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美國允許中國派5萬人佔領日本,蔣介石為何放棄

2021-01-08 騰訊網

二戰結束後,盟國對軸心國進行軍事佔領,成了國際通例。1945年7月,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實施分區佔領。

一個多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隨即牽頭召開11國會議,商議對日本的戰後處置問題,其中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成為核心問題。

按理說,中國作為抗擊日本的最主要國家,理應派出軍隊參與佔領日本,可是最終為什麼沒有成行呢?

一、中國佔領軍方案

開宗明義地說,中國在抗戰勝利之初,原本有機會派出5萬人佔領日本某一地區。

但這個數字一降再降,最後只降到20人。

早在1945年8月初日本還沒有宣布無條件投降之時,美國便單方面制定了軍事佔領日本的原則,達成了一個四家瓜分的基本線,即美國佔一半,中、蘇、英各六分之一。

但隨著世界形勢的急速變化,蘇聯和美國利益衝突,隨著軸心國的崩潰,幾乎是一夜之間就爆發出來。美國實際上不想讓日本成為第二個朝鮮半島。怎麼解決呢?美國打算讓親美國家多派兵佔領,而將蘇聯拒之門外。

環顧當時的美國盟友,最鐵桿盟友英國遭受二戰重創,對軍事佔領日本既無心也無力。法國忙於戰後重建,主要兵力都放到了佔領德國上。至於澳大利亞、加拿大,當時的力量則弱的可憐,根本承擔不了佔領任務。

最合適的國家,當屬中國。

中國其實也一直有意願軍事佔領日本。畢竟,清末以來,日本曾三次侵華,給中國人民製造了難以估量的傷害。

國民政府在日本投降後,即討論派出三個師約3萬多人佔領日本。

但國民政府當時面臨著急速接管淪陷區,向東北、華北、華東等各大戰略區搶運兵力,一時之間顧不上派兵出國。

馬歇爾、魏德邁等人都先後向美國國務卿報告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事態緊急,如果中國遲遲不能派出軍隊佔領日本,那麼美國將承擔上單獨佔領日本的不好名聲,將會引發蘇聯的抗議。

因此,1945年10月,美國政府以正式公文的形式,約請中國政府派出5萬左右的兵力佔領日本,越快越好。其餘都好商量。

二、派出佔領軍一拖再拖

面對這麼好的機會,蔣介石卻顯得不甚熱情。

他指示軍令部制定了兩種佔領方案:第一種,派一個師的基本部隊,配以必要的外交、政務以及技術兵種,共約1.5萬人;第二種,派兩個團,再配以相同的其他人員,約1萬人。

蔣介石最終確定了第一種方案。

蔣介石當時窮到連5萬人都派不出嗎?非也。5萬人也就是兩個乙種軍、或者一個半甲種軍的配置。

對比當年蔣介石寧可打紅軍也不抗日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策略,這種佔領方案不過是當年策略的延續。

美國方面同意國民政府的方案。

但是中國佔領軍仍然沒有實際行動,蔣介石給出的答覆是,中國百廢待興,又在準備「剿共」,軍費、運力、兵力都不夠。

美國方面一催再催,蔣介石答應先派5000人進駐。美國方面說5000人太少,至少要派一個師的兵力。

國民政府方面於是決定派遣榮譽第2師赴日。該師組建於1943年,全部由抗戰中受傷的官兵組成。由他們佔領日本,可以說具有極其強烈的政治意義和懲惡意義。

該師於1946年2月從越南運抵上海,並在上海進行全面整訓。為了展示良好國際形象,該師對兵員外形作了嚴格篩選,身高必須170以上,老、矮、醜、殘的一律不要。該師官兵專門進行了國際禮儀、軍容儀表、外交等方面的培訓,連以上軍官還進行了西餐和交誼舞等訓練。全師官兵都學習了英語、日語,為佔領作好準備。

