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天坑」下莊的開路人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陶玉蓮)「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口井」 從井口到井底有1100米,三面都是垂直的懸崖絕壁,僅東面略微緩一些,祖祖輩輩沿著巖縫走出的出山小道就隱藏其中。

1997年,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達8公裡的「天路」。

為何要修這條路?因為窮。毛相林還記得,「我們那個時候人均收入不到300塊錢,就有那麼窮。我們的收入靠什麼?就是靠賣點苞谷,賣點臘肉,就是這種收入,沒有其他收入。」

修路有多難、多險、多苦?

毛相林和村民們一起,腰系長繩,站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打炮眼;沒有挖機,就在懸崖峭壁上先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然後再用鋼釺和大錘鑿,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蕩、壁上爬,用兩腳蹬,在半山腰炸開一處處缺口,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修了7年,路修通的那一天,下莊村全村的人都出動了,「我們把村民喊到對面的那個梁上,看到車從高處慢慢地往下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拍巴掌,高興得不得了,我自己也感覺有些驕傲。」毛相林回憶到。

路通了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特別是我們的基礎設施,路通了,這些電壓杆啊,拿起設施就給我們安起來了,整個都煥然一新了,屋裡都感覺亮堂堂的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都安起空調、冰箱、冰櫃,現在你走到哪一家門戶都有。」

想過好日子,村裡就要發展產業。毛相林請來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海拔、土壤、氣候、水分、陽光等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分析,最後確定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脫貧產業,養殖業方面,重點發展生豬。

「我們全村柑橘產的有650畝,今年預算銷售額達到九十萬,西瓜能達到十來萬, 100多畝桃園也可以達到一、二十萬。」毛相林稱。

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到2019年底,全村累計64戶269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29%,人均收入達1.2萬元。

明年下莊村計劃重點打造第三產業——旅遊。毛相林預算了一下,每年下莊村的遊客能達到兩千人次,他正發動村民申報農家樂,反響熱烈:「老百姓很高興,踴躍地報名。」但光報名不行,毛相林要對申報條件嚴格把關:首先房屋要漂亮整潔,衛生條件好;其次房間夠多,能住上十來個客人;最後還要有服務意識,炒菜水平也得過關。他計劃先發展一批條件成熟民居的建造農家樂,其他的村民來學習,學好了、學到位了,也可以開辦。

