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黑科技,槲寄生轟炸機到底有多大實際軍事價值

2021-01-18 戰爭事典

到1944年9月和10月,西線和東線幾乎同時安靜下來。同盟國軍隊已經抵達了其補給線所能支持的極限,現在必須停下來休整,這使得德軍在經歷了夏季慘敗之後終於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機。

此時的德國空軍正在對自身進行重大改組。曾經作為閃電戰象徵的轟炸機部隊已經被邊緣化。這表明,德國空軍正在從攻防一體的空中武裝力量轉變成一支單純的防空軍。不過,即便是在眼下,德國空軍仍能藉助槲寄生轟炸機和V1 型飛彈保持一定的攻擊能力。

藉助獨特的槲寄生轟炸機,德國空軍的空襲能力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得到了提升。普通德國轟炸機的載彈量最大不超過2.5 噸。而作為槲寄生炸彈的Ju88 可以攜帶1 個重達4 噸的炸彈。雖然還比不上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所攜帶的5.5 噸重的「高腳櫃」炸彈,但也已經相當可觀。作為炸彈的Ju88 轟炸機下墜速度無法與普通炸彈相比,故而雖然炸彈重量可觀,但是對于堅固目標的穿透性欠佳,僅能造成目標表面的毀傷(日本的神風敢死隊也有類似問題)。為此,德國空軍還專門為其配備了空心裝藥聚能爆破彈頭。此種彈頭已經在東線戰場上經受住了考驗,但是如此巨大的彈頭仍是首次出現。

(上圖)安裝在Ju88 機體前端外形獨特的3.5 噸重的空心裝藥聚能爆破彈頭,令人望而生畏。

以此作為技術基礎,德國人制定了依靠槲寄生轟炸機實施遠程空襲的計劃。其中最富野心的設想就是空襲英國斯卡帕灣。

1944 年春天,當槲寄生轟炸機正式服役時,德國空軍即意識到,這種昂貴的裝備非常適合攻擊停泊在錨地中的敵方戰艦。但是就在行動展開的前夕,情況突變。11月11日, 英國皇家空軍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空襲了停泊在挪威的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導致該艦最終傾覆。這艘戰列艦是德國海軍僅存的重型水面戰艦。如今,隨著該艦的完蛋,英國海軍已無必要繼續在歐洲水域屯駐重兵。很快,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被派往遠東,加入新組建的英國太平洋艦隊,用於對日作戰。德國偵察機很快就發現,斯卡帕灣的錨地已經空空如也,再沒有什麼值得攻擊的軍艦了。準備多時的槲寄生空襲最終只能取消。就這樣,槲寄生轟炸機錯過了一次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們下一次的大規模作戰行動,要等到1945 年了。

自斯卡帕灣攻擊被放棄之後,德國空軍又策劃了代號為「鐵錘」的槲寄生轟炸機空襲計劃。該計劃將出動82 架槲寄生,空襲莫斯科周圍地區的發電站。這個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 年末。當時,英國皇家空軍通過空襲魯爾水壩,成功地削弱了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受此啟發,軍備生產部長施佩爾提議轟炸蘇聯的發電廠。與擁有大量中等規模發電廠的西方工業國家不同,按照計劃經濟體制建立起來的蘇聯電力工業,更擅長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只建設了少數幾座大型發電廠。又由於蘇聯的工業水平導致其缺乏製造蒸汽渦輪機和水力發電機的能力,使得蘇聯人在戰前從德國大量進口此類設備,所以德國人對於蘇聯人在工業設施方面的弱點非常清楚。

在戰爭爆發後,德國空軍注意到, 蘇聯缺乏系統的防空體系,所以其工業設施對於空襲更為脆弱。只是由於先前德國空軍忙於支援德軍地面部隊,因而忽視了這些戰略目標。根據德國人的估計,蘇聯60% 的光學和電氣設備都由位於莫斯科周邊地區的工廠生產。如果能夠摧毀莫斯科附近的大型水力發電站,就會嚴重削弱蘇聯的軍火工業。為執行此次轟炸任務,德國空軍於1943 年12 月在蘇聯的比亞韋斯託克地區成立了第6 航空軍,展開針對性訓練。但在來年春天,該部隊又在支援陸軍的戰鬥中被消耗掉了。而且由於德軍丟失了前沿機場,從而使目標超出了He111 轟炸機的作戰半徑。