民國政府還提前派出了軍事代表團,赴日本進行佔領準備。

出乎意料的是,抗戰中在中國戰場窮兇極惡的日本人,迎接中國代表團,卻沒有表現出一絲敵意,對中國代表團提出的各種要求儘可能的滿足,態度極盡謙恭。這令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大為意外。

榮譽第2師師長戴堅也隨團前往,留駐於日本橫濱,並拜訪了盟軍佔領日本總司令麥可阿瑟和第八集團軍軍長艾克伯格。

中方提出,盟軍規定佔領軍所有軍費、物資都是各自佔領國自負,這對中國方面有一定難處。幾經磋商,美軍同意,所有運費、軍費,以及部分武器,都可以由盟軍方面暫時墊付,日後由中國政府向美國政府結算。條件是中國迅速出兵,迅速完成佔領。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日本的碼頭,已經做好一切迎接中國佔領軍的準備。

但榮譽第2師一直不見蹤影。

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朱世明反覆向國內打電報詢問,到1946年7月,他得到一個不啻于晴空霹靂的消息:中國政府決定取消軍事佔領日本。

三、永遠無法挽回的失誤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內戰爆發了。蔣介石於1946年6月對中原解放區發動圍攻,江蘇戰場方面,也開始調集兵力進攻蘇中解放區。

而榮譽第2師已經改編為67師,直接調往蘇中戰場了。

蔣介石真就缺兵缺到如此程度了嗎?連1.5萬人都抽不出了嗎?

蔣經國在其《中日關係追記》中曾說過,當時美軍曾經洽請我國派出佔領軍,我們如果照辦,當然不會有人反對,可是,蘇聯也就會堅持主張其為交戰國,有權利派兵進駐。這樣一來,日本便會像東西德、南北韓之形成分裂、陷於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面,為此,我們建議由美國一國軍隊佔領日本。

這個說法簡直是無可形容。美國一直企圖拉上中國共同抵制蘇聯,徹底把蘇聯抵制出日本之外。蔣經國如此說,只不過是文過飾非,替乃父說好話。

那麼蔣介石不派兵進日本,到底還有別的原因嗎?自然也有。

除了內戰需要兵力之外,蔣介石還不願意受美國的驅使,他認為,美國派出40多萬大軍進駐日本,中國只派1.5萬,除了象徵性意義沒有別的好處。而且,美國一再拒絕中國佔領四國、九州等要害區域,經過反覆討價還價才勉強同意中國佔領愛知縣,蔣介石認為這是對中國的不尊重。所以,不願意綁到美國戰車上,而隱然與蘇聯為敵。要知道,蘇聯如果一旦怒而支持中共,那麼內戰就會增加很多難度。

蔣介石雖然算度深遠,但他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國際能行原則,懲治戰爭罪行,必須要靠軍隊實現,哪怕中國只派一個師,這在政治和外交乃至文化領域都是極為重要的,這代表著中國對日本的軍事徵服。

美國以重兵進駐日本,幾十年以來鎮壓、改造日本的效果顯而易見,日本對美國完全俯首貼耳,不敢有任何違逆。而對中國、菲律賓、韓國等二戰受害國卻沒有真正客觀的反思,這與軍事佔領的缺位,是脫不開干係的。