現在的下莊村常住人口有280多人,毛相林稱:「明年我們要房屋整改,統一成一個色、一個樣。」按照他的預期,明年下莊村的人均收入將超過兩萬:「我們這裡的機遇是得了縣委、市委,國家各級各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下莊會有個更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從蠻幹到巧幹——毛相林帶領下莊人走上脫貧致富路
    何況,下莊要擺脫貧困,沒有這些路可不行。」2004年,路剛修好,毛相林就自己帶頭,號召全村18-60歲的村民,每人每年出4個義務工養路。 2015年,鄉裡的公路硬化到了天坑頂端的魚兒溪。毛相林坐不住了,多次去鄉裡、縣城申請把這條路硬化到下莊。他又帶領曾經參與修路的24位村民,對絕壁天路的80多處堡坎、路基進行翻新加固,同時沿路掏水溝、撒碎石,將2米來寬的機耕道變成了3米多寬的碎石路。
  •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走出「天坑」
    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村民介紹,沒修公路時,走原先的羊腸小道從坑沿到坑底,需要108個「之」字拐才能到村外。 1997年元月,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提議修通村裡通往外界的公路,帶領村民歷經7年終於將一條8公裡的「天路」修通。
  • 下莊,向上!大山深處的脫貧傳奇感動眾人
    毛相林帶領下莊人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路」。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易華 陳洋 攝憶修路——「他就像火車頭,在前面帶著我們跑,我們就不怕」「曾經,這個村子裡397個人,150多人一輩子沒出過村……」舞臺上,隨著央視主持人王寧的講述,現場觀眾似乎也一同走進了那個被深鎖在「天坑」底的村子,感受到了村民們的心酸和期盼。
  • 下莊,如此滾燙的心
    ▲下莊村巨大的天坑底部,四周如桶的絕壁上蜿蜒盤旋著毛相林帶領村民修的公路通向外界2下莊,雲之下「看,那就是下莊。」站在大山「肩膀」的位置,帶路的指著山下遠處說。「除了一團雲,什麼也看不見。」「下莊就在雲的下面。」沒有誰可以趕走這團白雲。從早到晚,雲時左時右,時而在下莊頭頂。好似一團祥雲罩住下莊。
  • 下莊的「康莊」路
    2015年,毛相林帶領村民用半年時間將道路升級成3米寬的碎石路,車子能進村了;2017年在巫山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道路完成硬化加固,並加裝護欄,從下莊出發到巫山縣城,只需一個半小時左右。  下莊有田地800畝,祖祖輩輩都靠種植水稻、玉米、紅薯、土豆、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生活。毛相林帶領村民種上300畝西瓜、650畝紐荷爾柑橘、500餘畝南瓜,後來又新開150畝桃園。
  • 下莊人:向天問道
    向天問道時間不語,封閉的自然環境,卻猶如一鍋溫水,在時代變遷的作用下,下莊落後的步伐愈加明顯起來。假如不打破這鍋溫水,下莊就真的要如那世外桃源,只能存在於後人們的想像中了。而真正站出來鑿開絕壁、打破封閉,將下莊拉回時代發展潮流中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毛相林。
  • 下莊精神的時代價值
    如今,下莊人的「那麼一股子勁兒」,正激勵著重慶廣大幹部群眾埋頭苦幹、奮勇前進,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下莊精神,蘊藏在每個不甘落後的貧困群眾身上  「毛相林個子不高,但每次和他攀談,我都能感受到他骨子裡的堅韌、不信命。」
  • 山村脫貧記:下莊「蝶」變!
    下莊村位於竹賢鄉西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經石灰巖長期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天坑」村。這五年,下莊人民以「自強不息、堅守初心、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下莊精神為指引,開拓了一條屬於下莊人的脫貧路、小康路、幸福路。
  • 下莊,「亮」起來!
    貧窮、閉塞曾是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的代名詞不甘「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想擺脫貧困,走出大山「時代楷模」毛相林曾任下莊村村支書時帶領下莊人開荒蕪、破荊棘鏖戰7年終於天塹變通途在一次次的探索、嘗試中下莊的公路、產業基礎設施、鄉村旅遊都從無到有如今的下莊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產業興勤勞淳樸,鄉村秀美古風存點亮圖片,看下莊蝶變下莊從閉塞走向通達從貧困走向致富如今的下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朝著小康大步向前
  • 李村歷史 社區篇——下莊
    下莊位於李村鎮西,轄8個居民小組。截至2019年底,轄區共640戶、戶籍人口2493人。主要姓氏有胡、宋、張、穆等。2012年,撤村改居為下莊社區。下莊,原屬莊裡鎮,傳說因當地人性格耿直、莊重而得名,后庄裡鎮分拆為下莊、上莊兩個村,該村地勢較低,故名下莊。
  • 縣城市管理局召開學習毛相林同志先進事跡專題討論會
    近日,縣城市管理局召開學習毛相林同志先進事跡專題討論會,局機關全體幹部職工、下屬單位負責人共4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局黨組書記、局長汪柏林同志向大家詳細講述了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同志數十年來帶領村民不等不靠、披荊斬棘、拔除窮根的感人歷程,為全局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政治課。
  • 航拍世界最美天坑 寧強天坑似巨型腳印
    2016年,漢中發現世界級天坑群,有著「世界最美天坑」美譽的寧強縣禪家巖地洞河天坑更是備受矚目,吸引了眾多地質工作者的目光該天坑從洞底向上分為三層,坑口形似一個巨大的腳印,口徑最大430米,坑深340米居世界第六位。
  • 《森林》天坑入口位置分享 TheForest怎麼下天坑?
    導 讀 森林這款遊戲中有個必去的地方叫做天坑,許多老玩家應該都知道怎麼去,然而很多新玩家卻不知道,那麼小便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森林天坑入口位置分享
  • 走近寧強地洞河天坑
    地洞河天坑的巖洞(4月22日攝)。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地洞河天坑,是禪家巖天坑群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天坑,坑內分布有石鐘乳、石筍,具有極高的地質研究價值。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12345下一頁下5頁地洞河天坑底部的一處瀑布(4月22日攝)。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地洞河天坑,是禪家巖天坑群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天坑,坑內分布有石鐘乳、石筍,具有極高的地質研究價值。
  • 買燒鵝或燒鴨的時候,你會選上莊還是下莊,選對了吃得才滿足!
    在廣州估計沒有幾個人沒去燒臘店買過燒鵝或者燒鴨,那麼買燒鵝或燒鴨的時候,你會選上莊還是下莊?選對了吃得才滿足!先解釋下什麼是上莊和下莊。一隻燒鵝或燒鴨去掉脖子和頭,然後對半劈開,去其中一邊再從中間劈開,分成上下2部分,帶翅膀的部分就叫上莊,帶腿的部分就叫下莊。
  • 撫寧區下莊管理區:要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12月21日,撫寧區下莊管理區召開安全生產及消防安全工作培訓會。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關金一出席會議,消防大隊、應急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下莊管理區26個村黨支部書記及25家企業安全負責人參加會議。(撫寧發布)【來源:撫寧發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陰宅鎮天坑煞
    一、天坑煞 【年天坑方】巳酉丑年在乾方,申子辰年在巽方,亥卯未年在坤方,寅午戌年在坤方。 【月天坑方】正五九月在艮方,二六十月在巽方,三七冬月在乾方,四八臘月在坤方。
  • 漢中天坑,兩億多年前曾是一片海!陝西科考團隊重塑天坑古環境
    世界最大規模的天坑群——陝西漢中天坑群科學考察近日取得新進展。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組在鎮巴縣巴山林天坑區內,首次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並基本確定為海洋生物化石,為進一步科學研究漢中天坑群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新的素材。
  • 這些西伯利亞的天坑到底有什麼驚人的秘密?
    這些西伯利亞的天坑到底有什麼驚人的秘密?去年2月,在同一地區又發現了第四個「天坑」,「天坑」周圍還有一些漏鬥形狀的小坑,其中一些已經變成了湖。一位地質學家預測,未來可能還會發現30個類似的坑洞。科學家們對這些「天坑」的成因感到不解,並試圖在衛星圖像的幫助下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