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比股市樓市嚴重!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危機!

2020-11-30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超低生育率導致年輕人口快速減少且老齡化快速發展,大城市抽吸中小城市和農村人口,中小城市和農村進一步失去希望,最後年輕人口都湧入特大城市,在高生活壓力下繼續超低生育率,導致超低生育率危機無可救藥。

  才是最恐怖的危機

  著有《大國危途》的劉忠良在五六年前描繪了中國人口危機的進程——超低生育率導致年輕人口快速減少且老齡化快速發展,大城市抽吸中小城市和農村人口,中小城市和農村進一步失去希望,最後年輕人口都湧入特大城市,在高生活壓力下繼續超低生育率,導致超低生育率危機無可救藥。

  河南、四川等省份人口流血又割肉

  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東北三省人口淨流出180萬。不過,東北並不是最慘的,人口流失最嚴重的是河南和四川。河南省2010年人口淨流出1032萬,2013年人口淨流出上升到1191萬。四川省2010年人口淨流出959萬,2013年人口淨流出上升到1026萬。估計目前河南、四川的人口流失之和基本相當於一個澳大利亞。

  2010年時,中國總和生育率是1.181,這就意味著下一代人口將比上一代減少45%以上、兩代減少70%,超恐怖的人口崩潰!先減少的是孩子,接著便是減少年輕人口。比如,根據人口普查資料,中國2018年大學年齡(18~22歲)人口將只有2008年的55.6%,10年將近減少一半,三四流大學將在中小學倒閉潮之後也將面臨生存危機!

  2010年人口普查時,河南的總和生育率是1.301,這意味著人口每過一代減少40%、兩代減少64%。2010年四川總和生育率是1.075,這意味著人口每過一代減少50%以上、兩代減少75%以上。

  河南是中部最大的農業大省,四川是西部最大的農業大省,生育率都是屬於低於1.5的超低生育率水平,同時人口流失最嚴重、也是流失速度極快的省。這就意味著,隨東北三省之後,下一波倒黴的省就是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了。

  超低生育率外加人口流失將面臨「發展的破產」

  上海早在1979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1993年就步入了戶籍人口自然負增長。如果沒有至少1100萬以上的、以年輕人為主的外來人口,上海已經是一個人口負增長的、超級老齡化的社會,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陷入停滯。

  根據社保部門的數據估算得出,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實際上已經接近3000萬,而2014年北京戶籍人口不過才1333萬。如果沒有比「老北京」還多的外來年輕人口,北京既沒有發展也沒有競爭力。

  試想想,20年之後,即2035年中國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1949年出生的人口已經步入死亡狂潮,人口已經快速負增長。雖然大城市可能還算不太老,問題是,中西部的中小城鎮尤其是農村呢?恐怕只能做大城市的「養老院」了。

  20年之後,河南、四川等省份,除了少數大中城市之外,廣大中小城鎮和農村,年輕人口所剩無幾,人口自然快速減少外加年輕人口超級流失,還談什麼發展?基本上說已經被發展判了死刑,或者說是「發展的破產」!

  計劃生育是經濟下行不可忽視的原因?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天勇研究所發現一些深層次問題、因果關係、規律和趨勢,如下:

  1、人口再生產的政府計劃集中決策和市場機制對人口生育的調節,雙重力量疊加,導致人口下行轉型過急,形成巨大的人口坑,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陷阱。

  人口生育和增長的調節,有各種自然因素自動調節機制和政府集中決策和控制兩種。中國在20世紀的50到70年代中,經濟上實行了集中的計劃經濟,而在人口再生產方面,則是家庭自主決策;而在70年代末向商品和市場經濟邁進,實行市場分散調節時,對人的再生產卻實行了計劃調節。

  2、中國在發展最為關鍵的時刻失去了10到15年的高增長期。中國經濟和社會向後工業社會邁進時,由於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增長推動力急劇下降,發展的動力急劇弱化。

