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腳步》第37期丨磊落組合:用工匠精神做音樂,做自己喜歡的...

2021-01-10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導

磊落組合簡介

磊落是一個紮根於深圳的跨界音樂藝術流行組合,由中國資深音樂人王磊與建築設計師、鍵盤手樂樂二人組成。

王磊,1973年出生,山東淄博博山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從事音樂工作,曾任「蒼蠅」樂隊、「紅桃5」樂隊、「鮑家街43號」樂隊貝斯手。是國內公認的優秀貝斯手及音樂製作人之一。

樂樂,出生於上海,自幼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前教授胡天儔,大學畢業於雪梨大學建築設計系。多年來系統接觸各類音樂類型;在製作中善於綜合對世界音樂、流行音樂、藝術搖滾和迷幻電子的理解。

2013年,王磊與樂樂成立「磊落」聲音藝術工作室,一直持續創作,先後推出《大地上的美好》、《頤和園》、《6600萬年以前》、《不存在的回憶》以及《廠礦子弟》等五張專輯,其中《大地上的美好》榮獲2018深圳十大原創金曲金獎。

這一期,跟大家分享深圳一個音樂組合的故事。

這個音樂組合的名字叫磊落,由前鮑家街43號樂隊貝斯手王磊與建築設計師、鍵盤手樂樂組成,兩人致力於發展跨界音樂項目,過去七年來推出了五張專輯以及多首單曲,風格遍及世界音樂、電子純音樂、氛圍音樂,藝術搖滾等等,他們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在當前多元的中國樂壇,風格凸顯,聲名鵲起,正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熟悉磊落組合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王磊和樂樂,是一對親密愛人,王磊內斂寡言,樂樂開朗健談,兩個人特別互補,舞臺上下,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一個貝斯手,一個建築設計師,兩人緣何走到一起?組合後為何專注地持續做專輯?為何選擇一站一站奔波的音樂分享會方式?

請隨我們走進磊落的音樂世界,走進他們的幸福之地。

1、別樣分享會:純音樂的受眾比預估多很多

2020年12月12日晚,廣州1200book體育東總店。

趕上周六,堵車嚴重,開演前一刻,王磊和樂樂匆匆從深圳趕來,來到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赴約一場別開生面的磊落專場音樂分享會,主題為「相約幸福之地」,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兩人向書店現場上百位聽眾分享了新近推出的回憶性專輯《廠礦子弟》,以及《遺失的合影》和《不存在的回憶》等專輯創作背後的故事,整場分享會進行得放鬆又舒適,聽眾們聽得意猶未盡……

當晚,我也在現場全程聆聽,這是我第二次現場聆聽磊落的音樂分享會,感覺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享受其中。問起坐在我旁邊的兩位年輕聽眾,原來他們早就是磊落的粉絲,當晚特意從外地趕回廣州。

這場分享會是磊落2020下半年全國多地分享會的最後一場。次日,樂樂在分享會微信推文裡感慨地說:「感謝所有支持磊落的朋友們,也感謝所有來參加過磊落分享會的朋友們。我們2021年將會繼續這樣的分享會模式,希望更多的人能來現場,來積累那些可以被觸摸的記憶……」

眾所周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國內疫情形勢到下半年趨緩,磊落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上海等地,緊鑼密鼓地舉辦了十餘場音樂分享會。

為何要不辭辛苦地到各地舉辦分享會?

樂樂解釋說,磊落的分享會跟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那種唱片歌迷見面會,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點在哪裡呢?就是一般的唱片歌迷見面會,歌迷事先知道組合才會來,而我們呢,基本上沒有太多人聽過我們,看看我們的介紹挺感興趣的,就過來聽聽,所以我們在現場是屬於零基礎開始的一種科普模式」。

另外,磊落創作出來的音樂大多數是純音樂,有別於傳統的那種歌曲化的音樂形式,對於平時很少接觸純音樂的人來說,初次接觸會有些許不適應,會納悶分享會開始好久了,一直在演奏,沒有人唱歌……

反差帶來新奇。其實在每一首曲目的間隙,磊落都會分享音樂背後的故事,有趣的是,王磊不善言辭,樸實真誠,而樂樂聲音溫婉,簡潔明快,觀眾很容易聽著他們的分享,走進他們的音樂世界。

