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九年思索與實踐:「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課程

2021-01-10 雅欣看世界

2018年5月17日,在首場「清華名師教學講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宣布,清華大學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計劃到2020年,該課程將覆蓋所有本科生。這個消息發布後,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稱讚。

九年前的2009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下為清華經管學院)開啟本科教育改革,推出以「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為教育途徑的本科培養方案。五年後的2014年,《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經濟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獲得每四年評選一次的國家級教育成果一等獎。而在新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就包括「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兩門課。這是在清華大學乃至全國高校範圍內的初次探索。九年來,清華經管學院積極思索與實踐,「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為清華大學在全校範圍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提供了參考經驗。

一、認識「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課

在2008-2009學年,清華經管學院聚焦本科教育,系統調研國內外大學本科教育情況,並認真總結學院自2000年以來的本科教育實踐。在此基礎之上,學院在2009年春季學期為2009級本科生制定了新的本科培養方案。與此同時,學校把經管學院列為全校本科教育改革的一個試點學院,率先探索改革措施。

2009年8月27日,在清華經管學院200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錢穎一院長公布了新的本科培養方案。這個方案延續了清華百年辦學中的優良傳統,同時結合了經濟管理學院的特點,又吸收了國際上優秀大學的經驗,突出體現了通識教育在大學本科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在通識教育課程「基本技能類」中,該方案在保持數學和英語這兩項基本技能的同時,增設中文這項基本技能,並具體落實在「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新課程上。

寫作課,這是一門目前在國際高校,包括頂尖學府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開設的大一新生必修課。在哈佛大學,「英文寫作」(Expository Writing)是對本科生要求的唯一一門必修課。按照哈佛大學的要求,寫作課作為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課程旨在訓練學生就一個主旨話題正確地提出問題,找到強有力的論據,清晰有效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能客觀評估他人觀點的能力,最終培養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是從高中階段的作文寫作過渡到大學階段的論說寫作的必要訓練。一手研究、文本細讀、批判性思維是貫穿其中的教學方式。要達到訓練目的,以哈佛大學為例,12個人一個小班,一個學期要開設70多個課堂,兩個學期方可覆蓋每年入校的1600名學生。

這樣的訓練,在中國的大學教育歷程上是一個短板。從國內一些高校的中文課來看,更多的是文學課、文化課,偏向文學閱讀和寫作、以及提高文學素養,更多關注的是寫作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寫作內容以及論說表達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從教師和用人單位的調研中可以看到,高校畢業生表現出的溝通能力差、會議總結或紀要寫不好、實驗結果表述詞不達意等現象,均凸顯了在高校中加強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把寫作和溝通作為一個切入點,提高大學生寫和說的能力,提高運用文字語言的基本能力,就成為「中文寫作」與「中文溝通」課程的基本功能。清華經管學院開設的「中文寫作」課程,既不是文學創作,也不是公文寫作,而是基於邏輯和證據的說理寫作。通過高挑戰度的小班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清華經管學院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領導者,能夠運用獨立思考去寫作、溝通、表達,正是領導者的必備素質之一。服務於這個目的,課程講授更要關注構思布局,組織思想,搜集證據,取捨素材,用準確的語言加以表達,並通過提煉觀點展示結論。這是一種思想和論據的組織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批判性思維作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黏合劑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

清華經管學院開設的「中文寫作」包括寫作基本知識與論說文寫作,以寫作為中心,特別強調寫作的說理性、思想性和批判性思維的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漸漸發現,「中文寫作」課不單是技術性的寫作技巧,更是批判性思維的呈現。一篇不佳的作品,或者是由於材料搜集不充分,或者是由於邏輯論述不嚴謹,或者是由於理論應用不足。日常的思維訓練和文章剖析成為學生的自覺。

「中文寫作」的授課方式採取課堂講授、小組討論和「面批」三種形式。課堂在30人左右;小組討論通常是5個人左右的小組;「面批」是老師與學生一對一,為學生講解文章的修改。學生寫作的主題由老師確定,具體內容根據學生興趣自由選擇。實現小班授課,是相當大的一項工程。僅「面批」一個環節,按照每次每個學生30分鐘與老師溝通來計算,就需要一名授課老師100個小時左右的工作量。

「中文溝通」旨在幫助學生提升有效溝通的意識與技巧。這門本科課程借鑑了學院MBA項目中比較成熟的「商務溝通」課程。課程內容主要著眼於職業生涯中最常用的溝通常識和技巧,包括溝通策略、講演技巧、傾聽、團隊合作、會議談判技巧以及跨文化溝通等。

「中文溝通」的授課過程中學生需要高度互動、參與,採用包括案例討論、遊戲、錄像等多種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個人視頻演講、集體討論、實踐活動報告。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有策略地針對不同人群進行順暢溝通,能夠學會作為團隊成員或團隊負責人進行有效溝通,能夠意識到跨文化環境中的文化差異給有效溝通帶來的挑戰,還能夠自行設計演講結構、內容、輔助資料,要有一定的專業性,能產生良好的演講效果。