1947年6月,蔣介石或許意識到不派一兵一卒去日本終究不好看,於是決定,派出20名憲兵進駐日本。

這支可憐的小部隊,只負責駐日代表團的警衛工作。或許在日本人眼中,他們根本都配不上軍人的稱號。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後東北為何成國共爭奪的焦點
    「日本投降了!」「抗戰勝利了!」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極其輝煌的篇章。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一切偉大鬥爭中最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在近代反對外來侵略的鬥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無不沉浸在喜悅之中。
  • 若當年沒打內戰,「中國駐日佔領軍」能否如願佔領日本?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宣布:為了永久粉碎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戰勝國的軍隊將對日本實行軍事佔領。日本投降後,中美經過進一步具體磋商,擬定中國方面的駐日佔領軍為一個師,駐紮在愛知縣名古屋。後來,中國「駐日佔領軍」未能成行,那麼這支精銳部隊去了哪,結局又是如何呢?
  • 日本為何始終不承認敗給中國?未向日本派駐佔領軍是重要原因
    這句話正好可以映射出二戰後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醜惡嘴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蔣氏發表了著名的《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書》,洋洋灑灑幾千字,筆者認為,其核心詞只不過是兩句,即「不念舊惡」和「與人為善」,所表達的意思是「以德報怨」。可是,這個所謂的「以德報怨」連一貫提倡仁恕之道的孔老夫子都反對。
  • 南京保衛戰:15萬守城國軍為何被5萬日軍破城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滬會戰」打響,蔣介石調集75萬人馬與日本海陸空30萬軍隊決戰上海。軍隊人數雖多於日本,但因兩國軍力的綜合實力差距過於懸殊,苦戰3個月後,最終,此次會戰以國民黨軍隊傷亡30萬精銳、被迫撤退的慘重代價告終。而擁有全面優勢的日軍僅傷亡4萬餘人,蔣介石精心打造的數個德械師也慘遭重創。
  • 為接手東北,偉人派林總出馬,而蔣介石派此人接管,杜聿明是副手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領導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匯聚在東北,因為當時的東北不僅是個大糧倉,同時也是戰略咽喉,工業發達,交通便利,因此毛主席派林總出馬奪取東北,而蔣介石也不甘落後,派遣此人接手東北,而且讓杜聿明給他當副手。這個人是誰呢?
  • 中日戰爭中最慘烈的肉搏戰,中國以一萬人代價斃掉日軍2.5萬人
    1943年是中日戰爭爆發後的第六個年頭,也是中日戰爭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也被迫遷都重慶,而此時,日本為了完全佔領整個中國的妄想,正一步一步的向著國民政府所在的重慶逼近。中日兩軍在湖北夷陵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肉搏戰!
  • 美國曾策劃刺殺蔣介石,代號「藍鯨」
    邱吉爾是反對讓中國的領導人蔣介石參加的,因為,在英國人的盤算裡,戰前英國在亞洲享有巨大的地緣政治與經貿利益(譬如香港殖民地及在華龐大經濟利益等),以當時國際現實力量評估,美國必然崛起瓜分掉原來英國人的地盤利益,原本被日本人強佔的地盤與利益,隨著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也必然被美國一口吞食下去,不會留下一丁點兒骨頭屑屑。
  • 「活埋日本戰俘」的孫立人很牛?別吹過頭了,蔣介石罵他不會打仗
    該書第15章以看似漫不經心的之文筆,寫下了一個觸目驚心的情節:即孫立人率領遠徵軍新38師到了緬甸戰場,於1942年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俘獲到日軍八九名傷兵。參謀軍官向孫立人請示該怎樣處理,書中寫:「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假思索地命令:『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照這樣辦。』」
  • 蔣介石心傳:機要檔案披露蔣介石退臺後艱難自保
    1943年11月22日,蔣介石應邀到埃及首都開羅,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的另外兩位巨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就戰時與戰後的國際諸多問題進行歷史性會晤。這是從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的頭一遭,經歷了12年的浴血抗戰,用鮮血和千萬軍民犧牲的慘痛代價,近代中國領導人第一次站上了國際舞臺。至少在儀式意義上,中國領導人終於和世界一等強國的領袖平起平坐。
