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

2020-12-05 鳳凰網讀書

村上春樹小學入學時的開學典禮,有兩頭山羊,照片展示在教室內。

毛丹青(旅日作家 神戶國際大學教授)

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少年時,我就會打開那個屬於15歲的抽屜,找回我少年時代在家鄉看過的景色。」

西宮神社的大殿有一匹青銅器的馬,很高昂的樣子,而這匹馬的供奉者是「辰馬」家族,用眼下流行的話說,就是當時的「土豪」。看到這兒,進而想到「辰馬」家族是釀酒的,品牌叫「白鷹」,是1800多家日本酒廠家唯一被指定為伊勢神宮的專用酒。伊勢神宮保存了公元712年成書的《古事記》,記載了天皇的家譜,同時也被視為日本皇權的象徵之一。如此一來,所謂「馬」,似乎與村上春樹可以掛上鉤了。

以下是我們參觀白鷹釀酒廠以及採訪「辰馬」家族時的部分記錄:村上春樹在去年5月京都的講演會上說「我在小學3年級之前幾乎沒讀過什麼書,到了上小學4年級的時候學會了騎自行車,每天騎車到西宮市的圖書館,天天讀書。」 這裡提到的圖書館就是「辰馬」家族出資建造的。辰馬家族不僅是釀酒家,同時也是熱心於文化事業的大戶人家,當時創建的甲陽學院正是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任職的單位,他是一位僧侶,同時也是甲陽學院的國語教師。村上春樹從小跟父母一起住在「辰馬」家族所屬的宿舍,度過了他的幼年和少年時代。按照村上的記述,他對父親有相當的隔膜,這種「隔膜」有時變得不願當面跟父親說話,其實作為僧侶,每個日本的父親都是善於口舌的,所謂「話王」,大都指的是神職人員,其中有寺院的僧侶、神社的宮司,還有教堂的牧師。不過,村上春樹的性格似乎相反,非但沒有繼承他父親的善談,反而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一到公眾場合,能不說的就不說,取而代之的是他臉上並不十分熟練的微笑。

日本僧侶從小把孩子拉扯到同樣的佛道,這對中國人來說,聽上去未免有些荒誕,因為僧侶結婚生子本身就已經相當出格了。我遇到過太多的好奇客,今天就有一位法國人在兵庫縣的寺院前簡直就像巡警一樣,質問日本僧侶為什麼能結婚,聽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像不在這個世上。末了,僧侶的小兒子興衝衝地跑來,對他說:「爸,媽說齋飯做好了,大家就等著你去吃了!」說完話,小兒子又興衝衝地跑回去了,他穿的也是一件亮晶晶的黑色袈裟。法國人見此狀,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滿臉一個舊社會!

不過,在村上春樹少年時代有一件遺憾的事情,最近《朝日新聞》英文版揭秘他與日本酒的關係。文中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很難找到日本酒,但其實,他的父親任教的甲陽學院老闆是釀酒家辰馬,他提供了村上一家人的住處,村上深知日本酒,但成年第一次喝就喝得爛醉,乃至與之絕緣。」

村上春樹是獨生子,出生的年代正好是60多年前日本出現「嬰兒狂潮」的時期,戰後的日本由美軍佔領,一般人家從廢墟上開始復甦,追求「多子多福」的生活,所以像那個年代的獨生子是非常少見的。對此,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孤獨」、「無常」都是描寫周圍兄弟姐妹一大堂,但唯有主人公自個兒是個孤單的人。尤其是村上春樹早期的小說更是如此,男主人公沒有兄弟姐妹!

實際上,他的小說也有套路,最明顯的寫法是把主人公分解成另外一半,然後相互神往、觸電與延伸,乃至最後的半毀與全毀,讓文學中的「靈媒」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1973年的彈子球》的雙胞胎女孩兒和《舞舞舞》中的羊男、《挪威的森林》的直子和長篇小說《1Q84》的青豆與深田繪裡子,教頭與小人兒等等,還有最新的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四名登場角色,這些人物關係幾乎是對稱的,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一個孤獨的人一樣,因為至少有兩個可以對稱地存在。

順便說下,村上春樹屬於「團塊世代」的一員,所謂「團塊」,專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這是日本二戰後出現的第一次嬰兒狂潮人口。「團塊」被稱為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推動經濟騰飛的主力,是日本經濟的脊梁。這一代人大約超過700萬,已經從2007年開始退休。

