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護航機到轟炸機殺手,二戰德國Bf 110驅逐機的是是非非

2021-01-12 老槍與戰線

雖然幾乎同期研製,又同為德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但梅塞施密特Bf 110的聲譽比起同一公司的Bf 109可就差得太多了。「需要其他戰鬥機護航的護航戰鬥機」這個汙名確實洗無可洗,不過僅以這點就把這種飛機貶的一無是處似乎對這種在二戰中打滿全場的老兵也不太公平,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這種飛機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開始出現雙發重型戰鬥機的概念。當時現代空戰理論尚未成型,而航空技術又在快速發展,採用多臺發動機功率較大的轟炸機由於載重量大,得以率先採用全金屬結構、可收放起落架、單翼布局等先進技術,一度對主流的雙翼蒙布結構戰鬥機佔了壓倒優勢。由此自然產生一個推論,如果雙發轟炸機能夠取得對戰鬥機的優勢,那麼採用兩臺發動機從而有條件使用相同技術的重型戰鬥機也應該對主流的單發戰鬥機具有同樣的優勢。

當時的主流重型戰鬥機都是按著這個路數走的,包括荷蘭的福克G.1、法國的Potez 631、蘇聯的佩-2/3、英國的英俊戰士以及美國的YFM-1。其特點都是雙發多座,強調多用途性,實際上相當於強化了對空武裝的小型轟炸機,在空戰中沒有一種能和現代化的單發戰鬥機匹敵。唯一的例外就是美國P-38閃電,這種飛機是一開始就打算做成單座戰鬥機,完全放棄後半球防禦,也只有這種飛機是能和現代單發戰鬥機格鬥不落下風的。

戰爭後期出現的兩種新式飛機是技術進步下重型戰鬥機概念的進一步發展。德國的道尼爾Do 335和美國的F-82雙野馬。特別是Do 335,如果能稍早出現並且大量生產,可能會對戰局造成很大的影響。

德國空軍給雙發重型戰鬥機起了個專門名稱Kampfzerstrer,後來縮短為Zerstrer,意思就是驅逐機。德國人認為這種飛機的主要用途是給轟炸機貼身護航,以其高性能擊潰前來截擊的敵方戰鬥機。但如果細思就會發現這是一種矛盾思路的產物:如果雙發轟炸機的優勢真的那麼明顯,那麼單發戰鬥機就是無用之物,有什麼必要開發一種專門機型對付無效武器呢?而如果雙發轟炸機的性能相比單發戰鬥機沒有足夠優勢,又怎麼能確定類似思路下建造的驅逐機就能擊敗單發戰鬥機呢?

德國驅逐機的主力就是梅塞施密特Bf 110,這架飛機從入侵波蘭一直打到柏林陷落。客觀說除了理應由它完成的護航任務外,其他的活它都幹得不錯,但是主業不精這事確實過於諷刺。雖然歷史上戰鬥機需要另一種戰鬥機護航的實例不少,比如不列顛空戰中截擊轟炸機的颶風戰鬥機就需要噴火戰鬥機掩護、太平洋上掛載炸彈和火箭的海盜需要惡婦掩護、越南戰爭中F-105出擊也需要F-4鬼怪掩護。但那是因為它們有其他任務所以不能捲入戰鬥機之間的對戰,而Bf 110為轟炸機護航還需要Bf 109掩護,那麼問題來了——你去幹嘛的呢?直接讓Bf 109護航不就得了嗎?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老闆威利·梅塞施密特在同行中並不是個受歡迎的人,負責德國空軍飛機生產的埃哈德·米爾希尤其討厭他。30年代中期至關重要的重型戰鬥機研製招標本來沒有他的份,完全是因為梅塞施密特的好友烏德特的關係才得以進入。有種說法認為讓Bf 110原型機獲得訂單一開始就是別有用心,米爾希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失敗使梅塞施密特的事業一蹶不振。