  與日韓臺進行有關數據比較,是未富先老,未老先衰。

  3、計劃生育有計劃而無比例。由於倫理,計劃生育只能計劃新出生人口的增長,而無法調節各年齡人口的比例。

  人口結構中嬰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通過消費群體和收入邊際消費率的不同,包括乘數和加速原理,影響到國內的投資消費,進而使經濟下行;而人口的老齡化,則引起一系列嚴峻的如國家負債惡化、工作效率下降、創新能力弱化等更加遠期和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4、在人口增長變化波動較大時,20年前的人口增長變化與20年後的經濟增長變動,高度正相關。

  因為,人口出生20年後,要進入勞動年齡,要購租住房,置辦汽車、家具和其他耐用消費品等,有收入要消費,強勁推動經濟增長上行;反之,則使經濟增長趨於下行。通過對中國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長變動數據與1994年到2014年經濟增長數據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竟然高度相關。

  正視人口危機刻不容緩!

  北京大學的林毅夫教授認為中國有後發優勢,經濟還有十多年8%增長的潛力,清華大學的李稻葵教授預測2050年中國GDP將是美國的3倍。

  我對此有不同意見,因為要看中國的人口結構。

  他們那時還年輕

  日本1951年、臺灣地區1975年、韓國1977年的中位年齡分別為22歲、21歲、21歲,而美國這三年的中位年齡分別為30歲、29歲、29歲。但日本的中位年齡在1967年開始超過美國,1992年達到38.5歲,而美國此時僅33.4歲;2014年日本46.4歲,美國37.6歲。

  從1992年開始,日本經濟增速低於美國,2014年人均收入降到美國的71%。1947年-2014年,隨著與美國的中位年齡差從比美國小8歲到比美國大8.8歲,日本與美國的人均收入增速差也由1947年-1966年的年均5.63%下降到1971年-1990年的年均1.15%、1995年-2014 年的年均負0.65%。中位年齡差和人均收入增長率差強相關。

  臺灣地區、韓國與美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差也隨著中位年齡差的縮小而縮小。韓國、臺灣地區的中位年齡分別在2009年、2010年超過美國,人均收入增長率也趨近於美國,預計人均收入與美國的比值將在2022年前後停漲回落。

  振興經濟與人口相關

  1979年後,中國中位年齡只有22歲,而美國那時是30歲。2008年,中國中位年齡只比美國年輕2.2歲,此後20歲-64歲總勞動力也只會增長7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在2014年開始超過美國,在2030年、2050年將達到45歲、55歲。採用日本與美國中位年齡差和人均收入增長率差的相關性,可推算中國人均收入增長率將在2033年開始低於美國。

  這還可以用另外一個人口學參數進行佐證。20歲-64歲勞動力與65歲及以上老人之比代表經濟活力。日本的勞動人口與老年人口比在1994年開始低於美國,GDP增長率在1992年開始低於美國了。中國的勞動人口與老年人口比在2035年開始低於美國,GDP增長率可能在2033年開始低於美國。

  美國的中位年齡上昇平緩,經濟前景相對較好。美國的人口將從2015年的3.25億增加到2050年的4.0億;而中國大陸即便停止計劃生育並鼓勵生育,人口也將在2023年前後開始負增長,到2050年只有約11.9億。可以說,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尤其是1990年-2000年生育率從2.3降至 1.22,奠定了中國今後長期經濟衰退的人口學基礎。

  2014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相當於美國的33.4%;依照上述人均GDP增長率推算,人均收入與美國的比值將在2033年達到55%的峰值,然後下降到2050年的53%。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現值美元)相當於美國的59.5%、世界的13.3%;依照上述總GDP增長率推算,經濟總量與美國的比值將在2029年達到86%的峰值,然後下降到2050年的67%。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總量不可能超過美國,也不可能達到美國的3倍。

  正視人口危機

  日本經濟佔全球比例從1960年的3.2%提高到1994年的17.5%;但隨著日本年齡結構的老化,經濟佔全球比例回落到2014年的5.9%,還將繼續下降。世界的中位年齡在2015年還不到30歲,到2050年也只有36歲,因此今後世界經濟還將平穩增長。

