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普通成年人體內,水約佔體重的60%-70%,兒童則達到將近80%。」
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的根本在於水對人體健康來說非常的重要,不僅指的是在人體體重佔比最高,更指的是它對體內血液、散熱、新陳代謝等的影響力。
「專家表示,若身體缺水達到10%,則會危及健康;若達到20%,那麼將會危及生命。」
因此,對於水分有如此需求量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好給他們的補水工作。
可是,生活中,面對知道要給孩子們補水的家長,往往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給孩子補水,尤其是「時間點」選錯,結果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了問題。
孩子喝水時間點錯誤,結果導致喝水積食
菁菁寶媽的4歲女兒精力非常的旺盛,每天基本上從幼兒園上學回來之後,還會跟小夥伴們一起去公園玩,每次都是大汗淋漓的跑回家。
而跑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咕咚咕咚的大口喝水,一次就喝一大杯。
菁菁寶媽看到孩子流了這麼多汗,是需要喝點水補充的,就沒怎麼在意女兒這種喝水行為。
可那天,本來應該在幼兒園玩耍的女兒卻突然跑回家對她說,她的肚子疼。孩子生病可不是小事,菁菁寶媽就立刻帶女兒去了醫院。
醫生檢查之後,說是脾胃虛弱引起的積食,在詢問了女兒日常的飲食習慣之後,醫生告訴菁菁寶媽,可能是長期錯誤的飲水習慣導致了脾胃虛弱。
「兒科醫生表示:孩子喝水有講究,時間不對,容易引發脾胃虛弱,進而造成積食。」
那麼,什麼時間點不適宜孩子喝水呢?
這四個時間點不宜讓孩子大量飲水,傷身又傷胃
1)運動之後
運動後,會造成孩子身體內部部分水分的流失,按照慣常的想法,孩子應該喝水來補充身體水分。
雖然運動停止了,但是身體受到運動影響,內部的血液、腸胃、心臟等器官還處於「快速運轉」的狀態。
因此,在這個時候攝入水分,會對腸胃、心臟、腎臟等造成刺激,加重其負擔的同時,易引發嘔吐、胃痛等各種身體不適,尤其是劇烈運動之後。
「專家表示,劇烈運動之後不適宜立刻大量飲水。」
建議孩子在運動過後的15分鐘-20分鐘之後,或者半小時之後,等到心臟、脈搏的跳動回歸到正常之後,小口小口的喝水,基本上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晚上睡覺之前
晚上睡覺之間,給孩子喝水,一般會造成兩種傷害:
① 人體睡覺之後,本身的腸胃、腎臟等運轉會減慢,所以孩子們睡前喝進去的水會加重腸胃、腎臟的負擔,導致出現脾胃的虛弱;
② 孩子們的膀胱儲水能力相較於大人來說,不是很好,所以睡前喝水易壓迫膀胱,導致孩子出現頻繁夜醒小便,睡眠質量的下降。
這樣一則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二則影響第二天的精神。所以,晚上在孩子睡覺之前,不適宜給他們喝水。
3)吃飯之前
吃飯之前,孩子喝水,第一會導致食慾的下降,胃容量變小;第二會衝淡胃酸,不利於食物的消化。
因此,在孩子吃飯之前,家長要記得不要讓他們喝水。
4)吃飯之後
孩子吃飽飯之後喝水,會讓水把食物包裹起來,衝淡胃酸,是不利於食物的正常消化的;而且本來已經吃飽了,飯後喝水,還會導致飽腹感過度。
整體而言,飯後飲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胃脹、胃下垂等不適。
那麼孩子們該如何正確的喝水呢?
關於孩子喝水的那些事
孩子每天飲用多少水為最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2-5歲兒童每天水的總攝入量1300-1600ml,其中包括食物等水分;2-3歲兒童單純飲水量,不包括食物等水分,每天的水分攝入量為600-700ml;4-5歲兒童每天單純水分攝入量為700-800ml。」
什麼水最適合孩子飲用?
建議父母還是應該讓孩子以喝以白開水為主,避免喝含糖飲料。
孩子怎么喝水最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鑑於兒童的胃容量普遍偏小,他們喝水時應採取少量多次飲水法。」
2-3歲兒童每次喝水50-100ml,4-6歲兒童每次喝水100-150ml;上午、下午各2-3次,晚飯後根據孩子整天的情況,考慮要不要補充水分。
延伸閱讀:孩子只喝飲料,不喝水該咋辦?
飲料中含有對身體有負面影響的糖分,過多攝入存在肥胖、缺鈣、積食等風險,因此孩子們補充水分,不建議喝飲料。
對於只喝飲料,不喝水的孩子,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喝水的榜樣,並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果孩子們實在嘴饞想喝飲料,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健康的飲品,比如檸檬水等。
歡迎討論
你家孩子愛喝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