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養豬場:豬飼料人也能吃,還給豬聽音樂、洗澡!

2021-01-11 創業家

號稱全球最高標準的豬肉

要大規模進入中國了!

授權 天下網商(id:txws_txws)

作者 倪軼容

艾瑞克(Erik Bredholt)的家,離他的養豬場,直線距離不超過50米。住得近,是為了隨時能趕到現場,解決問題。「豬可不會因為是周末,就不需要你照顧了。」艾瑞克笑著說。

今年52歲的丹麥人艾瑞克,幾乎和豬打了一輩子交道。身為第四代養豬農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他就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一頭扎進了養豬場。身高1.96米的艾瑞克,常常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藍色連褲工裝,行走在豬群裡,自豪於這個養豬場年復一年的發展。

艾瑞克

和父親、祖父那一代相比,艾瑞克這一代的養豬人要輕鬆得多。養豬是個又髒又累的活,艾瑞克的父輩們,需要早早起床,扛著沉重的豬糧,手工餵食,還要負責清掃豬圈等。一天下來,往往累得直不起腰。但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丹麥養豬業裡,機器在很多方面取代了人工。比如繁重的餵食流程,如今幾乎都由電腦來操作。

在艾瑞克年產17000頭生豬的養豬場裡,一共只有6名工人。他們從事著機器無法替代的工作,比如觀察、記錄豬的成長情況等。現代化的養殖管理技術,讓艾瑞克不用再像父輩們那樣,整天「泡」在養豬場,這也讓他得以分心去從事別的工作。事實上,除了第四代豬農之外,艾瑞克還有另一個身份——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商丹麥皇冠集團的董事長。

艾瑞克在自家門前

丹麥皇冠集團由2000多家養豬農場組成,農民持有股份,是公司真正的主人。130多年來,丹麥皇冠發展出了從養殖、屠宰、肉類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每年處理2100萬頭生豬,其中92%供出口。如今,丹麥皇冠向全球近130個國家出口包括牛肉在內的94萬噸肉製品,集團年銷售額為620億丹麥克朗(約為662.3億元人民幣)。

儘管丹麥皇冠最大的出口市場集中在歐洲,但對於中國市場,品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艾瑞克看來,中國市場不但體量巨大,而且具有很大的「價值」。他所謂的價值,一方面,是指中國的飲食習慣和西方不同,豬蹄、豬耳朵等原本在西方沒有太多市場的產品,卻在中國市場上很受歡迎,從而和歐洲市場形成互補;另一方面,中國不斷崛起的中產消費者,和日益提高的消費水平,讓品牌看到了在這個市場銷售高端產品的潛力。

因此,艾瑞克力推丹麥皇冠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張,而他也將此作為自己任職以來,最大的成就。在艾瑞克的主導下,品牌決定斥資4.1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嘉興平湖建設工廠。該工廠預計在明年5月投產,而這也是首個外資品牌在華建設的肉類加工廠。未來,丹麥皇冠將直接向中國出口屠宰完畢的部位豬肉,並在這個工廠裡完成加工、切分、包裝等步驟。

想在丹麥養豬?先讀8年書

丹麥皇冠的總部位於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Aaruhs)。與其說是一個食品公司的總部,這幢兩層樓的建築,更像是個藝術館。自動玻璃門打開之後,首先迎接人們的,是一排粉紅色的小豬雕塑;寬敞明亮的會客廳裡,懸掛著「It’s all about food(一切關於食物)」的巨大字體——這是丹麥皇冠的價值觀,也同樣印在每一張丹麥皇冠人的名片上。

不論在品牌總部辦公室,還是屠宰加工廠內,色彩斑斕的油畫隨處可見。其中,屠宰加工廠的大廳內,幾幅關於豬的油畫,特別引人注目。那些碩大的豬在金色的泥漿中翻滾,身邊還有一個蓬頭垢面的年輕人。