  世界銀行認為2005年-2014年世界GDP年均增長2.5%,而IMF認為年均增長了3.9%。如果今後世界GDP年均增長3.9%,那麼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比例將在2024年達到15.6%的峰值,然後下降到2050年的7.4%;如果今後世界GDP年均增長2.5%,那麼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比例將在2028年達到18.3%的峰值,然後下降到2050年的12.1%。

  有人認為人口紅利消失後,可通過產業升級,用「中國智造」護駕「中國製造」。其實「製造」和「智造」都依賴年輕的體力和智力。年輕人跳得高(經濟增速高),也轉得快(產業轉型、升級快);而老年人不但跳不高,轉身也可能會閃腰。中國東北喊了這麼多年產業轉型、升級,不但沒有轉過來,反而率先出現經濟衰退,因為東北的老年化程度最嚴峻。

  德國、日本在「智造」和「製造」上做的相當不錯,2012年還有28%、25%的勞動力從事工業,而希臘、英國只有17%、19%。但由於年輕勞動力減少,德國、日本從事工業的勞動力數量快速下降、員工年齡結構不斷老化;兩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例從1991年的19.4%、9.9%降到2013年的7.8%、6.3%。

  人口與經濟的關係就像年齡與疾病一樣。年輕人機體修復能力強,發病率低,但也會有人病亡。老年人修復能力弱,但如果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會降低發病率、延長壽命。根據年齡只能推測人群的發病率,不能推測具體某人在何年會得什麼病;根據人口結構也只能預測經濟的大概率宏觀趨勢,不能預測經濟的細節。但如果生育率不能提升,「病情」不會好轉,「神醫」倒是會不斷增加,甚至將「病急亂投醫」的經濟拖入深淵。

  中國要振興經濟,要更換經濟跑道、調整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果斷出臺鼓勵生育政策,有效提升生育。只有「人口製造業」復興,才可能讓「物質製造業」走出衰退。

  北上廣深擠爆,最後的年輕是曇花一現

  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和農村,甚至包括東部,一旦因為超級老齡化失去發展的希望,將進一步逼迫年輕人離開。

  年輕人離開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他們到哪裡去?當然,是最有希望的地方。在中國,年輕人將湧入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在俄羅斯,是流入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所以,儘管俄羅斯人口減少,但莫斯科更加擁擠,房價更高。

  未來的中國,由於超低生育率所導致的超級老齡化,全國的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基本失去希望,希望最後都擠爆北上廣深。全國年輕人多都流入大城市,大城市更大,房價更高,物價更高,生活成本更高,生育率自然也非常低,這時候,這個國家已經在人口發展上步入「癌症晚期」!

  所以,今天的北上廣深你不要牛逼,不要趕著外來人口走。20年後,全國將進行搶人大戰,失去年輕人口的就是失去未來,搶得年輕人口的才有希望。但這樣的希望,在超低生育率之下,也是曇花一現。唯獨,鼓勵生育吧!不過,從全世界陷入低生育率危機的國家來看,基本沒有希望。

(責任編輯:DF078)

