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
提起法國,很多人想到的不是香水、紳士、包包,也不是羅浮宮、巴黎聖母院、凱旋門、艾菲爾鐵塔這些有名的地標建築或風景名勝,而是……「投降」
網絡上也有不少關於這個梗的表情包
如此很多調侃圖在網絡上流傳,而被廣大網友賦予了一個稱號:「乳法」
要知道在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可是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好好的法國就成了「投降」的代名詞?
說起來還要怪法國人自己的一系列魔幻操作,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仔細追溯起來,這要從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的侄子)說起。當時的拿破崙三世作為皇帝御駕親徵,很不幸和他交手的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作為高貴的法國人,尤其還是皇帝,自然要帶上最好的廚子優雅的贏下勝利,可惜對面的德國人沒有這麼精緻,做飯和催命似的,但打仗卻是把好手。很快德軍在一個叫色當的城鎮包圍了六萬法軍,即便身陷重圍拿破崙三世也頗具大將風範,高喊一聲法國萬歲,就領著六萬手下投降了。就是這麼硬氣,就是這麼鐵血,拿破崙三世這一投降,可謂開創了法國投降梗的先河。
時間轉眼來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作為戰勝國,一方面因為自身軍事實力還算靠譜,二是英國、美國、和半道反水的義大利比較給力。但法國的老對頭德國就很慘了,因為《凡爾賽和約》不但丟失了近13.5%的領土,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也被瓜分乾淨;高昂的戰爭賠款再加上條約限制自身發展,怎麼看都是翻盤無望的死局。但這時候那個奧地利十八流畫家,阿道夫—希特勒出場了。
圖為電影《帝國的毀滅》中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魯諾-甘茨(2019年2月16日去世,享年77歲)
在希特勒上臺以後瘋狂違反凡爾賽條約,而這時候帝國主義們又奉行「綏靖政策」就是互相干瞪眼,這讓法國不得不沿著德法邊界修一條防線:馬奇諾防線。
要是法國有足夠的錢,是想把馬奇諾防線一直修到海邊,在永固的防禦工事裡看著德軍挨打。可惜正好碰上經濟大蕭條,只能修一段(大概390公裡)。這樣一來德軍如果想要進攻,只能派小部隊佯攻防線,繞道比利時,而阿登地區則是森林,按照當時的行軍速度,最快也得十天,而十天時間足夠英法聯軍回防,這樣就能重現一戰時候的絞肉機,拖住德軍的進攻。

但一件新式武器的應用打破了英法聯軍的美好幻想,鉭克早在一戰時就被投入戰鬥,有關大規模使用鉭克的裝甲集群戰術,德國的曼施坦因和法國的戴高樂都頗有研究。只可惜法國方面並未重視,相反德國方面利用裝甲集群的優勢閃擊波蘭驗證了新戰術的可行,僅僅36天波蘭亡國。而此時法國仍舊不以為意,對新戰術嗤之以鼻。

很快德軍就對法國開刀。和法國設想的一樣,德軍在馬奇諾防線佯攻,大部隊進攻比利時。此時法國微微一笑:德國漢斯還是和以前一樣啊。英法聯軍火速支援比利時,可惜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僅用兩天時間就突破了阿登地區,而防守在這裡的法軍第九集團軍竟然在5天之後集體投降,並且在古德裡安向比利時挺近的時候,一路上都有法軍在投降。很快古德裡安完成了對盟軍的合圍,盟軍被迫在海邊徵集一切船隻撤退有生力量,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而另一邊號稱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竟然被德軍打了下來,這就很丟人了,更丟人的是:整個法國只抵抗了不到40天,到最後古德裡安一共俘虜了25萬法軍。要知道當時法國可是號稱歐洲第一強國,這就很打臉了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是抵抗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巴普洛夫大樓,一幢破破爛爛的四層建築,硬是扛了德軍整整58天。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戴高樂仍不願屈服,組建了流網鉦府最終復國;法國當地也有很多地下抵抗組織在保衛國家


這就是法國投降梗的來源了,最後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適度玩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