丹麥皇冠副總裁汀嘉德(Sren Tinggaard)告訴我,這幾幅畫源自安徒生的童話《牧豬王子》。安徒生的故鄉就在丹麥,和世界各地的孩子一樣,汀嘉德聽著這位童話作家筆下的故事長大,而《牧豬王子》,讓他印象最深。

丹麥皇冠總部《牧豬王子》油畫

在這個童話中,高傲的公主不願意接受王子的求婚。於是,王子假扮成一個牧豬人,並且做了一個會演奏音樂的玩具,去吸引公主的注意。公主很喜歡這個玩具,想買,王子卻說,這玩具不賣,除非公主給他100個吻。公主看了一眼髒兮兮的牧豬人,內心很猶豫。但最終,物慾戰勝了她對骯髒的厭惡,她吻了牧豬人。

王子看著公主,說:「你,我現在有點瞧不起你了。」他說,「一個老老實實的王子你不要,玫瑰和夜鶯你也不欣賞;但是為了一個玩具,你卻願意去和一個牧豬人接吻。」隨後,王子帶著輕蔑的心情,離開了公主。

在這個故事裡,汀嘉德讀到的是物慾如何侵蝕人的內心,毀滅他們的生活;我讀到的,卻是當時牧豬人的地位低下。

養豬產業在丹麥有著100多年的歷史,但直到30多年前,養豬農民的地位一直不高。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你知道嗎?在丹麥,想成為養豬農民,必須要獲得相關學位。」丹麥皇冠中國工廠總監託馬森(Niels Thomsen)對我說,「他們不但要學習專業養豬知識,還要學習管理、金融、投資……他們早已不僅僅是農民,而是企業家!」

託馬森的這番話,用來形容漢森(Jesper Hansen),再恰當不過了。漢森是丹麥皇冠旗下的一個養豬農民,在這之前,他花費八年時間,獲得了農業養殖相關學位。求學期間,他不僅僅在學校裡學習理論知識,還往返於農場之間,將理論和實踐相聯繫。

漢森

恰如託馬森所言,漢森還學習了大量的管理、投資、金融知識。身著藍色連褲工裝的漢森,站在一群小豬當中,跟我大談「領導力」——他需要激勵自己的員工,把養豬當作事業,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他希望員工們能有長遠的目光,跟他一起,把這個行業帶到更高的高度。

在漢森的養豬廠裡,他熱情地邀請大家嘗一口豬飼料——沒錯,這種由小麥、大麥和礦物質混合而成的薑黃色細小顆粒口感略甜,甚至連人都能直接食用。和傳統的豬飼料相比,這種飼料能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營養。

人都可以吃的豬飼料

在漢森年產3萬頭生豬的大農場裡,目前只有12名工人在勞作。而同等規模的養豬場,在很多國家都至少需要兩倍以上的人工。

艾瑞克出示給我的一份丹麥皇冠的生豬養殖報告,則用更詳細的數據說明了問題。這份報告顯示,2005年4月,母豬每次分娩,豬仔存活率為12.8頭,到了今年4月,這個數字變成了17.1頭。此外,料肉比(每長一公斤豬肉所需要的飼料)也從2005年的2.86公斤,降低到了2018年的2.69公斤。

被宰殺前,享受音樂並洗澡

作為一個人口只有550萬的小國家,出口一直在丹麥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早在公元前8世紀,丹麥人的祖先維京人,就出沒在歐亞大陸。他們是卓越的工匠、水手、探險家和商人,所到之地,都會和當地人進行貿易活動。直到今天,走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還隨處可見販賣瓷器的商店,和喝茶的過路人——這些,都是早年的國際貿易,在丹麥留下的印記。

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丹麥環境和食品部

在近代史上,丹麥逐漸躋身為能源和食品出口大國,而豬肉,則是丹麥食品產業中的支柱。每年,丹麥的5000多個農場會將2800多萬頭豬送入加工廠,其中90%以上的豬肉會用於出口。在丹麥皇冠,這個數字更是高達92%。在全球140多個向丹麥進口豬肉的國家裡,德國、英國、中國等國都是「大客戶」。

