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京東市值在離最高點蒸發400多億後,股價最低時縮成了一個拼多多。在遭遇了一系列「黑天鵝」後,京東掉隊了嗎?還能重回高光時刻嗎?京東的未來又在哪裡?
2018年,我們觀察到一系列切換賽道的故事。
在家電領域,彩電大王TCL剝離彩電業務,瞄準三星,對標京東方,顯示器面板成為TCL核心業務。
阿里巴巴創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發力晶片領域。
華為發力5G車聯網平臺,欲在自動駕駛這個產業鏈上分一杯羹。
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表示,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人工智慧+物聯網平臺),5年內投入超過100億。小米要丟掉速勝論,打持久戰!
這一年,馬化騰提了三個著名問題——關於新零售的、關於產業網際網路的、關於ofo死亡的,引發業界深度思考。
這一年,阿里、騰訊、百度、小米、京東都不約而同調整了組織構架。
就在周一,中國2018年重磅經濟數據出爐:GDP突破90萬億大關,GDP增速6.6%。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幾天前透露,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
這一系列動向都在說明一件事,新的產業周期和消費周期來了。每一次迭代,都會淘汰很多既得利益者。而換道超車時,原來很成功的,不代表以後也會成功。股價縮水並不能代表什麼。在換道期,判斷一個企業有沒有掉隊,關鍵看未來戰略規劃是不是符合新的產業周期,看大勢把握得準不準,能否順勢而為;考驗的是企業從頭學起,快速迭代的能力。
那麼,在新一輪產業周期和消費周期下,京東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京東商城:存量競爭異常殘酷,告別GMV,追求有質量增長
這幾天,京東商城、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分別召開了2018年度總結表彰大會。
在京東商城年會上,京東商城CEO徐雷說,過去一年,是京東歷史上內外部環境變化最劇烈的一年。
2018年12月21日,劉強東親自籤發京東商城組織架構調整公告,多達10位高管將跳過他直接向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匯報。各大業務整合重組,確定了前、中、後臺的組織模式,這使得縱向垂直一體化的組織構建迭代到積木化的前中後臺。原三大事業群總裁王笑松、閆小兵和胡勝利繼續擔當要職,同時一批業務能力突出的高管升任中、前臺的負責人。
徐雷透露,去年12月初,京東商城核心高管用了4天4夜時間,針對商城戰略進行深入探討,目的就是主動求變。
這家擁有強烈創始人基因的公司,在經歷十幾年高速增長後,進入大變局時期。徐雷說,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網絡零售紅利消失,「增量」變得很難,在飽和的存量市場,競爭會更加殘酷。
而年會透露的最重要信號是,京東商城要以客戶為中心迎接四個變化,第一條就是從單純追求數字,到追求有質量增長的變化。
「這四大變化,每一項都不亞於對於組織進行徹底重寫,尤其是超過3萬人的大型商業組織。這個過程會異常痛苦。」徐雷說。
更多的品類、更高的商品質量、更快的配送速度、更省錢,更……這是去年雙11,徐雷在總結電商10年時,對未來電商平臺走向的一個判斷。
潮水退去,並不是說電商經濟不行了,而是存量競爭時期才是真正高手過招的時候。經濟高速增長時,企業最佳策略是擴張;經濟放緩時,把東西做好才能走得更遠;沒有增量時,存量競爭會更加激烈;存量競爭激烈時,自然會倒逼品質提升。
徐雷這番話,是對電商經濟「慢時代」的正確判斷,採取的也是最正確姿勢。
目前正是年貨購置高峰期,不妨來個小測試,你可以在幾家電商平臺試試,看誰家的年貨更全更優質,誰家的快遞服務更快更棒?
京東「B計劃」打出王牌,京東物流進軍12萬億社會物流
在「存量經濟」上,京東商城進行了戰略調整。但對於整個京東集團而言,更關鍵一步是走出去,找新路,找增量。
任正非幾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應對未來的挑戰,大家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就到了。
這涉及一個關鍵問題,決定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經濟發展的變量是什麼?
工業化、城市化、技術創新。
在這三大變量中,你卡位了嗎?
