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出南京是什麼梗?

2021-01-08 閩南網

  想要和南京人迅速拉近關係,就和他們聊鴨子。

  對南京人來說,一日三餐吃鴨子都不會厭——早上先在路邊小攤買一塊鴨油燒餅,掛在自行車把手上騎去上班;中午到公司樓下小館子來碗鴨血粉絲湯;晚上在家門口滷鴨店斬只烤鴨,提溜著帶回家,晚餐就解決了一半。

  南京人吃鴨到底有多瘋狂,看看南京鴨業協會的數據就知道了:僅2016年南京銷售的鴨子就達到1.56億隻,帶來了91億元的收入。南京街邊巷尾制鴨的大小企業和個體戶有1500多家,南京人吃鴨子不僅吃成了一個產業,也順帶養活了3萬靠鴨子為生的人。

  為何一個城市不僅全民吃鴨,還能把鴨子吃得花樣百出?

  鴨子養活南京人

  南京人為什麼吃鴨?這首先還是因為,鴨子多啊。

  其實,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開始馴養鴨子了,比歐洲最早記載的馴鴨還要早十多個世紀。

  中國主要的鴨種大都集中在長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區。有水當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江南一帶,湖塘、河流密布,不養鴨子簡直是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由於江南人多耕地少,沒法像北方那樣大規模養馬養牛,相比之下養鴨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顯然更適合江南人。

  江南很早就是養鴨專業戶了,而帶頭開啟大規模養鴨先河的,還是建都南京的吳王。據《吳地記》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就為了養鴨而專門圍了一座鴨城,方圓數百裡只見鴨,不見人。可以說是貴賓級待遇了。

  清代,鴨城雖然沒了,但繼承祖先精神的人們,又執著地在遺址附近建起一座土地廟,鴨子正式升級為鴨神。每到春季鴨子孵化出來後,鴨農們便帶著鴨神愛吃的螺螄、稻穀等前來供奉,求鴨神保佑自家鴨子健康長大。鴨子的高貴地位可見一斑。

  江河密布,除了養鴨子方便,運鴨子也輕鬆。據道光《北湖小志》記載:「養鴨家,必駕小舟徜徉於二蕩澗,每一成群多至千百。」由於南京的鴨子大都來自高郵和蘇北的興化、寶應等地,每到稻穀豐收之時,便常能看到鴨農們趕著成百上千隻鴨子渡江南下的壯觀景象。

  所以,誰說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鴨子們不僅成群結隊遊過江送上們來,到了城裡還要先把自己養養肥,才能上桌,覺悟極高。

  不過,有水只說明適合養鴨。南京一帶熱衷養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養鴨好處多。

  江南的鴨子往上數幾代,祖先大都是麻鴨。和肥碩的北京鴨不同,麻鴨的後代們小巧靈活。這是因為江南一帶作飼料的糧食少,所以當北京鴨一心專注於長肉時,江南鴨子必須自力更生,到處覓食。

  這讓不少鴨子都鍛鍊出一身絕活。比如高郵鴨可以潛到3米深的水裡覓食,金定鴨可以在軟泥上健步飛奔捕捉彈塗魚…… 在農業發達的江南地區,鴨子依靠糧食的副產品糠麩和水裡的小魚蝦就能存活。

  不需費心,又能省下一大筆飼料錢,應該夠資格接受人們的膜拜了吧?鴨子們覺得還不夠。為了更徹底地奉獻自己,鴨子還貢獻出了蛋和絨毛。

  《沈氏農書》記載:「一家若養六隻,可得鴨蛋千枚。」江蘇一帶的高郵鴨、崑山鴨都是既肉質鮮美、又特別高產的鴨種,可謂鴨界勞模。像南京人愛吃的高郵鴨,一年能產150多個蛋,吃得好下200個都沒問題。因此賣鴨蛋也是一門只賺不虧的好生意,按鹹豐《興化縣誌》的說法:「春秋兩季產蛋最旺,銷售蛋行日輒二三百石,淡季亦達百石。」

