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慘了,非洲的世界遺產

2020-12-10 騰訊網

在馬裡中部的傑內(Djenné),氣候變化已經威脅到建築所需的高質量泥漿的供應。圖源:GETTY IMAGES

從非洲南部的巖畫到北部尼羅河沿岸的金字塔,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這片大陸上留下他們的印記。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警告稱,極端氣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其他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挑戰正威脅著非洲寶貴的文化地標。

遺產地是昔日庫施(Kush)王國的中心,包括金字塔、神廟和墓地等,見證王國財富和權力,有2300年歷史,距離尼羅河約550米。圖源:GETTY IMAGES

來自英國、肯亞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在《Azania》雜誌上發文稱,需要「有效幹預」來拯救這些遺產。似乎是為了強調這一警告,近期,蘇丹的考古學家們一直在試圖阻止尼羅河的洪水流入位於Bajrawiya的世界遺產「麥羅埃島考古遺址」。這條河流每年都會泛濫,但在該地區工作的人們從未見過洪水蔓延至如此之遠。

《Azania》雜誌整理了一些已經受到嚴重威脅的其他非洲遺產。

蘇丹 薩瓦金(Suakin)

薩瓦金歷史悠久,這與它在紅海海岸的戰略地位有關。圖源:GETTY IMAGES

位於蘇丹東北部的預備世界遺產薩瓦金,曾經是紅海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它的故事始於3000年前,當時埃及法老將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變成了貿易和探測的門戶。

薩瓦金後來成了前往麥加的穆斯林朝聖者的集散中心,並在紅海的奴隸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裡也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儘管在20世紀初蘇丹港進一步向北發展後,它失去了作為港口的重要地位。

這張拍攝於1930年的照片顯示了薩瓦金以前的繁榮。圖源:GETTY IMAGE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雖然薩瓦金的大部分地區已經破敗不堪,但仍較好保留了許多房屋和清真寺。

來自英國東盎格利亞大學(UEA)的Joanne Clarke教授目前正在進行研究,以量化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造成的損失的速度。她表示:「我們知道的是紅海的海岸線在未來幾十年會受到影響,如果不介入,就意味著現存的一些遺產將會消失」。

肯亞 拉穆老城(Lamu Old Town)

拉穆老城以其獨特的建築而聞名。圖源:GETTY IMAGES

教科文組織認可世界遺產拉穆老城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斯瓦希裡人定居點。與東非沿岸的其他許多已經被遺棄的城鎮和村莊不同,拉穆已逾700年不間斷的有人居住。它也已經成為研究伊斯蘭和斯瓦希裡文化的重要中心。

拉穆是一個有700年歷史的漁業和貿易城鎮。圖源:GETTY IMAGES

然而,拉穆已經受到海岸線後退的嚴重影響,這意味著它已經失去了曾經由沙灘和植被提供的自然保護。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海平面的變化有關,但Clarke教授也將其歸咎於老城區北部巨大的拉穆港的建設,她認為這破壞了保護島嶼免受洪水侵襲的紅樹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保護自然遺產也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在破壞自然遺產的同時,也讓文化遺產暴露在外。」

葛摩,沿海遺址

葛摩群島上的幾個城鎮已經在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上。圖源:GETTY IMAGES

葛摩聯盟是東非海岸附近的火山群島國家,有數個保存完好的遺址,其中包括一個麥地那(阿拉伯人聚居的城鎮)和一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宮殿。

昂儒昂島上的穆薩穆杜麥地那是一個14世紀的海上城鎮。圖源:GETTY IMAGES

Clarke表示,這裡是非洲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大」的地區之一。根據研究,在全球碳排放量中高度的情況下,到2100年,非洲沿海的部分重要地區將被淹沒。到2050年,幾內亞、甘比亞、奈及利亞、多哥、貝寧、剛果共和國、突尼西亞、坦尚尼亞和葛摩都將面臨海岸侵蝕和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威脅。

加納 沿海堡壘和城堡

加納海岸的設防哨所在黃金貿易和後來的奴隸貿易中發揮了作用。圖源:GETTY IMAGES

加納南部的海岸布滿了設防的貿易點,這些貿易點建於1482年至1786年間,沿海岸綿延500公裡。

這些城堡和堡壘由來自葡萄牙、西班牙、丹麥、瑞典、荷蘭、德國和英國的貿易商在不同時期建造和佔領。

這類設施先後在黃金貿易和非洲與美洲之間奴隸貿易的興衰中發揮了作用。但這些堡壘位於極易受到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地區。Clarke表示,這種建築的一些例子,如加納東部凱塔(Keta)的世界遺產普林曾斯坦堡(Fort Prinzenstein),正「被侵蝕進海洋」。