1944 年12 月,此項計劃以「鐵錘」的名義再次復活。擅長向敵後執行滲透任務的KG200 全權負責此項計劃的實施。為保證轟炸行動順利實施,KG200 從已經解散的KG30 那裡吸收了必要的人員,並重組了II/ KG200。除了使用槲寄生轟炸機以外,該大隊還裝備有Ju188 和Ju88,以伴隨並支援槲寄生執行任務。

為克服距離障礙,槲寄生也得到了改進。作為戰鬥部的仍然是Ju88 和Ju188 轟炸機,但是作為飛行員座艙的Me109 被換成了Fw190。並且每架Fw190的機翼下還要掛載2 個副油箱,以保證他們能飛行超過1200 公裡,從莫斯科飛往德軍控制下的庫爾蘭半島。

攻擊目標是莫斯科周邊的12 座水力和火力電站。一旦成功,不僅能癱瘓工業活動,還能製造洪水。根據德國人的估計,此次行動如果成功,將摧毀蘇聯80% 的電力輸出能力。

儘管需要在敵國上空長距離飛行,但是德國人仍認為有很大把握取得成功。畢竟,德國飛機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出現在蘇聯縱深地帶,這會麻痺敵人。而且KG200 根據自身的活動經驗,斷定目標周圍缺乏雷達警戒網。

根據計劃,82 架槲寄生將分成數個攻擊部隊,在黎明前數小時從東普魯士的各個機場起飛,在黎明時抵達各自目標上空,並同時發動攻擊。為確保導航順利,I/KG66 的Ju88 和Ju188 將負責在預定航向的某個地點投擲照明彈,以指示航向。四引擎的Ju90 和Ju290 遠程飛機將伴隨槲寄生到達目標上空, 以投擲照明彈,確保準確命中目標。

到1945 年3 月,所有相關準備活動都已經結束,部隊進入出擊基地待命,預計於3 月28 日晚起飛。但是此時,希特勒有更緊急的事情,紅軍正在突破維斯杜拉河防線,直衝柏林而來。他需要所有可用的飛機,來摧毀紅軍在河西岸建立的橋頭堡。而考慮到當前絕望的處境,德國空軍需要所有可用的飛機、燃料和飛行員執行這些迫在眉睫的任務。最終,「鐵拳」在最後一刻被取消。

(上圖)戰爭末期推出的新版本槲寄生轟炸機。操控飛機由Me109 變成了Fw190。作為戰鬥部的Ju88 也採用了加長版的Ju88G- 10 型。更長的機身可以儲存更多的燃料,有助於擴展打擊距離。

事實上,早在「鐵拳」行動被取消之前, 槲寄生已經被投入東線戰場。3月8日,4 架槲寄生轟炸機在JG11 的掩護下,轟炸了奧德河上的1 座橋梁,至少有1 架Ju88 命中目標。儘管開局不錯,但是戰鬥結束後由II/KG200 提交的報告指出,用這種昂貴的裝備去攻擊極易修復的浮橋是得不償失的。這些目標很小,很難被命中。報告最後建議,使用空對地制導武器會是更好的選擇。

隨後的戰鬥證明,槲寄生轟炸機不適合攻擊戰場上的戰術目標。4 月1 日,II/KG200 再次出動6 架槲寄生敵方橋梁。1 架Ju88 和1 架Ju188 負責提供導航支持,來自JG52的24 架Me109 負責護航。整個編隊於當天上午7 點30 分左右升空,需飛行90 分鐘抵達目標上空。在目標上空,第一架槲寄生因尾舵被擊中,偏離目標。第二架墜落於橋的東岸,造成廣泛的破壞。第三架一切正常,直接命中。其餘3 架的行動都很失敗。其中1 架未能正常投放,Ju88 最後直接撞向地面,且未能爆炸。另1 架因引擎故障,提前返航。而且由於引擎未能堅持到最後,飛行員被迫跳傘。伴隨攻擊的Ju88 和Ju188 也各自投擲了1 枚SC1000 型高爆炸彈,命中橋梁的西端。截至10 點38 分,最後1 架Fw190 返航,整個行動難稱成功。