因為出口佔據如此之高的比重,丹麥不僅要滿足出口國對食品檢驗的要求,還制訂了在全球範圍內都堪稱嚴格的豬肉品質標準。這些標準涉及動物福利、規範管理、檢驗檢疫等方方面面。

在剛剛見到艾瑞克的時候,他熱情地和我握手,並問我是哪一天到達丹麥的?之前什麼時候去了別的農場?這不僅僅是客氣的寒暄,更是丹麥養豬行業的規範使然。為了防止外來者帶來病菌,丹麥養豬行業有著嚴格的規定,外國人入境48小時之後,才能進入農場參觀,參觀兩個農場之間必須間隔24小時。

漢森告訴我,如果歐盟其他國家的車輛要進入他的養豬場,必須對整輛車進行徹底的清洗——這是一筆不小的成本,但他覺得,這麼做是必要的。

丹麥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幾乎都被海洋所包裹,只在南部和德國接壤。為了防止野豬越過國境,傳染疾病,丹麥甚至花費重金,修建了一條長達17公裡的籬笆。「這和川普在墨西哥邊境修牆可不一樣。」談起這座籬笆,託馬森笑著說,「我們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國際貿易。」

丹麥風光

無論進入丹麥皇冠的生豬養殖農場,還是屠宰加工廠,到訪者都被要求穿上一次性的連褲工裝,特殊的鞋子,戴上帽子和手套。有鬍子的男士,還要戴上一個「口罩」。一切妥當之後,到訪者要籤署一份聲明,表明自己沒有發燒、得傳染病,或者接觸過任何發燒、有傳染病的人。此外,人們必須洗手、清洗鞋底,才能踏入豬圈,或者加工廠。

出於衛生和安全的考慮,參觀者必須「全副武裝」,才能進入屠宰加工廠

在丹麥皇冠的農場裡,豬的生活標準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一頭豬至少要有2平米的生活空間,要有供豬洗澡的設備等。每一頭生產的母豬,都會有自己專屬的「安全欄」,這樣,體型碩大的母豬在餵奶時,不至於因不小心而壓死豬崽。4個星期之後,斷奶的小豬會被移到更寬闊的天地裡,享受和同齡豬一起的社交生活。而自出生起,所有的豬都會戴上一個「耳牌」,可全程追溯其出生地,飼養記錄,疾病治療等信息。

每頭小豬都有自己的專屬「耳牌」,記錄它們的生長信息

等長到115公斤時,生豬就會被送往屠宰加工場。丹麥皇冠的工廠在距離總部車程1個多小時的地方。在這裡,1700多名工人在勞作,切割好的肉塊整齊劃一地在自動傳輸帶上,去往它們該去的地方。如今,這裡大部分繁重的體力活已被機器取代,比如剔除骨頭;工人們要做的,則是一些相對細巧的技術活。

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

在空氣淨化設備和清潔設備的作用下,空間裡幾乎沒有難聞的味道,也罕見血跡。切肉工人在工作服之外,還會穿一件細鐵絲網織成的小背心,以防止刀子誤傷自己。他們看起來心情愉快,不斷有人向我們點頭問好。

秉承「動物福利」的理念,豬在這裡被宰殺之前,會享受音樂、洗澡,和兩個小時的休息。隨後,它們被送入二氧化碳室,2-3分鐘之內陷入昏迷,在感受不到痛苦的情況下被宰殺。在託馬森看來,這樣的規定不僅僅出於人道主義,更是為了追求高品質的豬肉。「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豬體內才不會分泌應激激素,肉質才會更好。」

