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日本教師為中國學生講述和平故事

2020-11-25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中國和日本的歷史教師相互交流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作為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攜手國際友人,共建和平之都"系列活動的一環,12 月 27 日,日本"社團法人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代表團來到南京金陵中學及南京市第一中學,日本教師們為中國學生帶來了特殊的歷史課,並與中方歷史教師進行了教育交流。

【金陵中學】

日本明治時期的教育改革,中國教師怎麼講?

鄭善萍老師在上課

當天上午,金陵中學高三歷史教師鄭善萍進行公開課《明治維新》,課上的主要內容就是明治時期(1868-1912)的教育改革。鄭善萍老師首先說到了非常有名的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當時小小年紀的阿信雖然去別人家裡幫傭帶小孩,但她還可以上學,這就是因為當時日本政府成立了子守學校,許多學校可以帶著幼兒來上課。而日本也是第一個把教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國家。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多一所學校,就少一座監獄;多一個合格母親,就少一個社會敗類 …… 這些現在聽來也不過時的話,就是明治時期的時尚語。鄭善萍介紹,明治政府的教育維新最先從教育者的培養入手,全國各地紛紛設立師範學校。政府還首次將女子教育編入法規,正式將女子教育納入國家總體大綱。在職業教育方面,到 1912 年,實業學校發展到近 8000 所。

這節課,還對比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和我國洋務運動所進行的教育改革,這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兩國教育改革的不同之處。

生物學家山本宣治後人,作為歷史教師講述先輩故事

"各國人民應當攜起手來,共同珍惜並維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在金陵中學,一位日本女教師進行了《山本宣治與日本的戰爭》公開課,而這位教師正是山本宣治的後人。

據介紹,山本宣治是日本的生物學家,今年是他誕辰 130 周年,去世 90 周年。他站在生物學者的立場,反對戰爭。"他認為,通過戰爭和殺戮的方式,來掠奪資源,是慘無人道的。"日本歷史教師說,山本宣治從科學知識的角度出發,提倡日本國人要進行計劃生育,同時還在社會各方遊走,反對日本對外的非正義戰爭,號召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抵制戰爭,維護和平。

她表示,作為家族裡唯一的歷史老師,她有義務將先輩的那段往事,以及那個時代的歷史真相傳遞給大家,讓大家認識並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這次有幸來到中國,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將這些分享給中國的學生,讓兩國年輕人可以更好地為和平努力。"

"戰爭,對中日雙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日本教師的課很好地啟迪了學生。"鄭善萍說,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更要學習歷史,並尊重歷史,珍惜當下,明白和平的珍貴。

【南京一中】

用文物講述歷史悠久的南京,中國學生當起小老師

當天下午,"社團法人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代表團來到南京市第一中學,繼續與同學、老師們進行交流。

"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以後不論你們走到哪裡,都不能忘了這裡。那麼,你們將如何介紹南京呢?"

南京一中的彭自昀老師首先帶來公開課《文物中的南京》,課堂上,同學們當起"小老師",通過不同的角度向日方教師們展示了自己對南京的認知。

七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以《六朝 南京》《青銅器》《瓷器》《精細文物》《絲織品》《祈福》《吉祥瓦當》為主題,展示了南京城的發展、南京的建築以及青銅器、雲錦、青花瓷 …… 等等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同學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南京『傳承』『神秘』『高雅』『精緻』『高貴』『喜慶』『祈福』『吉祥』的特點。"

在課上,同學們還向日本代表團贈送了帶有吉祥寓意的瓦當拓印。

南京一中高一 AP 班的同學蔣欣曄是《祈福》主題的小組成員。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通過課前的上網調查、參觀博物館、走訪生活在南京的老人,了解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南京歷史。

跨越中日兩國的歷史課,著眼現在面向未來

"社團法人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代表團的田中(化姓)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公開課《五四運動和吉野作造》。"在日本,高二的學生也會上這節課。"田中老師說," 2019 年是五四運動爆發 100 周年。在中國爆發五四運動的同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紛紛響應,發起了各種行動。"

1919 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後,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到中國駐日公使館及各國駐日大使館請願。途中,與日本的警察發生了衝突,36 人被送檢。日本政治學者吉野作造為了營救被起訴的中國留學生,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幫助。

田中老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此前,他也跟著代表團來到過南京交流,這次能夠給中國的學生們上公開課,感到非常榮幸和開心。"我的課並不是只在說歷史,而是希望能著眼現在,面向未來,引發學生們透過這些歷史去重新審視和思考。"

這次與南京一中學生們的交流,也讓田中老師印象深刻。他說,"學生們很聰明很有想法,這個課跟在日本的設置一模一樣,中日學生不一樣的反應和思考也給了我很多啟發。希望中日的青年團體今後能有各種各樣的交流,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發展。"

