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門楣
春申遺風
頌楚國名相黃歇風範。戰國時期黃歇曾任楚國宰相近三十年,政績卓著,封春申君,是戰國著名四君子之一。
蘇東坡贊春申曰:「宏才偉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萬雄師,名列四傑,聲振華夏。」
叔度高風
說的是東漢黃憲,字叔度,傳見史籍《後漢書》。史稱黃憲雖家境貧寒,卻是一位非凡才氣的大才子,他十四歲時,就被全國名流稱為師表。黃憲謝世後,當朝宰相陳蕃說:「若叔度在,我絕不敢先佩印綬矣!」宋儒學大師朱熹也盛讚曰:「黃憲言論風旨雖不盡見,然其氣象溫象,圭角暉焉,而見之者感於心,品其最高乎,使得聖人作之,當居顏氏之科矣。」
東觀流徽
說的是東漢黃香,黃香出自官宦世家,九歲失母,為子極孝,當時的江夏太守劉護聞名召見題「門下孝子」;《三字經》雲「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香少聰穎,博通經典,以文章聞名京師,時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後入仕,初任郎中,漢章帝召見,讓他入東觀 (國家圖書館)讀盡皇家藏書,官拜尚書郎,升為左丞相,黃香被尊為江夏黃氏大始祖。
山谷騰輝
說的是北宋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官刑部侍郎。初時與張採、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稱「天下四學士」,詩文極受當時士林推崇,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書法行、草、楷皆精,自成一家,與蘇軾、米芾、蔡襄齊名,號稱「北宋四大家」。
祖德流芳
四言用聯
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牌坊聯
穎川德政;江夏賢聲。
全聯追宗溯源典指穎川的黃霸和江夏的黃香事典。
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正殿聯
南邦相業;東觀書馨。
全聯講典指楚相春申君黃歇和東漢黃香的功名業績。
章亨黃氏敬愛堂祠堂門聯
治平著績,孝友傳家
海豐縣隴鎮黃厝寨村「江夏堂」堂聯
莆田世澤,江夏家聲
廣東海豐汕尾和順鄉「萬福堂」堂聯
莆田世澤,江夏家聲
湘潭橋頭黃氏
西江望族,東觀名家
廣東惠州黃氏宗祠對聯
江夏家聲,循良世澤
◇ 聯繫人:黃 龍
◇ QQ:897223028
汪洋叔度;孝友庭堅。
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黃憲,字叔度。
下北典指北宋朝時期的黃庭堅,蘇軾謂其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教化第一;孝友無雙。
上聯典指漢代丞相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少學時學律令。武帝時未補侍郎謁者,歷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獨用寬和為名。宣帝時為廷尉正、揚州刺史、潁川太守。後官至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漢世方治民吏,皆霸為首。為政對外寬和,對內嚴明,後世將他和龔遂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並稱「龔黃」。
下聯典指後漢尚書令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年九歲,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稍長,博通精典,能寫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和帝時官至尚書令,勤於政務,又舉薦不少人才;安帝時官魏郡友誼賽守,當時遭水災,他拿出俸祿及所得的賞賜來賑濟貧民。後卒於家。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文章。
