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師報 作者:邱兵
目前,統編版初中歷史教材已經在全國使用,新教材在使用中更加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參與性,培養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這對於教師來說,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激活學生,教師的思想理念必須有新的轉變,要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教學素材,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用好教材中的「問題思考」
在統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中,每一課大都設置有一個「問題思考」欄目。這些問題有的設問角度比較新,有的綜合性比較強,有的屬於課內知識的延伸,比如「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科舉制與前朝選官制度有什麼重大不同?」「鴉片戰爭中清朝為什麼會失敗?」等,這些問題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囿於教學時間緊迫或者認為初中歷史課不宜對學生有過高要求的成見,對上述思考題往往未予重視,甚至忽略了。我認為這種做法極不可取。新的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課文中的「問題思考」恰恰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果處置得當,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基於多年來的經驗,我把課文中的思考題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有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作為課前預習提前布置給學生,令其通過看書、上網、訪問等種種方式尋求答案並整理成文,供課堂上交流。第二類,對學生啟發性強的問題,作為課堂練習,穿插於講課過程中,用於激發學生的思維。第三類,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問題,則作為課後書面作業布置給學生,目的是鍛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組織文字的能力。為強化效果,在認真批閱之後,我會做簡單的講評,表彰性地朗讀一些優秀作業,使做得好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存在差距的學生找到學習的榜樣。
指導學生了解課文中配圖的歷史信息
歷史教材每課中都配有不少地圖、插圖。這些素材如果運用得當,都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
首先,歷史地圖在歷史課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稱「左圖右史」,固然是指藏書眾多,但也反映了「圖」跟「史」同樣重要。歷史事實總是通過一定的時間、地域、人物活動發生發展起來的。由於文字不能直接反映直觀的、複雜的形象,必須把敘述的史實落實到圖面上來,轉化為一幅歷史地圖,才能使人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尤其是講解戰爭史,如果不結合相關的形勢圖,學生是很難理清頭緒的。另外,歷史地圖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較大,很多內容都超越了教材的敘述,補充了課文的不足,既拓寬了學生的認識,又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
其次,課文中的插圖也不容忽視。人類歷史本來就是由無數的生動畫面組成的,歷史教學就是要在學生面前再現生動的歷史畫面。要做到這一點,除了用生動的文字敘述歷史外,更重要的就是儘量讓學生看到歷史上遺存下來的文物、古蹟、遺址。課文中豐富的歷史圖片由於使用起來最為方便,同時又密切聯繫著講解內容,所以,在幫助學生形象地感知歷史方面,作用十分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歷史教材圖畫編輯楊雲在《談談新編初中歷史教材插圖的使用》一文中,詳細分析了各種插圖的用途:運用「形象圖,講清大道理」;運用「文物古蹟圖,再現歷史的真實情況,增強學生的歷史真實感」;運用「想像圖,充實課文內容」;運用彩圖,「突出教材重點」。她的文章對於我們一線教師有很大啟發。同時課文中的插圖也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等思維能力的有力工具。
切忌在雙邊活動中濫提問、亂激趣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堂上的提問。然而,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理解為簡單的師生問答,不研究課堂提問的藝術,不注重課堂提問的設計,如有位老師在教完了「鄭和下西洋」後,隨口便問:師:鄭和是不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出色的航海家?生:是。師:他是不是我國古代的探險家?生:是。師:我們為不為有這樣偉大的歷史人物感到自豪?生:自豪。這樣濫提問的課堂,看起來熱鬧,其實毫無實效,學生無需動腦筋的低級問題頻繁地出現在課堂上,只會造成學生中樞神經的疲勞,久而久之還會嚴重影響學生思維深度的發展。
作為執教者,堅決不能為了課堂的表面熱鬧而亂激趣,歷史課首先是一門嚴謹的文化課程,通過歷史課的學習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社會觀、人生觀。如果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大量補充課本外的內容,甚至不尊重史實,不注重科學,和課堂教學內容相去甚遠,背離課堂教學目標,便會嚴重衝淡教學的主題,有譁眾取寵之嫌。
因此,教師要根據統編本教材精心設計有助於引領學生思考、富有啟發性的互動提問,精心補充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切合教學實際的輔助材料,以利於在教學過程中多方式、多角度地啟迪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作者/來源:陝教傳媒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