魚資源的代表,古人形容它「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隋唐之後,科舉制度逐漸確立、發展,金榜題名成了寒門學子跨越階層、飛黃騰達的最佳途徑,與「鯉魚躍龍門」如出一轍。但令人意外的是,躍龍門壓根和鯉魚沒半毛錢關係。

跟蹤記錄發現,真正「跳躍」的是洄遊的鱘魚。每年3-5月份大量鱘魚逆流而上,在山陝交界的龍門水域聚集產卵。鱘魚的習性所致,常把產卵點設在流速大、水底環境複雜的河流中上遊區段。龍門恰處於晉陝大峽谷之間,最窄處僅有30-50米的寬度,水流湍急,岸邊水底堆積了大量的礫石,是鱘魚產卵的最佳場所。

產卵前,雌性鱘魚相互追逐、嬉鬧,特別是臨近產卵的前兩天,跳躍的愈發頻繁、激烈。這時鱘魚的鰭部充滿了血,顏色鮮紅,成千上萬的鱘魚一時間躍出水面,煞是壯觀。古代典籍把這種現象描述成「赤河」,不過後人更推崇鯉魚,便將它張冠李戴,強加給了鯉魚。

齊魯大地推崇鯉魚,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送去一條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以表祝賀。孔子為表達謝意,將兒子取名為孔鯉,卻不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後世2000年裡子孫竟再未吃過鯉魚。

2、2020年7月,漁業部門在黃河口發現一條活體刀魚,引起媒體的廣泛熱議,本以為滅絕的刀魚,竟然還有「倖存者」。建國初期刀魚是黃河裡再尋常不過的一種魚,高峰期時一日能捕撈上千斤。

但70年代人的大量活動幹預到黃河的生態中,80年刀魚數量明顯減少,這時刀魚的價格達到了0.9元/斤;1990年更是漲到35元/斤,相當於普通工人幾天的工資;2000年曾有高端酒店出價萬元/斤購買刀魚,只是跑遍整個交易市場,不見一個售賣純正野生刀魚的攤位,這時刀魚已經處於消亡的邊緣了。

每年的3-5月份,黃河口的刀魚開始聚集,逆流而上洄遊到東平湖產卵,孵出的幼魚順流而下,在黃河口淡水區或鹹淡交匯處生長、發育。從1980年至1999年黃河水域共發生了21次的斷流,其中的1997年斷流時間達到了226天。與此同時,東平湖與黃河接口處修建了大壩,成了阻擋刀魚洄遊的屏障。刀魚的生存、繁衍受到了巨大破壞,等到新世紀初已經很難發現刀魚活躍的痕跡了。

3、北方銅魚是黃河另一個知名魚種,屬於我國獨有,地位比黃河鯉魚「有過之而無不及」。北方銅魚俗稱鴿子魚,肉質細嫩、潔白,味道醇香四溢,寧夏有民間諺語形容它「天上的鵝肉、山裡的雞肉,不如黃河的鴿子肉」,所以北方銅魚自古便用於宮廷菜的製作,供皇室、達官貴人享用。

北方銅魚主要分布在黃河的中上遊,比如蘭州、青銅峽一帶數量較多,50年代曾有一天捕獲數千斤的記錄,其中甘肅的靖遠是銅魚交配、繁殖的重點區段,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河段數量較少。80年代後期,銅魚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如今也處於滅絕的邊緣。

4、黃河水流裡摻雜著大量泥沙,水體渾濁不堪。總有網友疑問,這樣的水質環境下,魚是怎麼呼吸、攝食的?誠然,大量泥沙的確影響魚的活動力度,但作用有限。魚的鰓能過濾掉泥沙,再與水體進行氣體交換,似乎不會影響魚的呼吸。黃河水渾濁、光線弱,魚的眼睛最多看2-3米的距離,但與夜晚一樣,魚的遊動似乎不受幹擾,為何?

魚的嗅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魚的鼻孔裡有大量褶皺的鼻囊,裡面附著了大量感知氣味的細胞、神經末梢,以至於魚的嗅覺靈敏度大約是人的500倍。所以魚憑藉超級靈敏的嗅覺,再配合味覺、聽覺、視覺的輔助,棲息、覓食完全不受影響。想想那些常年躲藏在陰暗洞穴裡的鯰魚、黃辣丁,就不感到意外了。

寫在後面:黃河作為我國第二長河,千百年來自然生態已發生顯著變化,那些深藏的秘密,如果加以科學的分析、探究,大多找到原因、科學依據,不知道大家還有哪些疑問?歡迎評論。

