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2021-01-10 人民政協網

北京時間10月8日,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

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

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

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所以,也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

他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都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村上春樹本人卻稱,自己寫作的動力來自於讀者而非獎項。

無緣諾獎的知名作家並不是只有村上春樹一個。曾有媒體統計過,在過往的百年歲月中,許多文學大師與諾獎失之交臂:包括列夫·託爾斯泰、易卜生、卡夫卡、契訶夫等等。

「據我的觀察,讀者越追棒的,諾獎越不會考慮。所以,越是有『熱度』的作家,可能越是獲不了獎。」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提到,村上春樹在藝術上跨度很大,有高雅之作,也有通俗之作,有一些作品如《挪威的森林》已成為流行文學的經典。村上春樹獲不獲諾獎,都不會影響他在讀者心中已有的地位。

他獲諾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陪跑」之外,也有一個問題比較熱門:未來村上春樹獲得諾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資料圖: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

由於諾貝爾文學獎似乎一直偏愛「嚴肅文學」作品,因此有人認為,村上春樹「作品的通俗性較強」,得諾獎幾乎沒啥希望。

曾翻譯過村上春樹多部作品的翻譯家林少華卻覺得,村上春樹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其作品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通俗文學,而是具有智性和審美追求的「純文學」。

村上春樹沒有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許還有作品翻譯方面的「鍋」。林少華補充說,村上小說中的故事很有趣,其文體所具有的那種妙不可言的韻味,恐怕比故事還有吸引力。

「而這種微妙的韻味,在英譯本中好像沒有得到充分的傳達。」他猜測,這也可能是村上春樹一直「陪跑」的原因之一。

一個「要堅持寫下去」的作家

此外,也有人曬出心目中村上春樹寫過的經典句子。

村上春樹的第一部作品叫做《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其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暢銷全球,引起「村上現象」,知名度不斷攀升。近年來,其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和訪談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均推出了簡體中文版。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林少華表示,「此前村上春樹和我見面的時候,他表示一定要堅持寫下去,這點很明確。」

