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助力探索引力規律

2020-11-30 人民網

人民網武漢8月30日電 8月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

解牛頓未解之謎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

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但是G值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因為精度問題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科學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此次羅俊團隊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G,精度均達到國際最好水平,這將為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為物理學界確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的推薦值做出實質性貢獻。

蟄伏三十年 開啟測地觀天新階段

羅俊團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開始採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萬有引力常數G,歷經十多年的努力於1999年得到了第一個G值,被隨後歷屆的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錄用。科學探索的腳步沒有就此止步,該團隊對實驗方案進行了一系列優化以及對各項誤差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又歷時十年,於2009年發表了新的結果,相對精度達到26ppm。該結果是當時採用扭秤周期法得到的最高精度的G值,也被隨後的歷屆CODATA所收錄命名為HUST-09。

如今,又經過一個十年的沉澱,羅俊團隊再次一鳴驚人,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G,給出了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對不確定度優於12ppm,實現了對國際頂尖水平的趕超。羅俊團隊所在的引力中心在短短30多年裡,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逐步走向世界前沿,被國際同行稱為「世界的引力中心」。

在學界,G值的測量原理早已十分明確,但測量過程卻異常繁瑣、複雜。在一種測量方法中,往往包含近百項的誤差需要評估。本次實驗中,為了增加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實驗團隊同時使用了兩種獨立的方法,分別是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饋法。這兩種實驗方法雖已不再新奇,但與兩種方法相關的裝置設計及諸多技術細節均需團隊成員自己摸索、自主研製完成。在此過程中一批高精端的儀器設備被研發,且其中很多儀器已在地球重力場的測量、地質勘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團隊發展的精密扭秤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衛星微推進器的微推力標定、空間慣性傳感器的地面標定等方面,這些儀器將為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團隊核心成員、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楊山清教授感慨道:從上世紀80年代羅老師開始進行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實驗研究至今,他已將其看作是畢生的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山洞實驗室工作。

「G值的測量並非一勞永逸,它需要有科學家持續為它『保鮮』,但是對它的測量又及其艱辛,而羅俊團隊通過30年的努力,貢獻了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確的G值,中國應該為擁有這樣一個能夠持之以恆並永遠保有熱情的團隊而驕傲!」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聯合的研究所JILA實驗室前主席、美國總統科技獎獲得者James E. Faller教授對此次羅俊團隊取得的成績這樣評價道。(周雯 王瀟瀟 高翔)

(責編:關喜豔、張雋)

