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認養創新引擎農業智慧電商平臺

2020-11-22 騰訊網

土地認養是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土地認養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實現了農村對城市、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土地認養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現代農業發展中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和對消費市場探索而出現的模式。

首先是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是前幾年風靡的開心農場遊戲,還是近些年親近鄉村的流行,城市居民對著農村種植業和鄉村生活的興趣是增加的,土地認養恰恰滿足了消費者這一需求,城市居民可以在農村認養一塊土地,工作的閒暇之餘可以體驗種植收穫的喜悅,這不僅是一種健康又時尚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綠色健康食品的追求。真正實現了從農田直接到餐桌,吃到的都是放心的農產品。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認養同時也是綠色農業的推廣,以前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導致土地汙染等,而土地認養推崇的是綠色有機的種植方式,不用農藥化肥,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耕地,實現耕地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認養模式也類似於小型的訂單農業,也是農業增值服務的重要表現,不愁農產品賣不出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基本收入。

土地認養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個表現形式,未來的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的滲透以及政府的支持和自身服務的深化。「盤山模式」是通過政府的資源整合能力,挖掘盤山優質稻田地塊,並通過網際網路「紅包」轉贈分享,達到市場化運作的稻田認養項目,這也開啟了生長中的農作物通過網際網路雲養的先河。

網際網路技術主要是運用手機端APP,認養者可以通過手機對自己田地進行24小時監控,可以實時監控田間地頭的狀況,同時認養者也可以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轉贈給親朋好友。通過線上平臺和網絡商城的推廣,也提高了認養率。政府的支持重要性在於讓認養流程更加合法和規範,也嚴格把控了生產質量,使認養者者和農民更加放心,增加了彼此的互利互信。土地認養更應該深化服務,與休閒旅遊和鄉村養老相結合,整合資源,給認養者私人訂製的服務項目,增強體驗和互動。

土地認養給農村帶來了人流、客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未來的發展前景還很大,也一定是有利於農村強,農民富的好模式。

