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既是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也是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必然需求。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閱讀教學效果不好的問題,需要結合新時期學生特點創新閱讀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來說,目前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有效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以學生為中心,形成學生、文本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去理解文本、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和對話中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但實際上,傳授式教學模式仍然是一些初中教師採用的主要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閱讀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二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提出了明確要求,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中的閱讀量至少要達到260萬字。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由於初中階段課業負擔加重等因素,學生用在閱讀上的時間比較有限,教師也沒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第一,制定科學的閱讀教學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至少要體現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和段落,了解閱讀文本表達的含義和思想情感。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三是要在閱讀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不同的文本和學生,閱讀教學目標應當更加具體、有針對性,要在教學目標上體現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第二,依託教材進行課內外聯動教學。教材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素材和內容,選入初中語文教材的文本都很經典,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好教材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並且以教材為基礎拓展課外閱讀教學內容,通過課內外聯動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加大對教材文本的分析和挖掘,對作者、創作背景以及產生影響的分析等都要納入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閱讀的內容,讓文本以更加立體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教師要從教材實際出發,對語文閱讀素材進行拓展和挖掘,比如將作者另一篇經典的文章作為閱讀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習。通過拓展閱讀,不僅能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第三,創新閱讀教學的指導方法和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境。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能夠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理解文章主題和情感內涵。教師要從閱讀文本的實際出發,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微課教學手段等融入閱讀教學中,豐富閱讀內容的展現方式和途徑,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培養,精讀、泛讀、選讀、速讀等都應出現在閱讀教學中,並引導學生做好批註和標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重點字詞和句子段落的印象,還有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三是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活動。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讀書交流會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彼此學習、相互提高、主動閱讀,同時在溝通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對閱讀教學的意見與建議,從而更好地制定閱讀教學方案,不斷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當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依託教材拓展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不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榮成市實驗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1年01月13日第5版
作者:張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