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生病吃藥時,我們都會選擇用水送服,這樣能加快藥物在體內的溶解速度,起到更快更好的緩解效果。但是吃藥時喝多少水,可能每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有人討厭吃藥,吃藥時會一個勁地喝水,也有人不喝水直接乾咽,熟練的動作都讓人心疼,哪種做法是正確的?醫生提醒大家,服用4類藥物時,記得要大量喝水,別不當回事,下面具體跟大家說說,望你沒有吃錯。
醫生提醒:服用4類藥物時,要記得大量飲水
第1類藥物:能利尿的藥物,比如氫氯噻嗪、茶鹼類藥物。這些藥物有利尿的作用,服用之後,體液易流失,還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心慌等不適,需要多喝點水,防止體液過度流失。
第2類藥物:抗菌類藥物,比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這類藥物容易影響到腎臟功能,在尿液中的濃度也比較高,若服用時喝水過少,或直接不喝水直接吃,可能會損傷腎小管。服用時應多喝水,促進藥物的排洩,以免時間久了引起腎損傷。
第3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比如布洛芬、其中含有乙醯氨基酚成分的退燒藥。這類藥物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清熱,在身體逐漸退熱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為了避免過度丟失水分而虛脫,吃藥時建議多喝水。
第4類藥物:雙膦酸鹽。雙膦酸鹽是臨床上用於輔助治療骨質疏鬆的一種藥物,但是它對於食管有一定的刺激性,服用時應該多喝點水,或許能減輕刺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體內電解質紊亂的情況。
服用這4類藥物時,務必要多喝水,不要直接乾咽,不然可能起不到明顯的藥效,還容易傷身,加重不適。既然有吃藥時需要多喝水的藥物,也會有需要少喝水的藥物,下面也多跟大家說一下,要學會避開用藥誤區。
止咳糖基等糖漿劑:這類藥物大多是比較粘稠的狀態,服用後會附在咽喉部,從而起到止咳的作用,若是服用時喝太多水,反而會降低藥效。建議大家服用後5分鐘先不要喝水,過會再喝。
苦味健胃的藥物,比如龍膽酊:這種藥物需要刺激人的味覺,提高食慾中樞的興奮度,進而促進消化,服用時不建議多喝水,以免降低藥效。古語有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如果吃著像糖一樣好吃,可能就不叫藥了。
吃藥時,除了這些注意點,還有兩點也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在吃藥時對於送服的水不會太在意,有人會用牛奶送服,也有人會用茶水或飲料送服,但為了更好地保證藥效,建議大家還是選擇溫熱的白水為好,避免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到效果。
關於吃藥的時間,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經常服用,需要空腹吃就別急著進食,應該飯前吃就別留著飯後吃。
綜上所述,吃藥有講究,醫生提醒大家,服用以上4類藥物時,建議多喝水,別不當回事。當然了,需要少喝水的一些藥物,也要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