除了品牌本身之外,丹麥政府也對豬肉的安全傾注了大量關注。丹麥在豬的飼料、養殖環境、藥品使用、運輸等環節有約100項要求,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丹麥環境和食品部首席獸醫官皮亞(Per S. Henriksen)告訴我,自己所在的部門,每天都要對本國的豬肉企業進行監管。從動物福利,到生產流程控制管理,到食品檢驗檢疫,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企業都會面臨被罰款,甚至被上報政府部門的風險。

丹麥環境和食品部首席獸醫官皮亞

這種監督的嚴格程度,體現在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上。比如,皮亞表示,從養豬場到屠宰場的途中,政府人員一旦發現有人使用暴力,或者運輸車上的條件不夠好,導致生豬不舒服,就會立刻開出高達幾千美金的罰單。

從業20多年的皮亞,已經記不清上次對丹麥皇冠開出罰單,是在什麼時候了。「他們確實一直在提高技術水平。」他說。

在為政府工作前,皮亞曾在大學進行豬肉產業的技術研發工作。在他看來,丹麥皇冠幾年前和政府,以及大學組成的「鐵三角」,是促進品牌不斷進步的秘密。

具體來說,政府和丹麥皇冠都會出錢贊助大學進行生豬養殖、豬肉加工等方面新技術的研發,而丹麥皇冠,則成為了新技術的實踐基地。這些年來,這一模式的效果開始顯現,丹麥皇冠生豬的得病率不斷降低,養殖效率不斷提高。

此外,丹麥皇冠的合作社性質,讓農民們將彼此視為「同事」,而非競爭對手。一旦其中一位農民掌握了防止疾病等方面的新技術,一定會毫無保留地告訴自己的「同事」,從而讓新的技術、方法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傳播。

「他們會這麼做,是因為大家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艾瑞克說。據了解,丹麥皇冠贊助大學進行研發的基金,也是由農民們集體籌集而來。

丹麥皇冠的豬農還會收到專門的雜誌,教他們提高養殖技術

4億元加碼中國市場

如今,丹麥皇冠的屠宰加工廠,每小時可處理1695頭生豬,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工廠。但汀嘉德認為,一旦品牌正式進入中國,這個數字應該還要翻一番。雖然他這麼說的時候,帶著些許玩笑的口氣,但對中國市場的「野心」,展露無遺。

在丹麥皇冠內部,董事長艾瑞克一直力推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拓展。雖然目前看來,中國市場僅佔丹麥皇冠銷售的5%,但近年來,該市場爆發出的強大消費能力,讓艾瑞克頗感興趣。

幾年前,艾瑞克來到上海,並前往杭州拜訪了阿里巴巴總部。在上海街頭漫步時,艾瑞克為這座城市的消費水平感到驚訝——很多人開著好車,在進口超市購買產品。在阿里巴巴,艾瑞克看到了一系列和電商相關的,令他感到震撼的數字,深深感受到了電商在中國的發達程度。「我感覺,中國在消費水平上完全不輸歐洲,電商領域更是領先歐洲好幾年!」感慨萬分的艾瑞克回到丹麥之後,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了丹麥皇冠的農場主們。

當時,丹麥皇冠已決定在中國投資建廠,但這個決定,在內部一直頗具爭議。中國工廠是品牌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建廠,要面對很多新問題;中國工廠的花費也更高,因為要建設高強度的空氣淨化器等設備,防止空氣中的汙染影響豬肉品質。

爭論持續了很久,但艾瑞克還是力排眾議,最終讓建廠方案得以實施。而在工廠正式動工之前,品牌又花費了整整四年做選址等方面的準備。據說,當嘉興平湖這個位置被拿出來討論時,「輻射上海、杭州等相對消費較高的城市」成了其被強調的優勢。當時,就有農民提出,僅僅能輻射到兩三個城市,人口基數是不是太少了一些?能賣掉很多豬肉嗎?艾瑞克的回答,可能讓那個農民終身難忘:「你知道嗎?僅僅是上海一個城市的人口,就比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人還要多!」