Bf 110是梅塞施密特設計的第二架軍用飛機,最初的概念是兩架Bf 109並聯的雙機身飛機,但不久就改為了常規的設計。實際操刀的是項目主管羅伯特·盧瑟(Robert Lusser)和設計師沃爾特·勒泰爾(Walter Rethel),而梅塞施密特本人仍忙於Bf 109的設計工作,並且當時其公司正在進行管理層重組,這導致設計的早期階段缺乏關鍵的監督。

按照他的一般做法,梅塞施密特忽略了帝國航空部招標中的附加要求,完全遵循自己的設想設計了Bf 110。其指導原則是:儘量輕巧以便實現更高的性能;簡潔以便大量生產。這架飛機的結構延續了Bf 109的風格,但是一架Bf 110的製造成本仍相當於兩架Bf 109。在Bf 110的樣機上有一點非常體現時代特色,最初考慮的雙人機組按當時的慣例增加了一名領航/觀察員,因此有一個很長的座艙。三人機組當然會影響飛機的性能,這使其在生涯的前半段背負了惡名,但後來該機改為夜間戰鬥機的時候,這又變成了一項優勢,因為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雷達設備和操作員。

1936年5月,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的首席試飛員沃爾斯特駕駛Bf 110首飛成功。這種外形威猛的飛機受到赫爾曼·戈林的寵愛,他認為Bf 110比Bf 109更為強力,因此從單發戰鬥機部隊中抽調最優秀的飛行員組建驅逐機部隊,這使得德國空軍的行政部門相當苦惱。同樣是出於戈林的愛好,在Bf 110和早期型號的Bf 109上出現了血盆大口的鯊魚嘴塗裝。

1940年,第76驅逐機聯隊塗著鯊魚嘴的Bf 110在法國戰役中給西方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國皇家空軍第112中隊最先仿效,在自己裝備的湯姆霍克(P-40出口型)上複製了這種塗裝。此後美軍的P-40和P-51,甚至蘇聯的拉沃契金戰鬥機都曾採用這種塗裝,不過最著名的還是陳納德的飛虎隊。而Bf 110的鯊魚嘴塗裝雖然一直沿用到二戰末期,但最為人熟悉的卻是另一種大黃蜂標記。

Bf 110鯊魚嘴塗裝
更為著名的大黃蜂塗裝

1939年5月曾發生一起Bf 110投奔自由事件,一位前德國駕駛員弗朗茨·貝內特從奧格斯伯格偷走了一架Bf 110,此人因為在某次重要任務中擅自駕駛一架雙翼教練機飛到他家農場屋頂上被軍隊開除。他把Bf 110成功降落到附近一個足球場上,他弟弟帶著油桶在那裡等他。兩人爬上飛機,在濃霧中起飛,最後在法國東部撞山墜毀。這件事到底是法國人的陰謀還是單純的個人行為一直沒搞清楚。

Bf 110的叛逃事件當然不止這一起,最著名的當數NZ黨的第二號人物魯道夫·赫斯1941年5月獨自駕駛一架Bf 110飛到了蘇格蘭。據說這個頭腦簡單能力有限的人不甘被邊緣化的現實,異想天開打算通過一次面對面推心置腹的談判促使英德和解。赫斯被一直關押到1987年死亡為止,他的事情也許沒有對外公布的那麼簡單。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在波蘭和挪威上空,Bf 110沒有暴露出什麼問題。與之對陣的戰鬥機不但數量有限並且型號老舊,Bf 110大量時間用來進行對地攻擊,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幾乎不亞於斯圖卡轟炸機。

但是到了英倫空戰時期,Bf 110的神話就被戳破了。按英國航空歷史學家馬丁·溫德羅的說法:「它很容易被遠距離識別;它的加速度和速度不足以讓它享受逃避戰鬥的奢侈;它在躲避機動中行動遲緩;它的轉彎半徑很大;它的大機翼和尾翼表面,是一個很好的目標……驅逐機成了被毀滅的對象(The destroyer became the destroyed,這是一句雙關語俏皮話)。」

