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倡議書?
倡議書是個人或集體提出建議並公開發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或開展某項公益活動所運用的一種專用書信。它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作為日常應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它在現實社會中有著較廣泛的使用。
二、倡議書有何特點?
1.讀者的廣泛性
倡議書不是對某個人或某一小集體而發的,它的受眾往往是廣大群眾,或是部門的所有人,或是一個地區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國人民。所以,其閱讀對象十分廣泛,寫作時應有對象意識。
2.響應者的不確定性
倡議書的對象範圍往往是不確定的,即便是在文中明確了倡議的具體對象,但實際上,有關人員可以表示響應,也可以不表示響應,它本身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即便是與此無關的別的群眾團體,也可以有所響應。
3.內容的公開性
倡議書就是一種廣而告之的書信。它是要讓廣大的人民群眾知道了解,從而激起更多的人人響應,以期在最大的範圍內引起共鳴。
三、倡議書由哪幾部分組成?
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一)標題
倡議書標題一般由文種名單獨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較大的字體寫「倡議書」三個字。另外,標題還可以加上倡議內容,如「把遺體交給醫學界利用的倡議書」;或者寫成主標題、副標題並存的形式。
(二)稱呼
一般頂格寫在第二行開頭。
倡議書的稱呼可依據倡議的對象而選用適當的稱呼。如「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廣大的婦女同胞們:」等。有的倡議書也可不用稱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兩格寫正文。
倡議書的內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寫倡議書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議書的發出貴在引起廣泛的響應,只有交待清楚倡議活動的原因,以及當時的各種背景事實,並申明發布倡議的目的,人們才會理解和信服,才會自覺的行動。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會使人覺得莫名其妙,難以響應。
2.寫明倡議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這是正文的重點部分。倡議的內容一定要具體化。開展怎樣的活動,都做哪些事情,具體要求是什麼,它的價值和意義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寫明。
倡議的具體內容一般是分條開列的,這樣寫往往清晰明確,一目了然。
(四)結尾
結尾要表示倡議者的決心和希望或者寫出某種建議。
倡議書一般不在結尾寫表示敬意或祝願的話。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寫明倡議者單位、集體或個人的名稱或姓名,署上發倡議的日期。
四、寫作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一,符合相關規定,敘述屬實。
倡議書是公開發表向大家提出倡議的,在社會上一般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倡議書的內容應來自於官方事實,並且當符合時代精神,所提出的建議必須切實可行,務必做到與國家的政策方針相一致,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語言得體,精煉貼切。
倡議書的受眾群體不確定,這就要求其措辭要貼切,富有鼓動性,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得到大家的響應。同時,倡議書的篇幅不能過長,要言簡意賅,條理分明,通俗易懂。
佳作示範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貪痴可休矣
——關於拒絕捕食野生動物的倡議書
尊敬的各位朋友:
春節將至,「武漢肺炎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衛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愛滋病毒來自於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於恆河猴,伊波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後十餘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麼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說。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痴昧引起的後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倖心理。
在記者臥底的一個「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群友回復「該吃吃該喝喝,沒那麼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說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隻,抱著僥倖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著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周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聖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武漢肺炎」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後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後悔愚昧。
一名中學生
2019年01月23日
獨善其身嚴自律,萬眾一心抗疫情
——關於春節避免外出走親的倡議書
親愛的朋友們:
春節已至,人心思歸,萬家燈火,溫暖人間。本應是走親訪友,聯絡感情的時候,可是,今年的春節與以往不同,我們遭遇了繼2003年非典以來最嚴重的疫情——新型肺炎。武漢,一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已經全面封城,三十個省啟動了一級響應,十四億華夏子民正面臨著巨大考驗。
