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攻鄭州,蔣介石炸毀花園口堤壩,曾親眼目睹炸出黃河蛟龍?

2021-01-08 歷史九點半

每晚九點半,讀一條濃縮版歷史。如果你喜歡看歷史,請關注歷史九點半,這裡有最多、最全的近代史探秘,歡迎討論留言。

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各說紛紜,有人認為龍是完全虛構的生物,根本就不存在;也有觀點認為龍是存在的,如果十二生肖只有龍不存在很不合理,龍真實存在,只是一般人遇不到。

有傳言稱,當今世界上僅存三條蛟龍,其中一條在蔣介石炸黃河的時候就被發現了,當時稱為花園口慘案。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當然蔣介石這一做法,至今仍存爭議。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大捷後,蔣介石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劃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1938年5月15日 ,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即將形成。

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於是,接下來日軍便計劃進攻鄭州,鄭州地處中原,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日軍拿下鄭州,將直接給中國軍隊造成致命衝擊,西可進關中,南下可包圍武漢,背後是華北平原,戰局將非常不利於中國軍隊。

接下來就有了蔣介石下令炸毀花園口黃河堤壩,以延緩日軍進攻的事件。花園口決口,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89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佔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的3500萬人口的2.5%,而日軍傷亡只有1000多人,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

這次炸開黃河的舉措,確實拖延了日軍的行程,淹死了1000多日軍,但是我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數十萬百姓因此而傷亡,這樣真的值得嗎?

傳言自從蔣介石炸毀花園口後,便大病了一場,究竟因為何事大病?沒人敢提及此事。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宋美齡的日記中提到過炸黃河的事,才真相大白。據說花園口決堤,蔣介石親眼目睹了黃河中的蛟龍被炸出來,之後就大病了一場。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古老而神秘,誰也不知道滔滔黃河水下究竟還有什麼未知之謎。不過這也成了一宗懸案。

你們,真的相信有龍存在嗎?

