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寵主都做過『裝死』、『忽然倒地』的舉動,然後觀察自家狗狗如何反應。雖然有些狗狗的表現差強人意,甚至讓人啼笑皆非,但寵主們卻始終相信,自家狗狗心中藏著一隻奧特曼,一旦自己遇到危險或者陷入困境,它一定會第一時間衝上去保護寵主。
狗狗對主人的忠誠毋容置疑。不過科學家們感興趣的是,驅動狗狗這麼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狗狗天生的利他傾向或者親社會性?還是基於同情心?能不能針對性地訓練狗狗這項行為?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展開了一項針對性研究,並將結論發表在國際頂尖生物學雜誌《PLOS One》上。這項研究一共選取了60隻狗狗,它們在此之前從未接受過任何特殊救援訓練。實驗一共分為三個:一個救援實驗和兩個對照實驗。
在這項名為「遇險測試」的救援實驗中,狗狗主人被關在一個密閉的大盒子中,僅留了一扇不用費太大力氣就可以打開的門。然後,事先經過培訓的主人用很逼真的語氣和聲調向著自己的狗狗大聲呼救「H~E~L~P」或「H~E~L~P M~E」,然後觀測狗狗如何應對。
不過實驗的結果卻出乎研究人員的意料。因為在60隻參加測驗的狗狗中,僅有20隻狗狗通過自己努力打開盒子上的門並解救了主人。
雖然救援實驗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為了進一步搞清楚狗狗的行為動機,研究者們又針對性地設計了兩個對照實驗。
第一個對照實驗為「閱讀測試」。在這個實驗中,主人依然被封閉在盒子裡,他們坐在裡面平靜地大聲朗讀雜誌,看在盒子之外的狗狗如何反應。
結果表明,只有16隻狗狗試圖接近盒子裡的主人。這個測試結果也被研究者們認為是一項有力證據,表明狗狗很不高興與主人分開。
第二個對照實驗為「食物測試」。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當著狗狗的面將它們愛吃的食物放進之前封閉盒子裡,盒子中沒有任何人,接下來研究人員就是躲在暗處觀察狗狗是否會打開盒子攝取其中的食物。
沒有想到的是,有19隻狗狗成功打開盒子上的門,然後進入其中享受美食。這個實驗的結果,也讓研究人員們深信:「狗狗從封閉的盒子中救出遇險主人的可能性與打開盒子獲取食物的可能性一樣高。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拯救遇險的主人在狗狗看來可能是一個很有回報的行為。」
此外,食物測試實驗的結果還表明,如何打開盒子是一個關鍵因素。
對於實驗結果,研究者表示:「雖然食物測試實驗中三分之二的狗狗,都沒能打開盒子成功獲取食物,但這恰恰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說明要想救出被困盒子中的主人,狗狗不僅需要動力,還需要一些特殊能力。」
研究者們對比了三個實驗中狗狗的不同表現,發現在食物測試中能自己打開門獲取食物的19隻狗狗,在閱讀測試以及遇險測試中成功的機率高達84%。
更有趣的是,在三項測試中,研究人員均監測了所有狗狗的壓力表現,比如嗅盒子、發牢騷、踱步、吠叫和打哈欠。與閱讀測試相比,狗狗在遇險測試中感受到壓力的表現更為明顯和突出。研究人員把這種「東西」稱為情緒傳染,即主人將壓力傳遞給狗狗。
通過三個實驗的對比,研究者們認為保護遇險的主人,是狗狗親社會性動機驅動的。換句話說,狗狗對於人類的忠誠是無私的,利他的。
PS:親社會行為又叫利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
雖然這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給出了狗狗救助遇險主人的動機,但考慮到實驗樣本數據、每隻狗狗測試接受主人訓練的高低程度不同,這項實驗依然有局限性。
目前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保護遇險主人,是狗狗出於同理心的驅動。也就是說,當遇險主人向狗狗求救時,主人的壓力傳染給了狗狗,它們採取營救行動可能是為了減輕主人傳染過來的壓力。不過這項研究並沒有有力的論據。要完全了解狗狗護主等明顯的親社會行為,還需要更多研究。
無論如何,狗狗的確有足夠的的動力去營救遇險的主人,特別是當它們知道如何去做的時候。所以,如果寵主們想要在裝死或者忽然倒地的遊戲中,看到狗狗積極地救援,不妨耐心做一些針對訓練。更重要的是,演技一定要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