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利醫院:更快更全更細,做實區域醫療中心

2021-01-11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1月9日電 位於浦東陸家嘴「後花園」的上海公利醫院急診大廳外,一輛救護車急停,醫護人員啟動「戰鬥」狀態:意識模糊、大汗淋漓的患者被抬下車,急救人員將已在路途中完成的心電圖交接到醫生手上,「胸痛1小時無緩解,血壓130/80。」已確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跳過送入急診室的步驟,直接被推入導管室治療:冠脈造影、球囊擴張、植入支架……從首次醫療接觸到開通血管,歷時僅40餘分鐘,患者轉危為安。

公利醫院是上海25家首批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之一,服務浦東金橋地區83萬人口。在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上海,一家二級醫院如何贏得百姓信任、實現區域性醫療中心功能?牽頭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20急救中心,建立「救心、救腦、救命」的急救隊伍和卒中、創傷、胸痛等五大急救中心,為周邊居民構建「黃金60分鐘急救圈」,正是該院成功經驗之一。

公利醫院一方面構建「大綜合」學科體系,與大三甲互補,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立足常見病、多發病的精細診療,與社區錯位,不斷提升專、特、新(精)技能,成功將家門口的醫院從「聯華」超市變成「沃爾瑪」,近日已完成三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2019年,醫院門急診人次達到187萬,年手術量達到2.3萬。如此大的體量,堪比三甲。

拾遺補缺,在大醫院「看不上」社區醫院「看不了」的地方發展

年過七旬的李阿姨突發腹瀉及嘔吐不止,檢查後發現輸尿管已被結石堵死,被送至公利醫院後,最先等來的卻不是常規輔助檢查,而是一張問卷,上面列滿了日常飲食、性格愛好、工作環境等問題。「怎麼做手術還要問生活習慣啊?」李阿姨有些不解。

原來,由於尿石症病情複雜,不同患者的生活習性與代謝情況各異,治療方法也會大相逕庭。經精準評估後,泌尿外科醫生在多種術式中為李阿姨定製了個性化手術及治療方案,解除了困擾她多年的心結。術後,一張護患溝通卡、一份結石病防治指南被交到了李阿姨手裡,複查和隨訪也會由專人跟進。

如今,像泌尿繫結石這類許多大醫院「看不上」、社區醫院「看不了」的毛病,在公利醫院形成了完整的全程醫療服務體系。

公利醫院全面推行首診全程負責制。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都會由首診醫生進行跟進,相關複查、隨訪、諮詢等事宜也可隨時聯繫到專職護士。公利醫院院長姜寧坦言:「全周期的服務勢必要花費更多時間、耐心和精力,這是區域性醫療中心和大三甲的區別。區域性醫療中心建在社區老百姓身邊,要突出綜合性。」他介紹說,公利醫院已有42個學科,構建了較為全面、科學的學科體系,涵蓋了大多數常見病、多發病,有效緩解了周邊居民看病「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精細診療,立足常見病、多發病

夾在「高大上」的大三甲和「接地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公利醫院還瞄準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精細診療。醫院消化內科以膽胰疾病、胃腸疾病、消化內鏡介入為特色,與浦東現有消化學科實現互補、相互促進;骨科主任楊鐵毅在國內率先進行顯微鏡下脊柱手術,並帶動全科室進行精細化骨科手術實踐。2019年脊柱外科手術達400餘臺,至今成功率為100%,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做好脊柱手術;2007年,公利醫院率先在上海市創立疼痛科,如今年門診量已近8000人次,住院微創治療近200例,為大量暫時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慢性疼痛病人解除了疾苦,提高了生活質量。

目前公利醫院有5個市級重點專科,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浦東新區高峰/特色學科,18個浦東新區重點學(專)科,重點學科數佔全院學科總數60%。醫院堅持「綜合性、同質化、專特新(精)」的學科建設思路,為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數據共享,資源下沉,跨前服務,「區域中心」不能等病人上門

在金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拍一張X光片,影像同時就傳到了公利醫院,患者半個小時內就能拿到公利醫院副高職稱以上影像專家出具的審核報告。

為推動醫療業務水平同質化發展,公利醫院與區域內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金橋醫聯體,實現區域醫聯體內影像、檢驗、病理、供消、藥學中心共享。以影像中心為例,2013年至今,醫院遠程PACS讀片累計8萬餘人次,近三年來約為40萬人次提供微信推送影像服務,與新疆莎車縣人民醫院等西部偏遠地區遠程會診約300餘人次。