他認為,或者不妨這樣說:寫作已經成了村上春樹生活狀態以及生命狀態本身。也就是說,如果把寫作和翻譯這兩項活動從村上春樹的生活中抽掉,他恐怕就不知道怎麼生活。(完)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雖然無緣諾獎,但他「陪跑」背後的人生哲學,卻值得學習
    這段話看上去有點「吃不到葡萄就說酸」的意思,但事實上,村上春樹對諾獎還真是沒那麼執著,許多時候,只是外界強加在他身上的一種可供討論的談資罷了。我們知道,諾獎是世界最高獎項,一旦獲獎,那必是名聲大振,作品大賣。如我們的莫言,之前一直默默無聞,可是自2012年獲諾獎之後,名聲大噪,作品不斷加印,籤名本更是千金難求。
  • 村上春樹:未獲諾獎,最令人心情沉重的是大家都來安慰我
    2016年是村上春樹第11年獲得諾獎提名,最初的扼腕,屢經消磨,到最後,再看向這個須髭斑駁、華發叢生的67歲老作家,幾乎感受到些許悲壯。 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曾將村上的「屢戰屢敗」歸咎於批判性與本土性不夠。林少華認為村上的強項在於「追究個人心靈的深度與廣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關係。」
  • 日本學者:村上春樹獲獎也許會花很長時間
    「村上春樹萬一獲不到諾獎,他一定不會自殺吧。因為村上向來比較淡然不易被外界所左右。博彩公司的押注與諾獎評委會的候選人之間這種關係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而人氣和評選之間是有影響關係的。但是它們並不會成為因果關係。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說,發布之前博彩公司的預想落空反而證明了選拔諾獎的過程是正常的。 我不認為村上春樹連續七年「陪跑」,是博彩公司跟村上春樹過不去或格外看好他。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不僅如此,連正常見面禮節上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習慣,村上春樹也沒有。「更多時候他是看桌面。不過,講話是條條有力、侃侃而談的。」「我跟他聊到過翻譯也是要對譯者脾性的,他也表示認同。」林少華說,其實2003年見面時,自己就問過村上有關得諾獎的事了。「他說可能性這種事不好說,但作為(想得的)心情,我可是沒有的。」
  • 臺灣著名書店沒有莫言作品 村上春樹大受歡迎
    臺灣著名書店沒有莫言作品 村上春樹大受歡迎   臺灣淡江大學找我去用日語講講村上。我提出不光講村上,要莫言村上一起講,比較二者的同與不同。對方連聲叫好,鼓勵說大家肯定感興趣。  是啊,哪能不感興趣呢!一個實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個連續幾年是諾獎有力競爭者。我猜想,時下能從學術角度比較這兩位世界級當代東亞作家的人,除了我恐怕不大好找。在一般人眼裡,這兩人差別太大了。
  • 順便談談村上為什麼總拿不到諾獎
    但村上自有他獨特的氣質和美感,李滄東在電影《燃燒》中,「嫁接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和福克納的短篇小說《燒馬棚》,嫁接前者的虛無和後者的憤怒,嫁接都市青年的文藝腔和破落白人的自尊心,將無力感加溫成行動力,給這個無情的社會放了一把抗議的火」。本文節選自《大聲沉默》,原題「福克納的火焰和韓國的青春」。
  •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 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
    毛丹青(旅日作家 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 朋友口中村上春樹「最差」的作品,卻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他和我一樣,都比較喜歡村上春樹。不像其他的作品讀的稍微有些費力,在我推薦給女性朋友閱讀村上春樹除卻《挪威的森林》之外其他的作品時,多數朋友讀的時候昏昏欲睡。但也有幾個,從此愛上了與《挪威的森林》不一樣的村上世界。
  • 林少華:在臺灣講莫言與村上春樹
    臺灣淡江大學找我去用日語講講村上。我說講村上可以,但要用漢語或「國語」講。這倒不是我刻意凸顯主體性,主要是因為臺灣畢竟是講中國話的地方。再說我的日語終究不如漢語出口成章,何必揚短避長呢!同胞到底容易溝通,當即表示OK。我又提出不光講村上,要莫言村上一起講,比較兩者的同與不同。對方連聲叫好,鼓勵說大家肯定感興趣。是啊,哪能不感興趣呢!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作品以簡明的文風與豐富的可解讀性為特徵,曾獲得谷崎潤一郎獎、每日出版文化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文學獎等世界範圍內的諸多獎項。譯者/繪者簡介:燁伊,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曾留學日本,並在當地孔子學院教授中文課程。現從事出版行業。憑著一點點執念走了一段不太短的路,沒承想執念竟慢慢成了信念。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1961年,村上隨父母移居蘆屋市。在蘆屋市精道中學讀書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世界文學全集,為村上春樹日後文學成就的一塊奠基石。村上春樹與妻子高橋陽子相識於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那時,村上春樹與高橋陽子相遇在學校的圖書館。22歲那年,還在讀大學的村上,和女朋友高橋陽子直接領證結婚,婚後,他們倆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館打工。隨後又在校外開了家爵士樂酒吧。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一句話道盡了村上春樹小說的受歡迎程度,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影響,鮮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文字風格輕盈,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 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終於完整談起了父親、自我與貓
    村上春樹與父親絕交二十多年,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也成為了他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在2021年出版的這本新作中,村上春樹冷靜地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書中也有真實的歷史,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同時,這本書也講述了村上生命中與貓相關的重要回憶:「貓和書就是我最珍貴的夥伴。」
  • 作家談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圖)
    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少年時,我就會打開那個屬於15歲的抽屜,找回我少年時代在家鄉看過的景色。」
  • 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都太健康了,到了晚年多少有點無聊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作為村上春樹最暢銷的散文集,深得年輕讀者的喜愛。在這裡,跑步不再是一項簡單運動,而是一種挑戰自我、維持活力的生活態度。誰能想到,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作家堅持跑步也成為值得歌頌的壯舉。20多歲的村上是否具有足夠的預見性,知道自己40年後能夠憑藉那個有點乏味的形象成為新一代的偶像呢?37歲的時候,村上春樹憑藉《挪威的森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村上春樹:自曝家族黑歷史,我父親可能殺害過中國戰俘
    在眾多獎項裡備受矚目的應該就是文學獎了,因為文學受眾面更廣,傳播範圍更深,而我們也都或多或少讀過一些獲獎者的著作,就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但是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就不得不令我們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說起來有點心辛酸又有點搞笑,村上春樹已經連續十五年都陪跑了諾貝爾文學獎。直到2020年文學獎公布,人們又一次感嘆村上春樹再次遺憾陪跑。
  • 村上春樹和他作品裡特立獨行的貓
    咪咪曾狠狠教訓過一隻叫川村的「腦子不太靈光的貓」。「不一開始就狠狠收拾一頓就不能老實。」咪咪說,於是好色的川村一直處於被「狠狠收拾」的狀態中——咪咪疾言厲色地盤問一些事情,川村則戰戰兢兢地回答,稍有遲疑,咪咪便毫不手軟地一巴掌扇過去,既有氣勢又有教養。咪咪雷厲風行,大有巾幗英雄的風範。當然,這裡的川村也是一隻很有特點的貓。
  • 村上春樹4月發新書:事關父親和童年,附閱讀村上春樹節奏指導
    距離《刺殺騎士團長》(2017)已隔3年,村上春樹依舊按照老節奏,在下一部長篇中插入一個短篇或隨筆。在以往的寫作中,小說和隨筆給予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形象。小說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我行我素,保持距離,而隨筆則娓娓道來,春風吹物,幽默頻發。一個是孤獨浪子,一個是鄰家大叔,這兩種形象共同構成了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筆下的整體形象。
  • 村上春樹的棄貓與尋父
    《棄貓》書封村上春樹在《棄貓》中說,他父親每天早飯前都在佛龕前長時間地念經,為了死在戰爭中的人、他的同袍和敵對的中國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政府發下徵兵令就不得不入伍,卻三次都死裡逃生,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吧。可能因為他二十多年沒跟父親面對面交流了,直到父親因為糖尿病和癌症去世以前二人才在病房裡有一場短暫的對話達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