  將自己的蛋和肉全部獻給餐桌後,鴨子們也不忘留下一身鴨絨,繼續為人類的福祉發光法熱,在《高郵縣誌》中,鴨絨就被贊「輕暖勝於狐貉」,常用來代替棉花。直到今天,羽絨服的主要成分還是輕便暖和的鴨絨。

  鴨子這樣不遺餘力地幫農民伯伯搞創收,難怪人們把它當神拜。所以在農業發達的江南地區,養鴨成了農民的熱門副業,一家養幾百甚至幾千隻鴨子都很常見。

  人雜吃法多

  盛產鴨子的地方,大都有那麼一兩道名聲在外的鴨餚。像盛產北京鴨的北京有北京烤鴨,盛產建昌鴨的四川德昌縣有建昌板鴨,但像南京這樣,僅一個城市就有這麼多吃鴨花樣、且每一種都堪稱經典的,卻不常見。

  《白下瑣言》中就曾記載,來自廣東的馮晉漁刺史嗜鴨如命,聲稱就是為了吃鴨子才住到南京來。平時只要去和朋友吃飯,一定先問有什麼鴨子可以吃,還感嘆「金陵所產鴨甲於海內,如燒鴨、醬鴨、白拌鴨、鹽水鴨、鹹板鴨、水浸鴨之類,正四時各擅其勝,美不勝收。」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及南京美食,也繞不開各式各樣的鴨子:「生鬻於市謂之水晶鴨。舉叉火炙皮紅不焦,謂之燒鴨。塗醬於膚者,使味透,謂之醬鴨。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冬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

  可以說,無論你來自哪裡,口味偏鹹偏甜,偏重偏淡,在南京總有一款鴨子適合你。

  為什麼南京鴨子吃法這麼多?這和這座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不無關係。

  南京歷史上就被稱為六朝古都。而許多帝王在南京建都的同時,也順道帶來了一波移民。比如西晉被匈奴滅了之後,西晉皇族司馬睿帶著王導、謝安等上百家大族來到南京,建立了東晉。同時因戰亂南遷的人共有百萬之多。這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南北大融合,史稱「永嘉南渡」。

  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很多跟隨他打天下的人在南京定居下來當了官。除此之外,《明史?食貨志一》記載,被皇帝召來南京的有錢人家也有一萬多戶。

  明初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等地都有人遷來南京。到洪武末年,南京的移民約有70萬。直到今天,南京依舊是移民大城。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來自安徽、河南、四川、山東等外省的人口有98萬,佔暫住人口的62%。人一雜,不同口味的鴨子也有了市場。

  但光有人吃還不行,還得有人會做。這樣來看,那些有錢有勢的移民才是左右南京花式吃鴨潮流的人。畢竟只有衣食無憂了,才有閒情講究吃喝、研發新吃法。而普通平民,按《夢粱錄》中的話說,不過是「下等人求食粗飽」罷了。

  這些富商、貴族往往有自己的廚師,平時請客吃飯還會互相借用私廚,廚子們便藉機彼此切磋廚藝,一來二去,廚藝也越發精湛。清代南京第一大吃貨袁枚,常派自己的家廚王小餘到別人家學藝,主僕二人沒事就湊一塊兒研究食譜。在袁枚編寫的《隨園食單》裡,光記載的鴨餚就多達十款。

  不過要說最最頂尖的廚藝代表,那必須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皇室御膳了,畢竟皇帝大手一揮,就能招來全國最頂尖的大廚和最上乘的原料。著名的南京烤鴨據說就出自宮廷御膳房。民間傳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愛吃鴨子,「日食烤鴨一隻」,因此御廚們便絞盡腦抽研製出了獨特的燜爐烤鴨。

  其實,南京的燜爐烤鴨還是北京烤鴨的祖師爺。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也把不少厲害的烤鴨師傅帶去了北京。而「便宜坊」作為北京第一家烤鴨店,當時的名字就叫「金陵片皮鴨」。

  遍布街巷的平民鴨子店

  和需要端端正正坐在飯店吃的北京烤鴨不同,今天的南京烤鴨總是出沒在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那些藏匿在街角的滷鴨店,每到傍晚便排滿了下班族或是剛從菜市場出來的大爺大媽,讓這個城市平添一分人間煙火氣。

  南京人街頭買滷鴨的日常是怎麼來的?