一架飛越多佛的Bf 110

Bf 110在空戰中的窘境令當時盟軍一方頗為吃驚。即使按現在能看到的性能數據,當時作為主力型號的Bf 110C最高速度也能達到540千米/小時,僅比Bf 109慢一點。但實戰中英國飛行員發現它了不起飛到500千米/小時,不說噴火,颶風都能追上它。Bf 110的機頭火力相當強大,通常是4挺7.92毫米機槍和兩門20毫米機炮,但在被戰鬥機咬尾攻擊時這些強大的火力毫無作用,這時只能靠一挺7.92毫米護尾機槍自衛,在後期型號上又被替換成一挺雙管機槍。

而此前德國對外宣傳中的Bf 110完全不是這樣的。該機尚未定型的時候,試飛員赫爾曼·伍斯特就駕駛其原型機和烏德特駕駛的Bf 109進行了格鬥表演,據報導它轉彎半徑像單座戰鬥機一樣小,就是最陡峭的急轉也不會被甩開。同樣的表演還在重要的國外訪問者和潛在的出口買家面前進行,德國國家特技飛行冠軍威利·斯塔爾駕駛的Bf 110無人能敵,該機被宣傳為地球上最好的雙引擎飛機。很明顯這些眾目睽睽之下的表演是做過手腳的,估計Bf 110隻載了最少的燃料並且沒有彈藥,甚至可能拆除了一些必要設備以減輕重量。

實際上對於雙發重型戰鬥機來說最欠缺的就是機動性,在機翼上掛了兩個沉重的12缸液冷發動機之後還要和單發戰鬥機比轉向和滾轉確實是強人所難。而Bf 110還有個不好的特性就是杆力非常沉重,從俯衝中改出更是需要使出全身力量,不是最強壯的駕駛員操縱不了這架飛機,即便如此也會在連續機動之後快速疲勞(早期飛機操縱是否費力主要依靠氣動和結構設計,但總的來說飛行都是個體力活,戰爭後期隨著技術進步有一些其他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野馬對戰Bf 109,前數圈雙方還旗鼓相當,之後Bf 109開始遲鈍、動作變形,而野馬尚遊刃有餘。這並非野馬駕駛員天賦異稟,而是他有液壓助力和早期抗荷服,而Bf 109的駕駛員沒有。這是數據列表和飛行包線之外的東西,卻直接關係生死)。

在英倫空戰中德軍戰鬥機數量並不佔絕對優勢,由於Bf 109航程較短,對較遠的目標只能靠Bf 110單獨提供護航。這些Bf 110遂直面英國戰鬥機,遭受了慘重損失。當時Bf 110唯一有效的防禦方法就是整個大隊的飛機首尾相連構成一個環陣,這樣理論上每一架驅逐機都能掩護前一架飛機的尾後。但是很顯然結成環陣之後驅逐機群就完全失去了運動和繼續執行任務的能力,只能等待Bf 109趕來解圍或者英國戰鬥機喪失耐心後自行離去。英國戰鬥機在數量達到一定後也可能會強攻環陣,在圈外不斷掠襲,此時尾隨掩護的驅逐機射擊窗口很小,而被攻擊飛機的護尾機槍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若干架飛機被擊中脫離後,環陣就被打散,接下來就是常規的咬尾追殺,所以環陣防禦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

噴火式戰鬥機攻擊Bf 110環形陣

英倫空戰開始時德國空軍投入了237架Bf 110,但戰役結束時已損失掉了223架。實際上完全是靠著源源不斷的補充飛機才維持住一些驅逐機部隊不致解體,到戰爭結束時,共製造了6170架Bf 110。

英倫之戰後德國空軍主力轉向東線,由於戰線過於遼闊,蘇軍戰鬥機戰鬥機密度遠不如英國上空,Bf 110得以再次發揮巨大作用,無論是攔截轟炸機、對地攻擊、偵察、聯絡還是牽引滑翔機都能勝任。其實正如戰後親自試飛過Bf 110的英國著名試飛員艾瑞克·布朗所指出的,Bf110絕不應該那樣使用(指英倫空戰),該機只能用於德國空軍掌握制空權的地區,或者僅用於奇襲。

