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恆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新冠疫苗

2020-12-03 生物谷

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徵,也有助於藥物及疫苗的研發。恆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幫助科學家們研究冠狀病毒?日前,Nature雜誌採訪了多位科學家,了解他們對不同動物模型的選擇和看法。


近期,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報告了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恆河猴和具有人類ACE2基因(SARS-CoV-2受體)的轉基因小鼠的初步發現;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的病毒學家S. S. Vasan帶領其研究團隊發現雪貂很容易感染SARS-CoV-2,且雪貂的肺部生理與人類相似,研究人員希望測試雪貂之間是否能夠傳播病毒,藉此深入了解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狀況。


然而,沒有完美的動物模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病毒學家David O』Connor說:「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種動物模型,而是多種。」恆河猴和轉基因小鼠可用於研究關於病毒感染的不同情況,比如免疫系統作用或病毒傳播方式等等。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家Chao Shan研究發現,恆河猴感染冠狀病毒後的病情較輕。O』Connor說,恆河猴出現類似輕症感染者的症狀,這一發現很重要。此外,研究人員還將嘗試在恆河猴中解決另一個緊迫問題:病毒是否可以潛伏在表面已經清除感染的某些器官中。O』Connor的同事,病毒學家Thomas Friedrich說,這種「隱藏」病毒的存在可能可以解釋一部分病人在恢復後被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情況。


在動物模型的選擇中,眾多科研人員選擇轉基因小鼠來測試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並研究其感染過程。總部位於美國緬因州巴港的傑克森實驗室正在加快繁殖來自愛荷華大學的冠狀病毒學家Stanley Perlman捐贈的人源化ACE2(hACE2)小鼠。傑克森實驗室的小鼠資源庫負責人Cathleen Lutz說到,我們正在竭盡全力滿足來自全球約50個實驗室的3,000多隻hACE2小鼠訂單。


hACE2小鼠等待名單中的一位是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病毒免疫學家Michael Diamond。他和他的團隊希望使用該小鼠模型測試疫苗和基於抗體的治療方法。他們還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研究使小鼠易感或抗感染的基因。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上個月發布在bioRxiv(尚未經同行評審)的文章,描述了新冠病毒感染他們構建的hACE2小鼠的結果。同恆河猴一樣,小鼠只出現了輕度病症,表現出體重減輕和肺炎的徵兆。文章的通訊作者,病毒學家秦川介紹,在未發表的研究工作中,她的團隊發現了多種藥物能夠減慢病毒的複製速度並限制了動物的體重減輕。


輕度感染的動物模型可能對測試藥物和疫苗有用,但它們也許無法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嚴重的病例。Perlman博士最後說到:「大部分動物模型都不是完美的,我們盡全力做到最好。」