桔子財經注意到,2018年,阿里和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上都進行了巨大投入。2017年,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落地廣東,要深度再造ET工業大腦。
但產業網際網路的複雜程度,註定了它和消費網際網路是完全不同的產業邏輯和發展路徑——這個區域水很深,投入巨大,沒法掙快錢。它不以商業模式取勝,而以長時間積累,以擁有強大行業知識,以建立生態為核心能力的。
宇視科技CEO張鵬國曾說,工業領域是無限細分的,每個細分領域都很深,都需要多年積累。所以,工業領域多半是1釐米寬,10公裡深;網際網路思維可能是10公裡寬,1釐米深。
阿里憑藉ET工業大腦向工業網際網路進軍。現實是,中國工業信息化水平很多還在2.0,2.5時代,帶有C端基因的網際網路巨頭進軍工業網際網路,推進速度絕對不會像消費網際網路那麼快速,而它的複雜性也遠超想像,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一個賣雲的了,這就和初衷大相逕庭了。
但京東在2B上,卻有一張王牌——京東物流。
在1月19日召開的京東物流2019年展望大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說,物流行業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
這話不是指京東物流開放業務在2018年收入遠超目標,同比增長超100%的漂亮成績單,而是指物流業到了一個歷史最好機遇期。
2018年11月,由李克強主持召開的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中,確保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明顯下降。
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2.1萬億,佔GDP比例14.6%,儘管這一數值已經五連降,但依然是發達國家2倍。如果降低1個百分點,就能帶來萬億級新增效益。
這一方面通過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體系變革,推動製造業降本增效,產業升級。在人口紅利消失後,傳統行業終於走到必須依賴效率紅利,依靠每個經營環節更精細化、數位化來提高人均產出的時候了。
另一方面,這個號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中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將和電子商務、行動支付、雲計算一樣,成為新的社會基礎設施。
一場新的「鐵公基」建設勢必會掀起,但這和之前政府主導的「4萬億投資」截然不同,在市場主導下,社會物流這個碎片化行業要高度集中化,要有帶頭大哥出來整合資源,以高度集中化,規模化推動社會物流成本降低。
這個時候,京東物流進軍社會物流,做大做強自己,是最好時機。傳統電商物流只有4000億,整個社會物流高達12萬億規模,這是京東「B計劃」的最佳的戰場,健全全面供應鏈服務能力因此被列入京東物流2019年三大必贏之戰之一。
去年10月舉行的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王振輝就說,未來得供應鏈者得天下。未來5-10年,京東物流將構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目前已經建立起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快運、京東跨境、京東雲倉六大產品體系,為社會提供全面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
這個GSSC體系一旦建成,將成為整個京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京東物流服務客戶總數超過20萬家,其中合作費用上億元以及上千萬客戶近百家;還上線個人快遞業務;獲得高瓴資本、紅杉、招商局、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等多家機構總計25億美元的中國物流行業最大單筆融資;同時京東物流還密集投資了20多家智能物流領域的科技公司。在海外布局上,京東在泰國建成東南亞地區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在印尼建成當地最大的電商物流網絡。
京東物流目前估值852億人民幣,它在10年時間快速搭建起一個巨無霸,也真正說明,物流是幹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中國物流門檻很低,但水很深,只有深度紮根探底,才能站穩腳跟。這個賽道上現在扎滿了巨頭,順豐、菜鳥,蓋洛普、傳化、京東……京東物流如何加深加寬護城河,如何在供應鏈創新上發力,2019年將是關鍵一年。
京東數科:搶灘智慧城市,科技服務收入翻3倍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同樣也被視為新的社會基礎設施之一。
整個智慧城市的規劃規模有多大?粗略統計4萬億!建設投資6000億!全國超過500個城市都在建智慧城市。
為什麼智慧城市這麼熱?因為它幾乎融合了目前所有最先進技術,物聯網、5G、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 如果不到這裡搶吃技術紅利,搶吃政策紅利,還去哪裡?