王磊坦稱一開始決定做這種嘗試的時候,他們一度是很忐忑的,「會不會有人喜歡?會不會有人來聽?」

事實打消了他們的顧慮。每一次分享會,現場都會有良好的互動,他們給觀眾帶去了驚喜,觀眾也把驚喜還給了他們。

「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也是搞了那麼多場分享會才知道,原來這一類音樂的受眾人群,比我們預估的要多很多。」樂樂如是總結。

2、專注做專輯:更想真實地表達自己

王磊告訴我,相比於國內傳統的原創音樂人,磊落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國內音樂人一般都有一個風格的劃分,比如有人是做民謠的,有人是做電子的,有人是做爵士的,風格定位很明確,「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固化自己,用類型定義自己的作品,我們更想真實地表達自己,更喜歡用音樂去講一個個故事,讓聽眾在一張唱片裡可以聽到非常多的不同的音樂風格。」

王磊表示,過去幾年來,磊落一直專注於把每一張專輯打造成一個主要風格,像做一個項目一樣,精益求精做好每一張專輯。

「每一張專輯的場景設定是不同的,所以它的音樂風格也是不一樣的,這樣對我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對於各種音樂的色彩,要有一個很好的把控能力」。

像專輯《不存在的回憶》,是以樂樂的原生家庭為主導。像2020年新出的《廠礦子弟》專輯,以王磊為背景,融入了王磊的家人、朋友乃至王磊的老家山東淄博的生活背景,每一首歌裡都是王磊的童年記憶。比如圍繞父與子之間的衝突、矛盾、分離以及最後審視自我的和解,王磊如此唱給父親——

我所謂的出走

是接近你的方式

你的離去,是我認識你的開始

——《廠礦子弟》

用王磊嶽父王鑽的話說,王磊當年作為廠礦子弟,毅然離開博山,其實就是「尋找與父輩不一樣的活法」。在這首歌中,王磊用對白似的演唱,用離散的描寫,沉吟著慵懶的平靜;副歌中「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始終在捶打著人的胸口……

在深圳的分享會上,王磊曾動情地分享這首音樂的創作心路:在外待的時間長了之後 ,感覺回家有點像是回不去的記憶,回到家好多東西都和小時候感覺不一樣了。他的話道出了很多深圳人的心聲,大家都在面臨著這個問題。

「其實每一張專輯的創作過程,實際上都是在尋找自己、表達自己的過程」,王磊進一步解釋,「如何找到一個自己舒服的、適合自己表達的途徑是很重要的。沒有最好,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廠礦子弟》專輯中最後一首歌是《利利》,這是王磊獻給妹妹王利利的作品。利利是一名唐氏兒,生於1976年12月,因白血病晚期,卒於2016年8月,享年40歲。王磊用最簡單的吉他伴奏,緩緩唱著——

想帶你,去山上看看

那裡有,一片海

靜靜地,你來到,我的身旁

哦——你學會哭,又學會幾句話

慢慢又忘啦

……

每次回到家,歡呼的,總是你

每次再離開,擁抱的,也是你

晚飯之前的世紀廣場

熱熱鬧鬧,熙熙攘攘

讓我們跳個舞吧

跳完再回家

……

3、夫妻好搭檔:一個樂隊+一個公司

上文提到過,在每一場音樂分享會上,王磊和樂樂都會分享每一首樂曲背後的故事,王磊的不善言辭與樂樂的談吐伶俐,相映成趣,也是分享會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很多人會好奇,一個大學學建築的建築設計師,怎麼會牽手一名搖滾界的貝斯手?

原來,王磊和樂樂的相識,是在深圳。有一次深圳舉辦音樂節,王磊來演出,正好回國的樂樂隨一個認識王磊的朋友去看音樂節,兩人就此認識,聊起來,兩個人都喜歡國外一個很冷門的貝斯手……

更為重要的是,樂樂雖然學的是建築,但她從小研修音樂,在國外也組織過樂隊,她在樂隊中的角色,跟王磊一樣,也是貝斯手……

真是緣分天註定。

樂樂回憶,第一次見到王磊彈貝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彈貝斯的那種感覺、那種氣質,還有他彈的東西,都是國內很少見的」。