相關焦點

  • 2021 開年最重磅!樓市、股市一個比一個狠!
    想說再見不容易,活久見的 2020 名義上是過去了,可實際上,影響才剛剛開始。就在大家一門心思迎接 2021 之時,樓市和股市好像約好了一樣,接連在 2020 年最後一天宣布大消息。先是央行在 2020 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盤後幾秒,突然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 如何理解樓市與股市的關係?來看看最新觀點
    文章中談了樓市和股市中,一起來看看高層是怎麼理解這兩個市場的。  01 關於樓市   首先是樓市,文章中談到:  「房地產業影響投資和消費,事關民生和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併舉、因城施策,完善長租房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美聯儲臭流氓是如何針對人民幣玩戰爭的,股市,樓市是什麼
    於是挖了兩個坑,股市、樓市,反正只要不讓多億的錢流進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市場,控制好日常消費品的物價就行了。那麼這兩個池子如何儲水?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槓桿將居民手裡的現金和未來的收入鎖定在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中。房產通過貸款,股市通過套牢割韭菜。
  • 警惕!全球6.9億人遭受飢餓,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就要來了?
    前不久,世界糧食計劃署就提醒大家警惕可能存在的糧食危機。 全球範圍內的飢餓人口可能會多出來1.3個億,全世界6.9億人遭受飢餓,是5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事實證明,2021年比去年的糧荒更嚴重,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1 知其根本,方能禦敵。 糧食危機不光是天災,還有人禍。
  • 美國樓市「烏鴉嘴」:股價跌完接著就輪到房價了!
    美國樓市「烏鴉嘴」如是說   2018年末美國股市的暴跌至今還讓投資者心有餘悸,而業內悲觀派的分析人士卻又帶來了更多壞消息,素有樓市「烏鴉嘴」之稱,曾準確預測到2005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並終而引發全面經濟危機的灰石集團(Greystone)執行長斯塔克近日表示,2019年美國樓市前景料將
  • 如何看待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四大怪現象?
    同時,無論是從進一步健康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還是從為上市公司提供長期的融資渠道角度,抑或從為大眾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渠道的角度看,我國股市存在的四大亂象或者說是四大怪現象都值得重視和反思:第一大怪現象,股市投資叫炒股,說明了股市投資者的短期投機特性較為明顯
  • 那個做空歐美股市的橋水基金今年虧損卻高達20%!未及時降低倉位...
    Pure Alpha Fund II此前最糟糕的單月表現,發生在2008年4月(虧損10.5%)。即便如此,它在那一年結束時仍上漲了9.5%,在金融危機中一戰封神。這與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對疫情爆發的市場影響判斷錯誤有關。
  • 做空歐美股市橋水基金今年卻虧20% 未降低倉位風險達裡奧懊惱不已
    在本月市場巨震期間,Pure Alpha主要押注美國股市上漲和國債價格下跌導致了虧損,截至3月12日,本月虧損已達13%。而今年前2個月的虧損幅度則為8%,令全年至今虧損高達20%。橋水基金的Pure Alpha的主導策略失效了?3月15日晚,美聯儲宣布再度緊急降息至0-0.25%,回落至2015年的水平。這是美聯儲今年3月第二次緊急降息,無論是降息幅度和頻次,都是歷史罕見。
  • 7月起樓市迎來「瓢潑大雨」!國家釋放一波新消息,道破房價走向
    回顧過去這大半年的樓市,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一波三折: 第一波: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再加上持續了三年多的嚴格調控,原本在3月份就該出現的樓市「小陽春」一直遲遲未能現身,期間房地產市場幾乎一直處於「冰凍期」。 第二波:隨著疫情影響的降低,復工復產的推進,遲到的樓市「小陽春」終於在4月份開啟。
  • 「8秒售罄」再現樓市!黃金開掛刷出八年新高,資產該如何配置?
    在全國樓市和各大行業消費都處於靜待覆興之際,疫情後的深圳樓市卻迎來了爆發,成為3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一夜醒來,房價漲百萬,深圳樓市一線奪魁,房價漲幅已經遠遠超出北京、上海和廣州。一夜醒來漲百萬,深圳樓市再現火爆在年後的股票市場中,A股一騎絕塵,走出了六親不認的上漲逼空行情,在對牛市的期盼之下,市場上有不少投資者開始啟動「賣房炒股」。
