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虎溪黃氏宗祠正式掛牌

2021-01-16 紅網

虎溪黃氏宗祠。

紅網時刻永州11月27日訊(通訊員 何咪 顏繼生 黃健輝 彭少峰)11月25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藍山縣虎溪黃氏宗祠正式掛牌,標誌著藍山實現國保單位零的突破。副縣長魏秋雲出席掛牌儀式。

虎溪黃氏宗祠位於藍山縣祠堂圩鎮虎溪村,九嶷山南麓,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842年),佔地面積約為1028平方米,為傳統院落式建築,磚木結構。祠堂從前至後依次為戲臺、正堂、後堂,戲臺及正堂內屋架均有精美木雕,祠堂內保存有傳統抬梁式和近代人字形屋架兩種不同時期的結構樣式,這為南方傳統穿鬥、抬梁式屋架的多樣性提供了實例參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湘南地區居民建築的代表。

近年來,藍山縣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對虎溪村古建築群、萬年橋湘粵古鹽道、劉景福紅軍標語牆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新申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保護性發掘漢唐古墓40餘座,除虎溪黃氏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紅六軍團西徵—永州轉戰舊址、南平古聚落遺址也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魏秋雲要求,各相關部門單位要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修繕、開發工作,既要注重有效保護、夯實基礎,又要注重合理利用、發揮效益,在保護利用中實現傳承發展,努力開創藍山文物工作新局面。