4 月7 日,II/KG200 還擁有18 架Ju88和8 架Ju188,以及24 架槲寄生。第6 航空隊據此決定派遣這些飛機,空襲位於華沙附近維斯杜拉河上的橋梁。空中偵察顯示,此時紅軍在維斯杜拉河上還只有1 座橋梁可以通行火車,另有2 座正在搶修。此外,還有14 座公路大橋橫跨大河。紅軍的工兵正在另外架設3 座浮橋。這些橋梁都是需要攻擊的目標。

4 月9 日,II/KG200 派遣了5 架槲寄生。但在飛行途中,由於突然遭遇敵方戰鬥機,德國人只能臨時解散編隊,以求脫險。最終只有1 架槲寄生抵達目標上空。此時,來自KG4 的15 架He111 投擲了237 枚照明彈,以指示目標,但是這最後的倖存者還是未能命中目標。整個行動還損失了4 架負責護航的Me109。而那5 架槲寄生中,只有1 架Fw190 返航。另有3 名飛行員跳傘,另一人負傷迫降。這次行動清楚地顯現出,精心制定的計劃是如何在實戰條件下被扭曲,直至失敗。

在4 月份餘下的日子裡,由於燃料供應越來越緊張,德國人只能再進行3 次槲寄生空襲,然而成果寥寥。失敗的背後有著多種原因。首先在起飛階段,德國空軍規定槲寄生起飛的間隔被設定為3 分鐘,這個時間間隔顯得過短。8 ~10 分鐘較為合適。由於飛機必須在夜間起飛,且不是每一個機場都具備夜間起飛的條件,所以相關的調度和協調工作極為複雜。

其次在飛行過程中很難避免飛行編隊的解體。鑑於盟軍已經掌握了德國上空的制空權,槲寄生的飛行活動大多只能限制在夜晚進行。然而儘管已經提供了最好的導航支持,大部分Fw190 飛行員還是無法返航,因為德國戰鬥機飛行員嚴重缺乏這類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訓練活動。而且為支持此類行動準備的氣象預報經常並不準確,更是加劇了行動困難。戰場上空的天氣預報本身就是高風險活動。為報告目標上空的天氣情況,德國的遠程偵察機必須在高危環境下作業。預報不夠準確也實屬正常。

最後當飛臨目標上空時,由於槲寄生所要攻擊的都是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這類目標通常都受到戰鬥機和高射炮的嚴密保護。槲寄生飛行員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高超的技巧才能接近目標至1000 米距離,然後投放腳下的轟炸機。這使得槲寄生飛行員通常面臨慘重的傷亡。而且,有許多次,作為炸彈的Ju88 也會被高射炮火擊毀,進一步減低的攻擊效果。

實戰證明,槲寄生是一種大膽的技術創新,但是缺乏實際軍事價值。它也許可以有效攻擊那些諸如發電站之類的防禦能力不強的目標,但攻擊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絕非其所長。