後來熟絡起來,樂樂驚訝地發現,王磊堪稱是生活在真空狀態中的一個音樂人,「一般人絕對想像不到,像他這樣做了二三十年搖滾樂的人,非常單純,非常純粹,他的生活中沒有別的東西,只有音樂」。

樂樂跟我們感慨,不知不覺,她和王磊在一起已經有十年時間了,讓人欣慰的是,王磊到今天還是那種狀態,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全是音樂,「我覺得這種純粹特別打動我」。

而在王磊看來,遇到樂樂之後,他的人生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我以前累積了那麼多年的音樂想法,終於找到了一個釋放的出口,我的人一下子就活了……」

對於兩人在音樂上的合作,樂樂打了一個特別貼切的比方:「我找到他,就等於找到了一個樂隊;他找到我,就等於找到了一個公司,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樂隊+一個公司……」

如此珠聯璧合,實是人生之幸。

音樂需要現場聆聽,對話需要在場進行。

在每一場音樂分享會的現場,磊落都會跟聽眾們分享這兩句話。

至於純音樂不是市場的主流,很多人不敢聽純音樂,往往產生一種抗拒感,覺得沒有歌詞聽不懂的現狀,樂樂也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如果有歌詞的話,歌詞給到你的,其實是寫歌詞的人的感覺,你聽到的是別人的歌詞,用的是理性思維;而純音樂呢,完全是你個人通過耳朵、感性思維去感知的,它是屬於你自己的感覺。」

從過去的搖滾到現在的純音樂,王磊轉換軌道,樂在其中,「我們知道,一旦有人喜歡我們的作品,他們的粘性會很強,會聽很久……」

這就是磊落組合的故事,由衷看好並祝福他們的未來。

(訪談時間:2020年11月26日 訪談地點:深圳)

深圳的腳步,中國的腳步

2020年,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來,深圳做對了什麼?中國做對了什麼?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評說。

大眾網·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在2020年走進深圳,推出大型原創全媒體產品:《深圳的腳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區40年》,訪談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業精英,通過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呈現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在新時代被賦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萬億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後,排名全國第三。亮眼數字、輝煌成就的背後,是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是千千萬萬的新深圳人,奔來深圳,融入深圳,紮根深圳,奉獻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離不開千千萬萬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奮鬥,深圳的歷史,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揮灑汗水、共同書寫;深圳的輝煌,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區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像胎記一般,蘊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蘊藏在深圳飛速發展的產業和行業中。

……

深圳歷史,個人親歷;深圳經驗,個人評說。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經驗,將透過40期鮮活的個人講述、個人評說,走向山東,走向全國。

