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身上「最髒」的部位,裡邊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很多人還天天吃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飲食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不僅食物供應充足,而且食物類型也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們再也不需要擔心食不果腹的情況發生,而這也讓很多人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良飲食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偏食,對於各種肉類食物比較偏愛,而蔬菜則備受冷落,當然可以確定的是,肉食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成分豐富,但是營養也相對比較單一,大量攝入不僅會導致營養失衡,而且還很容易引起過度肥胖,這就很容易誘發各種健康問題,所以希望各位能夠豐富一日三餐,而且肉類的選擇也要謹慎一點。
我們生活中經常吃到的肉類主要有豬肉,羊肉,雞肉,牛肉以及魚肉,但是其中消耗量最大的還是豬肉,因為它能夠適應多種烹飪手段,但是豬肉卻並非最健康的肉類,因為它本身屬性酸冷,而且含有大量脂肪,很容易對心腦血管造成傷害,而最健康的肉類就是魚肉,可即便如此,魚肉也不可以肆無忌憚的食用。
魚頭不要吃
雖然魚頭上面沒有多少肉,但是經過特殊的烹飪手段製作出來,反而成了人們追捧的美食,比如剁椒魚頭,魚頭背面等等。它們都有著絕佳的口味,而且很多人還喜歡吃魚頭裡邊的魚腦,覺得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大腦活性,提高智力,可殊不知,魚頭裡邊布滿了血管以及魚的代謝神經,所以這裡也很容易成為細菌以及寄生蟲的聚集場所,一旦食用,就很容易對身體多個部位造成感染,所以為了健康,希望各位能夠戒掉這道美食。
魚肝不要吃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句話可以應用到所有動物身上,魚也不例外,它體內也有肝臟,可是比較小,所以被很多人當作稀有物品,而且還有傳言稱吃魚肝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增強身體活性,可殊不知魚肝作為魚的解毒排毒器官,而它又長期生存於水下環境,所以肝臟需要承擔的解毒壓力也非常大,所以肝臟部位很容易殘留大量的細菌毒素以及寄生蟲,如果經常吃,非但起不到任何的解毒效果,反而會對體內多個器官造成傷害,同時還可能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
其實除了上面這兩個部位不能吃,魚內臟比如魚腸等部位也都不要吃,因為它們裡邊都可能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質,除了要注意魚身上的特殊部位以外,魚的很多吃法其實也存在隱患。
不要吃生魚片
生魚片其實是日本人的傳統食物,這些年隨著文化交流逐漸流傳到內地,而且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國人覺得生魚片不僅口感鮮嫩,而且營養豐富,可殊不知國內的生魚片跟日本完全不同,日本人在吃之前都會進行低溫殺菌以確保食品安全,而國內基本上不會,我們吃到的生魚片裡邊很可能潛藏著大量的寄生蟲以及微生物,一旦食用就很容易對腸胃,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傷。
不要吃醃魚肉
魚肉雖然營養豐富,但是它的保存周期比較短,一旦離開水環境,就很容易變質,所以很多人為了延長它的保質期,會將魚肉醃起來,這樣隨時都能吃,可是醃魚肉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食鹽醬油等調味料,如果經常吃,就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腸胃運行負擔加重等等,而且它們裡邊還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很可能會導致細胞發生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