  其實南京的鴨子從清代起,就走出宮廷落戶民間了,吃一頓鴨子從此不再是富商貴族的特權。袁枚就曾評價掛滷鴨「水西門許店最精」。

  確實,水西門的鴨子在南京一向名氣很大。民國學者盧前在《鴨史》中寫道,「金陵之鴨名聞海內,宰鴨者在今日約有百家,鴨行在水西門外,約有三十家,銷鴨以冬臘月為多,每日以萬計。」

  那時陸路運輸還不發達的時候,運貨都走水路。水西門就在秦淮河邊上,從北邊來的鴨客們便順著河將鴨子趕到這裡來賣,所以從水西門至上新河一代沿途遍布碼頭、鴨行。

  但水西門鴨子生意的紅火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裡是回民聚居地。回族一直是南京人口第二多的民族,除漢族外80%以上人口都是回民。南京的回族人口在明朝時就迅速增長,集中居住在城南七家灣附近。

  到民國時期,根據當年《中國日報》的統計,南京的回族已經有57785人,而餐飲業成了回族第一大職業,有近1萬人製作售賣清真食品。來自水西門的韓復興板鴨店,最初就是由為逃避水患而移民南京的回民韓連登創立的。

  水西門一帶本身鴨店就多,每天早上「公雞未叫,鴨先啼。」這裡不僅鴨子多,鴨毛也滿天飛舞,和春天南京梧桐樹掉落的毛毛一樣煩人,但同時也吸引來一大批來收購羽毛的上海商人。

  這些人常花大錢請客送禮,也順帶照顧了韓復興的生意。名氣大了之後,不僅官商之間互贈韓復興鴨子,每年還要進貢給朝廷,成了身份尊貴的「貢鴨」。

  在清朝末年,清真牌子韓復興、濮恆興、馬長興與魏洪興就並稱南京的「制鴨四大家」。盧前在《鴨史》中也提及,鴨店喜歡用「興」字做招牌,而開店的十之九為回教人。南京老一輩人的回憶裡,以前小巷裡的鴨子店大都貼有「清真」二字。回民鴨子做得好吃,是南京人心照不宣的共識。

  不僅如此,回民們還繼續把南京人對鴨餚的鑽研精神發揚光大,發明了不少新的菜式。由鴨胰臟爆炒而成的「美人肝」就是源自馬祥興清真館,與松鼠魚、蛋燒賣、鳳尾蝦並稱為「京蘇菜四大名菜」。

  由於一直以來回民們的鴨子店都從小本生意做起,所以南京街邊的鴨子好吃不貴,一般斬個半隻鴨子平均只要20左右,還會帶個鴨頭或鴨頸。鴨血粉絲湯之類的小吃價位也在十幾塊。被家門口的鴨子店寵壞了的南京人,每天至少要吃掉8萬隻鴨子。

  然而按照以前散養鴨子的方式生產鴨子,早就要賣斷貨了。所以,如今南京人買到的鴨90%以上都是櫻桃谷鴨,這是英國人用北京鴨和歐洲野鴨雜交培養出的混血兒,47天就能漲到3.5公斤重,不僅長得快,而且肉質還特別好,可以說是肉鴨中的戰鬥鴨了。

  可能原教旨主義吃鴨者還會面對桌上的洋鴨生出點抵抗情緒,感嘆現在的鴨子沒有十年前好吃了,但要像以前那樣等著田裡的鴨子長大,哪能伺候得來南京人那麼多張嘴呢?即便是現在,很多南京老牌滷鴨店的鴨子每天都一售而空,不趁早去排隊連個鴨腿都撈不到。

  2013南京爆發禽流感,可把吃鴨群眾們憋壞了。聽說連著十幾天沒有新增病例後,滷鴨店門口又迅速排起了長隊。被問起「不怕禽流感嗎?」,南京人笑笑,心裡大概只想著:再不吃,估計命真的要沒得了。(來源:灣流)