原創:老高

相關焦點

  • 超詳細的紅燒鯉魚做法!願你吃了這條魚,能成為幸運的錦鯉
    一說起鯉魚,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俗語叫『鯉魚躍龍門』。這個典故來自於古代,達官貴人們認為鯉魚躍龍門意味著飛黃騰達,升官發財。那大家知道為什麼是鯉魚,而不是扁魚青魚草魚呢?這要從『龍門』這個地方說起。
  • 「同鯉不同命」,為何產自黃河的鯉魚,要比其他水域的鯉魚名貴?
    在我家鄉,由於鯉魚諧音利比較好,傳統婚宴上鯉魚少不了,通常糖醋鯉魚是標配。如果自家烹飪鯉魚,不懂得去掉鯉魚體兩側的「魚腥線」,土腥味兒還比較重,所以在平時,人們更喜歡吃土腥味兒小的淡水魚。不過,在朋友家裡見到真正野生黃河鯉魚的時候,抓起很費勁,感覺其力道極大。而且其外表真令人眼前一亮,2對顎須有點小可愛,其金黃的鱗片滿是透亮,鮮紅的鰭尖、鮮白肚皮,無一透出它與普通的鯉魚不同之處。
  • 雲泉廚房|錦鯉躍龍門,新年開頭吃魚了!
    開年一定要有個好兆頭,今天的啤酒鯉魚,既寓意錦鯉躍龍門、年年有餘,又有利溼、暖胃和平肝等功效。 啤酒錦鯉 食材: 鯉魚1條、青椒3個、番茄1個、泡椒4-6個、酸豆角100g、啤酒1瓶、雲泉牌香辣醬50g
  •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黃河水怪鐵頭龍王之解密
    日前,上線熱播的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胡八一(潘粵明飾演)和王凱旋王胖子(姜超飾演)的兩人,在黃河中大戰黃河水怪鐵頭龍王,在第三集中,鐵頭龍王現出了原形,但眾多看客表示,大戰水怪這一幕看得不過癮,笑稱鐵頭龍王特效太差,不是心中理想的水怪造型,下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開鐵頭龍王之謎
  • 能夠躍龍門的,壓根不是錦鯉
    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觀賞魚養殖從業者和愛好者的安靜角落,從此被網絡迷信佔領。跳龍門的鯉魚,可能壓根不是鯉魚作為本文的唯一主角,錦鯉的身世有必要交代一番。在公元前最後一個千年裡,鯉魚被西方的古羅馬人和東方的殷商人同時馴養,成為穩定的蛋白質來源。鯉魚食譜廣泛、耐缺氧,能在靜水中繁殖,這是它在大陸兩端同時受到青睞的原因。在中原地區,缺乏海洋水產的中國人在很長時間裡把鯉魚視為上等食材。
  • 永定河「鯉魚跳龍門」的主角並不是鯉魚
    先是有新聞稱,來自上遊水庫的水流奔湧而出,在北京永定河河道裡掀起巨大浪花,不時有鯉魚從水流中跳躍而出,鯉魚跳龍門的景象在永定河上演。這兩天,又有幾家媒體報導,魚躍龍門的場面在陝西漢中黎坪景區裡真實上演了!只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鯉魚,而是另外一種魚類——細鱗鮭。
  • 此魚養在稻田裡,是鯉魚的變種,最大難超半斤,價格卻是鯉魚10倍
    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鯉魚確實不是四大家魚,「官方」認定的四大家魚是沒有鯉魚,也沒有鯽魚的,而是指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這四種魚。其實在南方地區很少有人吃鯉魚的,它是一種被人嫌棄的「低檔魚」,市場上三四元一斤也很少有人賣。但是在北方地區,黃河大鯉魚卻是很有名氣的,被視為「魚中珍品」。
  • 數萬條觀賞鯉魚放生黃河,不但影響生態,還可能危及人類健康
    畢竟觀賞鯉魚和原生的黃河鯉魚,絕對可以進行雜交。但是有一點我們也都知道,這些觀賞鯉魚,一旦放入野生環境以後。、烈性藥物,在飼養觀賞魚中早就是家常便飯,這樣的魚流入野外,是福還是禍?這一點只要是個魚友,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那麼,這些流入到野外的所謂觀賞魚,在被放生之前的魚場裡,多多少少都被餵食過這樣的藥物,這些藥物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在它們體內殘留,而當它們和野外的原生魚雜交繁殖,在形態上也融為一體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區分和食用呢?
  • 鯉魚的8大「誤區」:鱘魚才跳龍門,歐洲人真不吃它?一窺究竟!
    《詩經·陳風·衡門》寫到「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意思是說,吃魚難道就一定要選黃河的鯉魚嗎?反問的語氣,側面卻映襯了鯉魚的美食地位。唐朝又稱李唐,而李又同鯉同音,鯉魚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唐玄宗曾嚴禁捕獲鯉魚,不過很快又廢止了。每逢除夕春節,百姓喜歡張貼帶有兩條追逐、嬉戲的鯉魚年畫,期待生活「年年有餘」。
  • 河南人對鯉魚跳龍門的情懷
    鄭州有道名菜黃河大鯉魚,是河南省鄭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具有悠久歷史,《詩經》有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鯉」,一向為食之上品。鄭州黃河鯉魚體體態優美整體呈梭型,魚身側扁而腹圓,頭背間呈緩緩上升的弧形,體側鱗片金黃色,腹部色淡而白。
  • 你們在壺口吃的黃河大鯉魚,是他們所說的野生黃河大鯉魚嗎?