  • 警惕!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這次美股像2008年還是1929年大崩盤...
    這直接導致今日早上美股期指熔斷,進而影響到亞太股指。從今日歐洲股市開盤後的情況來看,也是全線重挫。(數據來源:文華財經 截至北京時間18:27)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奧近日表示,冠狀病毒是一個獨特的事件,它會壓垮那些不做最壞打算的投資者。這是一個在100年才發生一次的災難性事件。
  • 月黑風高夜:股市裡的「黑白無常」,不想虧損,散戶得警惕了
    人生無常,心態放淡,平安喜樂抬頭人,愛恨路,少年慈悲人,愛恨風景月,這世人,半委屈,半慈悲,一人天涯情,二十步離殤,誰人看,半月殘,恨記憶,風景夢,這潦倒,寫不儘快樂,安歌驚別離,一哭泣,一惆悵,少年負來世,杯酒煮韶華。人這一輩子,總感覺自己生命的流程在漸漸加快。
  • 【美國大選已成為VIX史上最嚴重事件風險】隨著美國股市持續刷新...
    【美國大選已成為VIX史上最嚴重事件風險】隨著美國股市持續刷新歷史高位,許多投資者的注意力正轉向11月美國大選可能帶來的風險。對衝潛在的市場波動並不便宜。事實上,從押注波動率的普遍做法,即所謂的「蝶式交易」來看,這將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事件風險。一種「蝶式交易」是購買當月和第三個月合約各一個單位,同時賣出兩個單位的次月合約。
  • 才讓我明白股市最重要的是什麼!
    也讓我明白了炒股最重要的是什麼。記得剛剛做股票的時候!看著花花綠綠的K線圖!完全不懂!認為技術很重要!於是一門心思研究技術!把市面上出名的技術指南都買回來研究一遍!然後繼續操作!依然是虧多贏少!想了很久!我才想明白!為什麼技術沒用呢?因為技術反應的只是歷史走勢!
  • 危機啟示錄,90年的日本和後來的美國發生了什麼?
    近期爆發的這一場百年一遇級別的金融震蕩,再次印證了一句老話:十次危機,九次槓桿。可問題在於,槓桿和推升泡沫的資金,到底是因何而來?哪裡而來?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當今這一切危機的前傳,同時也有重要的建議與你分享。前傳上世紀70年代,地緣問題導致石油減產。
  • 現在A股遍地黃金 網友八卦股市神奇密碼(圖)
    胡立陽:說起A股大盤的表現,還要從歐債危機談起。如果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看成是一場地震,那麼目前歐債危機就是上次主震之後的餘震。從我觀察的數據來看,本次餘震的影響範圍為全球2/5的國家和地區,而上次主震影響了全球2/3的地區。從各國救市資金來看,本次全球新增救援資金總量也不過為2008年的10%。儘管這些數據都比2008年危機弱很多,但對全球資本市場是一個很大利空。
  • 2021年樓市,通脹的洪水和降價潮哪一個會先來?
    當這個緊箍咒越來越緊的時候,今年樓市中零星的閃崩現象漸漸成為一種潮流,讓許多人的財產在一夜之間出現巨大浮虧;這兩種情況,哪個更容易出現?NO. 1|壹即使是說不出CPI和PPI兩組字母所對應經濟指數的人,我相信也能感覺到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但是,通貨膨脹和許多人腦海中大量現金無處可去,只能湧入股市、樓市不同,這一次通貨膨脹有著很明確的指向。
  • 中國股市:唯一不坑人的5大量價口訣,幫助無助股民!值得收藏
    股票的價格和成交量是技術面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我們可以根據二者的變化,來分析大眾對這隻票的交易意願與交易力道,從而確定該進入市場還是該退出市場。所以想要在股市賺錢,量價關係至關重要。股市中什麼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成交量的計算方法:成交量=內盤+外盤,當天的成交量等於當天主動入手成交(外盤)和當天主動出手成交(內盤)的和。
  • 世界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現實版「飢餓遊戲」你如何應對?
    1)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美國一個百年高校「麥克默裡學院」永久關閉了,建校至今已經有174年的歷史,但還是因為財務危機宣布倒閉了,另外有4000多所高等學府受到影響,包括俄亥俄州富蘭克林大學也將關閉厄巴納分校。你想想看,美國現在這是到了一種什麼樣的地步,才會連大學都搞破產了,很多人都太小瞧疫情的影響了,也確實沒料想大學也能倒閉,一直認為是個鐵飯碗。
  • 野村首席亞洲股票策略師葛文高:亞洲股市已到見底布局期
    而同一天,繼美股主要股指大幅收漲後,亞洲各國股市也現集體飆升。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股市在此前一段時間內持續下跌。葛文高對此直言稱,這與中國市場有密切關係。「最近這一段的全球市場波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投資界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前景考慮,以及8月11號中國央行進行匯率形成機制調整所帶來的一系列波動」,其強調稱,美聯儲加息依然市場最關注的問題,但並非導致近期波動的核心原因。