【堅持的力量】

連續 6 年來華交流,促進中日和平友好

據悉,這是"社團法人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代表團連續第 6 年訪問南京並與兩校師生開展歷史教育交流。日方代表團 24 人由日本各地的歷史教師組成(含師範生和一位老師的高中生女兒)。

該協議會是一個進步的民間組織,目前日本全國共有近 1700 名歷史教師作為會員加入,多年來,他們本著"不忘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致力於歷史教育的研究,並與篡改歷史教科書、修改和平憲法的右翼勢力開展了鬥爭。他們曾經多次組織過日本歷史教師代表團來南京學習歷史並探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協議會中的一些骨幹教師還曾參與編撰了《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日本老師們的心願是:歷史教育是歷史認識的源頭,教育有著春風化雨的作用,通過到中國來開展歷史教育交流、增進歷史共識,進一步縮小兩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心理隔閡,加深相互之間的理解,為實現中日間的和平友好做出貢獻。

通訊員 顧健 實習生 陳志豪 韓佳霖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黃豔 陳彥琳 / 文 施向輝 / 攝

(編輯 範文靜)

相關焦點

  • 用評書的形式講歷史課 這位老師是「網絡紅人」
    龍頭新聞記者 王萌「上回書咱們說到……」每當盛錫軍老師說出這句開場白,學生們保證都會聚精會神地聽他的「詳細分解」,他們知道這是盛老師又要開講評書課的一個信號,於是,不論盛老師的課安排在什麼時候,上午下午,第一節還是最後一節,都會獲得熱烈的響應,他的課被學生們稱為評書歷史課,學生們說:「上盛老師的課提神兒。」
  • 北京教師同臺講述立德樹人故事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北京9月21日電9月19日,北京23位教師作為講述者,將他們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發生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感染也感動了現場及直播平臺上的無數觀眾。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活動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北師大二附中黨委書記兼德育副校長申敬紅,中國教育電視臺節目主持人馬廣超主持。
  • 大學裡特殊的一堂課「生死課」,為自己寫遺囑和墓志銘
    01課堂上的「生死學」廣州大學的胡宜安教授開設這堂「生死課」已經將近20年了。他是國內最早講述「生死課」的教師,而他編著的《現代生死學導論》,則是國內唯一一本講述「生死」的教材。在一開始,他還擔心因為人數不足開不了班,但他沒想到,原來有很多學生對這堂課感興趣,而近年來他的課程更是越來越熱門,就連「生死課」的網絡課程都有數百名學生選修。這樣備受關注的「生死課」是怎樣上課的呢?在課堂上,胡宜安教授和同學們互動,讓同學們暢談自己對死亡的疑惑,他也分享自己最接近死亡時的經歷。
  • 天敵:以國家安全局為題材的電視劇,講述和平時期的諜戰故事
    提起諜戰劇,人們會想到類似於《潛伏》之類的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故事。但是,也有很多精彩的影視作品,來講述著現代時期的諜戰,通過這些現代版的諜戰劇,我們在感受和平的美好的時候,會從內心感謝那些為我們默默負重前行的人們。
  • 「老百姓的這一年」,看China Daily 講述濟南教師王學勇的故事~~
    1月8日,China Daily 頭版轉二版整版推出「老百姓的這一年」報導,五位不同行業的員工及留學生分享他們在2020年經歷的故事,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生物教師王學勇教學故事被刊載。
  • 中國一把特殊的「武士刀」,日本重金收回,只因上面「九個字」!
    東方戰場,以日本為首的侵略國,圖謀不軌,侵略他國,我國就是二戰時期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由於日本的改革遠遠早於中國,日本侵略我國之時,我國的科技與軍事實力遠遠比不上日軍。當時,日軍擁有最先進的作戰武器、以及轟炸機、大炮等等。而我國的作戰武器,與日軍相比,根本不佔優勢。但是,我國人民英勇善戰,並沒有科技與軍事實力弱於對方而畏懼日軍。
  • 溫暖的最後一堂課!全班39名同學為老師跳手勢舞
    原來,早在半個月前,揚州職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會計1902班的同學們偶然得知陳老師即將退休,而今天這堂課是陳老師退休前的最後一堂課,班長和幾個班幹就悄悄計劃著想給陳老師一份驚喜。說做就做,這個班的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精心排練了這支快閃,每個孩子都嚴守「秘密」,他們推敲每個動作、每句歌詞,用情至深,只為在陳老師教師在崗的最後一課呈現出來,讓親愛的老師留下難忘的回憶。   「你是我的天使,一路指引我,無論歲月變幻,愛你唱成歌……」同學們動情地表達著,陳老師早已激動得淚眼婆娑。歌聲結束,教室後方突然拉出了橫幅「陳老師,謝謝你!」同學們齊聲道:「陳老師,謝謝你!」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幫助學生認識到思想文化與語言知識之間的關聯,幫助他們學會辨別是非,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愛國情懷,樹立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完成基礎的語音語法、詞彙、課文教學後,教師會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講述的是西方的志願者精神,我們要做的是跳出課本,為學生講述中國的志願精神。」彭旭說。在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中,三位老師反覆提及一個詞——「溯源」。