相關焦點

  • 「磊落」組合全新音樂作品《致烏鴉先生的一封信》發行
    7月6日,玖玖玖加音樂發行「磊落」組合全新音樂作品《致烏鴉先生的一封信》,這是一首歷時三年精心雕琢而成的,十七分鐘的音樂作品。  2014年的盛夏,磊落組合偶然在友人李青處閱讀了他早年撰寫的一組長詩《烏鴉》,二人被詩句感染,便決定用音樂劇或者組曲的形式,來詮釋文字傳達出的情緒,於是開始了三年多的漫長製作。
  • 《深圳的腳步》第27期丨房濤:深圳緣何成為大愛之城,愛心GDP為啥...
    房濤解釋說,「之所以提早考慮深圳,是因為我們預判到,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各地大量家屬和旅遊的人來深,同時大年初五開始就陸續有企業開工,回深務工人員將大增」,正是基於這種預判,深圳在整個的資金、物資、人力的調配上,已經提前做了一定的準備……  果不其然,臨近春節,深圳啟動所有小區的聯防聯控,可以想見,全市642個小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資,正是提早做了準備,市防疫指揮部和市民政局領導下的深圳防疫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
  • 《深圳的腳步》第6期丨郭曉冰:一個好的公益團隊,要像一個「燜燒鍋」
    郭曉冰,這樣評說自己的跨界:明明喜歡文學,奈何進入銀行跟數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明明從事了近二十年的金融,偏又跳出銀行轉身為培訓師;明明在商業領域越做越順,又樂此不疲地投身公益培訓,為公益人士賦能;明明自己的名字是郭曉冰,卻更享受學員們喊她「小一老師」……一年365天,郭曉冰有200多天奔波在全國各地,一個常見的情形是,白天,面對銀行人員侃侃而談;晚上,又對公益人士傾囊相授
  • 我在杭州做工匠
    正如自己最喜愛的作品《一團和氣》一樣,言談舉止中,魏立中總是透露著和善和歡喜。如果不是特別問起,很難了解到,他為了十竹齋,曾賣掉一套排屋、兩套公寓。「做民間藝術一般都會更辛苦一些。我希望十竹齋木版水印不單單是一門印刷術,而應該是一件工藝品、藝術品、文創品。」這些年,魏立中一直在傳承的道路上邁著創新的步子,比如木刻文化名人肖像印、《二十四節氣》作品等。
  • 為什麼要提倡工匠精神,看到最後那位媽媽說的話,你就明白了!
    弘揚工匠精神,彰顯中華風度。關注我,每天一個工匠知識,做你的靈魂擺渡人)工匠精神,可謂是萬古流傳!不論是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的信息化時代,工匠精神都未曾遠離我們。我國大約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完成了從青銅文明到鐵器文明的過渡,這一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飛躍性突破,各種偉大工程層出不窮。接下來,請大家通過以下2張圖片,來猜一下它們分別是什麼?
  • 集思丨美好健康社區升級,深圳還能做些什麼?
    集思丨美好健康社區升級,深圳還能做些什麼?>在深圳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深圳社區跟緊腳步同步發展,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美好健康社區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不斷湧現。「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 房東的貓:兩年前不敢做音樂 如今成國內第一民謠女組合
    年輕一代的民謠組合中,最出名的男組合是好妹妹;而房東的貓,則同樣是女組合中最引人矚目的。但在兩三年前,恐怕誰都難以想像會有這樣一天。因為當時的她們,已經下定決心:放棄音樂,去做一份「正經」工作。今天,想要和你一起說說房東的貓的故事。
  • 90後民謠組合「房東的貓」,音樂就是簡單快樂,做最快樂的音樂
    這個組合成立於2012年,主唱王心怡,動漫專業,是個愛笑的姑娘,可愛、美麗;吉他手兼編曲吳佩嶺,來自財稅學院,則是個愛留短髮,背著吉他,看起來酷酷的姑娘。單從性格上來講,倆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平行線,但恰恰因為音樂拉成了越纏越緊的交叉線。為什麼叫房東的貓,兩位姑娘坦言,完全是出於偶然,大二時課比較少想去咖啡店演出,但咖啡店需要她們有一個名字才能做宣傳。
  • 你喜歡什麼音樂做鈴聲?
    每個人都會為手機設置一個自己喜歡的鈴聲,能作為手機鈴聲的,那一定會是自己特別喜歡的音樂。有的人喜歡用手機自帶的鈴聲,用起來方便,但是難免會跟別人撞鈴聲,別人手機響有時候會以為是自己的手機響;有的人喜歡用俏皮的語音鈴聲,比如可愛的小孩子說話的聲音;有的人喜歡網上下載自己喜歡的音樂做鈴聲,悅耳動聽不煩躁。你喜歡什麼音樂做鈴聲?網友A說:我用什麼手機,就用什麼鈴聲。都是成年人了。要穩重些。不能用那些亂七八糟的亂糟糟的音樂,要手機自帶的舒緩鈴聲就好。
  • 一對對鴛鴦水上漂丨柳強強演唱·陝北民歌第525期
    演唱者柳強強,陝西榆林市橫山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橫山區政協委員,被譽為陝北時尚民歌王子,畢業西安音樂學院藝術成就2012年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全國十強2012年山西衛視《黃河歌王爭霸賽》全國六強2012年參加CCTV音樂頻道《找回祖先的聲音》跨年音樂會2013年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年度六強2014年河北衛視《中華好民歌》金曲榜2014年CCTV-7農民春晚特邀嘉賓