飄飄意氣;汪汪澄波。
上聯典指宋朝進士黃伯思,字長睿,別字霄賓,自號雲林子,元符年間進士,官秘書郎。遍覽冊府(帝王藏書的地方)藏書,以至廢寢忘食,性好古文奇字,彝器上的款識,他都悉能辨正。自六經到子、史、百家,無不精通。善畫,工詩文。篆、隸、正、行、草、飛白,都極絕妙。著有《翼騷》、《東觀餘論》等。因身體瘦弱,人稱「風韻灑落,飄飄有凌雲之意」。
下聯典指後漢孝廉黃憲,字叔度,博學,善言談,被當時名士荀淑譽為顏回。年十四,與友人語移日不能去。大臣陳蕃、周舉嘗謂曰:「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蔭,復存於心。」郭泰少遊汝南,稱叔度:「汪汪若千頃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曾舉孝廉,有人勸他做官,他也不拒絕,但去到京城後,馬上又回來了,什麼官也不做。
徽流江夏;景煥陽春。
全聯典指黃氏郡望為江夏郡。戰國時楚國貴族春申君黃歇,頃襄王時任左徒,考烈王時任令尹,受封淮北,又改封於吳。門下有食客三千,為戰國四公子之一。曾派兵攻秦救趙,後滅魯國。考烈王死後,他在內亂中被殺。因曾住江夏黃鶴鄉仁義村,從戰國以後,江夏一直是黃氏發展繁衍的中心。
江夏世澤;淮陽名家。
全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黃香,江夏人,以孝聞名。
潁川課最;江夏無雙。
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黃霸,擢潁川太守,治績最優。
下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黃香。
五言用聯
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黃氏宗祠聯
江夏源北國;萬石肇南雄。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朝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絛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墟鎮。
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道:「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於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後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
據珠璣巷南遷後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後裔一百四十三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祖祠門聯
興蒲家聲遠,潮海世澤長。
汕頭金平區蓬州村「永思堂」堂聯
江夏家聲遠.莆田世澤長
潮安金石黃厝巷「如在堂」堂聯
江夏家聲遠;莆田世澤長。
梅州黃氏南門祖祠門聯
西京賢相府,東觀大儒家。
六言用聯
廣東省饒平縣城的黃氏老大宗祠聯
宋朝奎章學士;中華開國元勳。
上聯典指饒平縣黃氏所宗始祖黃峭山。
下聯典指民國時黃氏後人最優秀代表是黃興。
此聯為唐末工部侍郎黃峭山《夏》詩句聯。
七言用聯
廣東省潮州市黃氏大宗祠
江夏垂德源流遠;
三七遺芳世澤長。
上聯典指黃氏的郡望是江夏。下聯典指峭山事跡。江夏黃氏經過燦爛輝煌的江夏階段之後,分衍成兩大支系即著名的福建邵武黃氏和浙江金華黃氏。邵武黃氏的大始祖就是黃峭山。黃峭山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雖然名不見經傳,事不載史志,但在海內外千千萬萬的黃氏宗族中,其知名度絕不亞於黃歇、黃香、黃庭堅諸位。譜載峭山是唐末五代人,年少即威猛仗義,曾組織鄉民禦寇,屢建奇功,官至刑部尚書,奎章閣學士,封千戶侯,太子少保。卸任返鄉之後創辦書院,培養學子,代出英才。他有德才兼優的三位夫人和21個兒子,155個孫子,13個孫女,還有334個曾孫子,116曾孫女,創造了一個古今罕見的巨大家族。尤其是到了晚年,黃峭山送出21房兒子奔向閩、粵、贛各地開創家業的壯舉更是人世間開拓奮進精神的典範,千古流芳。上猶縣大部分黃氏均是黃峭山後裔。在廣東省潮州市黃氏大宗祠內就懸有此聯,據說是始祖黃峭山公的遺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上合村黃氏宗祠二堂匾聯(正面)