對比一下現在拍攝的和50年前拍攝的古堡照片,就可以看到古堡坍塌的樣子。

西非海岸的一些地方很容易受到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圖源:GETTY IMAGES

納米比亞 特韋弗爾泉巖畫

2007年,特韋弗爾泉巖畫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源:GETTY IMAGES

氣候變化會增加相對乾旱地區的溼度,為真菌和微生物在巖石上的繁殖創造條件。這就是在納米比亞庫內內(Kunene)地區的特韋弗爾泉巖畫這樣的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這裡是非洲巖石藝術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遺產地「對非洲南部該地區至少2000年間的狩獵採集群體的習俗儀式進行了廣泛和高質量的記錄」。

但這一切可能會消失。

馬裡 傑內古城

傑內非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

傑內的2000多處土質古建築構成了馬裡最具標誌性的形象。傑內是一個集鎮,自公元前250年就有人居住,也是跨撒哈拉黃金貿易的重要環節。在15和16世紀,它是伊斯蘭教在整個西非傳播的中心之一。

但氣候變化已經影響了當地居民,例如用於這些建築的高質量泥漿的供應。研究稱,因農作物歉收,當地居民的收入下降,他們不得不依賴更便宜的材料,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小鎮的面貌」。

居民不得不使用更便宜的材料來修復他們的房子,這改變了城鎮的原始面貌。圖源:GETTY IMAGES

Clarke表示:氣候變化有能力成為威脅的倍增因素。它對遺產地的間接影響,可能比直接影響更嚴重。

在應對氣候變化對其文化遺產的影響方面,一些國家處於更有利的位置。例如,埃及地處低洼地區,未來幾十年面臨嚴重的洪災風險,但它卻有應對其中一些挑戰的良好準備。

一名蹲坐在5000歲「高齡」的精美巖畫邊的男子,巖畫描繪的是索馬利亞地區遠古時代的獵人和動物,目前尚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源:GETTY IMAGES

在另一些地方,比如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索馬利蘭共和國,那裡有一些古老的洞穴壁畫,但需要更多的幫助來保護它們。

從考古意義上說,一些「最令人難以置信的遺產」仍然在非洲大地上存在著,Clarke教授說。她的研究旨在揭示這些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鮮為人知的遺址,她擔心這些遺址「終將會消失,但卻無人知曉」。