很容易看出來的一點是,1939年閃擊波蘭的Bf 110和1945年的Bf 110,除了頭部的鹿角天線和加大的發動機艙外,在外形上幾乎沒有區別,你絕不會把它錯認為另外一種飛機。而幾乎與其同時,技術水平也大致相當的英國布倫海姆,在二戰中就發展出了博福特、英俊戰士、白金漢三種型號,二戰後又發展出Buckmaster和劫匪兩型,最終版本的劫匪和最初的布倫海姆在外形上已毫無相似之處。這倒不是說Bf 110的設計已經好到不需要改進,恰恰相反,二戰初期梅塞施密特就認為Bf 110已經過時,不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進,該機原定於1942年停產。

預計替代Bf 110的是梅塞施密特的新一代雙發重型戰鬥機Me 210,這種飛機於1939年首飛並迫不及待在媒體展示以恐嚇英國人。最初德國空軍要求的是一架Bf 110的升級版本,但梅塞施密特按慣例蔑視了空軍的要求,給了他們一架全新的設計。他和他的設計師採用了錯誤的翼型,犯了若干工程錯誤,造成機身和尾翼後緣薄弱,同時在縱向上極不穩定。

Me 210的開發引發了災難

1940年9月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首席試飛員赫爾曼·伍斯特在駕駛一架Me 210俯衝時右側升降舵脫落,飛機當即墜毀,他本人僅以身免。此後他就將這種飛機和亨克爾公司的He 177並稱為德國二戰中生產的最糟糕的兩種飛機。這兩種飛機的開發在當時已經成為德國空軍的汙點和醜聞,由此帶來的巨大壓力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烏德特自殺。

梅塞施密特也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代價,他用了近兩年時間才接受赫爾曼·伍斯特的觀點,必須延長Me 210的後機身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和起降性能。然而為時已晚,1942年3月德國空軍強令梅塞施密特停止Me 210開發,作為補救措施,設計了Bf 110G並一直生產到德國戰敗。梅塞施密特為Me 210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不但用光了航空部的撥款還把生產Bf 109和Bf 110的盈利賠了進去,他的公司差點為此破產。

不過幸運的是,Bf 110在夜間戰鬥機這個領域找到了新的定位。與大多數德國空軍飛機不同,Bf 110裝備有完善的夜間飛行儀表,這是成為合格的夜間戰鬥機的先決條件。三座駕駛艙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雷達操作員和設備,並且還有空間安裝最致命的武器,兩門斜向上安裝的20毫米口徑斜射炮或稱斜樂曲。不過這樣一來增加的重量也相當可觀,滿載起飛的Bf 110G夜間戰鬥機重量超過10噸,幾乎是1938年Bf 110B的兩倍。

最後的生產型號Bf 110G-4單臺發動機功率已經提高到1475馬力,但由於重量增加以及機頭鹿角天線產生的阻力,該機的飛行速度只比蘭開斯特轟炸機快30英裡。為了儘量提高性能,Bf 110夜間戰鬥機往往把第三名乘員,即機尾炮手留在地面。但諾曼第登陸後,英國蚊式夜間戰鬥機開始在德國上空自由獵殺,Bf 110又不得不恢復成三人乘員組以提高對空警戒能力,這使其性能更加不可接受。因此在戰爭最後幾個月,Bf 110也不得不從主力夜間戰鬥機的位置上退下來。

鹿角雷達天線產生了巨大阻力

Bf 110夜間戰鬥機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指向前上方的斜樂曲。通常情況下Bf 110會從英國轟炸機後下方潛入,瞄準機翼油箱開火。在使用斜樂曲時,德國駕駛員一般不會直接攻擊機腹,因為有可能引爆彈倉中的炸彈,由於距離很近,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往往會把進攻者一起報銷掉。一般兩秒鐘的20毫米火炮長連射足以將蘭開斯特的主翼打斷,而英國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擊中了他們。

