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近期採取的運力保障措施:
通過增加運力、優化調度等措施,保障在合理控制滿載率基礎之上的運輸效率。
軌道交通
本周,北京市軌道交通全路網客流持續下降。1月4日、5日、6日的客運量分別為908.6萬人次、897.3萬人次、843.74萬人次,同比減少約26%,較元旦前工作日減少了約9%。
個別線路的部分運營區段高峰客流量較大,如4號線—大興線的馬家堡站至宣武門站、5號線的大屯路東站至惠新西街南口站、13號線的西二旗站至清河站、6號線的十裡堡站至金臺路站。同時,4號線—大興線的新宮、西紅門、生物醫藥基地和天宮院站;5號線的天通苑北和天通苑站;13號線的龍澤站以及昌平線的沙河站等8座車站在早上7:30—8:30存在排隊現象。
為有效控制軌道交通的滿載率,同時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方便乘客出行,北京市交通部門加強客流監測分析和趨勢研判,督促各運營企業優化運力調配和行車組織,全力做好尖峰時段和人員密集區域的運力投放和應急調度,提高運能進而減少人員聚集,引導乘客有序乘車。
1月4日起,工作日尖峰時段對6條線路優化調整列車運行圖,加開列車18組,再次縮減最小行車間隔。其中:
10號線最小行車間隔1分40秒,為全路網最快;
4號線—大興線早晚高峰各加開3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達1分49秒;
6號線早高峰加開2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1分50秒;
9號線早高峰加開2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1分55秒;
13號線早晚高峰各加開2組列車,早高峰最小間隔2分15秒,晚高峰最小間隔2分24秒;
14號線早高峰加開3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2分51秒,晚高峰加開1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3分45秒。
此外,針對近期市民反映雙休日期間地鐵發車間隔長、出行不便的問題,組織各運營企業加大了運力投入。
1月1日起,雙休日期間對1、5、6、7、9、10、13、昌平、亦莊線等9條線路的列車運行圖進行優化調整,具體為:
1號線早高峰和平峰時段最小行車間隔縮至5分,晚高峰縮至4分30秒;
5號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3分30秒,平峰縮至5分15秒;
6號線早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5分,晚高峰縮至5分30秒;
7號線最小行車間隔縮至6分;
9號線早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6分,平峰縮至6分30秒,晚高峰縮至5分30秒;
10號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4分58秒,平峰縮至5分30秒;
13號線全天運營間隔均縮至5分30秒;
昌平線平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8分30秒,晚高峰縮至7分30秒;
亦莊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7分30秒。
地面公交
北京地面公交目前日均客運量在600萬人次左右,較疫情前900多萬人次減少了30%;日均發車15萬車次,是疫情前的94%。在客運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地面公交投入的運力基本沒有降低。在此基礎上,採取了四個方面的運力保障措施:
加強監控、增配車輛。對400多條重點線路、40條途經中風險地區的線路和38條跨京冀公交線路全運營時段監控客流變化,不斷優化運營時刻表。對通勤時段客流較大的30條多線路增加配車40多輛,日均增發近100車次,確保滿載率在控制範圍內。
密切關注六裡橋、東直門、國貿、來廣營等重點區域的高峰運營組織情況,安排50輛機動車輛隨時待命,當瞬間客流較大時,可通過區域調度、遠程調度,及時採取區間車、快車等靈活調度措施迅速組織車輛投入運營。
優化調整車型結構,調配170輛大型通道車補充郊區運力,降低部分市郊聯絡線的客流滿載率。
在極寒天氣情況下,縮短發車間隔,提前進站,減少乘客候車時間。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
交通部門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
不斷調整優化運力保障
全力守護乘客平安出行
也希望廣大市民在出行過程中
全程做好個人健康防護
提前規劃好出行時間
儘量錯峰出行
遇客流集中的情況
請配合限流措施有序乘車
來源:北京交通訂閱號
責編|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