本文節選自《希望與毀滅:第三帝國空軍的最後一年》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那些神秘的黑科技 竟然有人造飛碟
    戰爭給世界帶來災難,但又間接促進科技發展,據說二戰時候德國有個製造飛碟的計劃。很多人都認為德國投降後,大量的科學家和技術被美國竊取,也間接促進了美國的騰飛。讓我們一起看看德國二戰時期的神秘軍事裝備,突然覺得其實盟軍贏的很僥倖。
  • 聖誕趣味雜談:槲寄生下 浪漫還是災難?
    想必大家看了官方的雪國仙境宣傳片後,印象最深刻的是黑百合這次得到的新動畫特寫吧。    【守望先鋒評測】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黑百合手上拿的是槲寄生。這是一個在歐美國家比較流行的傳統觀念,那就是聖誕節聚會上,如果男生在槲寄生下遇到女生,女生是不能拒絕男生的親吻的。
  • 散文:邂逅槲寄生
    其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醫治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有抗腫瘤作用。好奇上百度查閱得知:槲寄生別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冬青、寄生子,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它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其四季常青,雌雄異株,開黃色花朵,入冬結出各色的漿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 和聖誕節關係緊密的,還有你也許並不怎麼了解的槲寄生
    【每日科技網】   又是一年一度,除了聖誕樹、聖誕花、聖誕大餐、熱紅酒還有每年一度的《Love Actually》之外,也許你可以將另一半帶到(事先安排好的)槲寄生花環下,藉機將你們的「革命友誼」再升華那麼一下。
  • 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槲寄生(學名:Viscum album),又叫北寄生、桑寄生,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它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經、腎經。
  • 知行學思 | 聖誕樹、禮物、冬青及槲寄生
    聖誕樹據說它最早出現在德國,到了1830年前後,裝扮聖誕樹的風俗才由德國移民們帶到美國的東部沿岸地區。聖誕樹的來歷,有許多美好的傳說。有一個是說,在一個大雪紛飛的聖誕夜裡,有個窮孩子無家可歸,又冷又餓。
  • 從護航機到轟炸機殺手,二戰德國Bf 110驅逐機的是是非非
    德國空軍給雙發重型戰鬥機起了個專門名稱Kampfzerstrer,後來縮短為Zerstrer,意思就是驅逐機。德國人認為這種飛機的主要用途是給轟炸機貼身護航,以其高性能擊潰前來截擊的敵方戰鬥機。但如果細思就會發現這是一種矛盾思路的產物:如果雙發轟炸機的優勢真的那麼明顯,那麼單發戰鬥機就是無用之物,有什麼必要開發一種專門機型對付無效武器呢?
  • 西方的「聖誕花環」因何要用槲寄生?(圖)
    關於槲寄生的神話  在西方,槲寄生被稱為「生命中的金枝」。它最早的身影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傳說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為了讓死去的父親復活,闖入地府尋父,不料卻被一片迷霧籠罩的黑森林擋住去路。埃涅阿斯的母親、愛神維納斯派出了兩隻鴿子,指引埃涅阿斯在森林中找到了一株槲寄生,並在槲寄生樹枝發出的微弱光芒下,成功走出黑森林。
  • 《噬血代碼》街區槲寄生位置分享 街區槲寄生在什麼地方
    導 讀 《噬血代碼》的地圖錯綜複雜,槲寄生散布在地圖的各個區域,有的不太容易找到。
  • 浪漫神奇的槲寄生,我國古代是如何認知的呢?
    關於槲寄生的這個傳統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北歐神話和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版本比較多,這裡就不贅述,總之長青的槲寄生是代表象徵著愛、浪漫、活力和生育力,有著神秘的力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聖誕節在槲寄生下必須女孩必須接受男孩的親吻這一傳統。那麼,關於槲寄生我國的分布情況如何?古人是如何認識槲寄生的呢,從何時開始有槲寄生的記錄呢?槲寄生又有什麼功效呢?
  • B2轟炸機有多厲害?被稱為「外星人」產物,先進程度難以置信
    B2轟炸機有多厲害?被稱為「外星人」產物,先進程度難以置信B2這款飛機的設計建造就是對付前蘇聯的,造價極高,美國目前是全球唯一具備四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當然就算現在,也是黑科技般的存在。非主流轟炸機造型還能完全用於作戰,實屬厲害。但結構過於複雜,部件繁多,為了降低故障率,所以維護費用也是驚人。以前戰鬥機都可以從腳步往下看,視野非常好。這款直接在前頭,底下是封閉的,只能平看,前方下45度是看不到的。也就說,駕駛員,有絕對的把握知道360度的情況,而不需要憑藉肉眼提前做出判斷。
