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出南京——南京人如是說
說起吃鴨子,人們一般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鴨,但論及北京烤鴨的淵源,還是得提到南京。據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好吃烤鴨,史書說他「日食烤鴨一隻」。而宮廷廚師為了討好皇帝,便在烤鴨上大下功夫,發明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之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便將南京的烤鴨帶到了北京。
北京烤鴨起源於南京
朱棣帶走了當時南京最頂尖的烤鴨師傅,打造了如今的北京烤鴨。但要真正說起吃鴨子,北京還是遠遠比不上南京的。
南京人吃鴨子的歷史極為悠久,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就有「築地養鴨」的記錄,而在南北朝時期,南京地區鴨饌就已經成為了當時的著名美食。
吃鴨在南京有著深厚的歷史
直至如今,南京仍舊是吃掉鴨子最多的城市,據統計南京人每年吃掉鴨子超過1億隻。吃鴨子的手段更是花樣百出:烤鴨、醬鴨、滷鴨、鹹板鴨、鴨血粉絲湯等等,而「斬只鴨子」也成了南京人的口頭禪。
斬只鴨子是南京人的口頭禪
南京人喜歡吃鴨子,因此南京也被冠以了「鴨都」的稱號。不過南京如今並不生產鴨子,甚至從清朝時就有記載稱:
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
可見清朝時南京就已經很少養殖鴨子了,而如今南京的鴨子也基本都是依靠安徽輸送。
不過這並不影響南京人吃鴨子的熱情,而不同於北方人喜歡重醬酥脆的烤鴨,南京人更鍾情與細膩潤口的鹽水鴨。根據統計,南京人每年吃掉的1億隻鴨子中,有超過4000萬隻是鹽水鴨。
鹽水鴨有著「六朝風味、白門佳品」的稱呼,所謂六朝,是指漢末三國到隋代之間割據南方的六代王朝,而白門則是南宋時南京宣武門的俗稱。
可以說鹽水鴨不但是南京人最愛,同時也代表著南京過往的輝煌。一口鹽水鴨下肚,那是六朝煙雨的味道,也是金陵富庶的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