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社@四川|浩瀚星空下,哨塔就是家——走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

2020-12-04 新華網四川站

  新華社成都4月24日電 題:浩瀚星空下,哨塔就是家——走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夫妻哨」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吳光於

  仰望浩瀚星空,對於30歲的孟宴瑋來說,並不是詩意的浪漫,而是他與自己的事業對話的一種方式。

  4月20日22時4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孟宴瑋也圓滿完成了他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觀測站第61次為火箭測速的任務。

  跟蹤火箭的「面壁者」

  孟宴瑋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觀測站的伺服崗位操作手——一位名副其實的「技術宅」。他駐守的觀測站坐落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城南一隅,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約100公裡。遠遠望去,那裡與一座普通的居民樓似乎沒有什麼兩樣,卻關乎著火箭是否步入正軌、速度是否正常等重要數據的監測和記錄。

  每當火箭升空,長長的尾焰會照亮漆黑的夜空。當人們歡呼雀躍,正是孟宴瑋最緊張的時刻。

  每當有發射任務,他都會提前4個小時來到機房。火箭升空後,他便在這裡通過精密的雷達設備觀察顯示屏上的各種數值和坐標變化,記錄火箭的速度和軌跡,並將整合的數據發回中心站。

  「光學跟蹤正常」「雷達跟蹤正常」「火箭速度正常」……這些口令對孟宴瑋來說,是最振奮的衝鋒號,也是最有力的進行曲。每一次火箭升空,對它的追蹤會從西昌一直持續到宜賓、貴陽、渭南……直到遠望號。

  在沒有發射任務的時候,孟宴瑋在哨塔裡每天的工作就是進行設備的維護。

  他每天7點起床,開始打掃衛生、做飯。8點準時到機房檢查設備,在觀測點周圍巡邏,配合主站做維護,日維護、周維護、月維護、換季維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

  孟宴瑋說,自己常常能體會到科幻小說《三體》中「面壁者」的心境。

  繁星之下的「夫妻哨」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觀測點,卻24小時不能離人。他和妻子劉青梅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幾乎足不出戶的時光。大門之外,美麗的邛海溼地近在咫尺,西昌城的繁華也觸手可及,可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最近,隨著孩子的出生,妻子的母親也來到觀測站幫忙,安靜的哨塔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氣息。

  劉青梅說,當初別人介紹對象時,聽說是個從事航天工作的,覺得「好酷炫啊」,後來結了婚,來到了西昌,才發現「好吧,原來是這樣啊。」

  到西昌觀測站之前,他們曾經一起駐守在偏遠的袁家山。一座外表看上去如同一座水塔的建築,其實是一座為航天測控提供信號、對設備進行校準的「標校塔」。

  他們在深山裡不見人煙,還不時受到蛇蟲的侵擾。78米高的「標校塔」相當於26層樓高,每天,孟宴瑋都需要爬354級鐵梯上到塔頂。當他需要下山到設備上工作時,爬上塔頂、切換電源的任務就落在了劉青梅身上。

  「我懷孕6個月的時候還爬上去過。」妻子笑著說起那段最艱苦的日子時,臉上儘是自豪的神情。

  在整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像孟宴瑋這樣從事測量工作的有上千人,而像西昌觀測站這樣的「夫妻哨」也有很多。他們既是相依為命的家人,更是並肩戰鬥的戰友,共同抵禦著孤獨,也一起履行著航天人的職責。

  從未親眼見過火箭升空的航天人

  作為航天人,孟宴瑋卻從未親眼看過一次火箭升空,甚至連尾焰都沒有看到過。

  孟宴瑋說,這些年他習慣了對著數字曲線想像火箭起飛的姿態。「那種宏偉雖然說沒有親眼見過,但我充滿了自豪。」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12年,我見證了國家航天事業的騰飛。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我擔任的是勤務保障,2010年發射嫦娥二號時我已經在技術崗位上,2013年我見證了嫦娥三號的升空,2018年我見證了嫦娥四號探測器升空。」他如數家珍地說起自己經歷的任務。

  每次發射任務過後,孟宴瑋第二天必讀新聞,細細品味凝聚著自己微小貢獻的偉大成果。他說,那感覺就如同「一滴水珠匯入大海」。

  在沒有發射任務的夜裡,他會來到觀測站三樓的平臺,仰望滿天的繁星。他靜靜地凝視著,似乎已經忘記了周遭的一切。孟宴瑋相信,每當他的眼睛接收到一束來自浩瀚星空的微光,便感知到了那顆遙遠的星星。「它們中,一定有一束光來自我參與發射過的衛星。」(完)

