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預防下一場大流行,不能只盯著蝙蝠

2021-01-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統計分析顯示,對下一場大流行的密切監測不能只盯著蝙蝠。

Nature自然科研微信公號5月2日消息,蝙蝠和齧齒動物一向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病毒庫,是可傳人疾病的來源,有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大流行。甚至有一些科學家認為,蝙蝠的特定性狀會增加病毒從動物向人類溢出的可能性,因此更應該得到密切監控。但是,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蝙蝠和齧齒動物在容易攜帶能感染人類的病毒方面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來自蘇格蘭的研究人員查閱了記錄有各種病毒以及各種哺乳動物和鳥類分目宿主的最大數據集,發現已經感染人類的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的數量,與分目下包含的物種數量呈正比。

「看起來驚人的趨勢背後有著非常合理的數學解釋。」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疾病生態學家Daniel Streicker說。他參與領導的一項研究發表在4月13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他說,未來的監測行動在鑑定動物來源的疾病威脅時,不應只關注特定動物群體,還要多多關注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地區。

但是由於資源有限,並非人人都看好這種建議的可操作性。由於蝙蝠體內寄宿的許多病毒都可以導致嚴重的人類疾病,包括狂犬病病毒、伊波拉病毒和SARS相關冠狀病毒(SARS-CoV),這也讓蝙蝠和其他齧齒動物成了大部分病毒檢測和監控行動的關注焦點。對於當前疫情的罪魁禍首——SARS-CoV-2,蝙蝠也是最可疑的來源之一。

數字遊戲

對單個物種進行研究後發現,蝙蝠攜帶病毒的比例比其他哺乳動物要高,但Streiker和他格拉斯哥大學的同事Nardus Mollentze決定看看這種模式是否也存在於不同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群體之中。

Streiker說,在甄別哪個物種才是新病毒的宿主時,分析一下動物的目可以排除一部分不確定性。但通過對人類感染的病毒和動物宿主中傳播的病毒進行遺傳學比對,研究人員能有相當把握推斷哪個動物群體脫不了干係。

兩人比較了11個目的人類感染病毒,包括翼手目(蝙蝠)、齧齒目(齧齒動物)和雀形目(鳴禽)。根據他們自己的資料庫以及其他資料庫,作者編譯了415種已經從動物傳給人的DNA和RNA病毒數據。

根據他們開展的統計學分析,物種數量越多的動物群體似乎帶有更多病毒,因此能傳給人的病毒也更多。比如說,齧齒動物是此次研究中物種數量最豐富的哺乳動物目;已經從它們體內跑到人類身上的病毒數量也是最多的,Streicker說。

病毒因素

在另一項統計分析中,兩位作者還權衡了宿主生物學相較於病毒因素的重要性。模型顯示,相比動物病毒庫的生理或生態性狀,病毒如何複製或病毒能否通過昆蟲傳播這類病毒生物學問題,才是更能影響溢出事件的因素。

比如,雖然蝙蝠被認為因為免疫系統特殊而攜帶了許多不同的病毒,但Streicker說這些非常獨特的特徵並不會增加這些病毒的溢出風險。「沒有哪種動物宿主會持續提高病毒對人類的風險。」他說。

「如果想事先預測哪些病毒最有可能感染人類,病毒的性狀或許比宿主的性狀能提供更多信息。」他說。

Streicker建議下一步工作應關注有可能增強病毒感染人類的能力的性狀,另外還應考慮其他因素,比如野生動物交易和環境變化,是如何讓動物與更多人類接觸,並影響了病毒的出現。

從宿主到人

發現物種多樣性與病毒豐度的對應關係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理由,要求我們把監測範圍擴大到特定哺乳動物以外的群體,生態學家Kevin Olival說。Olival是紐約非營利環保機構EcoHealth Alliance的副主席。

但Olival不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平息是否存在特殊病毒庫的爭議。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各個分目的動物宿主,而不是不同種的動物宿主——這說明關於宿主的物種特異性信息是缺失的,比如種群規模、密度、物種豐度,以及與人的接觸頻率。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病毒多樣性和傳播,他說。