之所以要在中國建廠,是因為丹麥皇冠希望能在B2C領域發力——這是他們在全世界,都從沒做過的事。雖然品牌在多年前,就通過經銷商進入了中國市場,成為了餐廳、超市等渠道的供貨商,但這種模式遠非完美。

一方面,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丹麥皇冠依然是個陌生的名字。很多人甚至常常把它和來自丹麥的曲奇品牌「皇冠」(Danisa)搞混。另一方面,品牌要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也很難。對此,丹麥皇冠副總裁、中國香港市場負責人尼爾森(Niels Knudsen)深有體會。

雖然同樣是消費豬肉,但中國和歐洲的偏好,卻大相逕庭。比如,豬耳朵、豬尾巴這一類歐洲人不吃的部位,在中國卻大受歡迎。過去,品牌常常會把這些部位扔掉,但在中國市場上,這些部位卻開始為品牌賺錢,更大地提升了整豬的利用率。

那麼,對於豬肉的其他部位,中國消費者究竟如何看待?如何去研發更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在香港,尼爾森不得不跑遍生鮮超市,挨個去詢問銷售情況,以此來判斷什麼是「爆款」。不過,令他鬱悶的是,很多超市會提供不同、甚至皆然相反的信息,從而影響他的判斷。

B2C的模式,可以讓品牌更靠近消費者,從而更好地洞察這一新興市場,為它而變。「不過,如果我們單槍匹馬去做,難度還是很大。」在艾瑞克家的客廳裡,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艾瑞克指著上面代表中國的部分,意味深長地說。「中國是個大國,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差異,甚至比歐洲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還要大。過去,我們不懂這個道理,犯過一些錯誤,如今,我們不希望再重複這樣的錯誤。」

丹麥皇冠選擇了易果集團旗下的雲象供應鏈合作。兩者的關係,可以追溯到8、9年前。當丹麥皇冠剛進入中國時,生鮮電商易果就成了其合作夥伴,當時雙方只是簡單的採買關係,但在長時間的合作中,培養了彼此的信任。隨著品牌在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有了新的訴求,雙方的合作關係也翻開了新篇章。

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先後對易果進行了四輪投資,而易果也在之後獲得了天貓超市生鮮區的獨家運營權。2018年,易果集團旗下雲象供應鏈終於走到臺前,以阿里全球生鮮供應鏈集採平臺的身份亮相。

今年5月11日,在杭州舉辦的首屆全球生鮮峰會(F20)上,雲象供應鏈和丹麥皇冠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雲象將承接丹麥皇冠在中國在建全資加工廠的全部產能。

和過去傳統的採買關係相比,此次丹麥皇冠攜手雲象,將會出現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第一,作為一家數據驅動的供應鏈平臺,雲象將協同生鮮產業內的上中下遊,將銷售端的需求傳達給上遊,幫助商家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雲象供應鏈動物蛋白市場部總監周嬌穎解讀了國人在豬肉消費上,和西方人的顯著差異。比如,在包裝方面,西方人喜歡經濟的「家庭裝」大包裝產品,但中國人講究新鮮,更喜歡獨立小包裝;保質期較長的熟食在歐洲熱賣,但中國人更喜歡買了豬肉回家自己做。

第二,過去,商家想在中國布局,需要和很多不同的經銷商談,即使在阿里內部,過去也會有不同的渠道來和品牌談。如今,阿里將生態系統內的合作夥伴形成「合力」,品牌只要和雲象合作,就能獲得包括天貓生鮮、大潤發、歐尚、盒馬等豐富的線上線下資源,為品牌的「新零售」做優化布局。