  • 一·二八淞滬抗戰,蔣介石真的沒有派兵增援第十九路軍嗎?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犯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官兵守土有責,奮起抵抗,史稱「一·二八」淞滬抗戰。坊間有文章說,「戰事爆發後,蔣介石、汪精衛既不發兵增援,反想借日軍之手消滅第十九路軍,並且派出黃埔嫡系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到上海監視第十九路軍,計劃在該部失敗以後,準備接防」。(樊振:《第三黨策動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事實究竟怎樣?
  • 為何只有共產黨能堅持敵後抗戰
    日軍大舉深入中國內地後,總數不過5萬人的八路軍、新四軍以敵後為發展方向,國民黨也向敵後派出過50萬軍隊。最終結果是,8年後共產黨的軍隊發展到百萬之眾且建立了1億人口的根據地,而國民黨在敵後的軍隊或滅或降或逃,所剩無幾。為什麼國共雙方在敵後戰場的表現如此不同?這是回顧抗戰史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 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指的是誰?
    日本人為何這麼說,為何在將星雲集、才俊無數的中國軍事家裡只推崇這"三個半"其實是4位?那今天本文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四人的過人之處和豐功偉績,他們是如何因為軍事生涯顯赫和軍事學術廣為流傳而受到人們推崇的,是怎麼令自負傲慢、很少佩服人的"東洋鬼子"折腰的?畢竟,讓敵人讚美你,那是不簡單的.
  • 1950年中國為何沒有解放臺灣?蔣介石為何在臺灣省失去民心?
    在1950年二月份的時候,中國和蘇聯就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個條約已籤訂,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立即就慌了手腳。他們呢就強烈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一隊1月5號關於臺灣問題所作出的聲明進行修改。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一直主張要給予臺灣的蔣介石集團以必要的軍事援助。
  • 抗戰剛結束,蔣介石在全國成立的九個軍事大本營,都是誰擔任主官
    然而,在抗戰剛結束時,蔣介石也在全國成立了九個行營軍事大本營,那麼 都是誰擔任這九個行營的軍事主官。(排名不分先後)第二個是徐州行營,主管中原地區的軍務,同時徐州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因此蔣介石讓抗戰時期的虎將薛嶽擔任。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薛嶽是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有資格,也有能力成為一方軍事主官。第三個是鄭州行營,這個軍事行營區,蔣介石讓國軍五虎將之首的劉峙擔任。這位人生早期也是一名常勝將軍,只是後來變樣了,從名將級別的人物,變成為一名常敗將軍。
  • 歷史之碎:蔣介石為何兩次拒絕接收琉球群島?羅斯福主動提出將交給中國
    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 最是寂寞紀念日: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無人知曉
    如果再問你,歐洲勝利日是哪一天?不少人也能告訴你:英美法是5月8日,俄羅斯是5月9日。法國、俄羅斯等國每年都有隆重的慶典,這些國家剛剛舉行的59周年紀念活動也被媒體廣為報導。那麼請問,與英美法俄一樣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作出卓越貢獻,並因而與它們一道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我們的祖國,她的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呢?不少人只能猜了:8月15日。不對?那就是9月2日了?
  • 日軍進攻鄭州,蔣介石炸毀花園口堤壩,曾親眼目睹炸出黃河蛟龍?
    有傳言稱,當今世界上僅存三條蛟龍,其中一條在蔣介石炸黃河的時候就被發現了,當時稱為花園口慘案。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性戰役是哪一戰?
    1943年11月23日,中美英在埃及開羅召開了一次會議,協商對日作戰,參加這次的人物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不久前,配備美式裝備的中國遠徵軍在密支那戰役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表現出了不凡的戰鬥力,中國大陸上中日相互焦灼著,但日軍已現頹勢。鑑於中國遠徵軍的表現,美國總統羅斯福邀請蔣介石參加這種世界級話事人的會議,可以說,這是蔣介石的高光時刻,與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兩大巨頭平起平坐,談笑風生,商討對日作戰範圍和戰後利益分配。
  • 藍鯨行動:1943年美國人真有秘密殺蔣的瘋狂計劃嗎?
    傳說中即將成功的暗殺計劃的代號,日後被以訛傳訛稱為「藍鯨行動」(Blue Whale),並聲稱實施這項行動方案的人,正是史迪威將軍(Joseph Warren Stilwell),他身兼三職:美國駐同盟國(中國、緬甸、印度戰區)總參謀長;駐華美軍司令;美國總統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