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2021-01-09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早在16世紀中期,德意志帝國還沒有建立前,德國人就在海外短暫的擁有了殖民地。1526年,德國冒險家在委內瑞拉曾建立了小塊殖民地。17世紀,德國人又曾在西非和加勒比海地區擁有了少量殖民地,但這些海外殖民地在德國統一前已經都丟了。不過德國人頻繁的海外活動為統一後德國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比如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很多是由德國探險家在19世紀探索出來的。

1871年,德國統一後,國力暴增,很快走上了向海外擴張的道路,不斷在世界各地尋求殖民地。由於德國起步晚,當時英法已經瓜分了世界大部分殖民地,所以德國只能搶奪那些英法不感興趣,德國商人和探險家在當地有一定基礎的地盤。德國人靠著大棒加胡蘿蔔,硬是在英法的夾縫中奪取了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德屬西非(包括多哥、喀麥隆等地)、德屬東非(包括坦噶尼喀、盧安達和蒲隆地等地)、德屬紐幾內亞、西薩摩亞、馬裡亞納群島等地,成為了僅次於英法的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

不過儘管德國殖民地面積不小,但殖民地面積只有英法的零頭,殖民地的價值也遠遠比不上英國,與德國雄厚的國力完全不匹配,德國心有不甘,所以德國才發動了世界大戰,向英國的殖民霸權發起挑戰。可惜的是,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不僅沒有搶到想要的地盤,反而把海外的殖民地丟的一乾二淨,白白便宜了英法美日四個國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現如今,哪怕經過了二戰之後的殖民地獨立狂潮,英國和法國依然在全球各地佔據著不少殖民地。 其實,德國還是有過殖民地的,只不過最終失去了而已。當然,即便巔峰時期,德國的殖民地也遠少於英國和法國。最多時,德國曾擁有德屬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德屬紐幾內亞及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等等。
  • 民兵國家,獨立後到一戰前的100多年裡,美國主要靠民兵在打仗
    後來,英國和法國紛紛到北美開拓殖民地。第一,當時的英國國庫比較空虛。第二,當時的英國確實「沒空」,首先看當時的英國國內,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1625年開始,英國議會與英國國王圍繞最高統治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中間雙方還發生了殘酷的內戰,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後才消停。第三,與拉丁美洲相比,當時的北美原住民人口可能少一些,主要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力量可能比較分散。
  • 英國作為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國,接連犯了錯誤,最終導致北美獨立
    1765年,英國已經在北美建立起了13塊殖民地。那些殖民地獲得比較高的自治權,和英國也保持比較良好的關係,同時。各塊殖民地之間也保持著相互獨立,至少門前雪的狀態,雖然他們在地理上是指連成一條帶狀的,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的日子能照常過好就行了。
  • 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近代殖民活動開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了拉丁美洲,攫取了大量財富,到了17世紀,荷蘭最為強大,滿世界搶殖民地,我國的臺灣也被荷蘭人佔領了,後被鄭成功趕跑,英國海水實力不如荷蘭,只好猥瑣發育,到沒人要的北美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 英國馬島不惜一戰,為何卻同意歸還香港?
    因為他面對的對手不一樣,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英國不害怕阿根廷,而對於香港,英國非常忌憚崛起後的中國。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一度佔據廣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因為二戰的消耗,導致了英國的實力一落千丈,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獨立浪潮中,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這讓英國更是應接不暇。正因為如此,碩果僅存的幾個殖民地,對於英國來說越發的重要,其中就包括香港和馬島這兩塊殖民地。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殖民地一般是指沒有政治、軍事、經濟等獨立權益,完全由宗主國控制的地區。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
  • 一戰前,德國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把青島打造成「東方的瑞士」
    第一,德國是西方列強中起步比較晚的國家,海外殖民地比較少。作為實力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強國,德國一直在和英國人較勁。不僅在殖民地爭奪上,在殖民地建設上德國人同樣想壓英國人一頭。這樣既可以向世界展示德國的實力,又可以向各國展現德國人優越的殖民政策。
  • 英國在全球還有多少「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方面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英國曾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是英國殖民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其國土面積約佔地球總陸地面積的25%,成為「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英國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掀起去殖民化浪潮,一些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
  • 憑啥發動了一戰還能活到82歲得以善終?