阿里大進口代表團

第三,過去的經銷商模式,進入中國之後的存儲、運輸都由經銷商來操作,丹麥皇冠方面很難對「最後一公裡」的品質進行控制,這也是品牌幾乎不在中國市場上打出「丹麥皇冠」商標的原因。最初決定在中國建廠,品牌也有保障「最後一公裡」品質的用意。如今,和雲象建立戰略合作之後,菜鳥冷鏈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安鮮達」,將會對丹麥皇冠的豬肉進行全程的「保駕護航」,確保其以最好的狀態到達消費者餐桌。而全程可追溯系統,更是為食品的安全和品質,加了一道防護牆。

汀嘉德回憶說,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丹麥皇冠曾經嘗試過電商,但並不成功。在他看來,一方面,當時電商並不成熟;另一方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句話沒錯,丹麥皇冠應該專注於生產,致力於提高豬肉品質,而電商、新零售之類的C端布局,則應該交給雲象、阿里巴巴這樣的合作夥伴。

同行的天貓生鮮小二進一步透露,明年工廠投產之後,丹麥皇冠的天貓旗艦店也將問世。

「如果沒有雲象這樣的合作夥伴,或許我們不會有足夠的勇氣,在中國邁出這麼大一步。」汀嘉德說。這位為丹麥皇冠服務了近20年的職業經理人,在剛剛畢業進入公司時,曾被朋友質疑「為什麼不去更知名的品牌,比如樂高?」但如今,至少在丹麥,已經沒人懷疑他的選擇。