本文譯自BBC,原題為《6項非洲遺產面臨氣候變化威脅》

作者:Pablo Uchoa

更多推薦

相關焦點

  • 【動物志】世界遺產與明星動物(一)
    每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都會審定各國申報的世界遺產項目,通過者即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遺產的logo       世界遺產被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複合遺產和文化景觀。這些遺產的評定各有其標準。
  • 世界瀕危遺產完全檔案
    2000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的地震、城市發展及遺產保護政策的缺乏等威脅持續不斷地破壞著該遺址。2003年7月5日的世界遺產大會第27次會議上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2003年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這個遺產在美伊戰爭前被提名的時候,薩達姆的大壩計劃就威脅著這個遺產,部分遺產將被水庫淹沒。雖然這個大壩計劃中斷了,但世界遺產委員會覺得將來還有可能建造大壩;加上現在缺乏必要的保護,因此2003年7月5日的世界遺產大會第27次會議上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 瑟門山國家公園,非洲遺產,狒狒的棲息樂園
    大家好,好朋友小白在上期文章中介紹了非洲十大著名景點,由於瑟門山國家公園這裡的風景十分漂亮,所以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哈。源源不斷的高峰山坡,就像黃土高原那樣的,只不過要大得很多,巨大的巖石加上在狂野的非洲大地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阿欽安阿納雨林—馬達加斯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列入遺產範圍的包括6個國家公園的13片雨林,面積一共為4796.607平方公裡。這片殘餘的雨林對維持馬達加斯加生物多樣性所需的生態過程極為重要,而此一生物多樣性反映出該島的地質歷史。自從在6000萬年前與大陸分離後,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植物一直在封閉的環境中自我演化。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5%的動植物種類,其中80%為馬達加斯加所獨有(特有種),如:指猴、狐猴、安哥洛卡象龜等。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第1頁: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 第2頁: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育爭議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一 引言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瑟門山國家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小戰士」狒狒的樂園
    連綿不絕的平頂高峰,如同黃土高原上那些殘破的土丘,只不過更加巨大,更加瑰奇,在充滿野性的非洲大地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瑟門山國家公園中充滿了奇峰怪石,這裡的山峰頗具特色,它們或高或低,或森林密布、或巖壁裸露,但巨大而平坦的峰頂,成為這裡的特色。
  • 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已上榜23處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很多人會好奇,聽說過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那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呢?除了最新加入的四處,中國還有哪些水利工程被列入了榜單?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怎樣的意義呢?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已上榜23處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很多人會好奇,聽說過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那什麼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呢?除了最新加入的四處,中國還有哪些水利工程被列入了榜單?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怎樣的意義呢?
  • 泛旅行,旅遊秘境:世界遺產|索科特拉島
    其位置在阿拉伯半島以南,非洲之角以東,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因與大陸隔離1800萬年,而被稱為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的地方」。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該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來到這個島嶼上你會打破在地球上什麼是「正常」的景觀概念,你會像在夢境中一樣,認為被運送到另一個星球或時光倒流回到地球的歷史的某個時期。
  • 從世界遺產角度認識井頭山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劉曙光對孫國平等井頭山考古人的付出表示極大肯定,他認為「遺址的發現及取得的關注,可以說偶然中有必然」。「作為沿海小聚落,井頭山遺址發掘出的物品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 江蘇有座中華麋鹿園,生活著上千頭珍稀麋鹿,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園區面積之大,完全無法用步行,而且為了保護麋鹿,也只能坐景區的接駁車通行,一路上一棵棵枯樹組成的枯樹林,仿佛讓我像是來到了非洲。就在去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 非洲適合旅遊的國家排名:埃及、衣索比亞上榜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非洲一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為方便統計,把非洲分為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為中非、東非、南非、西非)。中非國家:查德、中非共和國、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普林西比等。
  • 「非洲屋脊」 一個《荷馬史詩》中的神奇樂園
    衣索比亞在非洲之角的中心,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衣索比亞平均海拔近3000米,被稱為「非洲屋脊」。由於境內多湖泊、河流,衣索比亞又有「東非水塔」的稱號。這裡被認為是人類的搖籃。1974年,一具完整的古人類化石標本在衣索比亞被發現,並被命名為「露西」。據考證,「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萬年前,被認為屬於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類,是目前所知的人類最早祖先。
  • 世界遺產高野山 迎來紅葉觀賞時節
    楓色漸濃的高野山 日本國家旅遊局 供圖千龍網旅遊頻道11月12日訊(實習記者 梁堃) 和歌山縣高野山,這片作為「紀伊山地的聖地和參拜大道」而被收錄進世界遺產的聖地,如今已是楓葉和銀杏葉等樹木開始逐漸變色的時節
  •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聯合國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當地時間2006年7月12日,正式審議通過了我國申報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世界自然遺產。從此,「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標誌著該區域範圍內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雞冠山—九龍溝和天台山4個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為「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
  • 申報世界遺產 南京修繕明孝陵大金門和四方城
    此舉使得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實力又得到增強。  一三九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禮葬孝陵。鐘山所在三十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是陵區而受到精心保護,一直延續至今。明孝陵從下馬牌坊起,經御路、大金門(正門)、碑亭、神道、金水橋、文物方門、孝陵門、享殿、內紅門,最後到寶城寶頂。
  • 樂山大佛正式「出關」 世界遺產保護的樂山答卷
    原標題:大佛歸來 世界遺產保護的樂山答卷 4月1日,經過近半年的修繕和維護,樂山大佛胸腹部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完成。隨著腳手架的拆除,樂山大佛正式「出關」,因大佛勘測而關閉的九曲棧道也正式向遊客開放,來自八方的遊客可以沿著九曲棧道步行至大佛腳底的平臺觀瞻大佛。
  • 維基百科欲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一部全世界網民自撰自編的免費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正在向世界文化遺產進軍。維基百科將於當地時間周二啟動一項全球籤名徵集活動,目的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這是數字產品第一次申請文化遺產,整個過程勢必將充滿爭議。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一般認為,網絡上的事物歷史不算悠久,沒有成為遺產的條件。
  • 雪中的世界遺產,下雪的冬天才是它最美的樣子!
    01 日本岐阜縣白川鄉 這是日本冬天最美的村落,每一座小木屋都是世界遺產。,這是日本國內第6個入選為世界遺產的地方。 最著名的合掌造屋村落經歷了數百年的時光,這裡實現了自然、歷史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調和,所以也被稱為「活著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到冬天,這裡的雪都會下得又大又深,白川鄉就會被白雪環繞,積雪守護著家家戶戶,充滿了原始的村落氛圍。
  •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南京修繕明孝陵大金門和四方城
    此舉使得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實力又得到增強。  一三九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禮葬孝陵。鐘山所在三十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是陵區而受到精心保護,一直延續至今。明孝陵從下馬牌坊起,經御路、大金門(正門)、碑亭、神道、金水橋、文物方門、孝陵門、享殿、內紅門,最後到寶城寶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