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前面在說「戰略轟炸」的時候也提到了德國空軍對英國的轟炸,雖然德國對英國國本土的轟炸也一度將大英帝國推到懸崖邊緣,但是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作戰規模都無法和美、英兩國相比。前面也說了,要設計建造大航程、大載彈量的大型轟炸機需要技術、時間、金錢的大量投入,但是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空軍多數就是屬於「戰術空軍」,而德國空軍就是這種在短時間內組建起來、空中力量相對強大的空中作戰力量,而德國的戰術空軍最具代表性的機型就是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戰術轟炸的事情。
關於俯衝轟炸的那些事
飛機投入戰場屬於作戰的時間並不長,在新世紀之初飛機才蹣跚學步,在一戰初期還是作為戰場偵察機使用,雙方的飛行員在空中碰面時還會搖手打招呼,到後來換成了豎中指問候或者拔出手槍在空中對射,直到有一天,飛機上攜帶了幾枚炮彈,飛行員從飛機上扔下了幾枚炸彈,開創了戰機對地攻擊的序幕。而最先開創對地俯衝轟炸戰術的也還是英國人,1918年3月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的84中隊的威廉姆-亨利-布朗稍微駕駛一架戰機在西部戰線進行偵察的時候發現一艘德國運輸船,而這時他的飛機機腹下掛著一枚炸彈,看著運輸船慢悠悠的行走著,布朗少尉就進行了俯衝轟炸,炸彈精確命中運輸船並導致船上的彈藥殉爆,運輸船成功被擊沉。這被視為世界首例俯衝轟炸的戰例,俯衝轟炸表現出了優良的作戰效能,戰後也成為各個國家的研究對象。
斯圖卡主掛架可掛載一枚500公斤重的炸彈,兩邊機翼共4個可攜帶50公斤重的航彈掛架
對於俯衝轟炸的定義,是指飛機在進行俯衝時角達到45°~90°,這所以要這麼玩其實就是為了縮短攻擊距離提高轟炸精度。當飛機進行水平投彈時,炸彈在空中飛行會受到三個方向上的力,一個飛機賦予炸彈向前的慣力、一個是空氣摩擦造成向後的阻力、一個是地球引力賦予的向下的重力。所以水平轟炸時需要考慮這三個方向的力的影響,而且飛機的速度、高度、航向、地面風向、風速都會對炸彈的彈道產生影響。所以當時的轟炸機在進行水平轟炸時都需要有導航飛機或者導航員用光學指示器或者無線電信標機等進行測量計算,並將飛機高度、航向、風速、風向等信息輸入瞄準儀當中,最後運用三角測量法測算目標與飛機之間的夾角,然後進行投彈。不過水平轟炸為了躲避高射炮火的攔截,通常會選擇5000米以上上的高空進行投彈,但這樣就只能攻擊城市大小的目標。
而進行俯衝轟炸時,炸彈的彈道只受到了重力和空氣摩擦的阻力兩個力的影響,而這兩個力對轟炸的精度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炸彈從飛機高空拋下時的慣力形成的拋物線彈道被俯衝轟炸機改成了一條接近斜向下的直線,而且攻擊距離也從幾公裡遠、幾千米高的距離變成了幾百米遠、幾百米高的距離。這種幾乎垂直俯衝無疑大大的簡化了炸彈的彈道。俯衝時將炸彈的投擲高度改成了幾百米,炸彈飛行這這百米,而且還幾乎是垂直方向行進,所以縮短了攻擊距離的情況下轟炸精度大大提高,正是因為它有著極高的轟炸精度,所以當時率先被海軍所採用,因為在海上對運動的艦船攻擊,這種俯衝轟炸效果是最佳的,而德國卻是第一個將俯衝轟炸機戰術運用到陸軍的國家。
「斯圖卡」——閃擊戰的核心
說到德國的「閃電戰」很多人估計會想到坦克,但德國閃擊西歐時用的坦克都是1、2、3號這樣的薄皮坦克,在裝甲武器上德國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略遜於聯軍,說句不好聽的,人家法國的B-1坦克隨便虐你德國當時所有的坦克。但是為什麼德國最後打贏了呢?是因為德國坦克戰術穿插的戰術?當然不是,答案就是斯圖卡。德國坦克進行戰術穿插的時候碰上對方的輕甲巡洋坦克,一般都會選擇叫步兵用37毫米敲門磚打,如果碰上對方的重甲步兵支援坦克怎麼辦?呼叫空軍的88炮嗎?當然不是,而是直接呼叫斯圖卡天降正義,而這種呼叫空中對地打擊的戰法今天有一個聽起來很牛掰的名字,叫「空地一體化聯合作戰」,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話,就是德國的閃擊戰。
德軍裝甲部隊在斯圖卡的伴隨下進行攻擊,就如同一戰是步炮協同作戰一般,只不過形式更加新穎
