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16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楊曉政 錢冰冰)目前,校園內直飲水工程已日益普及,中小學生在學校裡可以非常方便地喝到經過處理的安全飲用水,但校內直飲水是否能夠滿足中小學生的健康需求呢?
2012年10月,第三軍醫大學舒為群教授研究團隊在重慶市某區疾控中心的協助下,對重慶35所學校的直飲水進行了調研,並於2015年10月在《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上發布了論著,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校園的直飲水中的礦物元素含量幾乎為零,相當於純淨水。
長期飲用這類完全純淨的水,可能會加劇青少年體內的礦物質攝入不足,導致包括骨量減低、心血管系統損傷等在內的健康風險。
雖然人體內的礦物質攝入主要來源於膳食,但飲水也是人體補充礦物質元素的重要途徑,水中礦物質含量與健康的關係同樣密切。
特別是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期,礦物質需求量遠大於其他年齡段(嬰兒期除外),因此,通過飲水來補充礦物質就顯得更加重要。
研究團隊對重慶市某區的35所中小學校的直飲水系統進行了調研,發現這些學校的直飲水全部登記為採用反滲透膜工藝處理。
所謂反滲透技術,是一種對飲用水進行高度純淨化的工藝,經過反滲透技術處理後的飲用水,雖然去除了水中的有害物質,但是也幾乎全部去除了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
水質分析顯示,35所學校的直飲水雖然衛生指標全部合格,但是大部分學校的礦物質含量低於市政自來水(其中鈣、鎂、鉀元素水平全部低於市政自來水),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值(2005)和我國《低礦化度飲用水礦化衛生標準》推薦值,且大部分學校的水質腎臟酸負荷值(PRAL)高於市政自來水。
所謂腎臟酸負荷值(PRAL),指的是食物在體內產酸從而對腎臟產生的排酸壓力的定量評價指標。
簡單來說,食物的PRAL值越大,對健康越不利。
有些孩子喜歡吃高脂肪、高蛋白的西方化食物,這些西方化食物的特點就是對人體具有比較高的腎臟酸負荷壓力。
如果再加上長期飲用低礦物質含量、高PRAL的校園直飲水,可能會使孩子無法獲得青春期發育所需的礦物元素,進而影響骨骼發育,難以在青春期達到理想的骨峰量值。
未來還可能增加他(她)們中老年後骨質疏鬆發生的風險。
我國中小學生在校時間長(多長達八小時以上),校內飲用水作為中小學生白天主要飲水來源,除了安全考慮外,其健康效應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
早在1997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就曾下發過通知,指出長期飲用純水將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因此建議不應該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推薦飲用純水。
純淨化處理技術在校園直飲水工程中的廣泛使用,將會使少年兒童失去通過飲用水補充礦物質的重要途徑。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對中小學校校園直飲水的純淨化進行全面評估,對飲用這類直飲水的孩子的健康風險進行科學研判。
同時也建議中小學生家長注意孩子的膳食平衡,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含有礦物元素的飲用水等,以免礦物質攝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