  • 中國音樂流行榜第121期(內地/港臺)
    BOBO——《喜歡你》很多粉絲都非常關心他們對愛情的態度,所以BOBO就寫了這首《喜歡你》,歌詞裡寫出了他們對初戀感覺的回答。想知道BOBO對初戀感覺的回答,那就來聽聽這首《喜歡你》。7. 張婧——《一直走》《一直走》是一首勵志型歌曲,歌中唱到:「我再渺小都無所謂;一定會變好,要努力去尋找。」體現張婧為了音樂夢想,自信滿滿,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 蝸牛數字十六年特立獨行 詮釋數字時代工匠精神
    今年,「工匠精神」被廣泛關注,和近年來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一樣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實際上,「工匠精神」絕不是一個新詞,對它的解釋、分析、推崇的文章數不勝數,只是大家都不夠重視它,或者說不願意為它付出代價。當今社會大家都在追求 「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工匠精神實在是太「費時、費事、費錢」了。
  • 《手工雲南》:展現雲南魅力 呼喚工匠精神
    我至今都非常感謝在等待了四年,甚至更久一點的時間之後,終於得到了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紀錄片項目的機會。所以當領導問我:你能不能在明年四月份完成?事實上我猶豫了半分鐘,因為在爭取這個項目的時間是2014年的7月,也就是說,等走完流程,我只有八個月的時間,要完成一個全部自拍,每集30分鐘,長達十集的系列紀錄片。
  • 央視網點評阿木爺爺走紅原因:工匠精神,匠心為本
    對於阿木爺爺走紅原因,央視網刊發的一則評論表示:「工匠精神,匠心為本。」該評論寫道,「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能把尋常木頭打造成精緻工藝品。阿木爺爺心懷純粹的匠心,追求至精至善,將工藝品細節儘可能做到極致,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動展現。」阿木爺爺原名王德文,是山東聊城人,本職是一位木工匠人,從事木工五十年。而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西瓜視頻上的ID「阿木爺爺」。
  • 了不起的工匠精神~
    她需要經過工匠師傅一步步加工、修整、組合,不用一顆螺絲一根釘,注入心血和情感孕育而生。只有這樣的古箏才經得起時間的推敲和大家的肯定。從某種層面上說,古箏既是一件樂器,也是一件集智慧與汗水的工藝品。古箏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依然離不開傳統手工製作。刨子的種類很多,用來處理古箏的不同部分。
  • 雲嶺工匠——骨科匠人熊鷹
    「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2013年開始用於臨床手術,用一種組合的,可塑性的固定方式,去解決粉碎性和複雜性的骨折。熊鷹100多次用這個方法解決疑難雜症,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熊鷹從小喜歡思考、愛動手,設計、製作了很多家具。為了能設計好骨科器械,沒有任何工科基礎的熊鷹開始學習計算機CAD製圖,併到一家生產醫療器材的企業蹲點學習,了解器械構造和生產加工流程。
  • 南海大城工匠丨柯內特黎柏允:用大數據優化環保監管
    工匠名片姓名:黎柏允年齡:33歲職務: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兼技術研發中心經理工匠印記: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佛山人,他在環保行業十年如一日地奮鬥,不斷突破自我進行創新。在黎柏允看來,工匠精神首先要有一顆對事業充滿熱愛的心:「只有真心想做好,才會一直專注地堅持。」
  • 聽勞模故事 學工匠精神 杭州市勞模工匠宣講團成立
    杭州網訊 「我宣誓: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月16日下午,杭州市勞模工匠宣講團成員們在杭州市職工文化五一劇場鄭重宣誓道。為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慶祝中華人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全國首個「926工匠日」設立,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廣大職工學習勞模、尊重勞模、對標勞模、爭當勞模,市總工會成立了杭州市勞模工匠宣講團
  • 2017中國有嘻哈第1期背景音樂BGM全部歌曲
    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2017中國有嘻哈第1期背景音樂BGM全部歌曲。  中國有嘻哈什麼時候開播出?  愛奇藝自製網綜《中國有嘻哈》本月19日在京舉行開播發布會,擔任明星製作人的吳亦凡,據說表現和要求比他在其他綜藝節目更為積極。節目總製片人陳偉透露,彩排戰隊秀時,吳亦凡親自盯著現場排練了足足十遍,才敲定最終版本。
  • 【深聲入耳】戶外運動:用腳步丈量這座無限變化的城市
    【深聲入耳】戶外運動:用腳步丈量這座無限變化的城市來自英國威爾斯的 Joe 是深圳的一名英語外教。從 2015 年夏天第一次踏上深圳的土地至今已經超過五年了。談起對深圳的第一印象,Joe 覺得就是 " 炙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