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2020-12-03 靜夜史言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

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二戰前的法國,擁有123個步兵師,共計250萬步兵,大口徑火炮10700門、坦克3250輛,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海軍方面,法國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19艘輕重巡洋艦、50餘艘各類驅逐艦及101艘潛艇,實力排名世界第四;而在空軍方面更是擁有700架戰鬥機、260架轟炸機、180架偵察機和400架對地攻擊機,總體軍事實力相比於納粹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德國法西斯的進攻下,法國僅40多天就繳械投降,還不如蘇聯一座巴甫洛夫大樓堅持的時間長,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

那麼,為何實力如此強大的法國在德軍面前就如此的不堪一擊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尷尬的區位條件

尷尬的區位,是法國一敗塗地的根本因素。

在優秀影視劇《亮劍》中,山本一木大佐曾向日本華北派遣軍第一軍司令長官筱冢義男闡述過中國和法國的不同,他認為,相比於我國的廣闊縱深,法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戰略縱深卻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這為納粹德國的侵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為納粹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可以快速向任何一個點出擊,因此巴黎一旦失守,對法戰爭就會結束。

作為日本人,山本一木對法國的分析也許存在偏頗,但自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應該說山本一木對法國國土特點的認識是深刻的,尤其是和我國相比之後。

而在英國地理學家、地緣政治學家詹姆斯·費爾格裡夫所著的《地理與世界霸權》一書中,對法國的定位是「大洋強國」,介於英國這樣的大洋帝國和俄羅斯這樣的森林帝國之間。

從法國的國土條件來看,它的西北和東南方向毗鄰海洋,而東部和西南方向則和陸地相連,是真正的陸海強國。

這樣的區位使法國有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的擴張便利,但也極易導致腹背受敵。尤其是當法國和義大利從東方大舉入侵,法國根本無路可退。畢竟法國不是英國這樣純粹的大洋帝國,海軍實力不足以保護法國並為法國提供反敗為勝的資本。再加上二戰期間的西班牙弗朗哥政權雖然中立但總體親德,根本不足以作為法國的後方,所以一旦法國北部淪陷,等待法國的就是一敗塗地的結局。

而法國發達的交通網,更加速了德國的侵略步伐。相比之下,蘇聯西部聊勝於無的交通條件,讓奔馳在麥田的德軍步伐一度遲滯。不過能讓德國筋疲力竭的,終歸還是本土的縱深,縱然法國有1234.7萬平方公裡的海外殖民地,也彌補不了本土55萬平方公裡的捉襟見肘。

2、沉重的歷史包袱

一戰帶來的沉重傷亡,是二戰時法軍輕易投降的重要因素。

雖然是名副其實的一戰戰勝國,但法國的損失似乎比戰敗國德國還要慘重。

比如戰爭期間,法國軍人陣亡131.5萬人,傷殘超過280萬人,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導致勞動力人口損失136.5萬人,而當時的法國總人口不過4000多萬人,一戰損失的500多萬人口直接導致法國人口結構發生惡性畸變,說一戰讓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毫不為過。

不僅如此,西線戰事將法國東北部10個省捲入戰爭,佔本土面積的7%,東北重工業基地在戰火的摧殘下幾乎全部化為焦土,法國工業遭遇了空前打擊,再加上勞動力的損失,法國工業和農牧業長期難以恢復元氣。

更要命的是,戰爭的巨大損耗使法國從債權國淪為債務國,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這也導致戰後法國國內的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等到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法國矛盾更加激化。

所以,儘管法國元帥福煦在《凡爾賽和約》籤訂後疾呼「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法國也真的不敢再輕言戰爭了。所以當納粹德國異軍突起後,法國和英國一唱一和,成為「綏靖政策」的忠實擁躉,對法西斯主義步步退讓。而即便德國吃掉捷克斯洛伐克,大舉入侵波蘭,法國不得已對德宣戰,法國也只是和德國進行了長達9個多月的「靜坐戰爭」,其避戰之心暴露無遺。