在這個賽道上,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都到場了。阿里和騰訊至少在上海、重慶、雄安等城市正面交鋒過。現在,在獲得國家政策紅利密集轟炸的海南自貿區,兩家又狹路相逢。
京東在智慧城市領域入局較晚,但步子邁的相當快,其核心能力是城市計算。2018年2月,京東成立城市計算事業部,並請來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了12年城市計算業務的鄭宇執掌這一全新部門。
我們可以把京東城市看成一家創業公司,來看看它成長速度多快——
基於京東城市計算平臺的「城市作業系統」的大數據和AI能力,京東城市在為北京、上海、廣州、雄安、南京、成都等30多座城市,提供交通、規劃、環保、能源、城市信用、公共安全、電子政府7大領域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
這個「超級大盤」上,處處是血拼的硬仗。目標選擇上,京東城市直奔各大廠商激烈角逐的新一線城市;建設模式上,既推出了福州三坊七巷「信用城市」這樣的「單品爆款」,又有宿遷這樣的「煙囪改造」模式,還有雄安這種「頂層設計」模式。
京東城市還集結了一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領銜、超強版院士陣容的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加速產學研的效率和速度。
這個快速發展的業務板塊現在歸在京東數科旗下,但從組織構架上,京東城市整合了整個京東集團在電商、物流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在集團內部屬於一級事業部,其戰略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承擔了京東戰略升級重任的京東數科,2018年實現贏利,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科技服務收入比2017年翻了3倍。京東數科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300億。
2018年9月,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強調科技輸出,專注於數字科技服務。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表示,京東數科最終要形成系統的金融科技能力和產業數位化能力,這將是京東數科的核心能力。
科技在京東已經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京東2017年會上,劉強東明確提出:「未來12年京東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用於技術研發投入達34.5億元,同比增長超96%,2018年前三季度技術研發投入86.4億元,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66.5億元。
2019年,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會變得更成熟,這也為京東數科爆發式增長奠定底層邏輯。
啟動人才引擎,「新燃油」決定京東未來
根據CNNIC統計數據,中國網民在突破8億後增長就已經非常緩慢了,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增幅已達到歷史最低點。
京東財報顯示,2018年三季度京東活躍用戶數量為3.05億,京東目標用戶群體已經接近天花板,按照「電商零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這個公式,流量紅利對京東已成往事。
同樣,流量紅利對於所有消費網際網路巨頭而言,也都成往事。
那麼,新一波技術紅利,誰能趕上趟?
2019年是5G元年,5G速度是4G的100倍以上,將極大推動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的實驗空間。AI、區塊鏈、雲、數據安全,數據隱私……哪些領域會爆發?誰能抓住每一次變化中釋放出來的紅利,然後把這個紅利兌現為自己的用戶?
所有的巨頭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新技術進入市場的周期變短了。任正非在日前的採訪時念叨:亞馬遜,一個賣書的書店,怎麼突然成了全世界電信運營商的最大競爭對手了?
華為在新疆高山上建基站,是京東的快遞小哥騎著摩託上山,按照華為技術人員說明,把設備裝好,掙了華為的錢。
微信是一個有著10億用戶的流量池,拼多多橫空出世提醒京東,作為騰訊最重要戰略盟友,京東真的把微信這座金礦的價值挖掘到極致了嗎?
馬雲說,未來的市場,一定是靠創新起來的。
只做旁觀者,沒有任何機會。真正的價值窪地在哪?每一個消費網際網路巨頭在2B戰場上尋找價值窪地,而每個細分領域的競爭都異常激烈。所有玩家都不願重複大潤發創始人離場時的悲愴: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但事實可能是,他們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
在京東的戰略調整期,和技術一樣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還有人才。新年伊始,看看京東的三位CEO怎麼說——
徐雷說,要從追求創造數字,到追求創造價值的人才,讓更多年輕人走上重要崗位。
陳生強說,優秀人才不論資歷,無上限破格晉升!京東數科要讓帶兵衝鋒打勝仗的年輕人脫穎而出,未來三年90後經理和高級經理層員工要過50%。
王振輝說,2019年要投入10億激勵人才,確保在京東物流做到能者上!
京東的「人才引擎」能否發動起來,這才是決定京東未來命運的「新燃油」。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壹點號 桔子財經)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