西晉倫常南粵士;
六年廬墓一生心。
額匾:奉旨旌裱。聯語典指大孝子黃舒,為黃香之後(下同)。黃氏子孫多能繼承孝的傳統,將孝道發揚光大。因此,歷代黃氏祖先中,又孕育出許許多多的大孝子。如晉朝時,在今廣東東莞縣出了一個孝子叫黃舒。傳說黃舒家貧,靠自己的發憤工作來侍養雙親,父母去世之前,盡力滿足他們的最後要求。凡父母心裡想要的東西,就是遠在千裡也要找來。父母死後,起廬於墓上,堅持為親人守護墓廬。雖深野無人,猛獸狂吠,也安然處之無異。在今天看來,這種為死去的親人守墓的做法未免過分,但在當時卻是至孝的表現。黃舒的事跡後來受到官府的旌表讚揚。後人又為他建立詞廟,把黃孝子作為神來敬祭尊祀,這就是在廣東東莞縣的「黃孝子特祠」。千餘年後明朝有位偉大的劇作家湯顯祖還為他寫了一篇《東莞縣晉黃孝子特祠碑》。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上合村黃氏宗祠二堂聯(背面)
名開子輿當日裡;
孝傳司馬鰄朝人。
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沙坂金墩黃氏宗祠聯
金墩入閣一相國;
黃府進士三尚書。
祠祀江夏金墩黃氏初祖黃府(1130—1210年),字用藏,又字大方,號東美,行火二十一。宋進士平江令黃徹之季子。南宋初由興化軍(今莆田城西)西門巷徙居黃石鎮金墩村遂為金墩開基祖;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登狀元木待向榜進士,至寧宗歷三朝累官從政郎、籤書嶽州平江節度判官、出知潭州長沙縣事、轉知揚州江都縣令、通直郎、平海軍僉判 (宋朝駐平海東美鄉)通奉大夫。事以廉介稱有惠政,士民德之,秩滿疏請終養致仕歸,諡清惠,追賜廟號金墩;配塘南陳士楚侍講女誥封宜人賜御葬敕印石「黃府僉判」於陵前。始祖黃府陵園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西北三裡許雞峰山下北磨華嚴寺後殿東麓(陳宓秘書丞撰文,張淵篆額書丹)。黃府公崖書「宋石煙靈」遺蹟今尚存,子黃安石宋進士朝請郎、出知河南南陽縣事、翰林院館閣校勘、朝奉大夫;長孫黃近新州府教授(子五:松、權、賈、昂、梨);次孫黃遠校書郎(子二:棣、梧)居清江下墩。為福建黃氏望族之一,莆田黃石金墩黃氏居第古有讀書亭,家聲赫然,賢士輩出。
章亨黃氏始祖祠堂神龕聯
遠向閩中承學術;
近於高郡啟家風。
章亨黃氏始祖祠堂亨堂聯
敬著家邦先長長,
愛兼民物首親親。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後向天井聯
儼若思孝孫有慶;
祭如在明德惟馨。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前座向天井柱聯
祖德千秋高仰趾;
宗支一沛永留芳。
潮安金石黃厝巷「如在堂」堂聯
江祖源流開世澤;
夏宗衍派舊家風。
潮安金石黃厝巷「如在堂」堂聯
江南日麗東粵暖;
夏鬱冬青南國香。
潮安金石黃厝巷「如在堂」堂聯
江夏傳史千秋盛;
世家經典萬代昌。
普寧廣太鎮富兒村黃氏堂聯
富貴奕代承祖德;
兒孫滿堂振家聲。
普寧廣太鎮富兒村黃氏堂聯
富貴榮華彰百代;
兒孫顯達旺千秋。
巫家婦居然大貴;
女參軍願作男兒。
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黃霸娶巫家婦,與共終身,後大貴。下聯典指前蜀朝時期的臨邛女黃崇嘏,易男服為蜀能軍。
名流驚世詩書士;