就師資供給來看,尋找與此教育理念相匹配的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中文寫作」課沒有現成的教材、中文書籍和授課模板可以適用,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改革推進了九年,「中文寫作」課的老師從一位擴展到了三位,而「中文溝通」課的老師穩定在兩位。

在過去九年的歷程中,「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課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關於這兩門課程,學生發表了如下感言。2010級本科生陳大鵬這樣描述:

「 這兩門課程跟一般的知識性課程不同,尤其重視同學們之間的互動。在「中文寫作」課上,我們可以閱讀到其他同學的文章,分析同一主題大家的主要觀點、切入點以及論述方式等有何異同。在「中文溝通」課上,我們有全程錄像的群組面試。觀察、比較同學們的做法,有助於跳出自己固有的溝通(包括寫作和口頭交流)模式,探索更優的溝通策略。

其次,模式化與個性化的結合。寫作和溝通有其模式,也就是「套路」,有助於清晰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理解別人的想法。但這兩門課程並非要打造「流水線產品」,還強調「有亮點」、鼓勵個性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是探索「套路」與「個性」的最佳匹配。

最後,除了「形式」(「術」的層面),這兩門課程還著力培養「思維」(「道」的層面),例如「中文寫作」課老師強調獨立思考能力,「我思故我寫」,而不是八股文;「中文溝通」課老師強調換位思考,從受眾角度想想,針對性的調整溝通方式。」

剛剛上完「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課的2017級本科生、廣西省文科狀元、高考作文獲得58分(滿分60分)的韓思雨同學感嘆道:

「 高考寫作是應試,不是為了探索、為了了解自己,不是自己與天地與古今中外的對話。現在,通過「中文寫作」與「中文溝通」的學習,學習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內省的學習,是對自身的否定之否定,給自己的是一種修養。學到了不同溝通風格沒有好壞,而是要認識自己,要將自己風格的發揮與情景進行匹配。無論是從對自己人生審視的角度還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角度,這兩門課都是必備的。」

的確,寫作使人思辨,溝通讓人連接。這也是「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課程開設的初衷,即教會學生如何思辨和如何與他人連接。

三、改革依然在路上

清華經管學院經過九年思索與實踐,在「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兩門課程上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錢穎一院長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績,他認為這兩門課距離他心目中的一流水平依然有相當的距離,改革依然在路上。

在實施2009年版本科培養方案七年之後,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至2018年春季學期的兩個學年中,經管學院組織了七場有關本科教育的座談會和研討會,認真總結經驗,尋找不足,提出整改方案,並組織落實。在2017年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學院教學辦公室對通識教育課程組織專項調研,錢穎一院長把重點放在「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這兩門課程上。一方面,他通過組織座談會、與學生個別交談等方式,聽取在校生的意見。另一方面,他到「中文寫作」的三個課堂和「中文溝通」兩個課堂聽課,與授課教師交流,共同探討改進教學的方法。之後,他同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徐心教授以及教學辦公室的老師們多次研究改進措施。為「中文寫作」聘請院外和校外新教師,增加「面批」環節的時間和要求,改進「中文寫作」課教學大綱等,都是在調研後形成的新舉措,並已經落實。

在調研中發現,這兩門課,尤其是「中文寫作」課最大的困難仍然是師資匱乏。與美國一流大學通常只包括十幾個人的小班授課相比,現有的「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課堂規模仍然偏大。而要想做到十幾個人一個課堂,必須增加教師。除此,目前學生投入仍然偏少,為提高課程效果,需要學生增加投入的時間。在更深層次上,學生的寫作水平受制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寫作是把批判性思維顯性化,而寫不好往往是因為想不清。寫作的成效是看文章是否有說服力,而這僅靠寫作課是不能達到的,還需要學生的知識功底和思辨能力。

錢穎一院長曾表示,衡量對學生培養的成功與否至少需要20年或更長的時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好的教育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清華經管學院「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的功效,也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