相關焦點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如果你希望解釋蘋果為何從樹上掉下來,或者想精準計算你的炮彈能否準確擲中敵人的位置,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已經足夠用了;或者對於需要學習中學程度的科學而言,牛頓物理學已經夠你頭痛了。正因為牛頓理論具有優秀的普遍解釋力和應用性,足以令他在歷史上留下崇高的地位。
  • 從萬有引力到廣義相對論,什麼才是引力的真面目?
    從那個蘋果砸中牛頓的一刻開始,牛頓忽然意識到是重力在導致蘋果下墜,而且不僅是大地,任何一個有質量的物體都具有引力,所以任何兩個物體都會相互吸引,這就是萬有引力。以牛頓的理論作為基礎,經過了上百年的研究和測量,人類最終找到了萬有引力常數G,於是我們擁有了萬有引力公式。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5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5個反射鏡的國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接受採訪時說。
  • 同樣是解釋「引力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有什麼區別?
    萬有引力 說起萬有引力,我們知道,這是由牛頓提出來的。牛頓認為,萬物都有彼此吸引的力,也就是萬有引力。而且這個引力和物質的質量成正比,和物質間距的平方成反比。這也是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的內容。
  • 空氣的介電常數是多少 常見物質的介電常數表查詢
    打開APP 空氣的介電常數是多少 常見物質的介電常數表查詢 辰光 發表於 2016-10-10 11:42:22   本文為您提供空氣的介電常數值
  • 科學界內3位科學家晚年研究神學,發現了什麼?為何放棄科學?
    無論是我國神話傳說,還是國外的歷史古籍中,流傳著關於史前文明的神話,我國同樣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5000年的歷史,關於我國的神話傳說自然而然少不了。古代人的眼中,他們堅信神是存在的,是神創造了世界,如果沒有神仙及時出現,那麼人類不會從地球上出現,隨後又出現了女媧造人等等一些神話傳說,實際上這全都是由於古代人留下的神話傳說,他們只需要要尋求一個心理問題罷了。
  • 《萬有引力之虹》中譯本闊別歸來,專家建議:別在星巴克、地鐵站讀
    百科截圖新版中譯本修訂超過兩千處《萬有引力之虹》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巨著之一,也被視作後現代主義文學繞不開的長篇經典,1973作品中有400多個人物出場,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和軸心國的將軍和士兵、科學家、技術精英、財閥頭腦、特工、妓女、土著人種,七十多個場景的發生地點遍及南北美洲、非洲、中亞、東歐和西歐,眼界極為開闊。龐大的知識體系和晦澀、艱深的寫作手法,為文學評論界帶來了無數的話題,也為普羅大眾的閱讀設置了極大障礙,讓它成為「挑戰高智商」這一閱讀類型的代表作品。
  • 世界上最黑的材料誕生!黑到科學家都沒有測出它到底有多黑
    世界上最黑的材料誕生!黑到科學家都沒有測出它到底有多黑  楊建書 • 2016-04-24 15:06:00 來源:前瞻網 E3145G0
  •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於近期成功測得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 德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那中國的代表人是誰
    導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是世界有名的科學家,他們給科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英國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是科學界的裡程碑,無數的發現,比如發現哈雷衛星,都是應用萬有引力定律。
  • 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是牛頓,德國最牛依舊是愛因斯坦,那中國呢?
    在世界歷史上出現的許多「天才」,都無一例外的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比如世界的公認的牛頓、愛因斯坦等等,那麼中國又有哪些科學家比較出名呢?關於「蘋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時,突然被一個熟透的蘋果砸在頭上,因此而受到啟發,提出了最有名的地球存在「萬有引力」的猜想,也由此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 我國科學家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
    近日,國際期刊《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科學家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原因的研究成果。研究顯示,人類免疫球蛋白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的分子變異,這種變異參與調控免疫性B細胞,從而證實了人體內一種異常的免疫分子是引起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的重要原因。
  • 沃萊藍牙智能體脂秤,精準測出體脂數據
    但是普通體重秤只能測出體重這一單一數據,根本測不出體內的體脂率是多少,還得買體脂秤才行。用體脂秤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減掉的到底是身體內的水分,還是脂肪,這樣的話,隨時隨地測一測,可以及時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法,不會越減身體越糟糕。在問過我身邊的一位去健身房鍛鍊的朋友後,她給我推薦了一款健身房教練都在使用的沃萊小海龜智能體脂秤。
  • 世界上哪些地方牛頓萬有引力失效?在這幾個地方可以體驗失重
    自從牛頓被樹上的蘋果砸到以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在地球上卻有一些地方萬有引力在這裡完全失效   第二個是聖克魯茲神秘地,,1939年一名科學家發現此地的神秘,於是他在這裡建造了一座神秘的房屋,
  • 掃描水色水溫、觀測海洋變化:海洋一號C衛星五大載荷助力我國海洋...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題:掃描水色水溫、觀測海洋變化:海洋一號C衛星五大載荷助力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新華社記者 胡喆7日,海洋一號C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丙火箭,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天五院)抓總研製,搭載了新研製的多個載荷和探測儀,將有效提升我國海洋衛星觀測數據精準度,助力我國海洋觀測邁入新徵程。
  • 科學家牛頓其實是一位絕對神學家?科學竟然只是神學的附屬品
    自然科學的發展已經有幾百年了,這幾百年來,科學的殿堂裡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前赴後繼的探尋這世界的真理,科學在努力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如果要在這座科學的殿堂裡找出排名前十的科學大家,那牛頓一定毫無疑問的名列前茅。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4位科學家,霍金名列其中,第一名當之無愧
    還有交通,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人們只能選擇步行、坐轎子,最快的也只能是騎馬、坐船,而現在想要快點到達地點,只需要乘坐一趟飛機即可。現代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得益於科技,而科技的誕生,又得益於科學家。說起科學家,很多人想到愛因斯坦,這位提出相對論的科學偉人,儘管離世了很久,也依舊影響世界,前幾年,科學家還在為找到他所提出的引力波,而感到高興,這就是科學家的魅力所在。雖然全球有很多科學家,但是能夠給世人留下影響,並且在史冊上留下濃厚一筆的,只有數位而已。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科學家中都有誰被人們所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