  • 築夢高考——應城一中心理學王榮老師為高三學生上心理輔導課
    應城一中心理學王榮老師為高三學生上心理輔導課高三是高中學習的衝刺階段。高三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學業繁重,長期處於高度緊張和壓力之下,容易出現焦慮、自卑、情緒不穩定、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等問題,在這距離高考只剩100多天的情況下,學生心理健康面臨巨大的挑戰,12月23日——25日我校優秀的心理學教師王榮老師連續三天給我校部分高三學生上了一堂《調整心態,從容備考》的心理課。
  • 你也想用講故事的技巧教學?這30個方法,可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如果你想讓學生記住「平等」是歷史課的主題,那就想出這樣一句話:「內戰告訴美國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生活,自由地追求夢想,自由地……自由地……」 學生很容易記住,「自由」是中心主題。11.告訴學生真相,即使有時候很困難當一些情況對孩子來說過於複雜或成熟時,成年人往往選擇撒謊。
  • 關於教師的十部必看電影,你看過幾部?
    一部好電影如同一本好書,能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發,甚至改變我們對許多事情的看法。今天小教師為大家推薦幾部關於教師的電影,恰逢周末閒暇之餘,不妨來看看吧~!孩子們異常興奮,一場特殊的生命教育課程拉開了序幕。《三傻大鬧寶萊塢》做敢於創新的智慧型教師豆瓣評分:9.1獲獎情況: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反映印度現行教育制度以及深層次社會問題的經典影片。
  • 這動漫講述戰敗後的日本蕭條的社會,以黑暗表達對愛與和平的嚮往
    代表漫畫作品《少年犯之七人》,所描寫人物的時代正是作者出生時日本蕭條混亂的年代,2010年4月被動畫化。故事簡介《少年犯之七人》講述的是六個少年因各種迫不得已的原因犯罪進入少年院,在少年院中遇到善良的前輩櫻哥,櫻哥教會內心閉塞的少年們愛、希望與勇氣。當少年們出獄後,帶著櫻哥的意志去爭取自己的幸福。
  • 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的歷史
    原標題:「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核心閱讀   位於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是日本瀨戶內海上一個周長約4公裡的小島。這個小島曾在1929年—1945年間作為日本陸軍芥子氣、路易氏氣等致死性毒氣生產基地,這座「毒氣島」生產的大量毒氣在侵華戰爭期間被運往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74歲的退休教師山內正之目前擔任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
  • 哈爾濱市教育局致信教師家長:提前制訂方案迎特殊開學季
    為確保全體師生平安充實地度過假期,為春季平穩有序開學做好準備,市教育局向全體教師和家長發出以下倡議:一、切實加強自我防護。要關注政府官網及主流媒體,及時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掌握病毒與防疫的科學知識,不信謠不傳謠,接收傳播正能量。
  • 勁松職高新源裡校區教師順利完成區級研究課教研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朝陽區職教研中心英語教研員兼歷史教研員張豔紅、勁松職高教學副校長黎軍、教學處副主任扈其兆、朝陽區三所職高校的歷史及英語教師共計二十餘人。門老師的歷史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史料的分析,問題的探究,將學生活動落到了實處。
  • 首都教師暖心開講疫情防控中的立德樹人故事
    9月19日(明天上午),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將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將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
  • 浙商大研究生思政課堂:用英語視頻講述中國抗疫的感人故事
    「這也是我們思政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份課堂作業,老師策劃開展了『以專業為基,講好抗疫的中國故事』主題的時政評論和『海外看中國』的課堂展示環節,從多個視角講述抗疫的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  劉露雅是英語筆譯專業研一學生,她說,現在正是需要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時刻,面對疫情,中國政府採取了切實有效的防控措施。
  • 日本公開「漫畫銷量」排名,第3名被稱「水賊王」,第1名遭到質疑
    這本漫畫的劇情十分精彩,被50米高的牆包圍、長時間和平生活的人們在某一天目睹超過牆壁高度的「超大型巨人」出現,超大型巨人破壞了牆壁的一部分,於是故事開始了。《進擊的巨人》漫畫即將完結,最終季動畫也即將到來,許多漫迷都非常期待這部作品的結局。
  • 鹹陽市渭城區道北中學教師邱兵:統編本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等,這些問題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囿於教學時間緊迫或者認為初中歷史課不宜對學生有過高要求的成見,對上述思考題往往未予重視,甚至忽略了。我認為這種做法極不可取。新的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課文中的「問題思考」恰恰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果處置得當,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