相關焦點

  • 共享農場興起,認養農業成為網際網路農場一個創新模式
    網際網路創新的共享經濟開啟了人們全新的消費和和生活體驗,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器、共享汽車等做強做大,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場主,也開啟可智慧農場共享認養創新模式,網際網路共享認養農場利用「網際網路+認養農業模式平臺」的模式,通過認養農業模式平臺實現共享經濟,共享農場,打造現實版的開心農場。
  • 認養農業走紅!網際網路+農業「種出」現實版開心農場
    由90後溫州創業青年巫逢洲、劉秀峰等創辦的「猴集」平臺,將「開心農場」遊戲變成現實,讓城裡人有機會當「農場主」,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體驗。  通過農產品預售平臺認領土雞、網上認種農田農地、認養楊梅樹可採摘品嘗……如今在溫州,越來越多的項目結合「網際網路+」的方式,實現農業智慧化生產。這種「認養農業」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模式,為農民擴產增收打開新渠道,也逐漸帶動一股城鄉互動的新風尚。
  • 土地認養的好處是什麼?它會成為下一個農業風口嗎?
    近年來土地認養十分火爆,要了解土地認養的好處,首先我們要知道土地認養的定義。 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這就是土地認養。
  • 乾貨|認養農業:操作簡單、賺錢快(新農民必看)
    認養農業已經在全國範圍內興起。比如,遼寧省盤錦市創新農業發展理念,在全省率先開創了認養農業發展模式。目前,盤錦市完成認養面積21.24萬畝,「十三五」期末發展目標是50萬畝,認養農業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新型民生產業和新型消費業態。
  • 什麼是認養農業?一篇文章告訴你!
    今天來跟大家講一講什麼是認養農業?認養農業是訂單農業的一種發展模式,也是網際網路時代中一種創新的銷售模式,一般指消費者在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並實現了農村對土地、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
  • 農業認養+生鮮電商,未來濃趣開啟生鮮新時代!
    (上海崇明三星鎮育新村未來濃趣農業種養示範基地)前言:2020年5月28日,在「生鮮電商」行業擁有深厚行業背景的託步控股實業有限公司,創立了以「認養農業/預購農業」與生鮮電商、實體生鮮為一體的上海濃趣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將該平臺品牌命名為「未來濃趣」,新型平臺將滿足消費者對於生鮮產品品質的需求,以及通過下沉式體驗方式讓用戶之間參與到農牧業種養殖的過程中,從而獲得農業種養帶來的全新體驗及豐厚回報;產品升級滿足消費需求,未來濃趣將帶來生鮮行業新變革
  • 網際網路+認養農業,農業改革突破口
    「認養農業」是近年來新興的農業增值發展,令簡單乏味的農業作業"華麗轉身"。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打破了優質農產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實現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
  • 陝西西安:推廣「認養農業」管理新模式
    大家聽說過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農業等等,但您是否聽說過認養農業?認養農業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的農產品供應模式,屬於訂單農業的一種,官方的解釋是指生產者和消費者(認養人)之間達成的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
  • [內蒙古新聞聯播]烏海市推行「土地認養」農業新模式
    [內蒙古新聞聯播]烏海市推行「土地認養」農業新模式 烏海市推行「土地認養」農業新模式。
  • 認養農業走進消費者!
    認養農業的潛在需求人群認養農業首先可以滿足人們對於養殖的樂趣需求,其次可以滿足人們對於農業科技的好奇,然後也能開闊孩童的眼界等等。所以我們的認養農業在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的。我們以年輕的父母這一類人為代表,具體的論述一下原因。
  • 認養農業對消費者有什麼好處?悟空認養告訴您!
    我是小悟空今天來跟大家講一講認養農業對消費者有什麼好處第一、認養農業模式對城市裡的消費者找到了一種體驗城市農夫的機會,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認養的農產品有產權感,使用時的權力感,消費者可以春天賞花,夏天賞花,秋天賞果,冬天賞清。
  • 國內「認養農業」情況淺析談
    01「認養農業」出現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認養農業」的出現,歸根到底是因為有潛在市場的需求,正因為有了需求,才有了認養農業這項農業服務。而認養農業則是讓城市的消費者和農民直接取得聯繫,這個直接的面對面,不僅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吃到更加新鮮的蔬菜水果,也意味著農民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消費者也得到了價格上的實惠。行業裡開始看好認養農業這種生產方式——打破了優質農產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實現了土地與餐桌的直接對接。
  • 36氪首發|從農場到餐桌,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
    36氪獲悉,近日,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雅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獨資。本輪融資將用於技術開發、擴建團隊、擴大市場規模等。36氪曾對十萬個農場主做過報導。創始人陳道勇告訴36氪,中國農業市場潛力巨大,是一個兆億級市場,農業電商目前仍是一片藍海。平臺的上遊主要是中大型農業生產基地,十萬個農場主為其提供傳感器、監控系統等農業物聯網設備,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並將溯源系統納入其中,消費者掃描即可查詢到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查看採摘時間、種植地塊、檢測報告、農事操作和農場介紹等。
  • > 認養
    ,最新認養信息,認養的最近新聞資訊,認養是什麼,認養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信任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2020年,推介一批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創新、聯結機制創建、業態類型創造典型案例。   農業農村部還提到,要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
  • 認養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認養農業」是近年來新興的農事增值發展模式。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認為,認養農業這種生產方式,打破了優質農產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實現了土地與餐桌的直接對接。
  • 「網際網路+認養果樹」 開啟果樹種植新方向
    「網際網路+農業」,可以說是當前最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網際網路農業(Internet agriculture)是指將網際網路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網際網路+農業」這樣的發展方式能夠使網際網路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新發展,帶動傳統農業升級。
  • 農業也玩共享經濟 認養農業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如今,農業領域也試水了共享模式——曾幾何時在網絡上風靡一時的「開心農場」,自人們從網上種菜熱潮中看到商機後,也開始模仿遊戲模式,通過「土地共享」經營起了現實版的開心農場——認養農業。  農產品走出深閨變「新貴」  認養農業即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
  • 認養一頭牛「智慧牧場」管理模式榮獲「2020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
    認養一頭牛聯合創始人姜克奇先生憑藉在牧場管理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創新,持續推動了「智慧牧場」科學化、數位化、體系化的牧場模式進程,助力中國農業智慧化發展,打造綠色循環經濟,從而榮獲「2020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
  • 新農業下的認養農業
    認養農業,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新奇且陌生的新農業形態。試問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屬於「自己的地裡」種植巴旦木,來年等到收穫的季節,享受豐碩果實帶來收穫的喜悅,不但能夠吃到新鮮的巴旦木。還可以從中得到收益。認養農業是近年來新興的農事增值發展模式,一般指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的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認養農業的賣點並不是只有農產品,它是以農產品品質本身為基礎,讓農產品不僅具有農業產業的屬性,還可以與旅遊、休閒、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入互動。
  • 我國加大農產品冷鏈建設;土地託管已成為農業最好的模式
    2、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全球共識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政府和組織相繼推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計劃。美國搭建人工智慧戰略實施框架,提出智慧農業研究計劃。歐盟提出利用對地觀測技術為小農戶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歐洲農機協會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應用為特徵的農業4.0。德國明確基於「工業4.0」的基本理念發展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