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必看軍事」百家號,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給你!
海外網4月24日電近期,「朝鮮半島4月危機論」傳聞甚囂塵上。韓國政府當局接連出面澄清,表示「並非事實」。而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剛離開朝鮮半島半個月便破例重新返回,大大提升了緊張指數。
《韓民族日報》分析認為,此次危機論的「主演」和「震源」是美國政府。若要選出「配角」,那肯定非日本莫屬,日本充分利用韓國無政府狀態的舉動如同「鬣狗」一般。
近日,「朝鮮半島4月危機論」傳聞甚囂塵上,
美國在此前「謊稱」從新加坡出發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將變更航線駛向朝鮮半島,從而觸發了危機論。
美國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朝鮮半島危機論會迅速蔓延開來,他們是危機論的幫兇,從不考慮同盟國國民的安危與焦慮。
如果美國是想通過「不可預測性」將對方的恐懼放大到最大,那麼從朝鮮激烈的反應來看,可以說這一計劃已經成功了。
但是美國需要銘記一點,同盟國正在擔心這種戰略模糊的刀尖是否會朝向自己,「狼來了」戰略的藥效並不長久。
美國有意在國內政策和外交政策上翻雲覆雨,似乎也不曾對此有何責任感。如果失去了信賴這一最大的外交資產,不論如何秀肌肉終不過是紙老虎而已。
而日本,卻「如同鬣狗一般」,若要選出朝鮮半島危機論的「配角」,那肯定非日本莫屬。
除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外,美國政府還將在西太平洋海域追加部署尼米茲級航母的「誤報」也是從日本方面流出。日本政府和媒體如同約好了一樣,通過散布虛假消息來加劇韓國危機局勢,不禁令人備受衝擊。
這一「誤報」使得半島危機論趨於白熱化,在火藥味漸濃的情況下,日本似乎嗅到了良機,竊喜之情難以自抑,不僅日本媒體大肆炒作戰爭氣氛,日本政府也拋出應對預案、難民對策等,大有踐行「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之意。
作為半島局勢攸關方之一,日本關注局勢發展也算正常。但從政府到輿論界如此大行渲染之能事,其戰略目的可謂昭然若揭。
首先,利用半島危機捕捉日本急需的「良機」。朝核問題對韓國以及整個東北亞區域穩定都是實實在在的危機,但日本政府一直以來更多是用半島局勢來證明本國周邊「有事」,將其作為增加國防預算和提升軍力的口實。
其次,利用半島一旦爆發戰事後遭到的重創,實現「戰爭內需」下的經濟復甦。眾所周知,1950年6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給戰後日本經濟復甦帶去第一桶金,來自美國及所謂聯合國軍的軍需訂貨,催生了戰後日本第一波「戰爭內需」的景氣。
再者,利用半島博弈「一石三鳥」。近年來在半島問題博弈中,日本屢屢搶得先機,這邊挾美國之威取得日韓圍繞慰安婦問題的歷史性和解,日韓締結《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等重要成果,那邊不僅部分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憲法也已駛向高速路。
在安倍的計劃中,日本的國家身份不僅是經濟大國,還要做政治與軍事大國。近年來,安倍逐步推進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改安保法案,為日自衛隊能力和活動範圍拓展掃清障礙,並最終修改和平憲法。
在當今世界,日本政府卻在普及戰爭時期的教育理念,這將使日本在地區和平問題上犯錯越軌的風險上升。
日本應意識到,正視和反省自身的侵略歷史,是其贏得其他國家尊重和信任的基礎,是不可跨越的紅線。一旦跨過紅線,必將損害雙邊關係發展,也必將不被世界所認同。(FY)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戳下方評論按鈕參與話題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