使用斜樂曲進攻的Bf 110夜間戰鬥機

斜樂曲不使用曳光彈,在附近飛行的英國轟炸機只能看到友機突然起火墜落。偶爾有人看到德國夜間戰鬥機在下方飛開,卻沒有將其和墜毀的飛機聯繫起來,一般認為這些飛機出現了機械故障,或者是不走運被高射炮彈直接命中。因為沒有目擊證人,英國皇家空軍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搞清楚他們的飛機是怎麼被打掉的,這堪稱為歐洲空戰期間情報工作之恥。因為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一名被俘虜的德國空軍機械師在審訊中透露過斜樂曲的存在,但是沒有引起注意,直到1944年4月,一架受傷的Bf 110G-4在瑞士降落,才在檢查中發現了傾斜布置的機炮。

這裡要多說幾句的是所謂斜樂曲其實是一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武器,並且也不是什麼新鮮創意。30年代初英國就設計了維克斯 Type 161和韋斯特蘭C.O.W.兩種安裝斜向固定37毫米火炮的戰鬥機,英倫之戰中負責夜間攔截的無畏式炮塔戰鬥機也曾採用鎖定炮塔的方式從後下方攻擊德國轟炸機。英國空軍對德國戰鬥機可能採用的武器和戰術完全缺乏聯想確實令人不解。

安裝斜射火炮的維克斯 Type 161

大多數的Bf 110夜間戰鬥機毀於空中相撞或者德國高射炮誤擊,被英國轟炸機自衛機槍打下來的數量很少。據說百分之八十的蘭開斯特機尾炮手在受到攻擊時甚至沒有還擊,因為他們根本沒發現對手。在一些極端戰例中,Bf 110與英國轟炸機的損失比竟然達到1:30。

1945年2月,德國頭號夜間戰鬥機王牌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納弗駕駛Bf 110在一個晚上擊落了7架蘭開斯特轟炸機。「他們似乎排著隊等著被擊落,我擊落第7架後不得不停下來,因為我殺累了。」這是Bf 110最後的高光時刻,三個月後德國就投降了。