從2018年起,公利醫院便立足金橋醫聯體黨建聯盟,聯合社區街鎮與周邊醫療機構一起,在社區推出了「蒲公英」健康科普驛站,科普訪談、原創情景劇、聯合諮詢等健康科普形式樣樣來,八場健康科普活動場場爆滿,每場觀眾破萬。去年9月,醫院又創建了首個坐落於街鎮,以「按需送課、精準化科普」新模式運轉的「蒲公英」實體驛站,將院士專家請到居民家門口,為他們傳播健康管理知識。

「我們不能在醫院裡等病人,要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主動幫助老百姓防患於未然。」黨委書記嚴建軍說。(姜泓冰 曹黎靜)

(責編:嚴遠、韓慶)

相關焦點

  • 打造高質量區域性醫療中心 公利醫院構建「大綜合」學科體系
    1月6日電 (曹黎靜 陳靜)去年10月,上海公布25家首批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實現16個區「全覆蓋」。如今,像泌尿繫結石這類許多大醫院「看不上」、社區醫院「看不了」的毛病,在公利醫院形成了完整的全程醫療服務體系。  據了解,公利醫院已全面推行首診全程負責制。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都會由首診醫生進行跟進,相關複查、隨訪、諮詢等事宜也可隨時聯繫到專職護士。  據公利醫院院長姜寧介紹:「全周期的服務勢必要花費更多時間、耐心和精力,這是區域性醫療中心和大三甲的區別。
  • 做「聯華超市」般的醫院 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
    「如今,像泌尿繫結石這類許多大醫院『看不上』、社區醫院『看不了』的毛病,在我們這兒形成了完整的全程醫療服務體系。」該院醫務部主任丁志宏如是說。這是記者在走訪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時聽到的故事。
  • 浦東公利醫院牽頭醫療機構和社區建區域黨建聯盟
    這是近日浦東公利醫院醫護人員在洋涇街道居民區,和居民一起做小遊戲時的一幕。醫院在幾個居民區設立健康坊,給居民開設降血壓、降血糖科普講座,「講師」們身邊聚攏了一批鐵桿粉絲。  「都說醫患矛盾是個難解的結,區域化黨建聯盟將醫院和社區緊密聯繫在一起,不但把『結』化解,還能夠在醫護人員和患者、居民之間營造和諧氛圍。」浦東公利醫院黨委書記嚴建軍說。
  • 新民晚報數字報-公利醫院胸痛中心建設見證「浦東速度」
    28年時間,浦東不僅在自貿區創新建設上與國際最高標準對接,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更是碩果纍纍,公利醫院胸痛中心網絡聯盟的建設發展見證了「浦東速度」,造福廣大市民。  葉雪菲 曹黎靜  救腦·救心·救命  「公利」見證醫療發展「浦東速度」  28年來,浦東從一個「大農村」快速成長為一個國際化城區,公利醫院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1990年,公利醫院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專家;如今,公利醫院在二甲醫院中已處於上海市「頭部」位置,並創建成為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非直屬),泌尿外科和神經內科升級為上海市重點專科,院內設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
  • 上海公利醫院晉升「三乙」
    (記者孫國根 通訊員曹黎靜)7月1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正式公布等級醫院評審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成功晉升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據了解,該院是隸屬於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的公立綜合醫院,醫院醫療技術質量在上海市同級同類醫院中名列前茅,是上海市區域性醫療中心。
  •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晉升「三乙」
    央廣網上海7月1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 曹黎靜)上海市衛健委最新公布等級醫院評審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從二甲成功晉升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據了解,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是一家隸屬於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立綜合醫院。
  • 公利醫院「三人組」取長補短髮明獨門絕技
    公利醫院放腸道支架是上海醫界數一數二的。全國放的腸道支架中,每200個就有一個是公利醫院放的。「技師」做微創做出名堂據公利醫院介入科主任喬德林說,多年來,上海的外科水平一直領先全國。
  • 湖南省腫瘤醫院國家癌症區域醫療中心助力腫瘤防治
    在舉辦的「醫院管理」分會場、「腫瘤心理學」分會場以及「解答時代命題、共謀高職發展」學術論壇中,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肖亞洲與參會嘉賓一起,論劍「院感防控、支援抗疫、遠程診療 網際網路醫院、醫聯體分級防控、創新門診模式、醫院科研工作及體系建設、腫瘤心理診療、臨床心靈關懷」等熱門議題,並分享了湖南省腫瘤醫院在國家癌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經驗與心得。
  • 公利醫院「家」文化溫暖「家」人心
    雙胞胎「新媽」成首位公利醫院「家」文化受惠者  東方網通訊員曹黎靜2月19日報導:新春佳節,浦東新區公利醫院人力資源部小金的產科病房就熱鬧起來。原來醫院領導和同事們帶著新年祝福,慰問在院和一線職工「利醫院既是患者的家,更應該是公利人的家」。  對於小金來說,今年可謂雙喜臨門。不但雙胞胎公主在節前安然降生,而且她還是醫院員工關懷福利新政的首位受惠者。  原本預產期在三月的小金,年前就感覺到異動。好在無論是小家還是大家的家人都早有準備,兩個寶寶安然降生。
  •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打造「1+3+5+N」區域醫療中心!