技藝超人紡織娘。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公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人(今江西修水)。治平進士。調葉縣尉,知太和(今江西泰和)。哲宗時,進為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初,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省武漢)。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實錄多誣,遭貶謫。徽時起用,後又遭貶。論詩推崇杜甫,藝術上修飾裝飾,用工深刻,開創了「江西詩派」,能詞、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出蘇軾門下,與張耒、晁無軌、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著有《山谷集》等。
下聯典指元初女紡織家黃道婆,松江烏泥涇鎮人(今上海華涇鎮)。幼為童養媳,由於不堪忍受封建家庭虐待,逃往崖州(今海南崖縣)。她在海南島居住了三十多年,虛心向海南黎族人民學習先進紡織技術。十三世紀九十年代返回家鄉。引進黎族紡織工具並加以改進,製成捍、彈、紡、織等一整套生產工具,傳播錯鈔、配色、綜線、挈花等紡織技術,使原來土地貧瘠、民食不給的烏泥涇從事棉紡織業者日眾,生產技術迅速發展,「烏泥涇被」名聞全國。她去世後,當地人民為其立祠。她對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詠詩句春歸何處;
題菊花秋豔幾時。
上聯摘自黃庭堅《清平樂》詞中名句。
下聯典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884年),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荷澤)。率百萬眾,攻入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長安被圍後撤季,後不屈自殺。他曾有《題菊花》、《菊花》等詩作傳世。
歡承淥淥鹹康俗;
忙詠田園魯直詩。
全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黃庭堅事典。
詩罷春風榮草木;
書成快劍斫蛇龍。
此聯為黃庭堅詩句聯。
看花臨水心無事;
嘯志歌懷意自如。
此聯為清代畫家黃慎(1687—1761年)自題聯。黃慎字恭壽,福建寧化人。久寓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雍正布衣,與鄭板橋友誼甚深。字學懷素,善草書。以對母孝順為人稱道。
萬象函歸方丈室;
四圍環列自家山。
此聯為清末詩人黃遵憲(1848—1905年)自題聯。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人。光緒舉人,維新派。曾任駐外參贊。後參加戊戌變法。
光前已振家聲久;
裕後還留世澤長。
馮驥才著《陰陽八卦》第八回《黃家後門聯》語。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當薦祖宗香。
此聯為佚名作黃氏《七律認宗詩》之頸聯。詩的全文是:「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
綿綿世澤留孫子;
赫赫家聲繼漢唐。
此聯為「黃氏源流」歌之聯句。「黃氏源流歌」,即「內八句」全文是:「梅江江上舊華堂,閥閱相傳江夏黃。百裡華封留政績,千年翰院擅文章。綿綿世澤留孫子,赫赫家聲繼漢唐。如見普譜應起敬,今人遠仰昔高陽。」
詩中梅江,指廣東嘉應。高陽即顓頊。
神聖恩深家宅旺,
祖宗德厚子孫賢。
八言以上
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沙坂金墩黃氏宗祠聯
鳳翔守魁卿督及第;
榜眼探花文武巍科。
能誦古芬淵源江夏,
勉承先績衣被潁川。
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沙坂金墩黃氏宗祠聯
光升汝良,錫袞治國;
法司宗伯,宰輔安邦。
潮安金石黃厝巷「如在堂」堂聯
望族貴胄,科甲家風;
一郡主簿,三世大夫。
四川省三臺縣黃氏宗祠聯
水源深,江夏潁川光俎豆;
土德旺,石公山谷薦馨香。
福建省漳浦縣湖西畲族鄉黃氏宗祠聯
地峙湖城,願作祖先肖子;
支分梅月,期為盛世良民。
祠祀開基祖黃鴻熙以下諸先祖。
福建省漳浦縣湖西畲族鄉黃氏宗祠聯
學識淵博,紫陽一生著述;
襟懷闊達,安南千頃汪洋。
祠祀開基祖黃鴻熙以下諸先祖。
湖北省秭歸縣東平裡黃氏宗祠聯
發跡江西,不愧武成世業;
播遷湖北,丕振山谷家風。