施納弗飛機尾翼上有121個擊落標誌

相關焦點

  • 呼嘯的惡魔,二戰納粹空軍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最具有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該空軍在二戰期間是非常注重戰術空軍的。其空軍當中的轟炸機、攻擊機主要是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摧毀敵方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線及後勤設施、軍事基地等。德國戰術空軍在二戰前期更是給世界上個一課,快速攻佔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
  • 二戰中德國著名轟炸機,呼嘯而至的死亡,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很多著名的轟炸機,但很少有一種轟炸機能從戰爭開始一直用到戰爭結束。而由德國容克斯飛機公司製造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是其中少有的精品,從戰爭開始前直至戰爭結束,JU87俯衝轟炸機都在德國空軍中服役。可以說長久以來,它一直擔任著德國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是德國空軍對地支援的主力。
  • 二戰德國空軍的戰術轟炸,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德國閃擊戰的殺手鐧
    導語:前面在說「戰略轟炸」的時候也提到了德國空軍對英國的轟炸,雖然德國對英國國本土的轟炸也一度將大英帝國推到懸崖邊緣,但是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作戰規模都無法和美、英兩國相比。
  • 二戰時,飛機轟炸為什麼要俯衝,有過哪些出名轟炸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德國,英國,蘇聯等國家都擁有自己研發生產的轟炸機。其中美國的轟炸機在二戰中的表現最好。B-17重型轟炸機是二戰時期美國最主要的戰略轟炸機。當時美軍空軍裝備12731架這種轟炸機。美軍在太平洋上表現最好的是B-25輕型轟炸機。
  • 二戰轟炸機投彈時為何會產生尖嘯聲?倖存者:那是死神的召喚
    喜歡看二戰題材電影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對轟炸機感到陌生。不知有沒有網友注意過,在很多二戰類影視片中,轟炸機飛過時都會產生巨大的刺耳聲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電影的過度誇張還是因為什麼特殊的原理嗎?其實,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轟炸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著名的德國Stuka轟炸機,另一種則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B-17轟炸機。德國Stuka轟炸機屬於一種俯衝式轟炸機,該機在進行俯衝時,別說轟炸機了,就是戰鬥機也會發出刺耳的尖嘯聲。 而它之所以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主要歸功於轟炸機進氣口安裝的空氣驅動發聲器。除此以外,二戰時,轟炸機攜帶的航空炸彈上也會裝有專門的哨子。
  • 二戰中,轟炸機有哪些投彈方式?如何準確命中目標?
    轟炸機,是一支強大空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當炸彈從天而降時,意味著整個戰場從二維拓展到三維,極大的改變了戰爭形態和進程。隨著技術發展,轟炸機對地面目標也由以往的概略轟炸、俯衝轟炸、地毯式轟炸,發展到現在的精確制導、防區外打擊等形式。
  • 從7.92mm機槍到7.5cm炮,二戰德國空軍: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二戰時期的空戰可以說是最有男人味的空戰了,目標皆在視距內,機槍機炮的轟鳴,狗鬥到BZ,這是一戰時期的農藥機之間的菜雞互啄和現代戰爭的超視距雷達紅外飛彈幹架是不可比擬的,前者火力速度太弱,後者壓根看不到人。
  • 12架轟炸機進行了二戰中最具破壞性的轟炸行動
    在二戰期間,敵方轟炸機和地面攻擊機是士兵和平民最不歡迎的景象之一。從閃電戰初期潛水的女妖嚎啕大哭,到上空數千臺發動機的轟鳴聲,再到白天和夜間突襲時落下的炸彈震動地面的爆炸聲,戰爭期間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像飛機攻擊地面目標那樣造成廣泛的恐怖和破壞。然而,轟炸和地面攻擊雖然讓下面的人感到恐懼,但卻是二戰中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 破解塗裝上的秘密,二戰德軍飛機機身標誌簡介
    本文只是涉及二次大戰期間最基本的標識方法,並且標識系統的趨勢是越到後期越混亂隨意,必然有很多規則外的特例存在,這是必須事先言明的。德國空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術單位是航空聯隊或稱航空團,一般來說一個聯隊下轄3—4個大隊,一個大隊下轄3—4個中隊,機身標誌能顯示出飛機在聯隊、大隊、中隊中的歸屬,但一般不會標識其下的小隊信息,同樣一般也不會顯示航空師、軍和航空隊的信息。
  • 中國上空的德國鷹:抗戰中的亨舍爾He-111A0中型轟炸機