在「非典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鐘南山院士老當益壯,重新出山。鍾南山院士說:「肺炎的傳播主要通過人傳人的形式,最有效的抗擊方法,就是人民大眾在家裡進行自我隔離,徹底阻斷傳染途徑。」傳統春節,加快人員流動,也加劇了疫情的嚴重性。各大醫院負荷前行,數十萬醫護人員在第一線與病毒捨命廝殺。而對於我們廣大民眾來說,為武漢,為國家出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嚴於自律,獨善其身,保證自身以及身邊人的安全。在春節的特殊時期,割捨一點家庭的小愛,就是換來一份對社會的大愛。在此,我有如下倡議:
第一,杜絕僥倖,給自身健康一份安全感。
有太多的悲劇發生,就是因為人們的僥倖心理在作怪。現在仍有許多沒有意識到疫情嚴重性的人在走親串門,大辦宴席。他們覺得,我又不在武漢,病毒不可能率感染到我。可你曾想過,自己多接觸一人,就有一份感染的風險,必要時候,我們需要去割捨一點想,割捨一點愛,寒冬二月,讓我們靜坐於家中,讀點好書,欣賞春晚,或者安靜獨處,或者與父母兄弟們暢談,更是種溫情。
第二,學會拒絕,給他人安全一份責任感。
春節時期,走親訪友,一直都是我國最傳統也最重要的聯絡感情方式。可在今年,如有人有意向來你家拜年,請你婉言拒絕,看似回絕了對方對你的情意,但卻是對彼此健康的呵護。聯絡情感什麼時候都行,只有彼此平安,還有來日方長。我們可以採用網絡視頻拜年的方式,人未到無妨,心意到足矣。同時,我們確保身邊人的安全,也是對那些超負荷工作的白衣天使們分擔任務.只有我們後方安然無恙,他們在前方才能夠一心一意,疫情才能早日解除。
第三,響應號召,給國家政府一份信任感。
正是在春節的特殊時刻,面對疫情,國家下達諸多條文。三十個省開啟一級響應,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抗戰疫情的戰線已經全面拉開,從省到市到鄉,嚴格禁止一切有聚集大量人員的活動和行為,各地政府派出警務人員連夜加班,確保民眾的安全。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更響應號召,眾志成城,,維護穩定。讓國家和政府能節省更多的力量,去關注疫情嚴重的地方,那兒還有著數以萬計的同胞們正面臨著威脅。當然,社會正在積極響應,多數大企業通過捐贈物資,捐集籌款向災區送暖,我們也可以付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給疫情嚴重的地區一點支持與鼓勵。
2003年,我們戰勝了非典,2020年,我們同樣能夠戰勝新型肺炎。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經歷了無數苦難,每一代的中國人不退縮,不認輸。而這次的新型肺炎也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考驗,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每個人做好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地付出,這十四億涓涓細流,終會聚成滄海。相信自己,相信醫護人員,相信國家,我們一定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少點僥倖,少點盲目,少點恐慌,少點質疑,少點謠傳,我們就在家中靜候,自我隔離,以切身行動,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吧!
倡議人:一中學生
2020年大年初二
萬眾一心,百毒不侵
親愛的朋友們: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首先祝您新春快樂,闔家幸福!
自2019年12月,武漢市發現了多起「不明原因」的肺炎,截止1月25日24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已確診1975例,這是自非典以來我們遭遇的最嚴重的疫情。本該走街串巷、熱熱鬧鬧、家人團聚,如今卻是各自呆在各自家中,為疫情而揪心。這並非人情淡薄,而是對自己的生命,同時也對他人的生命負責。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不少人認為武漢封城,網絡上宣傳儘量少出門有些小題大做,想著98年洪水沒淹我,03年的非典沒染上我,08年冰災我也熬過來了,還怕它肺炎不成?我又不和武漢人接觸,準沒事!這樣的想法著實有些偏差,其實疫情距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遙遠。所以請您重視此次遍及全國的疫情,要想使得百毒不侵,那必定得萬眾一心!對此我做出如下倡議:
一、自我保護,自覺做好防控。
鍾南山院士說:「我們需要重視防護,但也不必恐慌。」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減少走親訪友,儘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儘量做到出門帶好口罩,當然要配合正確的佩戴方法。定時開窗透風,勤洗手,少熬夜增強自身免疫力。要知道當年非典患病者治癒後,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後遺症,他們或很多骨頭壞死,或呼吸系統受損,或留下其它後遺症。所以說避免感染,便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
二、拒絕謠言,相信人民的力量。
現如今信息化的社會,消息傳播十分迅速,我們一邊深入了解疫情,一邊能看到各路謠言。一些小道消息今天說多少多少人被感染,明天說不久後疫情如何如何爆發,更有甚者說鍾南山院士也被感染,等等。我們的心情隨著這些不真切的傳聞而七上八下,跌宕起伏。每每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都得想想,這是否真實。我們希望各自媒體少一些炒作,多一些真相,我們希望權威媒體可以適時出來闢謠,以正視聽。我們相信國家,相信人民的力量,有接下來的全民參與,共同努力,不管疫情如何嚴峻,我們一定可以戰勝它,而且我們別無選擇。
三、拒絕野味,敬畏自然與生命。
眾所周知,此次肺炎病毒與上次非典一樣,都是源自野生動物。人吃了果子狸,果子狸吃了蝙蝠,接著在某種特定時刻產生突變就造成了SARS病毒,其傳染性極強。這次的肺炎疫情起源於武漢,被查封的華南海鮮市場衛生條件不堪入目,給病毒傳播提供了溫床。祖先馴養的家禽還不夠我們享用嗎?為什麼要去獵奇追求野味的刺激?那些病毒病菌以另一種形式沉睡著,一旦到了合適的時機,就會登場,然後肆虐。多少保護動物瀕危,源於人類的捕食?那些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絕不能成為我們的美味佳餚。我們敬畏它們,就是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生命。
這是我們與肺炎鬥爭的關鍵時期,醫者可以直接救助患者,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防護措施,響應國家號召,少出門少聚會,不傳謠不信謠,遠離野味,相信國家也相信自己,我們敢,我們能,我們一定可以戰勝肺炎!來年我們可舉杯同慶!
一位中學生
2020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