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土澳這個與世隔絕的大島上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於農民們來說。因為她優越的自然條件雖然帶來了迷人的景色和肥沃的土壤,但自身孤懸海外的地理環境同時也在養育著諸多令人頭疼與危險的物種,比如被不明後果的移民者帶入,因為缺乏天敵而瘋狂繁殖,和牛羊爭搶牧草的野兔;個頭驚人,毒性致命的各類蜘蛛與毒蛇;亦或只是叢生與田野間,極難根除的雜草。而這一切對於生活在1932年的西澳農民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因為除了以上這些,他們還得額外提防著一位大敵 — 鴯鶓。
大家好,我就是鴯(ér)鶓(miáo),今天的主角,也有人叫我「澳洲鴕鳥」。沒錯,澳洲國徽上的那隻鳥就是我啦~我是鴕鳥的表親,也是世界第二大的鳥類。我和鴕鳥一樣不會飛但跑得很快,平時吃蟲子和各種穀類,一般不惹人。
不過俗話說了:「兔子急了還咬人」,所以別看我的樣子遠看優雅近看略萌,被惹急了我也是很兇的喔!
大家好,我是喬治·皮爾斯(George Pearce)爵士,曾擔任西澳大利亞州的國防部長。在1932年間,為了消滅在州境內侵害莊稼的鴯鶓,我曾派出軍隊前去,向鴯鶓進行了 「宣戰」……
但是……我們輸了……
……
那麼究竟裝備了自動式武器的人類軍隊是怎麼敗給一群鳥類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1932年間,剛剛遭遇過經濟大蕭條打擊的西澳農民們突然發現自己又有了新的麻煩 — 20000多隻遷居前來本地的鴯鶓。這些鳥類不但闖入田內肆意糟蹋莊稼,還將圈住麥田的圍欄也踩得破破爛爛,引來了野兔竄入田中,進一步破壞著莊稼。在無計可施之下,這些前身是一戰老兵的農民們便向西澳政府發出了求助,要求政府派兵用機關槍射殺所有害鳥。於是,國防部長皮爾斯爵士便派出了一名叫馬裡帝茲的少校帶領著一隊裝備著機關槍的士兵,前去消滅鴯鶓
少校:So easy! 對付這些鳥小菜啦。
但戰鬥卻遠沒有少校想的那麼順利,被襲擊的鴯鶓們表現出了野生動物完全不相符的優異戰術與作戰意識,士兵們剛一開火掃射,它們便 — 四下逃走了……
鴯鶓:「傻了吧?哥會跑!」
出師不利的少校於是決定使用圍剿戰術,將部隊埋伏在了一個水壩附近,然後又將1000度只鴯鶓們引入了埋伏圈,準備等它們靠近後再下令開火。然而戰果依然慘澹,機關槍被打到啞火了,卻僅有十幾隻鴯鶓被射死,剩下的雖然有不少中彈,卻還是毫無阻礙地逃之夭夭,當天之內在該地無處可見。
無奈之下,馬裡帝茲少校命令將機槍安在卡車後面,對逃跑的鴯鶓進行追擊。然而此舉完全是徒勞的 - 卡車根本追不上鴯鶓,而且槍手也無法在行駛中的卡車上進行瞄準。最後卡車撞到了柵欄上,而被追的鴯鶓輕鬆逃脫。
鴯鶓:「拜拜了您吶~!」
「戰爭」就這樣一直持續了近一個月,軍方消耗了近萬發彈藥,然而消滅的鴯鶓數卻不到千隻,如此戰果之下,毫無辦法的馬裡帝茲少校只得宣告作戰失敗,因為這次失敗的行動被同僚們戲稱為「鴯鶓戰爭部長」的皮爾斯爵士也不得不放棄用軍隊消滅鴯鶓的打算,讓部隊打道回府。而對這往後的十數年間農民們依舊不斷要求政府出兵解決的呼聲,也只能聽而不聞了。
皮爾斯爵士:「丟人吶!」
之後一名鳥類學家則對這場「戰爭」做出了如下的評論:
「射擊手們向大量鴯鶓開火的夢想是十分荒唐的。鴯鶓的首領實行了遊擊戰術,諸多的鴯鶓們迅速地四散成了無數個小群,導致了軍方白白耗費了大量裝備。因此在大約一個月後,一支垂頭喪氣的部隊退出了作戰地。」
而在鴯鶓手上飽受敗績的馬裡帝茲少校也心有餘悸地發表了自己的感想:
「如果我們要有一個師的部隊像這些鳥類這麼能吃子彈的話,那肯定會無敵於世界。它們簡直就像一群無畏的祖魯戰士,連達姆彈都無法阻擋它們的前進。」
鴯鶓:「呵呵,愚蠢的人類。」
所以啊,人還是需要和自然和平相處,而不是總是想著用力量徵服一切。
【關於鴯鶓的一些有趣的小知識】
* 鴯鶓跑起來的最高時速可達50公裡(知道為什麼卡車追不上了吧?)
* 鴯鶓有可能是從迅猛龍進化而來的。
* 鴯鶓是有智慧的鳥類,也很有好奇心,在樹林裡只要把一塊顏色鮮豔的手帕縛在樹枝上,再躲在草叢中舉起搖晃,便能吸引野生鴯鶓起近來查看。
* 鴯鶓可以數周不吃不喝並一天走10 – 25公裡遠(鳥中的駱駝)。
* 鴯鶓雖然吃穀物,但是不像牛和綿羊一樣會壓實泥土或破壞草根,並且糞便還能讓原生植物漸漸復原,因此對過度放牧的草地是有益的。而且它本身提供的鴯鶓油,肉,羽毛和蛋也有可觀的經濟價值,因此在如今的澳洲全國境內已有數百個農場專門放養鴯鶓。(皮爾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土澳de墨魚
整理:小連
澳 中 連 結
我們努力為您奉上最實用的澳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