相關焦點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石牌要塞旅遊景區 一、華中方面戰前形勢 對抗戰感興趣的朋友心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日軍為何不集中兵力渡過黃河進攻延安日軍若想進攻重慶,只能溯江而上,而這一帶的險峻地勢,非常便於中國軍隊防守而不利於日軍進攻。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為了阻止日軍強渡淮河,他們竟數次和日軍肉搏,直至全員戰死!
    津浦鐵路的西側已經完全在日軍掌握當中了,日軍的指揮部急於渡過淮河北上。因此,淮河這道天然屏障在這會兒就成為了中國軍隊防守日軍的一個非常好的防線。1938年1月17號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在武漢召開了作戰會議,蔣介石詳細闡述了首都南京失守以後,在全國的抗日作戰方針。他明確地指出,現在我們要以武漢為核心,向東要保持津浦路。向北要保持道清路。
  • 民國《民報》,解答鄭州黃河復堤的石頭源自鳳凰山
    近日,一位網友發來一張民國時期《民報》的報紙,這份報紙內的一篇文章,主要記述的是鄭州黃河復堤開採石料的新聞報導。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鳳泉區域內在解放前就開始機械化的開採石料,以及戰鬥的相關線索。據了解:《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11月26日創刊於東京,前身為宋教仁在東京創辦的《二十世紀之支那》。
  • 日軍在安徽暴行:逼7位老奶奶脫光學狗爬當活靶
    日寇入侵中國後,為了進攻南京,把廣德縣作為重點的侵略目標。我家鄉亦受到日寇鐵蹄的蹂躪,日軍在當地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值此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不忘歷史,把日寇侵略行徑,羅列如下,以教育後人。
  • 一·二八淞滬抗戰,蔣介石真的沒有派兵增援第十九路軍嗎?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張學良下令不抵抗,一夜之間東北許多地方淪陷。22日,南昌行營參謀長熊式輝請示:「淞滬為通商巨埠,日艦駐泊甚多,交涉萬一不能迅速解決,日方擴大行動,對我要塞兵工廠及重要各機關施行威脅或襲擊時,我陸海軍究採取何行動。」
  • 日軍出動三個師團圍剿國軍一個雜牌師,只因該師有個「王老虎」
    他曾被日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出動三師兵力只為將他殲滅,他也曾多次深處危險,卻都巧妙化解,逃出生天,他被稱為王老虎,日軍聞風喪膽,他於68年病逝,他便是王勁哉,創造一代英雄傳奇。 一、王勁哉
  • 歷史過目難忘瞬間:曾與「甲級戰犯」稱兄道弟的蔣介石,穿泳裝的...
    歷史過目難忘瞬間:曾與「甲級戰犯」稱兄道弟的蔣介石,穿泳裝的蔣經國夫婦 日本人認為他是慈善家,與孫中山、金玉均等東亞的有志改革者頗為「友好」,曾「支持」革命黨建立中華民國。
  • 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曾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擊斃日軍7千人
    1943年,日軍為了速戰速決,完成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目的,展開了鄂西會戰。為了確保鄂西會戰的勝利,日軍調動了7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聯隊,外加航空隊,一共10萬兵力,妄想在長江沿線消滅中國守軍,直逼陪都重慶。附近的石牌村就成了日軍的攔路虎,長江因為石排的阻攔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構成了一個天然的防禦屏障,可以很好地據守長江沿線,阻攔日軍的進攻。
  • 日軍曾殘忍虐殺鄭州村民 39人被投入水井淹死
    當年,南五裡堡及周邊村的村民39人,被日軍殘殺在一口井裡。至今,住在附近的康玉慶還能準確指出這口井的位置,「我覺得應該立塊紀念碑。」他說。  村志記載,當時的親歷者南五裡堡村民李宏道回憶,日軍第一次(1941年10月)入侵鄭州時,他隨全村人到密縣(現新密)一帶避難,10月27日(農曆九月初八),由於帶的乾糧吃完了,大人小孩餓得難以忍受,於是各家的老人聚在一起商量,決定回家拿糧食。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1944年7月,本多政材已經將日軍司令部轉移到了滇西的芒市,此時國軍宋希濂第十一集團軍正在進攻距離芒市不遠的龍陵,但卻對日軍主力的轉移茫然不覺。國軍的地毯式轟炸令日軍損失慘重,就算沒有摧毀的日軍堡壘也被揚起的塵土徹底掩埋,黃杰為了進攻甚至不得不派工兵對龍陵城進行清理。龍陵城內的日軍見逃生無望,紛紛發起自殺性衝鋒,但在國軍裝備的湯姆森衝鋒鎗之下,日軍的進攻顯得十分無力。
  • 他是八路軍115師代師長,蔣介石三次嘉獎115師,兩次因為他
    當日軍進入伏擊地點後,陳光先趕到第685團,傳達師部「開始進攻」的命令,楊得志隨即布置了一個營的兵力,準備用火力封住喬溝,用此舉按住了日軍的「蛇頭」,另兩個營則直插「蛇身」。接著,陳光趕到老爺廟山頭陣地督戰「壓陣」。 平型關戰鬥只打了一天,陳光卻幾晝夜沒合眼,直至大獲全勝,打掃完戰場,陳光這才鬆了口氣。
  • 老周打假第四篇:羅斯福問蔣介石常德守將是誰,有這回事嗎?
    老周打假第四篇: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問蔣介石常德守將是誰,還記在筆記本上,有這回事嗎?老周摘要:開羅會議時,正是常德保衛戰進行地如火如荼之時,所以羅斯福特意向蔣介石詢問常德守將是誰,還將守將餘程萬的名字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日軍鐵蹄踏遍大半中國,為何偏偏不敢侵佔青島?為您解密!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亊實上,此前兩個月,日本軍方曾在山東靑島大做文 章,為發動戰爭製造藉口,儘管沒能成功,卻也挑起了一場重大的外交風波。第一次世界大戰,青島被日本強奪,上世紀20年代 屮國雖收回音島主權,但由於日本人在當地的特權,中央政府一直未能正式駐軍,1936年西安事變以後,曰本全面侵華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日軍首先將突破口放在了青島,因為在青島日軍擁有巨大的優勢。當時青島控制在東北軍系統的沈鴻烈手中。沈鴻烈雖是東北海軍的司令,手上卻僅擁有數量有限的軍事力量。
  • 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白鶴
    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白鶴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時間:2020-11-27 10:53:50 11月24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在灰鶴種群中有一隻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
  • 中原大戰閻錫山下野,晉系一敗塗地,蔣介石為何卻無法收編拆解?
    由於中原大戰時期,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出兵相處,承諾將黃河以北的所有區域都交給東北軍統轄,因此蔣介石對於攻打山西的興趣並不大。 而且蔣介石認為儘快結束中原大戰,將主力部隊調往江西攻打蘇區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蔣介石表示願意以「寬容」的態度促成雙方和談。
  • 中日戰爭中最慘烈的肉搏戰,中國以一萬人代價斃掉日軍2.5萬人
    一開始的國民政府在南京,之後又選在了武漢,然而基於當時的考慮,基於重慶這邊有自然天險作為屏障,蔣介石決定遷都南下,將重慶作為陪都。為了防止日本人的進攻,蔣介石專門設立了重重防線,而其中最為要塞,最為關鍵的地方,便是石牌要塞。為此,蔣介石多次向駐守當地的軍官發來電報,要求他們一定要守住要塞,而在蔣介石的嚴令要求下,十八軍的第十一師也成為了駐守該要塞的軍隊。
  • 南京保衛戰:15萬守城國軍為何被5萬日軍破城
    若非城破後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駭人聽聞,這場有如雞肋的戰役可能早就被湮沒於歷史雲煙中,被人淡漠遺忘了。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掀開全面侵華的序幕。雖然蔣介石鑑於國力孱弱的實際狀況,並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希望延緩對日決戰的進程,但日本卻不給蔣介石絲毫喘息之機,中日決戰如箭在弦!
  • 2020鄭州印記① 黃河邊奏響「鄭」聲音
    「春晚選定分會場是有整體考慮的,鄭州也不只是簡單地作為承辦城市,更是以黃河的名義而來,以展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窗口閃亮登場。」將鄭州設為春晚分會場,再次彰顯了中央對鄭州的重視和發展決心,也通過春晚舞臺,讓鄭州在全國人民的聚光燈下,精彩亮相。
  • 日軍進攻菲律賓時,美軍只會投降嗎?美軍還是很厲害的
    二戰時,當日軍突襲菲律賓時,美軍駐菲律賓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逃跑了,逃到了澳大利亞,只給菲律賓人民和數萬美軍將士留下了一句「我還會回來的」。雖然麥克阿瑟此後兌現諾言,在二戰後期,帶領美軍成功從日軍手中奪回菲律賓,再次踏上這塊土地,證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