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天涯論壇看到一個政論貼,作者先是提出一個問題問: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當今的政治現實社會現實下,是否合理?然後輕易下了一個否定的結論。接著,為了增強說服力,作者長篇累牘的比較了清末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在敘述中,他著重強調了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核心概念是清朝最終失敗的根因,而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則是源於日本高層「全盤西化」的決策。最後他得出結論,當今中國領導者如果重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念並以之改良制度是註定會失敗的,這是一條絕路,死路。最後圖窮匕現了——作者是西方民主憲政的擁躉——他發帖的目的是希望中國來一場蘇聯一樣的顏色革命
下面是我的意見:
首先,我得承認原帖作者對我們近代史實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也尊重了一部分的史實。但他是否真的還原了整個歷史的真相呢?這就需要我們耐著性子仔細甄別了。
疑點其一:
貼中對儒學歇斯底裡的詆毀我們先不去說他,只說貼中指出的,中國古代社會領導者是「家族世襲」的,家族成員一代代掌握政權,從未經歷外部風雨,對民情毫無了解;又說專制政權無法「從內部更新」,這是體制決定的。
他說到的這幾點,與西方貴族世襲的封建政體倒是有幾分相符,但要說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真實狀況,恐怕就謬之遠矣。
發貼者似乎忘了中國古代政體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是專制政體不假,但和西方專制很不一樣的是,它有很強的階級流動性的,它的階層並不像西方那樣幾百年固定不變。一切源於中國古代原創的文官選拔制度——科舉制。正像它初誕生時,太宗對它的不吝讚美一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是這套可稱之為偉大的選拔制度,使得中國廣大的寒門子弟也有步入上流社會掌握政權的機會,因而使得整個統治階層能夠一代一代不斷新陳代謝,保持基本的活力。之所以中國古代總是經歷治亂循環,除了確實有制度上的弊端外,落後的生產關係容易被各種自然災害破壞從而破壞整個社會生態也是一大重要原因。所以,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可以確定,作者如果不是確實無知,就是別有用心。你們懂的。
疑點其二: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當時的中國看來,確實是振聾發聵的暮鼓晨鐘。但作者既然如此自省,如此會以史為鑑,怎麼會還用舊眼光看待「三民主義」呢?
歷史已經浩浩然過去了一百年,這一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比起當年轟轟烈烈的近代史真可謂不遑多讓,猶有勝之。當年看似真理的「三民主義」放到今日,自然也褪色了不少。譬如所謂的「天下者人人皆有治之之責」,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可事實上卻極其不切實際。為何?這實是犯了教條主義,落了泛民主主義的窠臼。
說民主前,大家一定得分清除民主主義和民主政治。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民主政治是制度化了的東西,來源於近代西方,是根植於西方文化和地緣特點的制度。而民主主義則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有人說它源於「古希臘」。這樣說的人一定是西方文化的「奴才」。為什麼?因為這種人從根本上就否定了別的民族的民主傳統,簡直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至少,我華夏的民主傳統就要遠遠早於希臘。《尚書多方》記載:「天惟時求民主」,「乃惟成湯克以爾多簡代夏作民主」,大意是講上天在適當的時候會為民求主,只有成湯採納眾議代替夏舜作了人民的統治者。這裡雖然沒有「人民權力」的含義,但民主一詞的使用至少比古希臘早了6-7個世紀。
再說民主主義,從根本上講,就是一種民本思想。而儒學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這從根本上就要求統治者必須做到「愛民」,並將之內化為宇宙運行之規律,是必須遵守的道理,即使君權亦不可相悖。當君權於民權發生根本衝突時,君便是失道,失道之君自然不可再為民主。這也是中國古代總是經歷治亂循環的思想基礎,更是讓西方貴族社會不可思議之處。
七十年代的日本哲學家今道友信先生也曾論述過民主主義和民主政治之間的矛盾,他舉例說:我們能不能通過全民選舉選出最優秀的太空人或者藝術家?顯然,沒有專業素養的普通民眾能選出合格的太空人或者畫家才是咄咄怪事。這是社會學家們至今難以回答的悖論,孫中山如何能例外?
疑點其三:
貼中說起日本,便重點提及他們的全盤西化,而毫不提及日本的等級思想,倫理傳統豪未改變。尊君愛國的民族主義更是在西方制度與原生文化間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磨合作用。事實上,日本的勝利並非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勝利。為何?其一,日本人對日本天皇的效忠並非源於西方民主制;其二,日本人的服從性和紀律性也並非來源於西方民主制度。這兩個被公認為日本之所以崛起的內因居然無一是來自於民主,這豈非咄咄怪事?日本之所以能崛起,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外,甲午海戰的巨額賠款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顯然,我們的原帖作者又選擇性失明了。
此外,貼中還提到,直至甲午海戰前夕,中國的工業化並不輸於日本,這也間接說明了並非制度原因。之所以甲午海戰會輸,一是日本素有「不宣而戰」的偷襲傳統,二是清政府確實比當時年輕有為朝氣蓬勃的明治政權要腐敗得多。但這是腐敗原因而不是制度原因。
最後我想吐槽的是,作者得出結論的論證過程簡直漏洞百出,得出結論的方式更是草率得毫無邏輯可言。除了我以上提到的幾處錯誤明顯的漏洞,其他漏洞更是密密麻麻不忍直視,簡直讓人無從下手。在此,我不再多言贅述,僅列出我的觀點如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當代是否合理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一百年前之所以會失敗,最大的根因是帝制這樣的「家天下」式的專制制度。在國際間已經步入近代化,社會生產關係發生根本變革的當時,一個家天下式的專制帝國已經十分不合時宜,是理應被拋棄的糟粕。但根植於民族的傳統文化何罪之有呢?一種文明能延續兩三千年之久,自有其可取之處,更何況這個文明還領先了世界相當長一段時間呢?
我們的文明是有著強大生命力的文明,悠久的時間也證明了她富有極其強大的糾錯能力。中華文明曾經經歷了「五胡亂華」等毀滅性打擊,依然能從廢墟中涅磐,足可見其生命力的頑強。建國七十年,共和國在世界的一片謾罵唱衰聲中飛速前行,迅速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人均看也整體邁入中高收入國家階段。再比較條件相似卻選擇了西方民主道路的印度,因選擇民主道路而從超級大國落入第三世界的俄國,還有幾十上百個選擇了民主道路卻依然貧困潦倒的黑人國家,迅速從「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的伊斯蘭世界。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我們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