當時德國的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都裝備有實時通訊的無線電設備,地面部隊可以直接聯繫空軍的俯衝轟炸機,直接為裝甲部隊和步兵提供近距火力支援,在對付敵方的堅固軍事目標、裝甲車、艦船的時候有著不錯的打擊效果。也正是因為無線電設備讓斯圖卡從一款對地攻擊機變成專職的定點火力支援飛機,在無線電設備的配合下,裝甲部隊和斯圖卡轟炸機中隊之間的配合十分緊密,在對付堅固的軍事目標時,轟炸機一炸完裝甲部隊和步兵就直接推進,這時斯圖卡扮演的就是炮兵火力支援的角色,在己方坦克遇到對方重型裝甲目標時,裝甲部隊後撤,呼叫斯圖卡進行定點清理。就這樣在早期的西歐戰場上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保證了德國裝甲部隊順利推進,是德國閃擊戰的核心力量。
但在實際使用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首先俯衝轟炸機在進行俯衝的時候是要進行減速瞄準的,在俯衝改拉平的時速度也慢,飛行高度也低,所以這個時候一旦被高炮給盯上就很容易吃虧。而且這玩意的速度慢防護也不足,為了追求俯衝性能機動幾乎就沒有了,一旦被對方戰機攔截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而且其定位是屬於戰術轟炸機,當「海獅計劃」中居然也參加了對英國本土轟炸的任務,作為戰術轟炸機航程本身就短,作戰半徑也就是300多公裡,而且防護能力極差,在不列顛空戰中損失慘重。因為極高的戰損率導致德國在前線的斯圖卡很難一次達到300架的規模,而且需要對手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這些飛機在進行攻擊時是從頂部開罐的,所以效果也不錯
擊沉「光輝」號航母——斯圖卡的高光時刻
斯圖卡主要成就還是在對付地面目標,在西歐戰場和東線戰場上對地面固定目標、裝甲目標、步兵集群目標都表現出了極佳的打擊效果,無論是前期使用炸彈還是後期加裝37毫米反坦克大根,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都是其反坦克能力,不過作為海軍黨來說,我就不說反坦克的那些事了,我把角度搬到海上來。作為俯衝轟炸機,斯圖卡是當時唯一一個陸上的俯衝轟炸機,其他國家都是在海軍的航母艦載機使用,雖然斯圖卡也曾要作為艦載俯衝轟炸機使用,不過隨著齊柏林號航母的廢棄,建成的艦載版斯圖卡轟炸機也轉戰陸地,但這並不意味著斯圖卡就不能參加對海作戰啊,斯圖卡與日本海航的99艦爆、美國海航的SBD俯衝轟炸機同行一樣都有著不少擊沉對方軍艦的案例。
漢斯-魯德爾上校,它駕駛斯圖卡轟炸機擊毀519輛坦克,還有150個炮兵陣地,近1000輛其他車輛,7
如果說斯圖卡擊沉軍艦最著名的案例,不少同學會知道是漢斯-魯德爾上校擊沉了蘇聯的「馬拉號戰列艦」,雖然該戰績有爭議,但確實是他駕駛斯圖卡轟炸機將一枚500公斤重大炸彈命中「馬拉號戰列艦」,並導致最後坐沉。除此之外,斯圖卡還和英國的航母交過手,1941年1月德國派出了第一、第二兩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大隊進駐義大利,並希望除掉地中海的英國艦隊力量。在1月6號的作戰行動中,德國兩個轟炸機大隊出動了43架斯圖卡轟炸機對英國地中海艦隊進行攻擊,其中德國的目標是英國的「光輝號」航母。為此德國人還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並做相關的訓練,首先由義大利的魚雷機將英國航母的艦載戰機引開,斯圖卡從低空入場,看見航母時爬升到4000米的高度再進行佔位攻擊,這一切都非常詳細。
而在當天的攻擊中,德軍和義大利也的確逐步按照此前的步驟進行攻擊,為牽制2艘戰列艦還分出10架斯圖卡牽制火力,剩下的攻擊「光輝號」航母,在攻擊中6枚500公斤的炸彈直接命中「光輝號」航母,3枚近失彈,多枚炸彈竄進艦艇內部爆炸,機庫被炸毀、彈藥庫和燃料庫也被命中,軍艦內部燃起熊熊大火,升降機也被炸毀。但這艘以裝甲防護著稱的航母在裝甲的保護下發動機並沒有被破壞,雖然全艦也和赤城加賀那樣因為彈藥庫和燃料庫被炸,但是由於裝甲的保護以及英國損管的搶救,最終憑藉僅存的動力開回了軍港。最終避免了日本航母那樣的下場。雖然「光輝號」逃回了馬爾他軍港,但是德軍決定乘勝追日擊,先後在1月16日、18日派出斯圖卡進行轟炸,為此還推出了1噸重的航彈,最後2枚近失彈命中航母側舷的船塢,巨大的衝擊波艦航母底部撕裂了一個大洞,「光輝號」航母在船塢中進水沉沒。
結語:
作為一款戰術轟炸機,斯圖卡轟炸機的性能並不算優秀,但是由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藉優秀的戰術在西歐戰場、北非戰場、蘇德戰場早期大顯身手,取得了一個個輝煌的戰績。但是這種轟炸機性能太差,生存能力差,必須在絕對制空權下才能使用,不然損失將十分慘重。不過作為對陸定點打擊也為德國閃擊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