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戰爭中,法國皇帝都被俘虜了,為什麼普魯士不吞併法國?

2020-12-05 騰訊網

18世紀的歐洲炮火連天,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始,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清。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普魯士的崛起。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德意志也開始走向統一。但是面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歐洲各國卻是自己的算盤打得叮噹響。

尤其是法國,法國在拿破崙之後,一度萎靡不振。但是拿破崙三世上臺後,通過和英國的合作,打了幾次勝仗,平息了不少內部矛盾,也拉攏了一定的民心。

說起這個拿破崙三世,他的一生也足夠傳奇,做過皇帝也做過總統,在世界上這樣的經歷也不多見。他是拿破崙的侄子,跟他的叔叔相比,拿破崙三世可真是汗顏。他一生都在模仿,但始終是望塵莫及。本身就沒他叔叔那兩下子,偏偏要學著他叔叔四處挑事,結果把自己帶溝裡了。

另外說一下,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了圓明園,就是在拿破崙三世時期。

雖然沒有達到拿破崙時期的實力,但畢竟底蘊在那,絕對不容忽視。普魯士也明白這個道理,如果德國想要統一,必然受到強鄰法國的阻撓,與法國戰爭不可避免。

尤其是普魯士剛剛打贏了普奧戰爭,奧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帝國其在德意志聯邦中的領導地位,嚴重威脅到法國在歐陸的霸權。

幾次試探和挑釁後,普法戰爭爆發了。法國是集結重兵,普魯士軍隊也是氣勢如虹,雙方誰也不服誰,不過法國面對強大的普魯士軍隊節節敗退,傷亡慘重,法國皇帝都被俘虜了,首都巴黎也被攻破。

那麼既然法國皇帝都被俘虜了,為什麼普魯士不吞併法國?

其實普法戰爭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可以說是普魯士的自衛戰爭。拿破崙三世舉了白旗投降了,但普魯士並沒有終止戰爭,反而繼續向巴黎進軍,這個時候普魯士的自衛戰爭變成了侵略,這也是普法戰爭中的第二個階段。

皇帝被俘了,不過法國國內馬上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所以法國並沒有到群龍無首的地步,對於普魯士的侵略,仍然可以頑強的抵抗。

面對強勢的普魯士軍隊,法國有點力不從心,共和國政府最終宣布法國向普魯士投降。

普魯士是不可能吞併法國的,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

拿破崙三世之後,法國國內爭權奪利,民眾開始自發的參軍保衛國家,給普魯士造成困擾。可以說普魯士贏得有點僥倖。

法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的霸主,這可不是吹噓的,實力並不可小覷,尤其是強人拿破崙,差一點就可以統一了歐洲。只不過當時執政的是拿破崙三世而已。

法國的國家實力和體量在那裡呢,普魯士並沒有徹底擊潰、吞併法國的能力。

而對於普魯士的強勢,歐洲開始積極幹預,尤其是英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並不糊塗,如果坐視不管,那麼普魯士將成為歐洲大陸的老大。這可不是這兩國所樂見的。

像英國,對於普魯士的態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起先和普魯士交好,完全是和法國的競爭,但眼看法國不敵,英國長期以來的大陸均衡政策開始起作用了。

而俄國同樣是這個道理,普魯士做大,對俄國百害無一利,俄國人是明白這個道理的。當然,其中還有奧地利,雖然在之前的戰爭中敗了。但奧地利作為普魯士鄰居,也不會看著法國被吞併。