相關焦點

  • 寫作與溝通課程:清華經管學院九年思考與實踐
    據了解,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下為清華經管學院)早在2009年就開啟了本科教育改革,推出以「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為教育途徑的本科培養方案。2014年,《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經濟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獲得每四年評選一次的國家級教育成果一等獎。而在新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就包括「中文寫作」和「中文溝通」兩門課,這是在清華大學乃至全國高校範圍內的初次探索。
  • 錢小軍:可持續發展與ESG實踐丨清華經管說
    錢小軍:可持續發展與ESG實踐丨清華經管說 2020-11-18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寫作能力退化,「寫作與溝通」將成清華本科新生必修課
    從今年9月開始,無論是學電子工程,還是環境科學,所有清華大學本科新生的課程表上都將增添一門共同的必修課——「寫作與溝通」。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近日宣布,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由該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課程負責人。
  • 看看清華MBA報考的都是什麼人?你憑什麼能夠進入清華經管MBA呢?
    2020-12-18 11:48:49 來源: 王永傑 舉報   清華經管
  • 課程論文抄襲成風?是時候開設寫作課了
    在今年5月的「清華名師教學講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並計劃到2020年,將這門必修課覆蓋到所有清華本科生。為了開設好這門課程,清華已於7月4日正式成立了「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並曾兩次派代表參加了普林斯頓大學寫作中心新教師的培訓。學校目前還已聘請了4位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專職教師,面向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錢學森力學班、烽火班本科新生以及經管學院、生命學院部分本科新生,開設4個主題的寫作與溝通研討課程。從第9周開始,來自不同院系的教師開始面向全校大一學生開設6個主題的寫作與溝通研討課。
  • 「應用寫作技能與規範」在線開放課程將面向全國開課
    據王用源介紹,開設溝通與寫作類課程主要基於內外二因:內起「自悟」,即從工作、日常交往中自覺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之重要;外由接觸學生而生,深切意識到他們有此迫切需求,且不少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委實亟待提高,開設「語言溝通」「應用寫作」等「應用-理論」類課程,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   2011年,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入選「國家試點學院」,成為教育部首批17所試點學院之一。
  • 清華經管學院校友金融協會捐贈「春風基金」助力清華科研抗疫 |...
    未來的路上,期待與您攜手同行,實現更好的清華。春風化雨樂未央,點點滴滴聚江河。時值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清華經管學院建院36周年之際,清華經管學院校友金融協會(以下簡稱「金融協會」)於今年3月正式開啟公益直播,並創新性地將歷次直播自願打賞收到的資金捐贈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設立的科研抗疫「春風基金」。
  • 2020清華經管學院年度思想集
    2020清華經管學院年度思想集 2020-12-31 0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設「寫作與溝通」本科必修課
    本報訊(記者 萬玉鳳)記者日前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並成立專門的教學機構,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該課程負責人,課程採取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
  • 錢小軍副院長致辭2017級清華MBA開學典禮
    親愛的清華經管學院MBA2017級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舉行2017級清華MBA開學典禮。我跟很多2017級MBA同學也不是第一次見面了,6月份很多同學已經選修了我負責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與實踐」課程。但是,今天仍舊是一個標誌性的日子,它意味著大家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為清華MBA的學生了。
  • 清華增"寫作與溝通"必修課:寫作水平低是個大問題
    據光明日報報導,從今年9月開始,無論是學電子工程,還是環境科學,所有清華大學本科新生的課程表上都將增添一門共同的必修課——「寫作與溝通」,這是清華繼「會遊泳才能畢業」後再發新規,也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因為近年來,「大學生寫作能力差」的報導頻現:語病不斷、缺少邏輯、不會總結等等。
  • 清華大學秋季學期《寫作與溝通》課程匯報展示豐碩成果
    清華大學秋季學期《寫作與溝通》課程匯報展示豐碩成果清華新聞網1月8日電 1月3日,清華大學秋季學期《寫作與溝通》課程匯報展示在第六教學樓舉行,來自不同院系的9名2018級學生代表秋季學期選課的同學進行主題報告展示。
  • 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主任聘任儀式舉行
    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主任聘任儀式舉行清華新聞網11月25日電 11月18日下午,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主任聘任儀式在蒙民偉科技大樓舉行。公共管理學院長聘副教授、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以下簡稱「寫作中心」)教學委員會委員梅賜琪被聘為寫作中心主任,副校長彭剛為其頒發聘書。寫作中心專職教師參加會議。
  • 我與北大中文系
    譬如在專業的設置上,我進北大的時候中文系就新聞和中國語言文學兩個專業;1958年新聞專業併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中文系變成漢語和文學兩個專業;後來又設立了古典文獻專業。21世紀我們又設了計算語言學專業,而且是從理科招生。還有一個針對外國人的語文專業,跟留學生教育學院不一樣。可以看到,中文系的專業設置都是根據國家的需要不斷調整的。
  • 你想知道的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課,都在這裡!(內附直播福利)
    你聽說過清華的「寫作與溝通」課嗎?有!我一直在關注。那你知道這門課到底「長」啥樣麼?今天來「揭秘」!同時送福利!福利來啦想上一堂清華「寫作與溝通」課?沒問題!安排!●1解答「寫作與溝通」課是什麼?「寫作與溝通」課程,清華大學自2018開始面向大一新生開設。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該課程作為必修課將全面覆蓋大一新生,並力爭面向全體同學提供相關課程和諮詢幫助。
  • 高校必修「寫作與溝通」課是明智之舉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近日宣布,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由該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課程負責人。作為該校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具體舉措之一,該課程計劃到2020年,覆蓋清華所有本科生,並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 孔子學院為全球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
    燦爛的中國文化吸引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於是漸漸地一股「漢語熱」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入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對於全球那些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們來說,孔子學院為他們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畢業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中文專業的阿克巴爾·圖爾松博伊夫,上高中時曾在當地孔子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中文,並對中文產生了濃厚興趣。
  • 學習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發表一篇文章稱,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如今,中文教育已經成為英國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中文課程。英國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歐洲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 「寫作與溝通」不再微不足道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近日宣布,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按理說,高校內專業種類眾多,許多學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未必會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觸寫作。那麼,開設這門新課程的必要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