    最美味最好吃的建議吃紅燒鯉魚,酥脆的魚皮和鮮嫩的魚肉,加上燒熟的美味的蒜瓣,那味道讓口腔回味無窮。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把魚頭和魚尾做成鯉魚湯,一魚兩食也是不錯的體驗。鯉魚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淡水魚,體態肥美,分布廣泛,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養殖歷史。壺口的黃河鯉魚生活在壺口瀑布下遊的龍槽裡,賜予該魚以生活安靜的自然環境。渾濁的黃河水中含有鯉魚所需的大量營養物質,致使魚體肥美。
  • 鄭州這家店,連續4年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把黃河鯉魚做成頭牌菜
    河南人喜歡吃黃河鯉魚,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宴請場合,鯉魚是必點菜。如今,黃河大鯉魚已經成為豫菜的代表,也是河南頭牌菜。河南人之所以喜歡吃黃河鯉魚,也是有原因的。河南地處內陸,四面皆無海,只有黃河穿過。黃河又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雖然黃河流域很長,但是要說起這鯉魚的品質,還要數這「豆腐腰」區域的品質最佳。
  • 為了「一條魚」,鄭州這家餐廳,在黃河灘上打造了萬畝魚塘!
    被黃河水灌溉的「萬畝魚塘」羅大華是穀雨春紅燒黃河大鯉魚養殖基地的辦公室主任,他每天的任務就是照顧這些「鯉魚寶寶」,他笑著說自己其實是鯉魚的「家長」。每次看到肥美的大鯉魚躍出水面,別提有多高興了!」羅大華今年60多歲了,說話帶著河南人的爽朗。
  • 黃河釣到身披「黃金甲」的魚,我們叫它戈雅,你們家鄉叫什麼
    黃河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水源,還有很多魚類資源,而且黃河中的魚肉質都非常好,其中黃河鯉魚名氣最大,不過一條純野生的黃河鯉魚,現在很難見到,更別說被釣上來了。當然黃河中也有很多其它的野生魚,這魚滿身披著黃金甲,我們當地叫它戈雅,你們家鄉叫什麼呢?
  • 魚塘裡釣上了一尾紅色鯉魚,卻不是錦鯉,這魚能吃麼?
    鯉魚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魚種之一了,作為釣魚人想必都有過釣鯉魚的經歷。但是說起紅色的鯉魚,想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錦鯉吧!然而,前段時間釣友從魚塘裡拉出來了一尾紅色的鯉魚,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常見的錦鯉。釣友表示第一次釣上來這種鯉魚!
  • 我國最有名的4種魚,一種在古代是貢品,黃河大鯉魚上榜,你吃過幾種?
    我國最有名的4種魚,一種在古代是貢品,黃河大鯉魚上榜,你吃過幾種?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相傳每逢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赤鱗魚便是御膳中的必備之菜。李白曾有詩:「魯酒瑚珀色,汶魚(赤鱗魚)紫錦鱗。」
  •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央視小姐姐帶你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 黃河魛魚現身黃河口,你知道,《山海經》裡也有魛魚嗎?
    最近黃河口附近的海域發現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黃河魛(dāo)魚,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發現黃河魛魚的活體。黃河魛魚當初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就要問問它的兄弟——長江三鮮之一的長江魛魚了。(圖源百度百科)長江魛魚味極美,盛產於揚州。揚州人喜歡長江魛魚到什麼程度呢?喜歡到連諺語都在說:「寧去累死宅,不棄鮆魚額」,到寧願拋棄祖宅,也不放棄長江魛魚的程度。可見長江魛魚是揚州人心中的美食NO.1。黃河魛魚雖沒有它兄弟出名,但味道卻和它兄弟一樣鮮美可口。
  •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
    一條黃河大鯉魚撐起的河南豫菜,別總是吃燴麵,喝胡辣湯了!百城百味,這次來到河南鄭州。河南歷史悠久,不光有殷墟,商城遺址等文物古蹟,伴隨著歷史傳承下來的還有獨具中原風味的美食。即使不屬於八大菜系,豫菜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普及度聞名。每到節慶假日,或者家裡來客人,要擺上一桌,那肯定少不了這些傳統佳餚。首先,魚是不能少的。
  • 它是黃河鯉魚的後代,卻生活在鹹水湖中,如今爆紅全國無人敢吃
    最近有一種魚在網絡上突然火了,起因是有人在網上發布了烹飪這種魚的視頻,結果被罰款7000元。這種魚的名字是青海湖湟魚,以前默默無聞,突然就成了網上的熱詞,很多人都好奇它究竟是什麼魚。其實這種魚就是黃河鯉魚的後代,在高原上被為「裸鯉」,是因為它的鱗片退化了,成了一條無鱗魚,所以才叫裸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