如果這三家任何一家支援法國的話,對普魯士都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普魯士只能見好就收,儘管沒有吞併法國,但普魯士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阻礙德意志統一的障礙已經沒有了。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中的普法戰爭,法國當時賠款比清朝還多
    1870年前夕,圍繞著德國統一與法國對周邊小國吞併野心,法國與普魯士關係緊張,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盲目樂觀,又想通過一次戰爭轉嫁國內統治危機,率領不到普魯士一半的沒有準備軍隊,去主動進攻軍事改革後普魯士軍隊。
  • 揭秘法國梗的由來:普法戰爭中法國神一般的投降,遭到英國嘲笑!
    這個法國的投降梗是在普法戰爭後,英國率先提出來的,然後一直流傳至今!說白了就是英國對當時法國赤裸裸的嘲笑,但是當時的法國也是無能為力,不可能因為一個法國梗和英國撕破臉!在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問題上,普法兩國都插了一腳,而當時普魯士的首相俾斯麥就向法國發起了挑釁,發表的「埃姆斯電報」徹底觸怒了法國政府。我這就不明白了,人家國家的事情,管你倆毛事!其實說白了普魯士和當時的法國早就想幹一架了,就是缺一個合理的理由!剛好有了一個理由,兩個國家肯定得好好地利用!
  • 弗朗茲·溫特哈爾特——《法國皇后歐仁妮》
    歐仁妮娘家只是西班牙的小貴族,由於少女時代在法國的修道院中度過,她的法語說的比西班牙語還好。 隨著歐仁妮逐漸長大,嬌豔動人的容貌及開朗活潑的性格讓求婚者幾乎踏破了門檻,但這些求婚者都無功而返。她不甘心被平庸的婚姻桎梏,心中懷著更加高遠的目標。最終,她果然進入了拿破崙三世的宮廷,成功俘獲了皇帝的心。
  • 德國勾踐威廉一世:重整山河,建立普魯士帝國
    德意志帝國的前身叫做普魯士,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國家堪稱"歐洲沙包",經常被其他國家揍。但是否極泰來。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皇帝堪稱德國勾踐,在他的指揮下,最終建立了德意志帝國,這個人就是——德皇威廉一世。
  •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德國是如何攪動全球的?
    戰爭勝利後,普奧兩國都想獨自吞併這一地區,雙方發生了爭執,這為普魯士後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藉口。普魯士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剛才的同盟奧地利。1866年他打著收回兩個公國的旗號,向奧地利發起了進攻。作為奧地利競爭對手的義大利也加入到了普魯士的陣營。戰爭發起時,奧地利擁有27.5萬的常備軍和近20萬的後備兵力。普魯士則僅有21.4萬常備軍和16萬後備力量。
  • 150年前法國皇帝率10萬官兵投降 身處最強城堡 卻只抵抗了一天
    1870年9月1日上午,普法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在色當要塞爆發,9月2日晚,拿破崙三世本人親率的12萬法軍全面投降。這幅畫作展現了拿破崙三世與德國首相俾斯麥閒談的場景。一天後,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傳到巴黎,拿破崙三世立刻被國民議會罷免,法蘭西第二帝國終結,法國成為共和國。
  • 一場王位爭奪與虛假電報引發的普法戰爭,卻促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不過,當時法國忙著和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的所有權,普魯士忙著琢磨如何統一德意志邦國,所以雙方暫時都沒有功夫去管對方。 普法兩國的談判也就是這麼不溫不火的進行,原本也算是相安無事了。奈何,西班牙的王位問題直接點燃了雙方的怒火。
  • 法國嘗到耶拿戰役「甜頭」,卻想不到勝利後,隱藏著普法戰爭的苦果
    一 19世紀法國快速崛起,拿破崙意欲稱霸歐洲耶拿戰役或者稱之為「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爆發在19世紀初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與歐洲反法同盟的第四次戰爭中,這場戰役規模宏大,對陣雙方共動用20多萬兵力,戰爭以普魯士的慘敗結束。據歐洲史料記載戰後普魯士傷亡人數共計兩萬七千餘人,火炮200多門,法國傷亡共計5000餘人。
  • 普法戰爭的失敗,法蘭西帝國實際霸權宣告終結,新的共和國成立
    歡迎來到百家號《青袂婉約佳人》,今天我們講的是:在19世紀的時候,法蘭西是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是世界的霸主,但是法國的霸主地位卻是在1870年的那一場普法戰爭之後,徹底消亡了。戰爭的起因就是普魯士曾經藉助法國的勢擊敗了自己敵人,奧地利,對此法國心生不滿,認為普魯士的崛起必然威脅到自己的霸主地位,於是向德國索取地盤,被德國拒絕了,法國大失面子。其後更是因為西班牙王國希望選普魯士王族擔任國王,更加激怒了拿破崙三世,盡起大兵五十萬迎戰普魯士,結果在色當戰役中大敗,法國皇帝帶領十萬殘軍向普魯士投降。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帝國的崛起需要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以現代數學理論模型的角度審視,通俗的來講,這些帝國是歷史長河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 拿破崙之後的法國,似乎已經耗光了她的「國運」。 自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僅僅56年後,1870年的法國雄風不再,在普法戰爭中大敗於普魯士王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兵敗被俘。