他還表示,考慮到蝙蝠和齧齒動物的既往歷史,繼續對它們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監測行動似乎也是符合邏輯的。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病毒學家Jemma Geoghegan表示,在研究人員能夠利用病毒性狀預測下一次溢出事件前,需要對更多病毒進行採樣和表徵,以揭示自然界病毒的真實多樣性。在那之前,她認為監測措施最好向基因組監測傾斜,監測地點應該是人類和動物發生互動的「紅線」,比如活體動物交易市場。「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快速識別溢出的病毒了。」她說。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麼多造成人類大疫情流行的病毒都來自蝙蝠?
    原標題:為什麼這麼多造成人類大疫情流行的病毒都來自蝙蝠? 前言: 近日,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備受關注。2012年最新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報告稱,狂犬病毒屬有12種,除了蒙哥拉病毒外,其中11種的自然宿主是蝙蝠。 1994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暴發了一場疫情,殺死了14匹賽馬和1個人。導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果蝠。雖然沒有發現這種病毒從果蝠直接傳播給馬,但在實驗室的感染研究表明,可能是馬取食的牧草被攜帶病毒的果蝠胎兒組織或胎水汙染導致病毒傳播。
  • 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
    原標題:六百年故宮鑑賞③|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鍾馗,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自唐代畫聖吳道子按唐玄宗旨意畫鍾馗捉鬼圖以後,鍾馗的故事和畫像逐漸在宮廷和民間流行開來。
  • 蝙蝠惹禍?數十萬隻蝙蝠正在澳洲上空盤旋
    數十萬隻紅色的飛蝠正準備利用最近的降雨天氣逃離森林大火肆虐的地區,向南飛去覓食。這些蝙蝠是真正的毒王,身上常年體溫40°以上,心跳一分鐘1000次,攜帶100多種劇烈病毒,而且,關鍵是壽命長達30多年。澳大利亞山林大火,導致幾十萬隻蝙蝠逃出山區,進入到澳大利亞昆士蘭等城市。
  •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又發現 6 種全新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將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蝙蝠體內冠狀病毒的多樣性,並為全球發現、預防、應對可能威脅公共健康的傳染病提供更多信息,特別是在目前 COVID-19 大流行之際,這一結果尤為重要。身藏數毒的蝙蝠史密森尼學會全球健康項目的前野生動物獸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Marc Valitutto 表示,病毒大流行提醒我們,人類健康與野生動物和環境的健康密切相關。在全球範圍內,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所以我們對動物體內的這些病毒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降低病毒流行的可能性。
  • 高洪波:我家的十隻蝙蝠
    庚子大疫,悶居家中。閒來無事,把收藏的兩件文玩細品,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我家居然隱居著十隻蝙蝠。第一次抓到蝙蝠,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它撞到我家窗戶上,衝著燈光亂撲騰,按住這隻小蝙蝠,我仔細看看它的模樣,真的像一隻老鼠,長長的肉翅膀,又黑又薄,叫聲吱吱,十分難聽。我把這小東西放在屋裡的晾毛巾線上,它緊張地抓牢,大頭朝下,一副古裡古怪的模樣,好像蕩鞦韆。這就是我與蝙蝠第一次相逢的記憶。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二來我們蝙蝠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所以有些小規模損失就不為人知。我就聽說過有一種狂犬病毒感染過我們的一些蝙蝠朋友讓他們發瘋,另外還有什麼塔卡裡伯病毒之類的也是我們的敵人,曾經對我們造成重創。但是總體而言,我們因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確實不太常見。比如在你們人類中引起大規模流行甚至致死的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當初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還沒有顯露出這麼恐怖的一面,可能是他們怕我們吧。
  • 一天600隻!這裡仍在大吃蝙蝠
    據路透社、法新社11日綜合報導,在印尼北蘇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託莫洪市的一個市場中,賣蝙蝠、老鼠、蛇等野生動物的商販生意仍然紅火。儘管印尼當地政府與衛生機構呼籲暫停食用蝙蝠,調查野生動物市場。蝙蝠商販坦布隆(Stenly Timbuleng)每天能賣50到60隻蝙蝠,節假日時他甚至一天能賣出600隻。
  • 夢幻西遊:第一大蝙蝠爭霸賽,這群爭第一的蝙蝠要打起來了
    今天就來先來盤點下全夢幻最頂尖的大蝙蝠(願寶寶環取消變異大蝙蝠)。引入正題之前先來看下天元最頂尖寶寶的樣子:看過了這兩個之後馬上開始正餐。馬上要出場的大蝙蝠編隊除了內丹數量之外,技能資質和上述兩個寶寶相比都不遑多讓。額出現了一點意外,有兩個不甘寂寞的王八亂入……物種不同技能又少的可憐的,直接pass掉。
  • 狂犬病在臺灣捲土重來 醫師講解如何預防