    當時,歐洲像英國、法國等都有大片的殖民地,而作為新興的德國極為可憐連一塊殖民地都沒有,所以威廉二世十分著急,積極推行軍國主義政策,擴軍備戰,也想像英法那樣擁有大片的殖民地,為德國尋找「陽光下的地盤」,建立一個比大英帝國還大還強的「大德意志帝國」。
  • 美國極簡史——從殖民地到世界超級大國的240多年
    殖民地的最初的居民是在英國本土混不下去的英國人(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們移民到北美的目的是追尋自由和財富。起初殖民地牢牢掌控在英國手中,他們和英國駐軍一同驅趕當地的原住民,共同開展罪惡的黑奴貿易,向英國政府交稅;英國政府對殖民地也採取放任政策,雙方之間相安無事。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 究竟是什麼讓法國在20世紀屈尊與自己仇敵英國、德國合作?
    雖然法國佔有歐洲大陸廣闊肥沃土地和人口多的優勢,國力強於英國,但法國畢竟要為歐洲事務而分心,致使法國始終沒有向英國專心致志投入海洋和佔有殖民地資源,而英國人則把海島國家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開始法國強於英國,之後旗鼓相當,而在七年戰爭中英國聯手普魯士終於勝出,最終成為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而法國的殖民勢力龜縮於非洲和其他地區的一些孤島。
  • 英國為何會衰落至此
    成也蕭何敗蕭何英國鼎盛時期除了南極洲沒有,其他各大洲都有殖民地,當時英國艦隊實力雄厚,在發展殖民地的同時還跟法國交火4次,從法國手裡奪取了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大量資源、勞動力和市場。英國人可以在家裡選擇把自己的錢投到這些地區以賺取金錢,也可以在家打電話購買任何地區的任何產品,這對當時的英國人來講毫不費力。
  • 二戰前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真的錯了嗎
    文/寂寞的紅酒馬奇諾防線,是一戰後法國在法德邊境修築的一條耗資巨大的防線。這條防線長達數百裡,由眾多堅固的工事組成,內部設施非常完善,可以說固若金湯。馬奇諾修了十幾年,直到二戰爆發前都沒有完成。如果法國真有錢,也不至於大幅度削減海軍費用,讓海軍從世界第二滑落到第四,搞得和義大利一個檔次。法國人認為修築馬奇諾防線可以以守代攻,大大降低戰爭的成本和軍費開支。實際上,由於財力不足,直到法國戰役爆發,馬奇諾防線也沒有修築完。馬奇諾防線其實正是法國當時國情的體現。第二,法國是個小國,而且一馬平川,沒有什麼戰略縱深。
  • 曾經英國的殖民地,現在的國際大都市
    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粵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普通話拼音:xiāng gǎng;縮寫:HK),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
  • 全球計程車哪國強?德國用奔馳,法國專設「狗席」
    英國英國的計程車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士,可以在街上隨便就能攔下,還有一種英國特有的minicab,只支持手機叫車。英國普通計程車用的是英倫TX4,雖然造型看起來很老氣,但與英國這個國家還是有幾分契合的。而且英國有世界上難度最高的計程車司機駕駛考試,這也造就了英國計程車司機良好的職業素養。有機會去英國一定要去體驗一把,說不定能從司機那裡得到更好玩的路線。
  • 一戰後給德國那麼多剝削和限制,二戰前他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戰結束後,由於德國的戰敗,法國在歐洲大陸重新獲得了自普法戰爭失敗以來夢寐以求的霸權。法國戰後外交戰略的如意算盤是依靠在戰爭期間確立的與英美兩國的同盟關係,操縱新成立的國際聯盟組織,組建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安全網絡,維持凡爾賽體系,確保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優越地位,壓制德國的東山再起。另外兩個戰勝國英國和美國則另懷鬼胎。
  •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16期—法國:控制欲最強的殖民帝國
    路易十四晚期開始,法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而與英國的殖民衝突,也讓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瓦解。法國在七年戰爭(1756-1763)中失敗,法國失去霸權地位,並被英國奪去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法國國力大為衰退。年普法戰爭時,法國通過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並持續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攻滅;第三共和國時期,歐洲步入新帝國主義時期,法國也重新參與到全球範圍內對於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爭奪。
  • 推薦電影法國《情人》越南殖民地法國少女簡與華人富少爺東尼悽涼...
    影片於1992年1月22日在法國上映。影片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在西貢發生的悽涼動人的愛情故事。 ,飾演法國少女簡。珍·瑪奇(Jane March) 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珍·瑪琪飾)就是一個17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
  • 七年戰爭英國海上成功,至此在殖民地和海上的決定性勝利已成定局
    1759年,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在歐洲大陸,普魯士因兵源枯竭,反普魯士各國軍隊又在吸取經驗教訓,從而使普魯士遭受連串失敗。俄軍佔領了奧得河畔的法蘭克福東部的庫勒爾斯多夫,對析林造成很大威脅。弗裡德裡希二世企圖攻擊俄軍的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