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菲 曹黎靜
救腦·救心·救命
「公利」見證醫療發展「浦東速度」
28年來,浦東從一個「大農村」快速成長為一個國際化城區,公利醫院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1990年,公利醫院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專家;如今,公利醫院在二甲醫院中已處於上海市「頭部」位置,並創建成為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非直屬),泌尿外科和神經內科升級為上海市重點專科,院內設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2017年門急診人次達到193.4萬。
救心,救腦,這兩件都市人的健康大事,對醫院的要求是全能的,需要「十個指頭一般齊」,不能偏廢。早在2000年,當時急性心梗搶救還是三甲醫院的事情,公利醫院就加入了心梗急救的第一梯隊;2002年開始,建立「全天候」綠色通道,優化急性心梗患者就診流程和院內轉運流程;2016年,公利醫院率先與周邊社區醫院、120急救中心建立胸痛中心網絡聯盟,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並率先在120車上放置「心梗一包藥」,在胸痛處理方面走在上海同類醫院前列。2018年3月,浦東有了第一批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的醫院:仁濟醫院和公利醫院。28年間,公利醫院見證了醫療創新發展的「浦東速度」。
時間就是生命
1小時多學科協作奪得治療先機
前不久,在公利醫院急診室內,上演了一場扣人心弦的「生死時速」。在入院後的短短一小時內,從急診到心內科再到消化科,經過各科醫護人員緊密配合,成功挽回了一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出血病人的生命,並為接下來的治療奪得了先機。據了解,如此快速高效的急救能力背後是公利醫院運行多年的多學科聯合會診機制,通過常年的訓練和磨合,如今已培養出各科緊密迅速、拉出即戰、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團隊。
急診醫學科郭東風主任認為,急診科醫師首要任務就是要判斷病情是否危急,有無生命危險,是否緊急採取生命支持治療等。即「救命」,只有保住了生命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
時間是大腦,時間是心臟,時間就是生命。在郭主任看來,儘可能在短時間內確定患者的急危與否,穩定生命體徵是急診科醫生的最終目標,而這就需要多學科之間更順暢地協作,打造、建立、執行優化流程。
時間就是效率
44分鐘打通「救心高速路」
近日,海軍軍醫大學附屬公利醫院胸痛中心接診了一位心肌梗死患者,從首次醫療接觸到開通血管(FMC-B),整個過程僅44分鐘,從進入醫院大門到球囊擴張開通血管(D-B),僅19分鐘。「飛一般」的速度,得益於醫院胸痛中心的急救流程。
「我國心肌梗死救治院前延遲時間平均為5-8小時。」心內科主任陸紀德主任醫師介紹,我國每年新發心梗60萬例,死亡率高達30%,有效救治率僅為5%,其中院前救治的延遲是主要原因。
為此,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患者發病、120轉運到入院後影像檢查、緊急搶救等過程都實現了救治無縫對接,極大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醫院簡化醫療流程,並與周邊社區醫院、120急救中心建立胸痛中心網絡聯盟,將院前急救、轉運和院內綠色通道融為一體,患者從入院到開通血管平均時間在60分鐘內,大大提高了搶救成功率,為生命贏得時間,並極大地改善患者的預後。
時間就是大腦
90分鐘完成靜脈溶栓+動脈取栓
一旦突發腦梗,生命危在旦夕!此時,如果靜脈溶栓失敗,腦梗患者還有沒有一線生機?近日,憑藉從院前急救到院內一系列救治程序高效銜接,公利醫院神經內科團隊成功救治一例腦梗患者,從靜脈溶栓到動脈取栓,終於疏通了患者閉塞的腦血管,此時距接診僅90分鐘!
「對於腦梗患者來說,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公利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龍宣介紹,目前,缺血性腦卒中在發病3~4.5小時內,接受靜脈溶栓是決定中風病人生死的關鍵。但國內只有不到3%的患者在時間窗內接受靜脈溶栓治療。
李主任表示,為幫助那些靜脈溶栓失敗,或者不能夠接受靜脈溶栓的患者,贏得血管再通的時間和機會,科室除了進行規範的藥物幹預,包括縮短從入院到靜脈溶栓時間(DNT)外,還開展了血管內介入治療。其中,在多模式影像學評估指導下,急性腦梗死動脈取栓術可將治療時間窗延長至6—13小時,為更多病患帶去了新希望。
據了解,目前從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到動脈取栓的救治通道,從急性期搶救到恢復期的康復指導,從腦血管造影進行血管評估到腦動脈狹窄閉塞的支架治療,公利醫院神經內科已建立起了成熟的救治體系和完整的序貫治療框架,使腦血管病患者生存率明顯提高,致殘率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