從關西國際空港接上《知日》主編蘇靜兄和他的妻子後,驅車直奔村上春樹的家鄉兵庫縣西宮市。這個想法其實早在2011年1月創刊《知日》時就閃現過,因為每回跟蘇靜兄談起日本文學,總是被他大量閱讀的村上春樹所壓倒,這不僅是我讀的不如他多的緣故,而且還是我讀村上春樹跟他讀的不同,他是一名完全行走於作品當中的讀者,而我是一個關注作者經歷的讀者,覺得作者與作品是直插文學的兩把劍,少了哪個也不行。

2014年是馬年,這讓我想到村上春樹的文學是否與馬有關係呢?儘管我讀過「羊男」的故事,也聽說過村上春樹上小學時的開學典禮別有風趣,因為小學生們會跟隨著兩頭山羊入場,熙熙攘攘,就像過年過節一樣,但具體到馬上,似乎從他的小說裡找不出什麼。有人說「文學的最大源泉莫過於作家自身所經歷的少年時代」,關於這一說法,單從我熟悉的諾獎作家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和中國的莫言而言,似乎有些說服力,因為這兩位小說家都是在自己的家鄉度過了19年後才離開,隨之變成了終生的異鄉人。村上春樹也如此,他在兵庫縣度過了19年後去了東京上早稻田大學,然後就很少返鄉了。

縱觀他們的小說,很多細節的描寫其實是可以還原到少年時代的。西宮有個神社,神社裡面有個小池塘,村上春樹在《邊境近境》中記述了用一個小玻璃瓶裝上烏龍麵的麵條,然後用一根繩子綁緊後往池子裡放,一直沉底,最終撈起一瓶子的小蝦!滿瓶子的小蝦曾經是村上少年的快樂。當然,如今的這個池塘已經沒小蝦了,剩下的僅僅是鋼筋水泥建築的倒影。這事情說起來也有意思,儘管村上春樹的另一部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主要地點是四國島上高松市內的一個神社,但他當年的小學同學紛紛撰文表示其情景描寫是西宮神社,尤其是其意象的表述與實物完全一致。小說主人公之一田村卡夫卡,15歲離家出走,從東京到高松尋求獨立生活,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置身於神社的小森林時,會覺得「以前似乎在什麼地方有這種感覺。」