  原標題: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出南京

責任編輯:朱惠娥

相關焦點

  •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
    南京人到底有多喜歡吃鴨!相關數據顯示,南京人一年能吃掉一億多隻鴨子,網友開玩笑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金陵城也被人笑稱「鴨都」。僅2016年南京銷售的鴨子就達到1.56億隻,帶來了91億元的收入。
  • 聽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
    新京報訊(記者 王思煬)「不想做菜了,斬個鴨子。」,「家裡來客人了,斬個鴨子。」正所謂「金陵鴨饌甲天下」,南京人對於鴨子的熱愛可以說是深入骨髓。南京鴨業協會曾統計,南京1年至少能吃1億隻鴨子。憑藉這份熱愛,南京甚至還被冠以「鴨都」的稱號。但是,天天吃鴨不會膩嗎?
  • 武漢人: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它到底憑啥成為美食C位?
    如果要用各個城市的經典美食當做代表的話,中國有很多城市能夠舉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但提到鴨子,估計好幾個城市就要打做一團了。比如說北京有國際聞名的北京烤鴨,南京有聲名顯赫的南京板鴨,而武漢則有霸佔全國零食榜的周黑鴨、精武鴨、九九鴨。
  • 鴨肉可以這樣吃:沒有一隻鴨子能……(上篇)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另一個原因造成的:「沒有一隻鴨子能遊過長江」,恰恰是因為江那邊的人吃鴨子太狠,以至於沒幾隻能倖存到別處被用來打牙祭的.......沒有一隻鴨子能遊過長江,這是多麼霸氣的宣言,這是多麼讓鴨子瑟瑟發抖的宣言啊,這不僅僅是一句玩笑話,在南京人民那裡,這就是日常生活的寫照:今天不知道吃什麼呀,那斬只鴨子吃吃吧。
  • 斬個鴨子已成為南京習俗,網友調侃:沒有一隻鴨子能遊過長江
    南京鹽水鴨我可不是在說笑,家裡來客人了「斬個鴨子」,端午節了「斬個鴨子」,中秋節更不消說了必須「斬個鴨子」。據說,南京人一年吃掉的鴨子在一億隻以上,真的是當之無愧的「鴨都」了,除了鹽水鴨還有板鴨、櫻桃鴨、烤鴨、醬鴨……。
  • 南京鴨子圖鑑
    強烈視覺衝擊就像夏日午後的悶雷,瞬間喚醒了南京市民的多巴胺。 而說起「鴨子」,並非只有鴨子。 我精心準備了一份「南京鴨子圖鑑」。關於南京鴨子的傳承與美好,都可以在這裡訴說。
  • 看到澳大利亞野兔成災,網友:沒有一隻兔子能活著逃離四川!
    物種入侵再現如今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已經是常有的事情了,而一些國家面對入侵的物種卻是非常的頭疼,因為面對突如其來過來的生物並沒有辦法去解決,所以就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別的地區入侵來的物種泛濫成災而自己沒辦法解決,畢竟沒有應對過這種生物的情況。
  • 沒有一種動物,能活著離開中國
    沒有一隻羊能活著蹦出新疆沒有一隻蝦活著遊出長沙沒有一隻鴨能活著走出南京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作為「鴨都」,人人信奉「無鴨不成席」, 南京人,專注吃鴨上下五千年。
  • 據說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能成功遊過長江!背後原因令人爆笑!
    說起鴨子就不得不想起南京,吃鯨君第一次去南京的時候,最最感興趣的原本是南京的人文歷史,沒想到卻被南京的鴨子吸引得差點忘記了去參觀總統府。直到看到滿大街隨處可見的鴨血粉絲湯、鹽水鴨、烤鴨、鐵板鴨腸超大招牌,我大概知道了南京的鴨子為什麼遊不過長江,作為南京的鴨子應該從孵出來就肩負著成為美食的使命吧!曾經有媒體發布的新聞做了一個數據對比,說是南京人一年要吃掉的鴨子就有一億隻,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一年也不過才吃掉2000萬隻鴨子,可想而知,作為南京的鴨子,出生的時候應該眼含熱淚的。
  • 盤點:南京的鴨子究竟有多少種做法?外地人已驚呆!
    有人說,沒有一隻鴨子能夠活著離開南京,每年食用的鴨子在3000萬隻以上。沒錯,南京是一座連空氣中都漂浮著鴨子味道的城市,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南京的鴨子到底有多少種吃法!鴨血粉絲湯「正宗南京鴨血粉絲湯」這幾個字應該在每一座城市都有出現,可謂是路人皆知。
  • 最喜歡吃鴨子的地方,每年吃掉1.5億隻!沒有鴨子能活著遊過去!