    中國上空的德國鷹——抗戰中的德制亨舍爾He-111A0中型轟炸機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 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說起德械師,軍事愛好者們總是如數家珍。這主要是由於國民政府始終認為德國並非老牌航空強國,航空工業比不上英美兩國,所以國民政府更願意採購英美戰機。本文的主角就是極其少見的,在抗戰初期擔當中國空軍主力大中型轟炸機的德制亨舍爾He-111A0中型轟炸機。1935年首批亨舍爾He-111A0中型轟炸機投入生產,裝備有3挺7.92毫米機槍,最大載彈量500千克。這批預生產型的飛機由於功率不足而被德軍拒收。
  • 二戰德國那些神秘的黑科技 竟然有人造飛碟
    戰爭給世界帶來災難,但又間接促進科技發展,據說二戰時候德國有個製造飛碟的計劃。很多人都認為德國投降後,大量的科學家和技術被美國竊取,也間接促進了美國的騰飛。讓我們一起看看德國二戰時期的神秘軍事裝備,突然覺得其實盟軍贏的很僥倖。
  • 二戰德國黑科技,槲寄生轟炸機到底有多大實際軍事價值
    到1944年9月和10月,西線和東線幾乎同時安靜下來。同盟國軍隊已經抵達了其補給線所能支持的極限,現在必須停下來休整,這使得德軍在經歷了夏季慘敗之後終於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機。此時的德國空軍正在對自身進行重大改組。曾經作為閃電戰象徵的轟炸機部隊已經被邊緣化。這表明,德國空軍正在從攻防一體的空中武裝力量轉變成一支單純的防空軍。
  • 第三帝國的「鷹獅」,具備俯衝能力的重型轟炸機,He-177轟炸機
    B-17轟炸機 轟炸機真正進入黃金時期的階段是在二戰時期,在當時問世了一大批先進的重型轟炸機。比如美國的B-29轟炸機、B-24轟炸機、B-17轟炸機,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斯特林」轟炸機、哈利法克斯」轟炸機等。而作為世界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當然也有重型轟炸機,只不是在二戰期間德國卻只有一款大量生產的重型轟炸機,它就是He-177重型轟炸機。
  • 「夜空幽靈」施瑙費爾少校,14分鐘擊落5架轟炸機
    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與德軍夜間戰鬥機部隊之間可謂「仇深似海」,竟然還發生過這麼一檔子祝賀頭號對手生日的軼事,真是匪夷所思!就像許多二戰人物或戰役始終都存在一些含混不清、扭曲甚至虛構的情節一樣,關於施瑙費爾的這個傳說也流傳至今。(上圖)攝於1942年6月初,施瑙費爾收穫了首勝。
  • 美國B17轟炸機有多牛?被德國高射炮擊中,依靠半截機身返回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家都不陌生,亞洲戰場上美軍更是憑藉強大的海空力量獲得了巨大的優勢,美國空軍當時強悍到什麼地步,就連歐洲戰場的德國都被影響了。而B-17轟炸機就是當時美軍的主要戰鬥設備,它是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研製生產的,飛行速度超快,還有超強的遠距離攻擊能力,如此優良的性能造就了它在戰場上的地位,同時他的防禦力也是沒得說,基本沒有戰鬥機可以與其匹敵。
  • 炸不倒的逆天神器,二戰德國柏林動物園防空堡
    二戰德國最牛的防空堡,柏林動物園防空堡( the Zoo Flak Tower.)到德國戰敗,這種成對的大型防空堡,德國人共建造8對,柏林3對、漢堡2對、維也納3對。德國空軍人員,正在標定盟軍轟炸機來襲線路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瘋狂?雖然三線開戰但依然攻勢兇猛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德國發動了瘋狂地侵略,德軍席捲歐洲各地,歐洲諸國紛紛陷落。德國的海軍在大西洋上到處襲擾盟軍艦艇和運輸船,僅僅德國潛艇就擊沉了盟軍2882艘商船,總噸位超過1400萬噸。盟軍65%的海軍力量都派到了大西洋對付德國。即使在陸戰方面,盟軍也不含糊,諾曼第登陸中,盟軍投入了287.6萬兵力、5300艘軍艦、5000多艘運輸船以及13000多架飛機,僅僅轟炸機就出動了5800架。可以想像,盟軍西線的戰爭投入規模有多大,雙方的戰爭有多激烈。
  • 二戰珍貴老照片:鬼子軍官大腹便便,圖四是重型轟炸機!
    二戰珍貴老照片:鬼子軍官大腹便便,圖四是重型轟炸機!罪魁禍首,殺人魔日本鬼子軍官山下奉文,此人當時擔任日本陸軍大將,策劃了著名的新加坡大屠殺,大腹便便的樣子很搞笑。1942年12月英國女子輔助服務團(ATS)的志願者,正在用望遠鏡看著天空。
  • 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僅用43秒,美軍轟炸機怎麼逃生?
    1939年10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收到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德國成立研究發展核武器委員會的可能性,告訴他們德國或許已經在進行開發核武器的實驗。美國人立即感受到了緊迫感,開始制定系統的核武器研發計劃。到了1944年,除了納粹德國以外,共有來自西方各國一流大學與工業研究實驗室的6000名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了此次研究。
  • 號稱二戰最強的俯衝轟炸機:斯圖卡真那麼強嗎
    作為二戰中最著名的俯衝轟炸機,「斯圖卡」是德國閃電戰的絕對主角,在邪惡的德軍手裡,它的存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於採用俯衝轟炸的方式,因此「斯圖卡」擁有極高的投彈精度,甚至有人稱技術高超的飛行員可以將炸彈投進煙囪。而如此的精準火力,正是德軍「閃電戰」最需要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