  • 法國人用「槲寄生之吻」寄福新年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 亮】新年來臨之際,法國人會在槲寄生的枝條下互相親吻(如圖)以寄福來年。這種特別的親吻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溯源。槲寄生是一種寄生於楊、松、蘋果等樹枝幹上的寄生植物。它四季常綠,春季開花,冬季結出潔白晶瑩的果粒,葉子呈披針形。
  • 《噬血代碼》地底區槲寄生地點 地底區槲寄生在什麼地方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噬血代碼》地底區槲寄生地點,希望能幫到各位。 位置1 被踢下地底區後,可以在下圖位置找到第... 《噬血代碼》中玩家可以在槲寄生處休息,恢復生命值,這在經歷了高強度的戰鬥後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噬血代碼》地底區槲寄生地點,希望能幫到各位。
  • 二戰德國空軍的戰術轟炸,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德國閃擊戰的殺手鐧
    但是為什麼德國最後打贏了呢?是因為德國坦克戰術穿插的戰術?當然不是,答案就是斯圖卡。德國坦克進行戰術穿插的時候碰上對方的輕甲巡洋坦克,一般都會選擇叫步兵用37毫米敲門磚打,如果碰上對方的重甲步兵支援坦克怎麼辦?呼叫空軍的88炮嗎?當然不是,而是直接呼叫斯圖卡天降正義,而這種呼叫空中對地打擊的戰法今天有一個聽起來很牛掰的名字,叫「空地一體化聯合作戰」,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話,就是德國的閃擊戰。
  • 西方聖誕節傳統習俗:槲寄生下戀人接吻的由來
    儘管歷史學家還不清楚槲寄生下接吻的起源,但對於何時何地開始以及如何在聖誕節期間流行起來,人們卻有一個普遍的共識。1719年和1720年,英國藥劑師兼醫生約翰·科爾拜特(John Colbatch)寫了兩本關於槲寄生的書。福賽斯說:「他有一整章都是關於槲寄生的迷信和習俗,完全沒有提到在槲寄生下接吻。」
  • 二戰時的黑科技!德國造螺旋槳飛機時速創紀錄:還配備了彈射座椅
    說起人類歷史上速度最快的活塞螺旋槳戰機,那無疑是德國人在二戰期間的黑科技之一:D335戰鬥機,其測試時飛出的850公裡時速遠勝過當時的世界紀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Do335採用的兩臺輸出功率為1750馬力的液冷式活塞發動機,分別安裝在機體頭部和機尾,並且旋轉方向完全相反。
  •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的科技水平這麼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許多東西都公布於眾。什麼反雷達飛彈,噴氣式飛機等等一系列先進的軍事武器,不由的讓人感慨德國的科技是如此的先進。其實德國在二戰中的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如此先進一點都不讓人意外。首先,德國在工業革命之前,德國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
  • 鼠式坦克,二戰德國最瘋狂的龐然大物,令人震撼的移動堡壘
    坦克最早出現在戰場是一戰時候,它強大的攻擊和防禦能力在實戰中得到絕對證明,此後幾十年,世界強國開始改變以騎兵為主的軍事思想,加快了對坦克的開發使用,至二戰爆發時,每個軍事大國的武器庫裡至少都裝備了一款主戰坦克。
  • 呼嘯的惡魔,二戰納粹空軍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最具有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該空軍在二戰期間是非常注重戰術空軍的。其空軍當中的轟炸機、攻擊機主要是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摧毀敵方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線及後勤設施、軍事基地等。德國戰術空軍在二戰前期更是給世界上個一課,快速攻佔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
  • 世界上最大的B36轟炸機有多大?和B29放在一起比就明白了
    《世界上最大的B36轟炸機有多大?和B29放在一起比就明白了》 在美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史上,有這麼一款戰略轟炸機較為特殊,它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剛服役不久又被後來的B52戰略轟炸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