牛文文:當獨角獸成行業壟斷者,天敵是整個社會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養豬場:豬飼料人能吃,聽音樂、洗澡!還有,他們要來中國了
    住得近,是為了隨時能趕到現場,解決問題。「豬可不會因為是周末,就不需要你照顧了。」艾瑞克笑著說。今年52歲的丹麥人艾瑞克,幾乎和豬打了一輩子交道。身為第四代養豬農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他就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一頭扎進了養豬場。
  • 史上最嚴苛養豬場殺進中國,豬飼料人都能吃
    每頭豬的待遇一級棒:跟人們吃著一樣的口糧,喝著高山礦泉水,還經常聽音樂,定時洗澡……簡直不要太幸福。旺季時,每天至少有2萬隻豬送來這裡進行加工處理。經過處理的豬肉,會給每一頭豬進行登記、編碼,確保後續消費者能追溯自己吃的這塊豬肉的來源。
  • 豬飼料人可以吃,豬尿人也可以喝,這家養豬場真厲害!
    中國是養豬大國,中國人每年吃掉7億多頭豬。但是這些被吃掉的豬大多是普通的養豬場養出來的,很多是農村的中小養豬場養出來的。普通人吃普通豬肉當然是沒問題的,但國內總有一些比較富裕的人士,他們其實需要高端豬肉的。
  • 在農民家吃剩菜剩飯的豬,和在養殖場吃飼料的豬!哪個更乾淨?
    說起農民自家養的豬,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過年豬了。每年臘月的時候,都是農村最鬧熱的時節,不僅是外出的人陸續回來了,最重要的是村子裡的一些人家開始張羅著殺過年豬了。只有這個時候,你才能在越來越沒有年味的農村,感受到過年的氣氛。
  • 網易豬聽音樂,京東豬要識別,阿里豬有大腦,網際網路養豬到底哪家強?
    利用網易的技術,將養豬過程向全球直播,讓大家都吃上我們的豬肉。說幹就幹,網易選中了浙江湖州安吉縣。安吉,是全國聞名的生態縣,網易在安吉大手一揮,劃了1200畝地,用來養豬。一開始過了很長時間網易也沒啥動作,大家都以為丁磊說著玩的,好多人開啟了嘲諷模式,2013年還有媒體報導丁磊的養豬場瀕臨「散夥」。
  • 全球最大豬企突然殺入中國,一套奇葩打法讓世界跪...
    來源:每天學點經濟學有一家奇葩的養豬場:餵豬的飼料人可以吃,豬每天喝的是礦泉水,不止給豬聽音樂和洗澡,還設立專門法律……更不可思議的是,最近這家全球最大養豬場宣布馬上就要開到中國了!一個1.7萬頭生豬的養豬場裡,一共只有6名工人。另一個3萬頭生豬的場裡,也只有12名工人。這裡大部分繁重的體力活已被機器取代。在皇冠,豬農是一份很幸福的職業。不用餵豬,不用清掃,不要搬這搬那,這對中國豬農來說簡直不敢想像。奇葩三:豬飼料可以給人吃丹麥法律規定生豬養殖過程中,飼料不得添加生長激素和瘦肉精。
  • 怎麼自配豬飼料?不同階段豬飼料配方
    想每天都能收看到如此精彩的文章嗎?請往上看! 無論是小型養豬場還是大型養豬場,養豬採用自配豬飼料,能大大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豬效益。針對自配豬飼料,建議遵循以下4個原則,另外本文附有不同階段豬飼料配方,供以參考。
  • 千萬富翁投400萬回大山養豬 讓豬聽音樂吃粗糧慢慢長大
    陳林給豬餵草、吃谷糠等粗纖維,放豬進山覓野果子,給豬播放音樂,讓豬慢慢地自然長大。陳林說:「這樣在無汙染的高山上自然長大的豬,吃起來才有小時候的味道。」就是因為懷念小時候的味道,在外打拼20年的陳林回家鄉投資生態農業。2016年10月陳林著手在老家的大山上建生態豬場,2017年從江蘇引進100餘頭黑豬進行試點養殖。
  • 有些豬飼料中含有豬血,讓豬吃豬於心何忍?
    最近一段時間非洲豬瘟疫情比較多,為了更好的防範非洲豬瘟農村農業部規定:停用以豬血為原料的血液製品生產豬飼料。當這則消息發出的時候很多人感到震驚,豬飼料中為什麼會有豬血?不僅僅是網友,許多養殖的農民也不知道有這事,很多農村養殖戶說自己也會買少量的豬飼料,大部分還是餵養自己家種植的玉米、大豆餅,餵豬飼料豬的確長得很快,但是豬飼料太貴了全部餵豬飼料餵不起,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說有些豬飼料裡面含有豬血這種成分。有網友指出,讓豬吃豬於心何忍?
  • 養豬場被淹,救援人員將豬救出,問題來了:救出來的豬算誰的?
    俗話說"靠人不如靠自己",救災資源有限,很難顧及到受災的所有角落,因此,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洪水中到底該如何自救呢?養豬場的豬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8月13日,黑龍江望奎的一個村子被洪水淹沒,3個村民被困在村子裡的一個養豬場裡,還好救援人員及時趕到,將人救出。人是救出來了,豬可咋辦?