    鴨子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肉類,你知道中國最喜歡吃鴨子的地方是哪裡嗎?一起來看看吧!到過南京的朋友一定知道,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隨便走就能看到滷菜店裡,有人在劈斬著鴨子……如果有天哪位南京主婦不想燒菜,一定會到樓下的滷菜店斬上只鴨子回來下飯!
  • 不產鴨子卻被稱為鴨都,這座城市每年吃掉1億隻鴨子!
    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出南京——南京人如是說說起吃鴨子,人們一般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鴨,但論及北京烤鴨的淵源,還是得提到南京。據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好吃烤鴨,史書說他「日食烤鴨一隻」。而宮廷廚師為了討好皇帝,便在烤鴨上大下功夫,發明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
  • 誰說沒有一隻鴨子能遊過長江?南財「福鴨」就可以!
    2021-01-15 18:39:44 /a/20210115/f0563c49c017447a82d4990ea954e2fc.shtml   春節將至,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讓一隻又一隻南財
  • 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1-01-04 19:45   來源:奶思靚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
  •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安昌古鎮,來這不吃醬鴨,冬天就白過了
    @Frank在紐約安昌古鎮|生活|剪影依河築屋,外簷飛揚過橋繞水,條條迴廊走街串巷,處處水閣歲至隆冬,安昌飄滿醬香滿掛的醬鴨臘腸中是童年時的新年味道安昌古鎮故人舊事前一陣網上流傳一個段子「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這個段子搬到安昌古鎮就會演變成「沒有一隻鴨子能逃離被醬的命運
  • 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抖音抓鴨子抓幾隻含義是什麼意思
    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抖音抓鴨子抓幾隻含義是什麼意思 抖音上最近開始流行抓鴨子,這個遊戲到底怎麼玩,它是在怎麼火起來的,正確的玩法規則是怎麼樣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抖音抓鴨子是什麼梗。
  • 《我所有的小鴨子》生活如此絕望,但我們還要興高採烈地活著
    她沒有悲觀失望,仍舊樂觀地面對生活。看到田華奶奶的經歷,不由地想起了《我所有的小鴨子》這個童話故事。1.《我所有的小鴨子》這個童話是德國作家雅諾什的著作,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和命運輪迴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我所有的小鴨子,在湖中遊戲,在湖中遊戲。小尾巴翹向天空,小腦袋鑽進水裡。
  • 南京為什麼會被稱為鴨都,因為鴨子這麼美味,南京人都愛吃呀
    關於南京人喜歡吃鴨子,網絡上早有戲謔:「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古都金陵,如今因為對鴨子的狂熱而被稱為「鴨都」。南京人熱愛吃鴨,精於吃鴨,大事小事都要吃鴨,於是在國人心中,南京人x鴨子成為了一對牢牢鎖死的cp,鎖上的鑰匙也已經被南京人燉著鴨子吃掉了。
  • 沒有兔子能夠走得出四川,也沒有一隻螃蟹,能夠在美國有兩個鉗子
    因為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很多地區常常會對於一個食材十分專注,因此也就被許多網友惡搞,想出了不少的網絡熱梗。就比如沒有一隻兔子能夠活著走出四川,沒有一隻鴨子能夠活著走出南京,沒有一隻雞(鵝)能夠活著走出廣東等等,其實它體現的就是一個地區獨特的飲食文化,包括四川的麻辣兔頭,南京烤鴨,廣東燒臘等等。
  • 紅廟鴨子店大盤點——到底哪家最好吃?
    俗話說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遊出南京,南京人對於鴨子的喜愛不言而喻。作為家常最常見的一道滷菜,南京的市井巷子最不缺的就是鴨子店, 紅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