相關焦點

  • 國保瀟湘丨黃氏宗祠前 虎溪流千年
    編者按:截至2019年底,永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34處,佔湖南省總數的七分之一以上,列全省第二。瀟湘國保好春光,且看我們來探訪。虎溪黃氏宗祠位於永州市藍山縣城西北20公裡,九疑山南麓,始建於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村落四周石峰聳立,山巖遍布,林木青翠,風景十分秀麗。
  • 福安黃氏祠堂上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福安新聞網消息 10月16日,《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發布。通知中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安的黃氏祠堂榜上有名!據了解,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國保單位合併。
  • 熱烈祝賀「福安黃氏祠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近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據了解,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國保單位合併。其中福安黃氏祠堂作為重點保護古建築榜上有名!
  • 府城黃忠義公祠黃氏宗祠
    府城黃忠義公祠,又名「忠義公大宗會館」,俗稱黃氏宗祠。位於今府城尚書直街,明代「尚書坊」左側,「文明樓」右側,東依「邢知軍書舍」。祠門下有一橫匾,為清朝時定安探花張嶽崧所題,正中陰刻楷體橫字「黃忠義公祠」,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府城黃忠義公祠,又名「忠義公大宗會館」,俗稱黃氏宗祠。位於今府城尚書直街,明代「尚書坊」左側,「文明樓」右側,東依「邢知軍書舍」。
  • 大名三處古建築文物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第八批國保單位」)相關情況,並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共同答記者提問。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共同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下功夫,找辦法,出政策,推動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保護利用改革,讓文物活起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的實招硬招,深入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讓廣大百姓分享保護成果。
  • 黃氏宗祠楹聯
    史稱黃憲雖家境貧寒,卻是一位非凡才氣的大才子,他十四歲時,就被全國名流稱為師表。黃憲謝世後,當朝宰相陳蕃說:「若叔度在,我絕不敢先佩印綬矣!」宋儒學大師朱熹也盛讚曰:「黃憲言論風旨雖不盡見,然其氣象溫象,圭角暉焉,而見之者感於心,品其最高乎,使得聖人作之,當居顏氏之科矣。」
  • 三峽庫區搬遷的最大地面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考古界:七批429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名錄在這裡!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3日公布,共62項。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公布,共258項。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共23處。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1080項。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106處。第六批增補: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湖南省懷化市,2009年8月公布,共1項。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一場小雨並沒下多久,在從關帝廟前往善化寺的路上,就雨霽天晴了。
  • 追跡攻略|陝西榆林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現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4月20日,被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大同關帝廟大殿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2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0篇:大同關帝廟大殿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而關羽尚武和尚義的精神,卻直接關乎黎民百姓的安身立命,或成為人情紐帶和道德準繩——在亂世及缺乏法治的年代,有些本領保護自己總是好的,當不了官,就當一條好漢嘛。更兼忠義關公又逐漸演變成為武財神,而人們對「財」的態度,上下五千年那也是從未變過。我想,比之儒家和佛家之類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些才是最樸素最原始的崇拜,或許也是關公成為最接地氣的「神」的原因所在吧。
  • 中央電視臺法制欄目關注九支黃氏宗祠
    四川新聞網瀘州5月12日訊(黃國文 文/圖)5月11日,中央電視臺法制欄目組走進瀘州市合江縣九支鎮「黃氏宗祠」,對黃氏宗祠傳承的家風祖訓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中央電視臺記者現場拍攝採訪來到黃氏宗祠大門,你就會看到面前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碑上刻著《嶠公訓》:駿馬匆匆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唯願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 寧波市3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波人文積澱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
  • 市政府關於公布南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合併文物保護單位和...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市文化局組織專家進行資料審查、遴選,現公布鍾秀山遺址等22處不可移動文物為南通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核定1處不可移動文物併入現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對原有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進行調整
  • 上海「最美」天主教堂,充滿歐洲風情,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家匯天主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堂」,教堂旁邊還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等,是徐家匯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徐家匯天主堂」高五層,磚木結構,於1906年正式動土興建,1910年落成,風格是典型的中世紀哥德式。在歐洲,這樣的教堂比較常見,但是在中國,卻相對比較稀有。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竟被偷走了一對石獅子!傳遞線索,幫它回家!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天仙廟位於山西長治市壺關縣莊頭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5 年前,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來到這裡的時候,天仙廟已經是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門前也只剩下兩尊石獅子的空座。這兩尊石獅子可不簡單。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滄州鐵獅子
    1961年滄州鐵獅子被認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獅實際身長為6.264米, 體寬為2.981米, 通高為5.47米,腹部中空,重32噸,估測其始建時重量在40噸以上。鐵獅採用分截疊鑄法澆鑄而成,根據獅身上的痕跡可知,每片澆築用的泥範寬35至45釐米,高20至25釐米,總共使用了約500塊泥範。
  • 惠州19處文保單位入選保護單位 保護文物留住根脈
    市政府日前公布第七批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處文保單位入選。其中,古文化遺址1處、古墓葬1處、古建築10處、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7處。我市各地、各部門將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9處。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以敬畏之心保護文物,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首先是增加財政經費。
  • 百年老宅「黃氏宗祠」
    這棟老宅「黃氏宗祠」,也是因為特別的原因,才完整保留了下來。聽聞那位微友已經有百年之久,我前去拍攝時,也可看出。因為典型的古屋建築風格,青磚灰瓦,屋頂雕梁畫棟,全部是採用木頭雕刻製作而成的。我站在門外,透過門縫向裡面看去。祠堂裡面有菩薩,有天井,牆壁上還有幾幅對聯,不知是何時掛在上去的?裡面很舊,但地面很乾淨,可見常有人打掃。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張飛廟)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迄今1700餘年的歷史。唐代稱張侯廟,明代又稱雄威廟,清代改為漢桓侯祠,是三國文化旅遊精品線上的一顆明珠。由山門、敵萬樓、左右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全國的一大勝跡。山門和敵萬樓是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所建。張桓侯祠主體建築均沿中軸線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門,敵萬樓及左、右牌枋、大殿、後殿、墓亭及張飛墓和墓後園林組成。山門為五開間分心造用三柱、懸山式屋頂,簷下施六鋪作計心造鬥拱,其交互鬥和散鬥均作成稜形,十分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