村上春樹2004年在《巴黎評論》夏季版的訪談中曾經說過:「我的記憶像一個柜子,柜子裡面有很多抽屜,當我打算成為15歲

相關焦點

  • 作家談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圖)
    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少年時,我就會打開那個屬於15歲的抽屜,找回我少年時代在家鄉看過的景色。」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帶你讀懂村上春樹的比喻世界
    近日,我看了一本村上春樹的新書《貓頭鷹在黃昏飛翔》,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其實,這並不算他的書,準確來講,是村上春樹和一個叫川上未映子的女作家之間的談話。作者是[日]川上未映子 問 ,[日]村上春樹 答,這是一本訪談錄。
  • 村上春樹自曝「家醜」:我父親曾是侵華日軍
    沒有人知道這位作家究竟擁有怎樣的家庭,幾十年來流言四起,其中許許多多不乏懷揣著惡意,直到不久之前,村上春樹在自己的文章《棄貓——提起父親我要講的事》中正式地談論到了與父親有關的字眼,一直以來縈繞人們心間的迷惑才逐漸解開。
  • 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承認南京大屠殺,還講述了父親的侵華經歷
    作者:Jay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引言讀過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後,我心中一驚。這本薄薄的關於村上春樹談父親的集子,文風一貫展現著村上性格平和與溫婉的一面,但實質飽含著他對父親的激烈情感。
  • 村上春樹的棄貓與尋父
    《棄貓》書封村上春樹在《棄貓》中說,他父親每天早飯前都在佛龕前長時間地念經,為了死在戰爭中的人、他的同袍和敵對的中國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政府發下徵兵令就不得不入伍,卻三次都死裡逃生,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吧。可能因為他二十多年沒跟父親面對面交流了,直到父親因為糖尿病和癌症去世以前二人才在病房裡有一場短暫的對話達成和解。
  • 村上春樹4月發新書:事關父親和童年,附閱讀村上春樹節奏指導
    距離《刺殺騎士團長》(2017)已隔3年,村上春樹依舊按照老節奏,在下一部長篇中插入一個短篇或隨筆。在以往的寫作中,小說和隨筆給予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形象。小說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我行我素,保持距離,而隨筆則娓娓道來,春風吹物,幽默頻發。一個是孤獨浪子,一個是鄰家大叔,這兩種形象共同構成了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筆下的整體形象。
  • 村上春樹「怒衝諾貝爾」的新作,人的心靈就是夜間的鳥
    連夜讀完了村上春樹「怒衝諾貝爾」的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寫一點簡單的感受,這次包括了全面的劇透,一來希望可以與同樣讀過這本小說的讀者好好交流討論,二來村上春樹這本新書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偵探懸疑類村上小說」,懸念固然有,但不是這部新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新作情節也較前幾作更為簡單
  • 日本學者:村上春樹獲獎也許會花很長時間
    我不認為村上春樹連續七年「陪跑」,是博彩公司跟村上春樹過不去或格外看好他。村上春樹在世界各個國家有龐大的讀者,而且村上在作品裡常提到的當代社會中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觀確實具有後現代性和普遍性。隨著日本出版界得知世界文壇(尤其是美國的文壇)的一些權威專家(作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學者)對村上春樹的高度評價之後,關於他是「小資」情調的時尚和流行作家的說法便越來越少了。
  • 村上春樹和他作品裡特立獨行的貓
    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無論是優雅的咪咪,還是笨貓川村,抑或大冢和青箭,都完美地融合了貓和人的行為,時而是人,時而是貓。在村上小說中,而「我」是貓的同類,是貓的分身;貓也是「我」的同類,是「我」的分身。「我」和貓,分不清主從。貓可以佔卜貓引出的不可思議之事,大都仍是可以接受的。何況,貓會佔卜這種事,村上春樹也寫過。
  • 村上春樹:因為父親曾侵略過中國,一輩子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近年來,每一次諾貝爾文學獎要頒布時,人們總會將目光放到村上春樹身上。在眾人眼中,這個男人安靜從容,愛爵士愛酒愛跑步,也愛陪跑。愛好小資情調的少男少女們只看到了村上春樹的文字裡的迷惑與困惑,看不到他內心的惶恐,更少人了解他始終以贖罪者的身份生活在世界上。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從《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過去近30年間已有超過40本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被中國讀者熟知,「村上迷」也應運而生。這背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功不可沒……14日,這個一直被中國村上迷稱作站在村上春樹背後、最接近他文字的男人來到重慶噹噹書店,借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和山城粉絲們展開了一場「解讀與翻譯之間」的對談。
  •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 村上春樹的寫作得益於爵士樂,更少不了貓咪陪伴
    一天晚上,村上春樹在住所附近散步,一隻小貓一直跟著他,一路緊追不捨,最後跟進了他家,從此村上春樹就在「鏟屎官」的路上越走越遠。8歲的村上抱著貓坐在自家院子裡。一隻灰白色的長耳貓,不很大,給村上雙手掐著脖子摟在胸前。村上在隨筆《給貓兒起名字》曾自述道:我養過很多貓,但從未花過時間給貓兒起名字。
  • 村上春樹:我與諾貝爾擦肩而過,卻與貓咪撞個滿懷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生於1949.1.12,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裡有一段對於唱片店打工經歷的描寫,事實上就是村上春樹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在《讀賣新聞》發表過一篇名為《要寫釀造出溫暖的小說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
  • 村上春樹,大時代與小孤獨
    原載:《環球人物》2018年第8期作者:許曉迪在當今世界,村上春樹的價值早已溢出小說家的框架
  • 村上春樹新書會有什麼新的驚喜?
    既然人生最大挫折不過是戀愛和失戀,那麼,也就只有村上春樹能打動他們的心。  幾乎所有村上春樹的小說都在寫日常生活,而驅動它的動力,無非性與愛。  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第一篇是《駕駛我的車》,先生家福不明白逝去的夫人為何出軌,而自己和她的情人居然成了酒友,這雙重尋找終結於「我已經四十七了。假如六十死掉,往下還必須活十三年。太長了!那十三年該怎麼熬過呢」。
  • 村上春樹公布最新小說書名 長達20字
    2009年,村上發表長篇小說《1Q84》,銷量超過百萬部。此後,他的每一篇小說都牽動著讀者的神經。繼《1Q84》後,村上春樹即將於今年4月發表最新長篇小說作品。近日,村上春樹公布了最新長篇小說標題。  據日媒消息稱,村上春樹在1月15日發行的文藝春秋上公布了新長篇小說標題。  該長篇小說名為:《不帶色彩 多崎製作 他的朝聖之年》。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在2021年出版的這本新作中,村上春樹冷靜地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書中也有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同時,這本書也講述了村上生命中與貓相關的重要回憶:「貓和書就是我最珍貴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