相關焦點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那些清華學子過的怎麼樣啦?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那些清華學子過的怎麼樣啦?創新平臺,助力青年成長成才、建功航天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介紹,這些年,中心黨委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戰略工程,除了安排多崗位鍛鍊外,還大力實施「三大人才工程」,積極與22家國內著名一流大學、科研院所籤訂聯合人才培養協議,搭建博士後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不斷吸引名校學子建功航天。
  • 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行吊操作手劉超
    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資料照片:劉超新華社西昌7月29日電題:山溝裡的金牌吊裝手——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行吊操作手劉超王玉磊、呂道凱不到兩平方米的行吊操作間,懸在半空。劉超靈敏地鑽了進去,扭動電機鑰匙、按下電源按鈕、啟動電機……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笨重的行吊掛鈎在他的操作下,指哪到哪、說停就停。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提起這位「金牌」吊裝手,不少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成長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時間緊、任務多。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來平均每年只發射2-3顆衛星,北鬥工程啟動後,任務一下增多了兩倍,這對發射場所有工作系統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攻堅克難 鑄就中國航天夢 西昌地處大涼山腹地,地形隱蔽,水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氣候變化小,一年的日照有300多天,幾乎沒有霧天,交通、通信條件便利,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 自1982年正式啟用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便成為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
  • 發射前「按下暫停鍵」的背後
    李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在經歷一次「發射推遲」的波折後,中國北鬥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終於迎來曙光,6月23日9時43分,我國第55顆北鬥衛星即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至此,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 守護19年 卻從沒親眼看到過火箭發射
    四川儀隴人胡銘洋。   幹了19年的他,從沒有一次親眼目睹過火箭發射的現場。上個月25號,北鬥三號衛星第二次組網發射,遠在一山之外的胡銘洋,用手機遠遠地拍下了一個火箭騰空的小視頻,默默地保留在自己的手機裡。「雖然不能跟別人分享,但是一個人看著,覺得特別自豪。」胡銘洋說。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場,遠遠就看到高聳入雲的兩個現代化發射工位。
  • 嫦娥5號發射的一個彩蛋,讓臺灣「高潮」了?
    2、發射中心知多少?進入新世紀前,中國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衛星發射中心,2009年又在海南新建了更為大型的文昌發射場,再加上專門進行海上發射的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平臺的母港),中國航天已擁有四陸一海共五座發射基地。
  • 「嫦娥奔月」與四川南充兒女的浪漫故事
    何玲 張徵宇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發射;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實施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大城小事|在四川也能看海?看完還還可以去吃美食
    都說四川山多四姑娘山、九皇山、峨眉山、青城山...各種山,是不是都爬膩了?要不換種玩法?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通往雲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玩在涼山州西昌邛海邛海其實並不是一片海,它只是一片湖。邛海如同我國一些高原湖景一樣,以恬靜著稱,景色四季各異。秋末冬初有19種候鳥攜家眷來此過冬。
  • 衛星商戰:中國亞太7號把生意做到美國國防部
    我2012年3月31日在西昌被「長徵三號乙」發射升空,在浩瀚的太空默默地服務了一年零兩個月,如果不出意外,我將在當年被我頂替的亞太2R衛星所在的東經76.5°上空繼續工作滿剩下的十餘年。然而,最近因為我被美軍租用的消息,我被推上了前臺。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聖經》故事中的諾亞方舟可能就是喜馬拉雅或四川盆地。涼山冕寧的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汙染,空氣透明度高,成為太空飛行器最佳天然發射場。嫦娥奔月發生在冕寧縣,古有傳說遺蹟,今有發射中心。《聖經》故事中的諾亞方舟可能就是喜馬拉雅。從衛星看地球,四川盆地就像是一艘停靠在青藏高原東岸的「諾亞方舟」,因此四川被稱為青藏高原東大門。西藏阿里地區18000年前的象雄文化也是證據。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於青藏高原,顓頊改革宗教後,隨著人類遷徙傳播到世界各地。西藏到處是金字塔形的巨大山脈,埃及人造金字塔是否受到青藏高原山形的啟示和影響,值得探討。阿里的岡仁波齊山至今還被認為是世界多種宗教的中心。
  • 國社@四川|熊掌、獐子肉、麂子肉……四川西昌警方一鍋端掉獵捕...
    新華社客戶端四川頻道2月19日電(記者吳光於)日前記者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關部門獲悉,涼山州西昌市森林公安局近日成功破獲一起特大非法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製品案件。  警方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董某某等人自2011年以來,以西昌大宅園生態農家樂
  • 長徵三號乙成功發射亞太6C衛星:7月交付後將接替亞太6號
    長徵三號乙成功發射亞太6C衛星:7月交付後將接替亞太6號 張國航 孔曉燕 付毅飛/科技日報 2018-05-04 07:01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題: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胡喆、張汨汨  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  推遲一周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矗立在發射塔架旁,乳白色箭體上的「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與火箭整流罩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標誌的搭配顯得格外醒目。  「10,9,8……3,2,1,點火!」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增強後定位達釐米級
    據央視新聞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據了解,「北鬥」指北鬥七星,七顆亮星分貝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它們在天空排列成鬥(或勺)形,北鬥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故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鬥」。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美國小型衛星發射商Rocket Lab復出,成立以來,已發射54顆衛星
    隨著電子火箭(Electron rocket)的第十四次成功發射,太空系統公司和小型衛星發射商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最近恢復了主動發射狀態。8月31日,電子火箭的第14次發射任務成功完成。這次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信息服務公司「卡佩拉空間」(Capella Space)的專門任務,是將一顆名為「紅杉」(Sequoia)的微型衛星送入大約500公裡的圓形軌道。
  •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據了解,地月距離在38萬公裡左右,地月雷射測距基本原理就是從地面測距臺站的望遠鏡上,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鏡,反射鏡發射該雷射信號再通過地面臺站的望遠鏡接收,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地月之間的距離,地月雷射測距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實驗,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