所以當面對滿懷仇恨的德國法西斯時,躲在馬其諾防線後面的法軍當然不堪一擊。

3、落後的戰爭理念

落後的戰爭理念,令法國的失敗一發不可收拾。

基於一戰塹壕戰的巨大成功,法國在戰後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而後比利時又在境內修建了號稱小馬奇諾防線的堅固工事。但法國沒想到,德軍竟然從最不可能的阿登森林「趁虛而入」。

在1932年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就開始了重整軍備的恐怖進程,在短短數年時間裡,德軍數量猛增數十倍,瘋狂開動的軍工企業令德軍的裝備水平與日俱增,古德裡安的閃電戰等先進的軍事理念也讓德軍無往不利,無堅不摧。

二戰爆發後,德軍僅用27天便徵服了波蘭,而後更是在23天內徵服挪威,18天內徵服比利時,5天內徵服荷蘭,4小時內徵服丹麥。可以說當1940年5月10日對法戰爭開始時,德軍的閃電戰早已爐火純青。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當德軍出其不意地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境內後,德軍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猛打猛衝,猝不及防的法軍難以對抗,數10萬英法聯軍更是被團團圍困在敦刻爾克,隨時有被德軍圍殲的命運。

而直到這時,法國仍然將坦克作為步兵的掩護和火力補充,迷戀在馬其諾防線將德軍阻擋在國門之外的塹壕戰中,這樣落後的軍事理念自然讓法軍一敗塗地,最終只能在巴黎淪陷前舉手投降,徹底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另外,應該明確的是,由於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秘密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所以從二戰前夜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不僅是德國的盟友,更是德國橫掃法國等西歐國家的大後方,提供了礦砂等大量的戰略物資。

而因為蘇聯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昔日堅決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各國無產階級也不得不隨著蘇聯的轉向而成為法西斯侵略西歐的幫兇,為德軍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一戰結束後,由於法國發展長期一塌糊塗,國內矛盾激烈,法國內閣也走馬輪換,缺乏可繼承性的政策,對國內無產階級發展也缺乏制約,這也是法國速敗的重要因素。

而且,英美等列強對法國在一戰後強勢報復德國的行為頗為不滿,法國並未達到阻擋德國東山再起的目的。而德國在美國財團的支持下,不僅未被戰爭賠款拖垮,反而迅速恢復元氣,其元氣大增的速度令法國望塵莫及。