    臺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費昌勇指出,任何溫血動物,只要打一般狂犬病疫苗,都可以預防(動物園就是這樣做)。  他也舉出案例表示,病歷1:1993年的夏天,一個11歲的紐約州女孩,有一天抱怨頭痛。父母帶到醫師處,發現她喉嚨及中耳發炎。經醫師處方抗生素後回家。第二天隨父母外出宿營。在路上小女孩開始頭痛、發燒、痙攣、大量流涎、並陷入歇斯底裡。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蝙蝠做錯了什麼,你要消滅它?蝙蝠很重要
    蝙蝠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世界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提供寶貴的服務。然而,它們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動物之一。除了在中國蝙蝠一直被認為象徵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區的傳統中它被認為是邪惡和恐懼的。最近充斥著關於蝙蝠的諸多負面報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
  • 我們可能誤會蝙蝠了,穿山甲或將是新冠肺炎的「罪魁禍首」?
    此前多項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天然宿主。1 月 23 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在 bioRxiv 預印版平臺上發表文章指出,與此前在雲南中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 RaTG13 相比較,2019-nCoV 在整個基因組中與其有 96.2% 的一致性,與 SARS 冠狀病毒有 79.5% 的一致性。據此結果推測,新冠肺炎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 500隻貓竟差點引發禽流感疫情:擋住疾病大流行還有獸醫
    這隻4歲大的馬來亞虎生活在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動物園,當天飼養員們還注意到了一件事:娜迪亞沒有吃完每天配給的生肉。出於擔心,他們叫來了園裡的首席獸醫保羅·卡勒(Paul Calle)。娜迪亞被認為是第一隻確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虎。
  • 大蜘蛛獵殺比它大兩倍的蝙蝠,網友:蜘蛛俠吞掉蝙蝠俠!
    在澳洲食物鏈中,蜘蛛能吃蛇都不奇怪,但在德克薩斯州,就在這位女士的房屋前,拍攝到這隻大蜘蛛獵殺比它大兩倍的蝙蝠,人們就感覺到好奇又害怕,好奇的網友是:蜘蛛俠吞掉蝙蝠俠,蜘蛛俠贏了蝙蝠俠。擔心的網友:巨型蜘蛛吃掉蝙蝠,這種蜘蛛就生活在德克薩斯州。
  • 義大利:蝙蝠再傳致命病毒 託斯卡納拉響新防疫警報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奮鬥在義大利綜合編譯:星期六(6月27日),威尼斯動物預防研究所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從來自託斯卡納同行送來的貓腦樣本中分離出狂犬病毒毒株。(新聞配圖:蝙蝠)>這隻貓生活在託斯卡納的阿雷佐市,在咬了主人後不久死亡。
  • 70萬隻澳洲蝙蝠被大火趕入城市,現已橫屍遍地,居民擔心發生疫情
    從2019年9月份開始的這一場澳大利亞火災,已經在其東部和南部地區連續燃燒了5個多月,澳官方部門統計稱火災已經燒過了1200萬公頃的土地,是去年巴西森林大火過火面積的7倍多,已經大約有13億隻鳥類和哺乳動物被燒死,近半個月來公安部澳洲的連續多日的暴雨也沒能澆滅這場火災,只有大約1/3的火場被雨水熄滅,2/3的地區仍然在燃燒。
  • 地獄大門被打開,澳大利亞山火放出超70w只蝙蝠入侵人類世界!
    這是網友近日在澳洲拍到的一幕,陰沉沉的天氣下,無數的蝙蝠漫天飛舞,氣氛十分陰森詭異,令人不安,仿佛末日電影中的場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山林大火讓大量動物失去它們原本的棲息地。這就是這次數十萬蝙蝠對澳大利亞進行侵襲的主要原因,這數十萬隻蝙蝠中還包括大量巨型蝙蝠。
  • 澳大利亞噩耗不斷,山火毀掉大量動物家園,數十萬隻蝙蝠闖入城鎮
    但事實上,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依然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在遭遇到一場自然災害的時候,人類就只能採用「被動防禦」的方式來應對。就在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這對於整個澳洲來說都是一場特大災難,而從最新的消息來看,這場山火直至如今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
  • 豬臉大蝙蝠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文裡劇中都出現過的豬臉大蝙蝠。&nbsp&nbsp&nbsp&nbsp豬臉大蝙蝠初登場於野人溝遼金古墓的隔壁——關東軍要塞的通風口裡,發現者是王胖子。我記得劇裡的英子還踩了其中一隻一腳,真可憐…… 豬臉,顧名思義就是這是一種長著豬一樣面孔的蝙蝠。它們有著兩隻直挺挺的菱形大耳朵,圓頭圓腦,連鼻子也是圓的,估計姑娘們看到會覺得萌萌噠。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2013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袁國勇指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並非果子狸,更可能是一種名為「中華菊頭蝠」的蝙蝠。然而,作為新晉的「嫌疑犯」,蝙蝠來源說也面臨當年果子狸證據不足的問題,研究發現從中華菊頭蝠體內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存在關鍵性差異,不能利用人與果子狸的受體,也就意味著這種病毒僅限於在蝙蝠內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