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據了解,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國保單位合併。其中福安黃氏祠堂作為重點保護古建築榜上有名!
福安黃氏祠堂,亦稱察陽黃氏宗祠,位於福安市陽頭街道陽下村黃厝上巷58號,為朱熹門徒黃幹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是黃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重要場所。
祠堂佔地面積多達2516平方米,是福安市現存規模最大的祠堂。祠堂設有三道儀門,第一道儀門上寫著「示我周行」,後額為「繩其祖武」,寓意為後人要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繼承祖業。
第二道儀門的中間,有個半月池,也可稱之為消防池,在當時建造祠堂的時候,沒有自來水,為了防止火災,所以建立一個半月池,一為美觀,二著作為備用的水。第二道儀門寫著「入孝」,就是祖先教育我們子孫,一走進儀門就要尊敬我們的長輩。後額為「出弟」就是說我們走出儀門的時候,就是我們要尊重同事、尊重朋友、以誠待人。
宗祠正門為第三道儀門,「黃氏宗祠」匾額下為大門,門框上鐫刻的楹聯書法雄勁,「蹈規」「履矩」側門分列兩邊。祠堂內有戲樓、大廳堂、寢堂、後院、祭祀房,規制完整,尤為難得,其中的天井雨亭,更是明清建築中的上乘之作。
祠堂內14根大柱分兩列挺立,雕梁畫棟、氣象雄偉,柱上承接額枋的雲頭刻花傅彩,古色古香,工藝精巧,大量木雕、窗花、楹聯點綴其間,琳琅滿目,大大小小20多塊牌匾分列在祠堂中,上至清朝中期的《翰林國子監》,近至今朝的《強我中華》,都彰顯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族中朱熹得意弟子黃幹、抗倭英烈黃釧、抗日將軍黃伯康等英雄志士,更是以他們的所作所為,把朱子理學和愛國主義思想發揚光大,他們的人生軌跡、才識德範,也成為激勵後代奮發向上的動力。
這次黃氏宗祠被評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們黃氏子孫的驕傲,將來我們也會秉持著黃氏祖先的精神遺訓,將黃氏精神發揚光大!團結一心促進祠堂古建築的保護和修繕,將黃氏風採流芳百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