可以說,雖然德國在裝備等硬體方面和法國難以等量齊觀,但總體實力已經足以吊打法國,所以法國的失敗早已註定。

1940年6月22日,在福煦車廂,維希法國向德國投降,對法戰爭結束,這是法國的奇恥大辱。

當然,也正因為法國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的投降,才保存了大量的實力,這是戰後法國依然實力強悍的重要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最近,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一句玩笑話卻道出了法國自19世紀以來盛極而衰的苦澀和無奈。 法蘭西的榮光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徵服高盧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第一個以法蘭西民族為主體的國家。
  • 擁有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法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相信各位觀眾老爺看到標題進來了以後,肯定會說你「辱法」了!我只是想說我不承認我「辱法」,我只是想給大家闡述法國的悠久投降歷史!俗話說得好,正視歷史,敢於面對歷史,才能進步!儘管法國的歷史與我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聊一聊法國這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給大家增長見識!
  • 馬奇諾防線,人人都能想到德軍會繞道後方,為何法國卻沒想到呢?
    法國在歷史上,一直有著歐洲第一陸上強國的美名,因此在希特勒納粹政權上臺後,它也被視為是抵禦納粹的堅固橋頭堡,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從納粹德軍在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國開始,再到6月22日法國政府宣布投降,期間僅僅只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 揭秘法國梗的由來:普法戰爭中法國神一般的投降,遭到英國嘲笑!
    我們先了解一下最著名的一個法國梗:「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大家肯定會認為這個法國梗肯定是在嘲諷二戰時候的法國,但是這個法國梗並不是出自這裡!想必各位觀眾老爺有這種想法的都是因為當時身為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的妥協,向德國投降了,成為了千古的笑話!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但是在英法高層,他們骨子裡認為德國人不會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西歐,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和他聯手做掉波蘭的蘇聯。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希特勒不講武德來了一個偷襲,轉手就送給法國一首涼涼。法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為了對抗德國法西斯,他們拉扯起了一支170萬人的軍隊。
  • 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
    提起法國,很多人想到的不是香水、紳士、包包,也不是羅浮宮、巴黎聖母院、凱旋門、艾菲爾鐵塔這些有名的地標建築或風景名勝,而是……「投降」網絡上也有不少關於這個梗的表情包如此很多調侃圖在網絡上流傳,而被廣大網友賦予了一個稱號:「乳法」要知道在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可是橫掃歐洲大陸
  • 文史人物| 向德軍投降的法國元帥貝當,後來命運如何
    1940年5月,德軍閃擊西歐,法國連戰連敗,6月貝當元帥下令法軍停火,終止戰鬥,號稱歐洲「頭號陸軍強國」的法國不到六個星期就此戰敗投降。那麼,下令法軍投降的貝當元帥後來怎麼樣了呢?
  • 150年前法國皇帝率10萬官兵投降 身處最強城堡 卻只抵抗了一天
    1870年9月1日上午,普法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在色當要塞爆發,9月2日晚,拿破崙三世本人親率的12萬法軍全面投降。這幅畫作展現了拿破崙三世與德國首相俾斯麥閒談的場景。一天後,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傳到巴黎,拿破崙三世立刻被國民議會罷免,法蘭西第二帝國終結,法國成為共和國。
  • 二戰法國戰役後,古德裡安進軍北非的建議為何被無視?東進更重要
    關於二戰北非戰役,人們對隆美爾指揮的北非軍團興趣有加,有沒有考慮如果德軍提前一年或者半年進攻北非,會對二戰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實際上,1940年6月份德軍佔領法國以後,古德裡安就提出了用5到6個裝甲師登陸北非的建議,但因德軍統帥部在考慮進攻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和為閃擊蘇聯作前期準備,並沒對這個有重要意義的建議予以重視。那麼,當時古德裡安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呢?
