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與工作中,那些具有高效率產出的人,十分令人羨慕。他們從容不迫,面對問題冷靜而專業。我們常常會誤以為,他們是永動機或者工作狂,實則不然。真正高效的人,是懂得如何放鬆和休息的人。
當今社會,各種鼓勵年輕人放棄休息,拼命奮鬥的思想,諸如996和福報等等,實際上透支了年輕人的體力和腦力。更糟糕的是,這種夜以繼日連軸轉的忙碌,並不能創造高效,而更可能產生低效能的結果,適得其反。
高效不等於緊繃,認清自己屬於哪種狀態
你是否為了提高效率,而過度緊繃?你可以留心自己的細微狀態,比如,脖子、肩膀、手臂等經常用於工作的肢體,是否發脹、發緊、疼痛或者僵硬?你的情緒,是否經常處於壓抑、煩悶、躁動、緊張?同時,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迎接新的任務?
如果你在生理與心理上,均符合上述症狀,證明你已經處於緊繃狀態。此時,高效率就變成了天方夜譚,退一步講,能夠正常工作都是一種奢求。
何況,長期緊繃會造成惡性循環,緊繃狀態會讓你的心理狀態持續緊張,造成情感過於敏感和脆弱。人是有能量上限的,一旦長期處於緊繃狀態,能量上限便被不斷挑戰,結果是,上限閾值越來越低,人越來越感到無助和低效。這樣一來,緊繃狀態就更加難以消除。
打破緊繃狀態,恢復高效率生活,放鬆是關鍵
千萬不要妄想在長期緊繃之後,來一場度假,就能達到徹底的放鬆。一方面,長期緊繃容易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另一方面,放鬆與恢復高效並非一蹴而就。你真正應該做的,是及時放鬆。
多數人以為,放鬆就是在浪費時間,這是一種誤解。由於缺乏了解放鬆的功能,不重視放鬆的價值,那些不懂得放鬆的人,就無法得到自我提升。放鬆對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很重要,正如人類學家提出的一則公式:緊繃+放鬆=成長。
古語也有對於緊繃和放鬆之間辯證關係的論斷——「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我們口中經常提到的學霸,以及行業裡的成功人士,都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正是這些在常人看來,沒有什麼用的東西,構築了他們的高效人生。
正確的放鬆方法,讓你事倍功半,從此開啟高效生活
一方面,要正確看待放鬆。放鬆下來的狀態,不是開心或者激動,更不是低落、憤怒、恐懼或者焦慮,而是處於低緊張狀態的平靜,並伴隨一種安靜的欣悅感。
另一方面,放鬆的方法,不等同於娛樂(比如,看電影,唱歌,逛街等等)、運動(比如跑步、打球、遊泳等等)或者社交(比如聚會、聊天、參加派對等等),這些方式,有可能令你更加疲憊,反而會造成緊繃狀態的維持和強化。
所以,放鬆的方法很重要,我們要懂得見縫插針地放鬆。做好日常能量管理,是達到放鬆目的,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工作間隙的小睡,是保持活力的錦囊妙計。自然風景是放鬆心情的不二之選。偶爾伸個懶腰,可以讓你的身體肌肉和心理機能達到放鬆狀態。
學會放鬆和休息的方式,你的生活與工作效率,一定會有所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