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
祠宇重新,惟期光前裕後;
規模由舊,肅此春祀秋嘗。
四川省三臺縣黃氏宗祠族用聯
樹廿一宗支,追崇維廿一;
禮三千客食;配享以三千。
上聯典指黃峭山二十一子分為二十一支,下聯典指即春申君養遊土三千的盛事。
天雲日開榮華茂盛永光明,
春瑞生潤長青松柏江山秀。
四川省三臺縣黃氏宗祠族用聯
水源深,江夏、穎川光俎豆;
土德旺,石公、山谷薦馨香。
上聯典指黃氏發源地江夏郡和穎川郡,下聯典指和歌頌了漢初黃石、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勳業。
湖南省隆回縣石門鄉黃氏宗祠聯
勉子譜新篇,遺響難忘徐刺史;
律躬同古曲,蜚聲猶記阢鄉侯。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正殿堂方柱聯
敬所尊愛所親不之為仁人孝子;
順移長信移居遠之即義士忠臣。
臺灣省南縣黃氏家廟「崇榮堂」聯
黃子炎孫,孝友一堂,赫赫矣紫雲百姓;
宗功祖德,蒸嘗萬古,巍巍乎佳裡宗祠。
黃氏宗祠聯
江夏黃童,天下無雙,公樹勳庸垂漢史;
瓊南孫枝,海外生聚,世傳孝友振家聲。
四川資陽丹山古鎮黃氏宗祠山門聯
江夏溯流徵武緯文經百代簮纓歸祖德,
資中綿舊澤蘭芳桂馥千秋俎豆報宗功。
四川資陽丹山古鎮黃氏宗祠奉先殿柱聯
五大洲族類繁多總要篤根本敦倫常方為禮,
六百載家聲綿遠尤宜田勤耕書苦讀休讓聖。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學正「永享堂」聯
清白傳家,若不滌慮洗心,曷以光昭令緒;
文章報國,須知稟經酌雅,庶幾黼黻隆時。
原湖廣武昌府江夏縣黃氏大宗祠「江夏堂」聯
世澤浚源長,孝友無雙,千秋俎豆昭前列;
家聲遺韻遠,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後賢。
全聯歌頌江夏黃氏源遠流長和興旺繁榮,而又突出黃香開創的孝友家風和文章勳業。
廣東省深圳市龍田黃氏「祖公堂」聯
湘水紹家聲,肯構肯堂,位葉乾坤鍾地脈,
穎川傳世澤,善繼善述,序分昭穆振人文。
上聯典指三國黃氏的著名人物黃蓋。下聯則指東漢朝時期的黃霸。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正殿堂最內面圓柱聯
祖有功宗有德,修先人於一堂,序昭序穆。
聖可學賢可稀,啟後裔於百世,報德報功。
潮州市楓溪區高廈黃村孝思堂正殿堂圓柱聯
大棟於而拓大和,先靈妥侑實系宗風丕振
高松雲於奉圭田,祖武繼繩固知明德惟馨
福建省漳浦縣湖西畲族鄉黃氏宗祠聯
啟後光前,想當年事業炳炳麟麟,自是既明且哲;
元功碩德,願來世子孫繩繩繼繼,無忘顯祖榮宗。
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
世篤忠貞,歷宋、元、明以際國朝,百代冠裳垂統緒;
家傳孝友,合綏、會、通而聯黔芷,一堂俎豆薦馨香。
上聯既突出了黃氏「忠貞孝友」的家族傳統。下聯又說明了靖州渠陽黃氏總祠為綏寧、會同、通道、黔陽、 芷江等地為黃氏的共同祖祠。
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正殿聯
念祖父勤勞,若作室,若稽田,燕子詒孫,總廑綢繆於風雨;
維桑梓恭敬,如臨深,如履薄,服疇食德,敢志陟降在庭階。
湖南省靖州縣城的渠陽黃氏總祠(又叫「黃氏家廟」)正殿聯
漢史著蜚聲,記與胡呂諸公,梗和議、上彈章、翦除誤國權奸,松柏後凋撐宗室;
膚功鎮蠻服,歷受元明數代,建專祠、隆祀典、酬報當年惠澤,梓蓀繁衍遍渠陽。
湖南省寧鄉縣箭樓黃氏祠堂正殿堂柱聯
文人慧業播江西,看世譜留貽,八百載炳炳麟麟到今日,手澤摩挲、椒衍瓜綿,難忘舊德;
烈祖洪圖開南國,喜家聲繼起,二十傳原原本本在後昆,心香禱祝,箕裘弓冶,永迪前光。
全聯典出箭樓黃氏是由江西分派,至題聯當年(公元1886年)已歷八百多年,傳世二十餘代。
廣西柳城縣黃氏宗祠堂聯
祖德溯汪波,穎川第一,江夏無雙,奕奕威聲昭萬古;
勳名垂宇宙,峻肅黃堂,風流白面,巍巍治績炳千秋。
世溯春申念祖德,潔蒸當鷹酒奉牲隆祀典;
派傳江夏會宗支,宏棟宇靈雞駿馬拱祠堂。
序昭穆於一堂,禮樂詩書,江夏風聲猶作;
振雲乃於百代,箕弓裘冶,穎川教化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