    一年後的2019年7月,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順利躋身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行列,成為全省入選的30家醫院之一。未來3年,致力打造「一個高地、三個中心、五個學科群和若干個重點扶持專科」的廣東省區域醫療中心,成為國內先進的現代化綜合醫院……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後,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立下了自己的新目標。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8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完成了成立以來首批四例手術,作為主刀醫生之一的楊渝平,心中感慨萬千。從白手起家到漸入正軌,從沒有關節鏡微創手術器械到運動醫學關節鏡手術常態化,一年多的時間,張家口市崇禮區人民醫院從一所縣級二甲醫院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蛻變。
  • 福建省兒童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中心開診
    2020年8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籤署合作共建協議,委託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管理福建省兒童醫院,雙方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中心。將心血管專業、血液腫瘤專業、兒童保健專業等特色專科帶到福建,深入開展醫療、教學、科研合作,加強人才和學科發展,助力福建建設高水平兒童醫學中心,全面提升福建省兒童醫學領域醫療服務能力,促進福建省加快補齊醫療衛生短板。未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會把重要的國際性、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引進福建,讓福建省兒童醫院的品牌走出去。在人才方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將派出一批專家和高年資的主治醫師以及副主任醫師常駐福建。
  • 醫療垃圾處理的上海樣本:綁晶片稱重量 每一克都有記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疫情期間,有個問題你可能也想到過,醫療廢棄物都管牢了嗎?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種地段醫院,病毒又不管分級診療,大醫院嚴防死守,小醫院會不會在這裡出紕漏?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10月22日上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授牌儀式暨集中調研座談會在廈門舉行。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獲頒牌匾,正式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中,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病學排名上升7位。通過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與三年前相比,河南省急性心梗住院期間死亡率從5.6%下降到2.6%。
  • 【痛戰部】已治療幾千例帶狀皰疹 公利疼痛科為何能精準去痛?
    去某醫院確診為帶狀皰疹後,第二天他就慕名來到公利醫院的疼痛科。「正好在電視上看到過科室的介紹,來醫院治療後,我就知道,這個科室,對路子!」宣老伯高興地指著腰部表示,因為醫治及時,疼痛明顯好轉,現在基本感覺不到痛了。疼痛,是病,更是社會問題
  • 「醫療小丑」到上海醫院上班
    11月3日,來自以色列的兩位醫療小丑受邀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班」,為小患兒們帶來神奇的「小丑治療」。這是「小丑醫生」第一次與上海患兒親密接觸,此次他們還將去往上海另外兩家兒童專科醫院,用幽默和愛來撫慰病痛。
  • 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西南區)在渝啟動建設
    為進一步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優質兒童醫療資源區域布局,有效提高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今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區域各設置一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在西南區域,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為主體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 ...健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落戶汕頭市中心醫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落戶汕頭市中心醫院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是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關鍵步驟。如何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是目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中之重。
  • 上海開放個人核酸檢測,在哪做/怎麼做?浦東7家醫院可預約
    目前,浦東有七家醫院接受預約,分別為東方醫院、第七人民醫院、公利醫院、浦東醫院、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周浦醫院及浦南醫院。4月23日下午,小布在公利醫院東門看到,核酸檢測採樣點設立在右手邊一個臨時搭建的大帳篷內,有專門的通道進入。帳篷前後敞開,確保通風。帳篷前有一段較長的空地,貼有一米線,供檢測者排隊。進入採樣區前,需要進行測溫和流行病學調查。
  • 一路堅守,親歷寵物醫療中心醫院事業部的萌芽發展之路
    他畢業入職工作三個月就被委任一家醫院的院長,被譽為當時最年輕的後備骨幹;2015年,一紙委任狀,即刻義不容辭奔赴上海,開拓新的市場;公開場合,很多人給過他很優秀的評價,他習慣一笑帶過;維特中心醫院成立,一個3800多平的高端大型轉診中心,從0-1,他負責跟進執行這個千萬級醫院的轉診管理工作;他簡單總結,坦言自己做管理的第一步是從學生做起;採訪中,吉才回多次表示感謝,說自己很珍惜這段來之不易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