原文出處: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698-x

相關焦點

  • 猴子、老鼠和雪貂如何幫助科學家開發新冠病毒疫苗
    位於巴爾港(Bar Harbor)的小鼠繁育設施傑克遜實驗室(Jackson Laboratory)急於生產轉基因小鼠,科學家希望這些小鼠能夠幫助他們了解這種病毒。該研究所滑鼠庫已經從大約50個實驗室收到了3,000多隻小鼠的訂單,這些小鼠產生了人類版本的ACE2蛋白,該蛋白是SARS-CoV-2病毒用來進入人類的細胞。
  • 為新冠疫苗「獻身」的動物:雪貂、馬、老鼠還有雞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大量動物已經被科學家徵召「入伍」,有老鼠、猴子、貓、狗、雪貂、雞,甚至還有馬。它們大概也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拯救人類的英雄」。它們可以做什麼?各種測試、各種實驗!許多動物都在實驗中感染了SARS-CoV-2病毒,對它們進行研究有助於科學家了解人體的反應,通過測試各種治療方法能否成功減輕症狀和消滅病毒,最終成功研發出人類疫苗。
  • 來自江蘇的雪貂 正為新冠病毒疫苗研製作貢獻
    >近日,中國科學家發表了首個新冠病毒非人靈長類疫苗實驗結果:一種純化滅活的候選疫苗能夠為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提供完全保護,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均表現出積極結果,這將為用於人類的新冠疫苗臨床開發提供基礎、指明方向。
  • 中山大學團隊開發出有潛力的新冠疫苗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張瑩 通訊員 吳立堅記者26日從中山大學獲悉,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我國率先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疫苗臨床前都要經歷啥?
    有效性評價如果候選疫苗能夠保護現有新冠肺炎模型動物在新冠病毒攻擊後不發病,也沒有出現抗體依賴的疾病增強(ADE)效應,就能作為一個真正有效的候選疫苗。ADE效應,指的是原本通過注射疫苗後應當形成抵抗病毒的抗體,因某些原因反而使病毒的感染性增強,為病毒「助攻」。國內目前獲批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都經過了上述一系列模型動物實驗(ACE2轉基因小鼠和恆河猴)的驗證。
  • 認真地聊聊新冠疫苗
    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學術團體在同時開發[2],這要是給你們個舞臺都可以辦《創造疫苗101》了。這不奇怪,疫苗太重要了。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病的當下,如果說疫情是一場戰爭,那只有疫苗的誕生,才能徹底為它插上勝利的旗幟。其實我說句實在話,新冠疫苗對我國普通群眾估計是用不上了。畢竟疫情爆發的時候誰能想到我國倆月就快結束戰鬥了呢?
  • ...科學》連發2篇論文:恆河猴感染新冠病毒後再次暴露產生保護性免疫
    為了弄清楚感染SARS-CoV-2後再次接觸是否會形成保護性免疫,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SARS-CoV-2感染的恆河猴模型,觀察到恆河猴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有較高的病毒載量,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以及病毒性肺炎的病理證據。在初始病毒清除後,再用SARS-CoV-2讓動物感染,發現與原發感染相比,支氣管肺泡灌洗和鼻黏膜中位病毒載量降低了5 log10。
  • 中國團隊《Science》發文,首次公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該實驗在小鼠、大鼠和恆河猴身上均取得一致效果。為了從根本上應對疫情,全球已經有180多種疫苗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臨床試驗,不過一直以來,有關各家疫苗的更多信息並未被公開披露。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選擇CN2毒株製備疫苗,開發了一種純化的滅活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並進行了中試生產。該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均可誘導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產生。這些抗體能有效地中和所選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們對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潛在的中和能力。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我國科研團隊在《科學》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董瑞豐)新冠病毒疫苗的首個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近日公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相關研究文章已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此次公布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的疫苗由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4月13日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是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之一。公布的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均可誘導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產生,這些抗體能有效中和多株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
  • 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據《科學》(Science)官網顯示,5月6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顯示,此次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 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巨大潛力
    新冠大流行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為防控新冠疫情,人類迫切需要疫苗。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研發了名為BBIBP-CorV的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該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猴子和恆河猴)體內均能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滴度,2μg/劑便能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高效保護。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對10個有代表性的毒株有效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對10個有代表性的毒株有效  Winnie Lee • 2020-04-21 09:28:26 來源:前瞻網 E16246G0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由高福等學者領銜,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巨大潛力
    新冠大流行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為防控新冠疫情,人類迫切需要疫苗。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研發了名為BBIBP-CorV的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該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猴子和恆河猴)體內均能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滴度,2μg/劑便能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高效保護。
  • 牛津大學新冠疫苗動物試驗失敗後,連日發論文稱疫苗研發迎來突破
    來源:WHO疫苗研發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5月13日,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一項名為ChAdOx1 nCoV-19 vaccination prevents SARS-CoV-2 pneumonia in rhesus macaques(ChAdOx1新冠疫苗接種可預防恆河猴感染新冠肺炎)的文章,也就是備受大家期待的牛津大學疫苗的研究成果。
  • 接種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症狀」,美國醫藥巨頭暫停新冠疫苗研究
    牛津大學稱,獨立安全評估委員會和政府監管部門在經過快速評估之後,認為繼續為人們接種疫苗是安全的。曾在恆河猴和倉鼠上取得成功當前新冠疫苗正處於加速推進研發的階段。海外公司的研發中,以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技術路線進展最為快速。
  • 澳洲啟動新冠疫苗動物實驗 最早明年上市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已經用新冠病毒感染了一群雪貂,以確定兩種潛在的疫苗在人類身上測試是否安全。如果雪貂感染實驗一切順利,第一階段的人體試驗可能會在本月晚些時候或6月初啟動。
  • 這種可愛的動物是新冠疫苗研究的功臣,多個地方與人類相似!
    然而在傳染病實驗室裡,這種同樣的病毒弱點也使得普通雪貂成為了一種有用的工具,而且它們現在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目前,全球的科學家在都在競相研發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法和疫苗,在研發過程中,研究人員需要在動物身上對這種疾病進行觀察,並通過各種幹預手段來挑戰這種疾病。而事實證明,雪貂也很容易染上各種會影響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包括導致新冠疾病的SARS-CoV-2病毒。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為儘量減少潛在副作用,研究團隊找到了新冠病毒Spike蛋白受體結合域(S-RBD)中319-545的胺基酸序列,實驗結果表明,包含S-RBD胺基酸殘基319-545的重組疫苗可在免疫小鼠、兔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中,僅接受一次疫苗注射,在7天或14天即可誘導有效的功能性抗體反應。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為儘量減少潛在副作用,研究團隊找到了新冠病毒Spike蛋白受體結合域(S-RBD)中319-545的胺基酸序列,實驗結果表明,包含S-RBD胺基酸殘基319-545的重組疫苗可在免疫小鼠、兔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中,僅接受一次疫苗注射,在7天或14天即可誘導有效的功能性抗體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