  • 舉國投降過兩次的法國,為何還總給人一種高傲的感覺?
    法國是歐洲西部的一個國家,現在也是歐洲大陸的兩個發動機之一(另一個是德國)。它是世界最發達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法國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各方面都能排在世界的前列。每當提到法國時,前面總會加一個詞「高傲」。
  • 二戰中被滅國的法國市民生活怎樣?咖啡館爆滿,女人們打扮起來
    二戰初期,德軍先後攻克波蘭、丹麥、挪威等國,在收拾好這些小國後,德軍才向當時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動手。法國僅僅堅持了39天就投降了,這種戰果連希特勒都沒想到,他迅速帶著部下們去法國開閱兵了。法國人民一開始非常恐慌,他們以為德軍會在法國展開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結果德軍連那些潰逃的士兵都不抓,只要他們扔掉武器就行了。德軍在進攻法國時只想快速拿下巴黎,大量法軍士兵淪為俘虜,德軍卻根本沒時間管他們,扔下武器就可以回家了。德軍並沒有跟日軍一樣,對平民展開慘無人寰的大屠殺,甚至德軍都懶得在巴黎設下過多防禦工事,可見他們對巴黎市民非常放心。
  • 二戰後的法國:膽小如鼠,敵人還沒打進巴黎便舉國投降
    二戰後的法國:膽小如鼠,敵人還沒打進巴黎便舉國投降!二戰時的法國擁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可惜卻被德國輕易摧毀。一戰結束後,一種 "自我感覺元氣大傷" 的情緒瀰漫著法國統治階級,多數法國人都幻想著法蘭西已經徹底打敗了當年的 "普魯士",現在防守好我們的國土就可以了。
  • 先後與二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法國最強戰列艦黎塞留號傳奇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模範」遵守國——法國在壓力之下建造的法國史上最強戰列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協約國在巴黎召開巴黎和會沒有完全解決戰後問題,於是1921年由美國牽頭,在華盛頓由召集了英、法、意、日、比、荷、葡以及中國的北洋政府召開了華盛頓會議,而這次會議的其中一個主要的議題是為了限制各國之間的海軍力量,會議上最終對五大國海軍發展進行限制規定,籤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主要的內容是
  • 拿破崙死前說了7個字,雖充滿了不屈,卻無法阻止二戰時法國投降
    因為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上的地位,堪稱無人能出其右,穩穩的法國歷史上的老大,甚至堪稱是拿破崙塑造了法蘭西的國魂。公元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小島上的人物,歷經起伏,終於帶領著法蘭西走上了歐洲,甚至世界之巔。
  • 法國電視臺首次拍攝災難片 老鼠進攻巴黎
    環球在線消息:法國電視一臺首次拍攝了一部災難電視電影,名字叫《巴黎,當心!》。這部影片講述了一群攜帶致命病毒的老鼠進入法國首都巴黎的情形。這是一部融恐懼與搞笑為一體的電視電影,開頭有些老套:巴黎的清潔工罷工,導致老鼠繁衍,慢慢「佔領」了住宅、醫院和遊泳池等幾乎所有地方。
  • 為何說法國是「五常之恥」?法國到底做了什麼荒唐事
    而成員國是中國、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而在其中法國是最後加入的,但是對於法國的加入很多人是不服的,並稱之為「五常之恥」,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為何會這樣說,法國到底做了什麼事。我們先逐一對比下,總兵力和前線兵力法國都強於德國,而武器裝備方面,數量也是遠遠強於德國的,可以說法國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按理說就算德軍強大,法國的兵力和武器優勢,至少也能立於不敗之地的。
  • 德國投降時,90萬德軍突然逃亡,二戰歐洲最後一戰是蘇軍大追殺
    雖然德國在5月8日宣布投降,但是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卻不是這天結束的。二戰歐洲最後一戰「布拉格戰役」,在德國投降前兩天5月6日開始,一直到德國投降都未結束。
  • 軍史三大傳奇:投降強國法蘭西,鍾愛糞便德意志,超級強國甘比亞
    戰爭可以說伴隨著人類一路走來,今天我們來說說在戰爭這個嚴肅話題下的輕鬆玩意兒,盤點各國關於軍事和戰爭的詼諧故事。說起各國的趣聞,那就沒有比法國更有意思的了。當初拿破崙準備復闢之時,巴黎的報紙是這樣報導的。
  • 塞納河對法國巴黎意味著什麼?
    那麼,作為歐洲大國的法國,有沒有代表性河流?當然有了,除了塞納河,還有哪條河更能代表法國呢?雖然法國還有很多大河,如羅亞爾河,加龍河,羅訥河。全長776公裡的塞納河,並不是法國最長的河流,卻是法國最知名,也最能代表法國「浪漫」的河流。這一點,是塞納河流經的那座法國最大城市的人們所承認。這座城市,就是法國的「浪漫之都」巴黎。即使不住在巴黎的法國人,也會以巴黎而驕傲。
  • 老照片中的普法戰爭,法國當時賠款比清朝還多
    1870年前夕,圍繞著德國統一與法國對周邊小國吞併野心,法國與普魯士關係緊張,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盲目樂觀,又想通過一次戰爭轉嫁國內統治危機,率領不到普魯士一半的沒有準備軍隊,去主動進攻軍事改革後普魯士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