  • 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圍堵,拿破崙三世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這一設計的目的很明顯,德意志邦聯並非一個國家,其強大到法國不敢輕易攻擊,同時有足夠分散而不會危及到鄰國,完美!奧地利保住了中歐的威望和正統地位,英俄很滿意,但法國很不爽,普魯士也不開心。事實證明,所謂的體系原本就是為了被打破的。
  • 法國為何在19世紀的工業化中,被德國反超?
    然而,64年後的1870年,資本主義法國再次宣戰君主專制國普魯士,結局卻發生了逆轉:本以為會摧枯拉朽擊敗普魯士,重現耶拿輝煌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開戰不到2個月後,就被普魯士俘虜;這次輪到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攻破巴黎。
  • 信仰天主教的國家,試圖顛覆法國的統治者,為何引發了一場革命?
    百家號作者:中海說史不知道,大家對天主教是有何理解的呢?曾經的天主教歷史與國家政治分不開,在歐洲的宗教都是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國家,靠著宗教統治人們的思想,讓人們安心的為國家奮鬥。而宗教依附於國家,使他們生存發展的更壯大。
  • 都是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王室卻被推翻
    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法國人民又在19世紀進行了多次起義和革命,最終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徹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體制。而英國沒有先進的啟蒙思想作為指導,其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達成妥協,確立君主立憲制度,英國革命也就終止了。
  • 神聖羅馬帝國法國大革命捅了神羅的命根子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奧地利在腓特烈二世和瑪麗婭.特蕾莎母子的帶領下,先後進行了軍事政治經濟文教全方位改革。這些年頭,世界上其他地方,更是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不,撇開早就君主立憲的英國不談,大老遠的北美洲,一群殖民者後代起來造反,在1783年打跑英國佬,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 法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我只是想說我不承認我「辱法」,我只是想給大家闡述法國的悠久投降歷史!俗話說得好,正視歷史,敢於面對歷史,才能進步!儘管法國的歷史與我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聊一聊法國這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給大家增長見識!
  • 法國最美皇后,本是上帝寵兒卻到處流亡,唯一的兒子也死在非洲
    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他既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開國皇帝,也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亡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1870年普法戰爭戰敗後,他被迫退位並流亡,法國君主制至此徹底廢除,改為實行共和制到今天,所以拿破崙三世也是法國末代皇帝。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比如波旁王朝復闢等,但這樣的復闢也僅僅是法國國內舊王室勢力的垂死掙扎。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法國人民又在19世紀進行了多次起義和革命,最終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徹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體制。 而英國沒有先進的啟蒙思想作為指導,其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達成妥協,確立君主立憲制度,英國革命也就終止了。
  • 二戰後的法國:膽小如鼠,敵人還沒打進巴黎便舉國投降
    二戰後的法國:膽小如鼠,敵人還沒打進巴黎便舉國投降!二戰時的法國擁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可惜卻被德國輕易摧毀。一戰結束後,一種 "自我感覺元氣大傷" 的情緒瀰漫著法國統治階級,多數法國人都幻想著法蘭西已經徹底打敗了當年的 "普魯士",現在防守好我們的國土就可以了。
  • 法國流行指向標——歐仁妮皇后
    大女兒很快就嫁給了法國的阿爾貝公爵,而小女兒歐仁妮則獲得了當時法國最有潛力的男人,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拿破崙的關注。1852年,路易拿破崙在法國恢復帝制,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帝國建立後,娶一位合適的皇后並生下皇位繼承人不得不提上日程。像其它歐洲王室一樣,拿破崙首先將目標瞄準了那些古老且血統高貴的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