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營;全稱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某地行營,比如皇帝出宮遊玩,在外面住宿則稱之為御營。而主管軍事的將軍與元帥,出行在外辦公的地點稱之為行營。如果最高軍事長官不在的話,行營還設置了行營主任職位,替最高長官管理行營。而且行營主任權力也很大,主要工作策劃、部署、指揮的軍事一系列活動,還撐握這一片地區的生殺大權。因此也稱為軍事大本營,而主任就是軍事主官。
然而,在抗戰剛結束時,蔣介石也在全國成立了九個行營軍事大本營,那麼 都是誰擔任這九個行營的軍事主官。(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是武漢行營,主管華中地區的軍務,而擔任這個軍事大本營的國軍將領是程潛,他可是國軍元老級別的人物,曾經被中山先生欽點為黃埔軍校校長,後來讓蔣介石給奪走了,但也體現出程潛在國軍中的資歷有多老。
第二個是徐州行營,主管中原地區的軍務,同時徐州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因此蔣介石讓抗戰時期的虎將薛嶽擔任。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薛嶽是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一個戰區司令長官,有資格,也有能力成為一方軍事主官。
第三個是鄭州行營,這個軍事行營區,蔣介石讓國軍五虎將之首的劉峙擔任。這位人生早期也是一名常勝將軍,只是後來變樣了,從名將級別的人物,變成為一名常敗將軍。
第四個是北平行營,這個地區主管華北地區,擔任行營主任的是李宗仁。他是桂系頭目,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像臺兒莊戰役就是他指揮的。
第五個是西北行營,該行營軍事管理區在西北一帶,戰略位置也不是很重要,因此蔣介石讓張治中擔任。他也是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但是在軍事上並沒有取得十分出色的戰績。
第六個是東北行營,這個地方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抗戰剛結束後,兩黨為了搶佔東北大打出手,為了就是佔領東北。可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蔣介石讓心腹謀士熊式輝擔任,並且又讓杜聿明擔任東北保安司令。
第七個是廣州行營,該軍事管理區,主管兩廣,福建等地區,因此,蔣介石讓粵系王牌悍將張發奎擔任。可能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張發奎是北伐時期的名將。當時擔任新四軍軍長,以北伐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八個是重慶行營,這個地方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包括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遷都南京後,重慶依然擔任陪都的重要角色。因此蔣介石把這個行營主任交給了何應欽,國軍二號人物。
第九個是衢州行營,也稱綏靖公署,主任是擁有廣州王之稱的餘漢謀擔任。他也是屬於粵軍將領,雖然沒有打過什麼勝仗,但卻官至陸軍總司令,深得蔣介石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