  • 養豬場中自配豬飼料的「十大要素」
    當前許多單位為了降低飼料成本而自配飼料,但是由於科學知識不足、原料不全、化驗設備缺乏等諸多原因而使飼料配方不科學,飼料營養不全,難以滿足豬的生長需要,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性能。
  • 還在飼養家豬嗎?現在興起養棘刺豬了,棘刺豬要這樣養
    食用豬的品種有很多,有野生豬,有普通的家豬。現在據說興起了吃棘刺豬。這種豬,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渾身長滿刺的,這種豬渾身呈黑色長滿刺,我在很久之前就在山村地方見過別人飼養。但是那個時候我們這邊還沒有興起吃這個豬肉,現在很多人都跑去鄉村地方,找這種豬肉吃。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帶旺了這一種豬的養殖。
  • 《養豬場》評測:吃太多會被殺掉哦!
    《養豬場》是一款模擬經營類遊戲,從遊戲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款跟小豬有關的手遊,遊戲畫面十分簡潔,每個元素都用漫畫風格表現出來,整個畫面風格偏向於暖色,配合粉嘟嘟的小豬們讓人感覺這個養豬場分外溫馨。點擊豬場下方的飼料,選擇好要餵養的飼料後,飼料就會出現在豬場內。我們只需要輕輕拖動想要餵食的對象到飼料旁邊,小豬就會屁顛屁顛的開動了,除了餵食之外大家也要關心小豬們的健康問題,記得打預防針哦,萬一它們得了傳染病就得不償失了。
  • 陽光養豬場怎麼回收豬
    這款工具直接在手機上面就可以養豬了,註冊帳號給你贈送小豬以及養豬場,每天定點餵食,養大就可以賣掉賺錢了,那麼陽光養豬場怎麼回收豬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陽光養豬場回收豬方法介紹吧。陽光養豬場回收豬方法介紹
  • 巴山青峪豬「了不得」,有機養殖聽音樂飲泉水
    「聽音樂、吃百草、喝泉水,網上認養,每頭豬還有自己的檔案,一頭豬還賣8888元!」什麼豬這麼了不得?沒錯,這就是巴山青峪豬。  青峪豬是通江縣巴山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四川畜牧科學院養豬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精選的中國優秀的地方豬種,其具有耐粗性好、適應性強、雪花肉多、肉味香濃、口感細膩、肥而不膩、營養價值極高特點。
  • 什麼東西不好吃就餵豬?這些東西豬吃了都會中毒,飼料要把控好
    先跟大家聊到周四了,在豬飼料這方面可是有很大學問的。你上來就跟他講了一下,絕對不可以餵豬的飼料有什麼?因為有些飼料你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讓豬中毒。豬中毒最後受到損失的肯定就是你的養豬場了,所以一定要注意。那豬吃了會中毒的飼料有什麼呢?在農村養豬的時候通常餵的飼料有,青綠飼料,菜籽餅和玉米渣,這些都是一般會餵給豬吃的。
  • 女孩第一次見到爺爺家狗狗,一臉懵:你是吃豬飼料長大的?
    女孩第一次見到爺爺家狗狗,一臉懵:你是吃豬飼料長大的? 如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會選擇養一隻寵物,那麼在你生活當中最受歡迎的寵物會是什麼呢?
  • 養豬戶回收廢棄油用於摻拌豬飼料
    3月26日,記者從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網傳信息不實,「傳說中的地溝油」並非地溝油,而是一養豬戶回收的廢棄油脂,用於摻拌豬飼料。 3月23日,我州一網站上有網友發了這樣一則帖子稱:「傳說中的地溝油,誰來監管?」並附圖片信息顯示,在延邊新世紀購物廣場門外,一輛小貨車上裝有十餘桶油,油桶外汙穢不潔,油脂渾濁,且桶蓋已開封。旁邊還放著一個大油桶,油桶內裝滿餐桌垃圾。
  • 陽光養豬場回收豬在哪 豬滿了怎麼回收穫得福氣值方法
    陽光養豬場現在很多人都在玩,但是不少人豬場的小豬豬都養滿了,這時候是可以進行回收的。而陽光養豬場回收豬在哪?怎麼操作呢?不清楚的看看下文。  陽光養豬場回收豬在哪  小夥伴們想要回收豬的話,把要回收的豬按住拉到下面中間按鈕,中間按鈕就變成回收鈕。  我們就可以看到回收站。
  • 鄉鎮農民新法養豬:讓豬吃零食,讓豬聽音樂
    說用豬飼料養豬有人信,但是如果說用音樂養豬不少人就以為屬天方夜譚了!但是,養豬農戶宰自家的豬自賣的豬肉顏色就是比宰大型養殖場的顯得新鮮。為什麼養豬農戶自賣的豬肉吃起來覺得特別美味呢?一、這些農戶養殖的肉豬大都主要餵雜糧為主,精料為輔,摻雜投餵老紅薯藤蔓、魔芋莖葉、老蔬菜葉、喇叭花莖葉,有時候還習慣將一筐筐的玉米秸稈切碎後扔進豬舍,讓豬當做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